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顾 |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精选八:普惠金融发展与信用体系建设(2017年春)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十周年庆典暨IMI2018新年报告会
报名入口开启:
点击识别以上二维码可在线报名,期待您的参会!
编者按: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简称“IMI”)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论坛力邀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纵论货币金融改革与发展之路,以期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鉴之策。值此创办十周年之际,现将历年嘉宾精彩发言进行回顾放送以飨读者。
2017年春季货币金融圆桌会议主题为“普惠金融发展与信用体系建设”,会议由IMI执行所长贲圣林主持,时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的王忠民、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龙、世界银行金融与市场局原首席金融专家王君等嘉宾做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会议回顾:
【主题演讲Ⅰ】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王忠民
信用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其根本的问题在于没有实现信用的资本化。信用崩塌的时代,即使走出了市场化逻辑,背后带来的市场化基础逻辑混乱依然影响了真正的市场化和市场化效率。信用是私人产品,而产生问题的负信用才是公共产品。区块链作为一个天然基础架构能够使得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各司其职,如果能够在金融生活、经济生活以及一切领域当中加以运用,从此套利行为将是微小的,信用创新无处不在,负信用则会无处躲藏。
一、信用问题普遍存在
今天的会议主题与中国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当中,乃至于金融和经济之外的其他维度的社会现象有着强烈密切的关联。信用问题数不清、说不尽,我党正在让每个干部申报个人重要事项,查出了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学历是否属实,这实际上是过去信息准确性背后的信用是否一致的问题。我们现在从很多维度来把事项申报,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利用互联网在工商、金融、房产各个系统中搜索再填报,根据这个再做处理和决定。背后成本有多大是不确定的,即使像党内个人事项都是信用展现出的突出问题。如果在全社会从金融角度来看信用问题就太复杂了,包括初始的人民币到达什么发行量,人民币流动性与实体财富之间的比较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和任何一类资产比值,是与房产比值还是与最基本生活维度去比值,也都是背后的货币信用产生的第一个维度。
当我们谈到中国经济当中的问题的时候,背后是国家信用被所有金融参与者加以借用而产生的套利行为的一种结果。最突出的莫过于全社会非金融领域信用,我们的履历当中,我们的交通规则当中,我们的再保险当中都存在这样的信用问题。所有金融领域当中如果还有套利机会,我们一定利用套利机会获得金融快速回报,以至于大家把利用金融制度框架的行为作为金融本身的行为,认为金融工具套利空间被人利用是制度空间设计有误带来的问题。社会生活领域当中就有更多了,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够反映每一个人的信用维度?从小孩起就开始学习信用历史和信用文化,我们的社会生活领域当中是不是还有造假的行为?特别是在生产当中尤其恶劣,出现造假种子、地沟油等恶劣现象,最突出的现象还不止这样。
当互联网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发现互联网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信用纠结。其中一个信用纠结就是网络上的点赞、批评、表扬会诱发全社会在网络随机信息当中,让人产生信息混乱下的扭曲,产生混乱决策和恶果。这一点就给百度带来了一个大难题,今年两会阿里巴巴受到的最大苦闷就是,全社会那么多假货为什么大家只盯着马云?马云也很有志气,他转换到另一个社会方,犹如打击酒驾一样去打击假货。但是假货和平台之间的关系产生以后,我们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样的一个维度和什么样分量当中应该为这件社会信用问题出谋划策,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包括所有像P2P这样一些新的金融业态存在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P2P的背后,无论是平台公司还是产品公司,具体参与的每一方信用都没有找到最好的信用交集和信用交换。当信用出现如此交集、如此混乱,最后无论是面对全社会的普惠消费,还是金融服务乃至于非经济方面的教育、医疗等到360度一切东西都会产生问题,产生极度扭曲,这是我今天第一部分要描述的,信用普遍存在与恶劣的社会信用环境。
