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珺:如何让银行做正确的事?

2017-08-17 刘珺 IMI财经观察

本文节选自IMI学术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珺的新著《新金融论衡》第三篇·关于银行发展模式:《银行目标异化的现象与校正》。

刘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版图中,银行“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的彰显,隐秘地放大了银行的系统性自殇,特别是银行的目标出现了异化、迷失,使银行服务经济和服务社会的主线跑偏。银行目标异化现象包括唯业绩化、规模出英雄、表外业务暗度陈仓、技术至上主义、脱实而虚和薪酬伪市场论六个方面。针对银行的目标异化,刘珺提出可以从价值观方面、行为方式方面和激励机制方面进行校正。银行目标异化一定程度上属于“正确地做事”的范畴,程序正确和表象正确的合成结果是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减损,是方法论的扭曲;而银行目标异化的校正属于“做正确的事”的范畴,是价值观的回归。无疑,“做正确的事”永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以下为节选内容:

银行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自然而然是其规划、发展的标尺。银行的目标横向有业绩、监管、风险、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纵向是在动态经济环境中平衡短期与长期利益,银行的目标具有激励和约束双重性格。

为什么要设定目标?单向思维来看,目标的设置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密切关联,以激励行为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多向思维来看,目标是解决人与工作、组织与环境的匹配问题,解决人的多方向行为路径,如工作价值观、职业发展、工作责任心、组织认同和对社会的态度等。综合来看,科学的激励目标能够较好地使行为者实施动态过程最优控制。

在市场经济的版图中,银行的作用之大,“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之彰显,隐秘地放大了银行的系统性自殇,特别是银行的目标出现了异化、迷失,使银行服务经济和服务社会的主线跑偏。

异化现象一:唯业绩化

银行的组织形式多为股份制公司,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应是核心目标之一,但现实是,“之一”变成了“唯一”,过分强调股东价值最大化激发出过度的“动物精神”,唯业绩化甚嚣尘上。目标简化为ROE(加权平均净资产回报率)、RAROC(风险调整资本收益)、EVA(经济增加值,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等被不断强化。2012年,中国17家上市银行ROE为20.40%,美国银行业ROE约8.89%(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统计);而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税后ROE约10%,美国工业企业税后ROE约16.9%;两者相比,悬殊颇大。银行对经济的促进让位于单纯的利润,股东利益凌驾于综合目标之上,个体经济回报置于经济整体良性发展之前。

图1 美国工业企业税后ROE与实际GDP同比走势

图2 中国工业企业税后ROE与实际GDP同比走势

资料来源:CEIC,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图3 中、美制造业税前ROE走势对比

异化现象二:规模出英雄

经济生态系统应该是“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而银行体系却是“大而生存”(Survival of the Fattest),甚至是“大而不倒”。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中国银行业资产由2003年底的27.66万亿元增长到2013年中的141.34万亿元,年化增长率约19.13%。根据FDIC统计,美国银行业资产由2000年底的74628.98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中的144051.55亿美元,年化增长率约5.66%;美国银行数量由2000年初的10222家降到2013年中的6940家。总体趋势是小的想变大,大的要更大,再大也不嫌大,结果是植根社区、服务农村、贴近中小企业的银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产品上均无法匹配,金融深化“留白”过多。

异化现象三:技术至上主义

银行在科技和数据方面始终高歌猛进,走在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最前沿,技术上甚至可与军工业媲美。银行把本应是工具的技术当成目标,电脑程序力求复杂,量化工具力求全覆盖,交易速度力求最快,一切皆模型,一切皆金融工程化。CDS、CDO、CDO INDEX等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高频、暗池(Dark Pool)等交易方式轮番登场。金融产品的目标是服务经济和满足大众需求,现在变成了自己的游戏,并且陷入了技术的黑洞。“数量分析应跟在思想之后”(艾柯夫语)言犹在耳,振聋发聩。

异化现象四:表外业务暗度陈仓

金融监管的加强和金融技术的提高使得银行的表内、表外腾挪术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银行绕开“正面战场”的货币信贷结构性调整政策,“出奇兵”于同业业务,大规模扩张表外资产以突破贷款额度限制,大量叙做“通道类”业务以增加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推高社会融资规模。2009—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均值达14万亿元,是2002—2008年均值的两倍,2013年1—8月社会融资规模已达12.54万亿元,全年再创新高。如此大规模的社会融资,在实体经济领域的负面效果是一些企业僵而不死,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在金融领域的负面表现是“钱套钱”、“货币空转”、优势企业过度融资,“二传手融资”、“过桥融资”盛行。

