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谈美联储加息周期的流动性风险
本文作者为IMI特约研究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剑平。作者认为,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不过是想跳出“流动性陷阱”而已,能否继续加息需视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创“遍地开花”的情况而定。中美目前的利率“通道”将进入“重叠”期(利率上限与下限相仿)。
在“重叠”期内,中国的利率和人民币汇率更要符合本国的经济周期(产业调整和科创)才能让中国更有主动权。人民币“入篮”SDR后的汇率,更应该反映中国自己的经济周期,不要随美联储加息而贬值或降息而升值。在“重叠”期内,中国向实体经济提供流动性要更注重利率以外的“创新”工具。中国的主动权在于“供给侧”的科创和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海外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完善。
以下为文章正文:
美联储加息和减息都是有周期性的。这次美元加息意味着美国正从应对2008年次债危机的超常低利率政策转入正常化的进程。正常化的目标利率为1.375%,这次调到0.5%。预计通胀将在中期内上升至2%。FOMC将继续密切关注通胀的形势发展。实际上,这次美联储加息相比日本深陷的“流动性”陷阱(2%以下)还是有距离的,远远没有到位。有理由相信,通胀将在中期内上升至其2%的目标。
FOMC强调了两点:一是在此次加息以后,货币政策立场仍将保持宽松,从而为就业市场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和通胀重返2%提供支持;二是FOMC将维持现有的政策,将来自于所持机构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本金付款,再投资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中去。上述政策可使FOMC的长期债券持有量保持在可观的水平,这应有助于保持融通的金融状况。市场现在最关心的不是加息本身,而是2016年到2017年加息的趋势。美联储加息的鞋子终于落地是利空出尽吗?多数机构预测,全球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流动性紧缩周期将随之开始。虽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联储利率和美元汇率周期,但美联储利率与美元周期大致是同方向的。此轮美元的升值有两个含义:一是表明世界投资者发现美国经济出现了潜在的“创新点”(如互联网、页岩油之类);二是表明世界对能源需求疲软,也暗示着世界他国衰退周期的来临。这正如电力消耗可以预测一国经济发展周期一样。国际资本的流向会发生逆转,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会从资本的流入地变成流出地。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大多都成为了美联储调节美元流动性的“蓄水池”或“海绵垫”,因为所有这些经济体的货币都还不是国际货币。现在,美国人要把“流动性”拿回国内了。也有分析综述了中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1)美元走强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周期的结束,人民币很可能在短期内进入贬值通道,并使人民币国际化受阻;(2)美联储生息把中国减息的“空间”压缩了,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影响;(3)国际资本流出将导致中国未来几年流动性的紧张,且一定会重创中国的房地产业,而鉴于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影子银行和地方债务的紧密联动,可能会由此引发金融领域的系统风险;(4)在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调整的节点和投资减速、外贸下滑、产能过剩、房地产调整的艰难时刻,QE退出的最终风险会传导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使后者陷入二次探底。(还有其他种种冲击风险的预测,在此不再赘述。)
经济周期与流动性提供周期高度匹配。虽然美国经济已经从衰退期“走出来”,但不一定就一定能进入繁荣期。首先,美国当前有高达17万亿美元的未偿还债务,如果美联储重启加息周期,无疑会加重美国的债务负担。其次,日本当初也想走出流动性陷阱,但每次想加息都会为经济不良数据所困,这也是美国当前的写照。再者,“城楼失火殃及池鱼”,加息后美元坚挺,大宗商品价格就难以攀升,全世界由此陷入流动性紧缩并随后形成通缩,美国再输入这些“通缩”,国内的价格就难以抬升。这些都是阻止美联储继续加息的理由。
为此,该如何理解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呢?这就要看美国产业结构调整是否到位,美国潜在的“科创”是否具备在2016—2017年“遍地开花”的可能性。当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阶段,经济增长率会比较高;而当以第三或第四产业为主导的阶段,经济增长率则会递减,这就是所谓的“新常态”。而这一过程也会间接地影响到通胀周期和利率变动周期。那么美联储的加息会如何进行呢?在过去的35年里,美联储每次加息,都不会超过上次降息之前的最高点。按照这个思路,假定美联储想跳出2%的“流动性陷阱”,则会向正常中性的4%通道攀升。而这段利率“通道”基本上与中国目前名义利率“通道”的下限相仿(目前中国的理财产品利率都在4%以上),只不过是美联储是朝上调整,而中国是在朝下调整而已。就目前来说,投资者关注的是两国经济中哪一个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虽然中国的经济学界提出了“供给侧”的思路,但在“科创”还没有起来的时段里,给实体经济(指有科创潜力的)提供流动性是“硬道理”。在两国利率“拉平”前后,使用其他“类似”减息措施和手段也是一条路径。
在人民币“入篮”SDR后,人民币是否会随着美联储加息而一路“贬值”,进而导致人民币国际化受阻和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对此,需正确理解人民币“入篮”的真正内涵。加入SDR就是要让各国央行储备计价中反映篮子内五个国家的经济周期,否则,五种货币的“异质性”(也就是各国经济周期特征)将难以体现。“你打你的”——美联储尽可以加息;“我打我的”——人民币汇率要坚持体现中国的经济周期。经济下滑时候的贬值是正常的,但不能是美联储加息就贬值,美联储降息就升值。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内涵是创建人民币在海外的“蓄水池”(资金池),让中国经济周期“供给侧”的科技创新与“需求侧”周期达到动态匹配。
中国不必担心流动性紧缩导致经济的进一步下滑,理由是中美利率“通道”进入了“重叠”期。对于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应对。
第一,要注重创新、使用利率工具之外的其他流动性供给工具。中美两国市场的收益率相差不大,只不过美元的流动性比人民币强而已。要关注资本外流的动态,可通过税收来“掺沙子”。
第二,要集中精力加强本国的产业调整和科创。不要因美联储加息而加息,也不要因美联储降息而降息。人民币入篮SDR后更应该让人民币升贬体现中国的经济周期才对。这也是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初衷”。应当保持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人民币汇率水平。
第三,完善应对海外事件的预警体系。“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就是要提前于美联储加息行为而有所作为。为此,应加强对美国经济和科创周期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在此基础上,着力于中国自己的“科创”和产业结构调整。
丁志杰:如何打破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项目开放魔咒?
高善文:4月中旬数据显示信贷投放强劲,短期经济复苏
四任美联储主席首次同台 巅峰对话释放什么信号?
姚洋:投资依旧是拉动经济的关键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 imi@ruc.edu.cn;电话 010-6251675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王兆星、埃德蒙、苏宁、任志刚、李若谷、亚辛·安瓦尔、李扬、汉克、夏斌等9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6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互联网金融”、“银行与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