二、信用资本化
中国今天所有的信用问题,包括来自金融、经济、社会、政治以及生活中的,根本的问题在于,从我们脱胎于传统计划社会,在进入市场经济三十多年将近四十多年历程中,忘却了实实在在去让信用可以资本化,不仅在金融领域维度可以资本化,在全部维度当中都能够让信用资本化。我们没有去做这件能在市场经济改革当中推动真正的改革和发展的事情,缺失了这一环节,导致我们回过头来发现大部分商品都是假冒。今天的生产要素中,土地、资本、劳动至少60%已经有市场化了,但是我们回到所有商品、要素市场化背后,每一个人的金融经济和社会维度的信用还没有市场化的时候,一定是信用基础扭曲和信用秩序的混乱。而这其中信用没有被资本化,每一个人的经济行为不是在积累自己的信用资产,而是在摧毁自己的信用基础。当你摧毁的时候,所有行为就不具有信用基础,你就寸步难行,以后的交易就都不能实现。当你会积累的时候,而且积累是逐步实现的时候,你就从自己有效信用资本中去拓展一切未来高风险的东西,甚至可以把资本更多杠杆化。
如果信用可以在当中发挥主要作用,那么抵押担保这两项金融成本就可以在信用当中被替代,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如果像刚性兑付,那解决它的有效途径就是让信用资本化,可以有效直接地在市场交易当中解决。所谓的不良资产、不可兑付早已在市场当中迎刃而解,而不是到最后变成不能解决的信用毒瘤。债转股的问题也是信用资本化的问题,没有量化到每个法人这样一个经济经营行为发出者身上,是我们更大的问题。
如果回过头来看中国金融没有资本化的逻辑,我们会发现过去所有的信用都是血脉信用,家族信用,集权信用。过渡到市场经济,我们在城市化、工业化特别是在金融大爆炸,信用变成套利行为的时候,原来金融设置和社会经济关系全都是用负信用才可以使利益最大化。坚守信用的人变成了“傻瓜”,因为没有利用社会负信用,最后造成了全社会的信用问题。信用崩塌的时代,即使走出了市场化逻辑,背后带来的市场化基础逻辑混乱依然影响了真正的市场化和市场化效率,导致市场化本身背上了混乱的污名,都是因为市场化路径没走对所以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三、信用是私人产品
信用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信用资本化,当然资本化可以证券化、衍生化、杠杆化,所有的金融问题都是在信用有效展开的前提下去解决。当信成为有用的东西,一定是与普惠相关的,与市场经济的基础——人和法人的私有权利相关,所以才叫信用。当信用成为私人产品,任何一个维度都有信用,实际上从实体角度看私有产权已经被写入物权法神圣不可轻犯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信用在金融领域事实上是一个自然人和法人权利的问题。结果今天把它过渡给监管部门或是政府,我们发现,当所有的金融权利在人类历史当中都是自然人和法人权利的时候,如果权利不落在它身上,信用基本化的逻辑不会积累到每一个自然人和法人身上,信用也一定会混乱。
套利可以获得信用,却不能积累。信用积累,意味着可以用分值小信用积累成大信用,今日信用和明日信用可以抑制相关。当信用是私人产品的时候,在金融领域当中最大问题的就是没有让它成为信用私人产品,而让它成为了公共产品。结果造成公共产品定义和信用资源的扭曲,产生了大量的金融套利行为,以至于谁套利越凶猛谁就可以创造利益,而有信用反而创造不出来。
如果回归到信用是私人产品,可以看到,在金融、经济领域,包括今天弘扬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包括从金融互联网的角度来说,信用体系一旦不是私人产品,那么积累性、创造性、永续性就不能存在,全世界资产都在缩小。有趣的是,如果用历史的视角来看,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产生在中国?是因为当时工业化思维的产权实现不了新交易、新创新当中的风险承担,得不到信用回报。今天我们的消费者商品丰富到这个程度,在历史无法让私人信用的无限积累和无限创造力实现的时候,信用反过来就会打压埋没。
征信怎么征?如果所有的信用都是私人信用,那么所有产生信用的地方都可以自证明,可以在市场当中作为有价值的交换物,可以作为人生成长的基础,可以作为自己和别人进行交易的基础。信用是自证明自发展,而不是被证明。
我们再回归到这个话题另一端——负信用才是公共产品,每一个法人名下的负信用是公共产品,这是因为负信用伤害了其他成员,只有伤害了其他组织、其他对象的时候负信用才是公共产品。征信主要应该征的是每一个自然人、每一个法人的负信用。如果说今天公安体系、检查体系、法院体系,实际上是解决了全社会不同维度负信用是什么的问题,我们构建的这些组织是解决负信用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如果从这个意义看的话,那么今天架构信用问题的时候,实际上犯了一个把私人产品变成公共产品的错误,而真正应该是公共产品的负信用却没有被有效制止。
四、互联网走向区块链
有趣的是互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特别是当P2P、电商,当一切互联网到来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还要拯救它背后一些问题。当我们谈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答案和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根据前面的逻辑看,互联网自身有深厚的理论工具和逻辑去解决它的问题。