异化现象五:脱实面虚

银行目标的实现机制要通过实体经济,即以符合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资源配置能力和提升经济运行效率,金融被注入实体经济肌体中,其效用应反映在实体经济的结果里,而非独立运行、自主产出。更直白地说,银行的赚钱效应是实体经济赚钱效应的一个部分,分享整体经济成果,而不是源于金融体系自身。但是,以华尔街为渊薮的银行逐渐脱离了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以复杂的金融工具为载体,自创资产负债、自创流动性、自创交易,形成自我循环、自我实现的独立系统。比如住房按揭贷款是基于住房融资需求,MBS基于住房按揭贷款的流动性需求,这样的金融产品是有实需的;而CDO则基于加强MBS的交易性,合成CDO完全是为交易而交易了,这样的金融产品是脱离实需的。另一个极端是过度服务实体经济,用超量的货币漫灌经济,用不同“脸谱”的贷款为企业过度融资,如同业理财之类信贷业务等。其实有被过度服务的,就有服务不足的,一边是大企业资金“水浸”,一边是中小微及农村金融“贫血”,“冰火两重天”,这也是脱离实需,只不过变了一种方式而已。

异化现象六:薪酬伪市场论

银行的利润在逐年上台阶时,银行家的薪酬也水涨船高,更滑稽的是,即便是处在金融危机之中,银行一边在亏损,一边在支付巨额的监管罚款,而银行家依然言之凿凿,“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市场化为借口,捍卫高薪的所谓权利,结果是引发了大众对银行家群体的道德笞伐,“占领华尔街”也就可期而至了。

这里拿医生与银行家做个类比,医生的职业目标是治病救人,更高的目标是“悬壶济世”;银行家的目标是通过资金的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更高的目标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现状是,有的医生迷失了目标,忘却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转而以盈利性为目标,甚至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惜过度医疗、过度诊治,出现了“以药养医”和“贿赂门”等怪现象。某些银行家也不遑多让,创造出奇怪且复杂的产品导致实体经济的使用者损失巨大,漠视实体经济真实需求,重复提供产品,重复提供融资,贷款“一菜多吃”,层层“剥皮”,互相增加收益抽血企业肌体,显然这些是银行版的过度医疗。

既然银行目标异化呈现加速态势,那就必须予以校正,以长远计,把倾斜的轨道调平,使迷失的银行回到正轨。

价值观方面的校正:目标体系化、长效化并使之定调。

企业文化目标不是单维度、单向的概念,而是价值(Value)、愿景(Vision)、目标(Goal)、目的(Target)和指标的合体,由上到下,由虚到实,由价值观到具体行动,层层细化、层层落实。不能局限于业绩目标和财务指标,而是要使目标的价值和愿景表达更为充分,克服目标短期化。银行的目标不能偏离于其价值观,“伟大的企业”不能仅仅以财务数字和货币来衡量,而要以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来定义,蕴含价值观信息的目标要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拜金主义”、“唯业绩”肯定是与文化不相契合的。

行为方式方面的校正:“在商不言商”→“在商言商”→“在商不言商”。

中国的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官本位色彩较重,“在商不言商”依然存在。因此,以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为契机,银行强调“在商言商”的角色转换,制订了一系列市场化程度高的商业目标,实现了与市场接轨和商业化运作。而未来要再次升级到“在商不言商”,第一个“商”是广义的“商”,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商”,是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兼顾的“商”,第二个“商”是狭义的“商”,仅指经济意义上的“商”。因此,银行要行广义的“商”,摒弃狭义的“商”,“在商不言商”旨在让银行的目标更加高远,更关注“钱”之外的效益。

激励机制方面的校正:薪酬挂钩长效目标并避免过度货币化。

行为主义经济学认为,决策者的偏好是多样的、可变的,其偏好经常在决策过程中才形成,决策者对所有可得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面对众多选择作出尽可能好的决策。因此,在银行目标异化校正的过程中,目标本身的重要性反而小于激励机制和过程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如银行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复杂,必须利用过程控制保证各业务单位和各级人员形成“合力”,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给银行稳健发展、长期利益造成伤害。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过程最优控制可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紧密地有机结合,避免激励机制短期化和过度货币化。欧盟规定银行业以现金形式发放的红利不得超过总额的30%,数额特别巨大的限制在20%以内,从2014年开始,红利的发放取决于银行的投资表现,红利不得超过固定薪酬的1倍,经股东同意最高不超过2倍;美国也用“限薪令”整治华尔街“肥猫”,对那些接受政府救助的企业,禁止其给高管的奖金超过总薪酬的三分之一;美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甚至考虑包括动用美联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权力限制银行向员工不当支付薪酬以及对其进行道德劝诫等。

银行目标异化一定程度上属于“正确地做事”的范畴,程序正确和表象正确的合成结果是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减损,是方法论的扭曲;而银行目标异化的校正属于“做正确的事”的范畴,是价值观的回归。无疑,“做正确的事”永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编辑  包倩文  张雪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李礼辉:大数据技术发掘信用价值、推动惠普金融

李扬:金融业进入严监管、控风险时期

鄂志寰: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开放进程

向松祚:为什么要保持IPO的常态化?

管清友:把金融中心比作心脏,中国应建多个层级的心脏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