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革军:金融监管改革有助于实现金融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017-11-27 魏革军 IMI财经观察

今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陆续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措施,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金融监管严格化、规范化的趋势凸显。应当如何看待金融监管趋严的改革趋势?IMI学术委员、中国金融出版社社长魏革军近日撰文对近期的金融改革进行了剖析与评述。魏革军认为,金融监管改革具有坚持问题导向、体现改革方向、突出金融稳定、遵循法治思维等特点,将对金融发展与金融生态产生长远影响。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充分、不平衡、不统一,金融制度和治理尚不完善,当前金融监管的核心是要促进金融业适应不断深化的市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维护金融安全,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金融生活的需求,这不仅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有助于实现金融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近期金融管理当局相继推出一些监管改革措施,诸如互联网金融治理改革、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新规、股票发行督查机制等等,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这些新规都是基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和新的发展理念而作出的安排,普遍认为将对金融发展和金融生态产生长远影响。这些改革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坚持问题导向。这些年来,资管市场、互联网金融、资本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和乱象,存在一些监管套利、制度套利和治理缺陷。出台这些监管改革正逢其时,有利于解决目前监管的短板和空白。第二,体现改革方向。新的办法或指导意见,不是简单的“收”和“限”,而是寓改革于监管之中,致力于推动金融业务及其监管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化,体现了统一监管、责任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的要求。第三,突出金融稳定。无论互联网金融改革还是金融资管新规的推出,都强调监管与市场主体改善治理和自律的结合,把化解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放在突出位置。第四,遵循法治思维。新的改革措施依照行政法、有关金融法律以及新政策要求,强调合规性,努力维护公共秩序和金融投资人利益,体现了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

这些监管改革并不容易,需要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同时作出调整和改变。特别是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在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框架下,观照现实,权衡利弊,凝聚共识,协同监管;同时坚持开放包容思维,考虑不同方面对改革的承受力,兼顾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金融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金融监管总是因应市场和政策的变化而前行,我国监管体制正是在化解各种矛盾中不断完善的。当前监管的主要矛盾不是监管机构的分与合,而在于能否通过有效率的监管,促进金融业适应不断深化的市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维护金融安全,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金融生活的需求。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面临转型期经济与金融之间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充分、不平衡、不统一,金融制度和治理不完善的问题,不能指望某一项改革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需要针对突出问题进行改革,辩证施策,通过一项项成功案例,厚植量变到质变的力量,促进系统性体制转变。

一段时期以来,各金融管理当局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监管新规,金融去杠杆力度加大,缓释和化解了一些风险。应正确认识监管的强化。严格监管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监管的本质,实现发展与秩序之间的平衡。监管作为公权力的运用,主要是为了维护存款人、保险人、投资人的利益,维护公共秩序,为市场参与者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发展环境。严格监管,也不是恢复行政管制,而是在推进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基础上实施审慎管理,这其中凝结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监管经验和智慧。严格监管也不是排他性的选择,开放包容始终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战略,以更开放的格局谋划监管,实现有规制下的公平竞争和创新,保持金融活力,也是从严监管的应有之义。

金融监管改革应具有可持续性, 49 31072 49 15263 0 0 793 0 0:00:39 0:00:19 0:00:20 3051要兼顾历史和存量,考虑过渡性安排,有效解决现存问题,又要敢于冲破各种阻力和藩篱,守正出新。这些监管新规更加注重现代治理、政策连续、有效沟通、分工协作、开放包容,体现了现代监管的发展哲学,也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编辑  韦祎 张昊轩

监制  朱霜霜 李欣怡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邱晓华:十九大之后的中国经济
李扬:金融业必须转变理念,追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
亚金协秘书长杨再平:美好生活与美好金融
贲圣林:硬科技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金融?
向松祚:未来金融的六大趋势总结成一个字——“收”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