在互联网走向区块链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机制,叫做千交易销毁,这个基本机制是你每一天的交易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交易时长的频率,如果在网上进行简单的自动评论,可以用前后交易的频率来销毁重复的东西,如果是无效和无内容只能算一次上网。网上投票、点赞,特别是刷单,对社会产生虚幻流量的概念。实际上区块链已经衍生出潜在交易制度和交易逻辑。今天区块链可以解决平台公司在P2P的时候,如何用众筹的和共识的逻辑去解决,不仅可以保留参与其中的任何一方的数据,而且可以永续存留交易的结构,原有的结构永远不能被销毁。今天的数据可以在区块链链状结构中存留,存留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可以用大数据让私人产品信用最大化,也可以让负信用无处可藏,交易的A、B方都可以找到自己角色定位,而不去损害别人来达到利益最大化。我们突然发现,不仅可以节省过去交易当中的组织成本和交易费用,并且能够最好地记载和积累信用。
如果区块链天然基础架构在金融生活、经济生活以及一切领域当中加以运用,特别是它所反映的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各司其职,能够在新的市场化机制的新征途当中解决信用资本化和信用价值最大化的逻辑,中国的信用将寄希望于市场化、互联网化和资本化,从而有可能走向社会的繁荣和大治,从此套利行为将是微小的,信用创新无处不在,负信用则会逐渐在全部社会行为空间当中无处躲藏。
【主题演讲Ⅱ】
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 陈龙
陈龙教授在题为“中国征信市场发展道路的探讨”的演讲中指出,支付宝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信用问题。信用在现代经济中作用较大,信用等于财富,应让信用资本化。文章分析了我国信用体系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困境,最后对中国信用体系发展给出了六点思路。
一、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信用,但缺乏健全的信用体系。《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信用体系?中国信用体系发展面临哪些困境?中国信用市场发展的关键点?本文运用案例和相关数据,并通过国际经验比较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严谨分析,结论将在下文一一阐述。
二、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为生态合作伙伴提升效率,优化体验,构建信用生活“星云体”。蚂蚁通过与生态伙伴合作让信用无所不在。消费领域,花呗分期帮助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扩大销售额。出行领域,基于信用与永安自行车合作推出“免押金扫码租车”,重新定义了租车体验;上海用户芝麻信用分650以上,可免押金享受ofo的骑行服务。对于保险,基于信用重新定义保险理赔流程,95%的支付宝账户安全险理赔申请在48小时内完成理赔。
信用在社会当中非常重要。(1)信用体系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也是经济进步的纽带。信用不只是对金融,更是对整个经济关系的重塑。信用是陌生人之间的纽带,能重塑相互关系,创造不可能的联系,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服务效率,降低风险。信贷领域,信用能识别信用风险,保险领域,克服“逆向选择”难题,支付领域,通过担保交易解决买卖双方信任问题。(2)信用体系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习近平2016.12.9指出: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3)信用体系助力社会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可感知地推动完善社会道德规范,降低社会治理成本,从而提升社会治理效率。
应积极推进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截至2016年4月底,已协助最高法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老赖)超过28万人,超过2.3万名老赖因此还清债务。收到负面信息披露的用户还款率为未收到披露的用户的1.6倍。
三、中国的信用体系之路
中国信用体系发展仍有很长道路要走,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多困境:(1)覆盖比例低。2014年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数8.6亿人,但只有3.5亿人有信用信贷记录。个人征信系统覆盖率,中国只有35%被覆盖,而美国只有8%人没有被覆盖,中国跟美国有巨大差距。(2)结构性不平衡。农村地区、小微企业、中低收入人群缺乏有效覆盖。(3)数据来源单一。农村地区、小微企业、中低收入人群缺乏有效覆盖。(4)征信供给不足。产品单一、效率较低,对非金融机构服务几乎空白。山东、海南两省拟自建征信市场。
四、中国信用市场发展的六个要点
(一)如何进一步提升信用体系对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作用?
