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王军:亦师亦友 大道不孤

王军 上海证券报 2022-01-08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就像对所有熟悉的老朋友一样,往往很难说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的。回忆起来,我个人阅读《上海证券报》,应该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也正是中国资本市场初创的时候。如果不是编辑部老师这一特殊的约稿,还真不知道这份享誉业内的大报已走过了极其不平凡的三十载春秋,而且恰恰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光辉历程高度重合与一致,这既是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这种必然源于《上海证券报》自身的定位与坚守、责任与担当。在我看来,《上海证券报》在所有关乎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命题上从不失语、绝无忽视,这体现在凡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必有重磅报道,凡有重大政策文件出台必有权威解读,凡有重大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必有深度分析。作为一张面向市场的专业性报纸,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既上接天,又下接地,是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学者案头必备的重要参考读物,不可或缺。


在工作初期,因为兴趣的驱使,我作为忠实读者通过《上海证券报》获得了很多关于经济政策、市场动态的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是我观察市场、了解经济、研读政策和思考未来的重要渠道。后来因为政策研究的工作性质,更是经常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养分,以便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在岗位和身份“旋转”到智库、企业之后,有更多的机会面对媒体、面对公众,特别是常常会接受新华社系统包括《上海证券报》在内的各个媒体的采访和约稿,自此便和这份报纸更加熟稔起来,也使我个人的一些所思所想能够以采访、文章等形式为更广泛的人群所了解,得以通过这种方式服务大众。


梳理与《上海证券报》的交往,承蒙编辑、记者老师的厚爱,过去的十年间,除了为数不少的专题采访外,我在这一平台发表了五十余篇文章。作为一名以建言献策为本职工作和使命担当的经济学家,由衷地感谢有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平台能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让我分享观点、发表见解,这对我是莫大的信任,更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和责任。可以说,我能有幸和《上海证券报》深度结缘,和大家一起通过这一平台感受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强劲脉动,见证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真是躬逢盛事、与有荣焉。


在和《上海证券报》的交往中,很多记者和编辑部的老师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笔谈和神交的对象。他们敬业专业、一丝不苟,展现了极高的政治敏感性和过硬的业务水平;他们温文尔雅、与人为善,有着极高的情商和极强的沟通能力。无论是选题立意,还是编辑修改,都给我很多帮助,促使我思考,使我受益良多。


回顾本人在《上海证券报》上发表的文章,内容几乎涉及和涵盖了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领域各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有些是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些是对中央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战略部署、重要文件、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和粗浅解读,还有一些研究成果本身就是有关部门委托、作为中央决策参考的重大课题,藉由《上海证券报》这一重要窗口得以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笔者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探究与思考,可能不尽完善,但主要观点和逻辑自认为还是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不敢说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但至少是尽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职责。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建言献策,但求无愧我心。


今年,《上海证券报》进入到了而立之年的黄金时代。我祝愿并且相信,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资本市场而出生、成长、勃兴的《上海证券报》,一定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永葆闯劲,芳华永驻。在这一壮阔行进中,于我而言,“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于《上海证券报》,大道不孤,德必有邻。


请点击原文查看更多“我与上证报的故事”↓



校对:孙洁华

图编:张大伟

制作:张   巘

责编:陈梦娜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尉文渊:中国证券专业传媒的先行者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陆国元:参与创办《上海证券报》的那些难忘岁月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张持坚:“一拍即合”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成长:见证证券研究机构和证券专业媒体的深度结缘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李迅雷:我是如何成为上证报专栏作者的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