信用体系在金融领域的发展仍有巨大提升空间。(1)扩大征信覆盖范围。尤其是提升对中低收入者、小微企业、农村用户的覆盖率,促进实现普惠金融。(2)扩展征信服务机构范围。为除传统金融机构外,小贷、租赁、互金机构等新型金融机构都的接入提供风险可控的渠道。(3)拓展多元化信用信息。除了金融借贷信息,应拓展其他类别信息,尤其是政府类公共信息。
(二)信用体系的信息采集是否需要多维度?
国际上已经对非借贷正面信息采集在征信评估方面的积极作用达成了共识。信用体系不止应用于金融领域,也是商业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基石。从信息来源角度,只包括金融信息,不允许采集金融借贷之外的正面和负面信息难以实现。2008年前,欧盟很多国家的征信机构只允许采集违约、催缴、破产等负面信息;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盟反思了应对危机中的信息失真、信息不足问题,而且也逐渐意识到隐私保护和数据的应用辩证关系。欧盟很多国家的监管纷纷放弃了对正面信息的排斥,允许将其纳入到信用信息的范畴之内,这样做的好处有: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为反欺诈提供数据基础、提高中小企业及贫困人口获得贷款的概率。
对于数据采集范围,美国征信行业法规不断演进。美国出台了相关法律对信息采集范围进行规定,如1971年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1996年《公平信用报告法革新法》等17部法律。美国征信业经历三个演进过程:金融场景、非金融场景、综合场景应用。
(三)如何平衡征信机构的有效性与独立性问题?
1.有效性和独立性两者都要兼顾,在初期应优先确保征信市场的发展。
采用市场化征信模式的国家,征信公司股权比较分散是征信公司竞争和并购的结果,但并非一开始国家法律或者监管机构就为了独立性对对征信机构的股东股权比例作限制的。欧洲还有三分之一的征信机构是由银行等信息提供者或征信报告使用者所有的;日本的三大征信机构有两家都是提供者或使用者所有的;其他很多国家的征信机构也是由多家或一家提供者或使用者控股的。这里面内在逻辑在于,征信机构在起步要么有使用场景要么有比较丰富的数据来验证产品的可靠性。如果两者都不具备,征信机构很难发展起来。
2.独立性应通过行为监管和市场竞争双管齐下来解决。
(1)监管机构要做健全对于市场参与机构的行为监管。如加强公司治理上要求、严格信息披露机制等。但是以独立性、隐私保护作为借口排斥竞争,排斥市场开放是不可取的。(2)在市场中形成充分竞争。让消费者用脚投票,淘汰那些征信评分、征信报告不客观机构。独立客观,不做利益输送这是征信机构的生命线。
(四)如何处理征信行业发展与隐私保护平衡问题?
1.在个人信息权保护方面,国际上存在欧洲与美国的模式之争。
美国模式——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应用。鼓励信用信息的应用,同时确保信息应用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欧盟模式——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优先考虑。是以告知同意为核心,以对信息来源、质量等级及用途的严格限制为手段。但近年意识到过度保护个人隐私权导致个人信息流通阻塞,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政府公共数据开发规定,促进政府公共数据流动。在征信机构的规模和竞争力、征信场景的深度、征信应用广泛性欧盟与美国相比都落后的多
2.美国模式或欧盟模式,中国应如何抉择?
中国个人征信的市场化道路刚起步,个人征信覆盖率远远不足,需要金融数据、政府数据、企业数据等多维度结合。如果在征信业的个人信息权问题上严格按照欧盟模式处理反而会剥夺个人充分利用其信息获取征信服务的权利。
3.隐私保护是征信行业健康发展核心,需要完善立法和执法。
立法层面:(1)明确数据财产的属性和征信机构的相应责任。(2)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完善上位法。(3)完善对信息收集、存储和应用的立法监管。
执法层面:(1)严厉打击“黑色产业链”,保护用户个人数据安全。(2)通过技术认证等手段加强对信息安全的防控。
(五)征信机构管理是否采用牌照制管理?
市场化国家一般不采用牌照制管理方式,而是采用行为监管的方式加以规范发展。如果要采用牌照制管理,要做到牌照管理要有充分依据,第三方支付行业牌照管理是前车之鉴。征信核心是提供信用评分和信用报告服务,有一定的公共性,为管理方便,可以进行牌照管理。但是不提供这些标准服务无理由进行行政特殊授权垄断经营,也不符合全球其他国家征信发展的一般规则。
(六)征信行业发展健康度通过什么机制来评判?
征信行业发展健康度应基于实证数据的科学评估。(1)全球发展历史和现状表明,最成熟的征信市场离不开市场化的发展路径。(2)用大数据服务消费者、最为消费者信赖的互联网企业都采用市场化发展路径,消费者保护与股权分散与否无直接关系。(3)从理论到实践,并没有统计证据表明大数据征信对用户隐私有负面作用。(4)对于现有征信试点机构的运行状况,应基于模型准确度和用户满意度等手段加以区分和评判。
五、结论与启示
第一、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信用体系?(1)为金融交易服务的金融征信体系,降低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2)为商业交易服务的商业征信体系,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3)为政府管理服务的公共征信体系,通过信用管理建立社会行为规范,弥补法律和制度缺失和监管成本较高问题。
第二、信用体系需要做供给侧结构改革,央行主导的中心化征信体系负担过重,需要引入市场化机制,解决供给与需求间总量和结构的不匹配,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信用体系,共同促进个人征信行业的发展。
第三、在个人隐私保护和行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征信行业发展的关键。从私法上要尽早明确数据财产的属性,承认个人信息的财产权利。公法上,要加快个人信息数据的立法。保护个人隐私不仅仅要注重个人信息采集环节,更要关注信息的使用环节。目前,我国征信业的个人信息权保护方面的一般性立法仍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一些基本的概念仍需澄清,而针对征信业的监管规则也没有囊括一套成体系的、具有针对性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很多制度漏洞仍待填补。
【主题演讲Ⅲ】
世界银行金融与市场局原首席金融专家 王君
当今社会对于普惠金融领域和征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错误的看法。具体表现为,政府部门对普惠金融的误解、商业可持续边界界限模糊,使得商业部门与社会公益部门不能有效地各司其职,造成社会效率低下,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现有的征信体系不具有独立性,并不能很好的服务于社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一、引言
在过去的一年,普惠金融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体享受到国家金融政策的照顾,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解读普惠金融,有效利用商业可持续边界使商业机构有利可图且可持续?我们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征信体系才能更有效的为社会服务?如何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本文运用实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将在下文一一阐述。
二、普惠金融与商业可持续边界理论
1.对普惠金融概念的理解
普惠金融这个概念被很多人误解,有人认为应该把普惠金融的工作重点放到优惠的惠上面,认为普惠金融就是以优惠的条件优惠的价格,向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这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具有一般性。在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尤努斯来到中国之前,中国正在促进商业可持续的微型金融,小额信贷微型金融刚刚起步,那个时候大家对小微信贷的理解就是乡村银行模式和优惠的利率,而实际上这些是根本不可能扩大覆盖面,也不可能做到可持续的。微型金融领域是有不同模式的,从2003年开始,我们努力引进商业可持续的微型金融模式,以单个借款人为借款对象,按照商业条件完全考察借款人能力并按照商业利益发放贷款。再如一些人认为三农这些贫困人群需要精准扶贫,就需要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甚至让在世界占第一位的工商银行再设一个普惠金融事业部,而且由政府直接干预商业银行内部事务。商业和公益事业相互交叉,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一个错误观念可以导致错误政策决策,导致无数公共资源浪费并且解决不了问题。
2.商业可持续边界理论
“商业可持续边界”理论假定以一个城市的中心区为坐标原点,纵轴表示收入人群分布,离原点越远收入水平越低;横轴表示地区分布,离原点越近,城区经济发展越快。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看到金融机构将会从高收入人群所在的城市中心区自发地逐渐向外扩展,但这个扩展过程不是无限的,当所有金融机构的扩张都不再有利可图时便停止了扩张行为,这时离原点最远的所有金融机构组成的界限就是商业可持续边界。在商业可持续边界内部,任何金融机构都可以通过发放小额贷款或者农村贷款获利,而不需要政府通过催促、逼迫、引诱甚至以提供补贴的方式来要求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商业可持续边界之外的人群特点是老弱病残,地区特点是老少边穷(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区和贫困地区),在中国这些地区的人数也就几千万,完全可以通过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来解决商业不可持续问题,这样就可以释放出无数商业机会,商业机构也不必纠结于普惠金融的崇高目标了。
3.普惠金融中的贷款问题
我们要说的贷款不是指公司贷款,不是个人按揭贷款,也不是大额贷款,而是期限短、金额小的微型贷款,这个微型贷款对弱势群体可能是至关重要甚至是人命关天的。我国利率名义上放开了,事实上几乎所有微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定价都偏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定价要反映贷款的稀缺性以及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尽管年化后的利率可能是50%以上甚至高达700%,小额贷款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偿还并且不会给借款人造成太大的负担的,事实证明这在中国值得尝试的。在经济学家们看来200%的年化利率太高了,有些政府官员和监管者认为利率越低越好,甚至认为小额贷款的利率应该低于市场平均利率水平,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本来可以略微提高一些利率就能够扩大覆盖面维持商业可持续的局面却无法实现。
小微企业资信不高需要征信,可以通过建立担保公司、设立担保机制为小额企业提供担保。尽管几乎所有国家都有担保公司,但这种担保机制在国际上多年来都颇具争议。中国的情况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七八千家的担保公司大多是设立在财政厅下面由国家出资并且由退休的财政厅的官员担任领导的,这样的担保公司就相当于是一个政府部门。这些担保公司面临的普遍问题是成本高、效果差、代偿率高,并且实现不了应有的杠杆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省政府又提出要求中央再设担保公司,由中央和地方博弈。事实证明只要给金融机构设定特殊领域和特定人群为贷款定价做出限制都不会有好的效果,这从根本上可以追究到政府官员激励机制问题,因此这套商业化边界很难划清楚。
三、征信体系建设
对于我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征信系统和征信体系,目前还是处在局部的讨论阶段,没有一个整体的途径。我国现行的征信体系是十多年前由世界银行参与帮助建立的,为了能够尽快收集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数据以快速建立起征信系统,在各省企业债务登记系统还是分散的情况下就在人民银行内设立了一个征信中心。这样建立起的一个由官方设立的具有垄断效应的并且是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有一定的冲突的征信机构,可能会对民间市场化征信机构产生一定的排斥效应。
一些地区想建立自己征信系统,希望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征信系统的公信力,实际上却是对现有征信系统的否定,这是在对中央银行敲警钟。官方建议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再发一张综合性基础性的征信牌照,人民银行也只能照做,这样两张牌照就形成了竞争关系,征信牌照的档次也明显降到了二三级以下。我们最初的目的是让中央银行提供基础的一级的征信中心,让市场的征信机构来提供增值的信用报告信用产品等。然而这个目标没有实现,而且市场的征信机构没有免费提供甚至没有提供信用产品,但征信中心却还有盈利。
四、个人信息保护系统
中国目前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在中央银行、工信部、计生委以及工商局等机构内,未来信息安全都是空的,但是在金融领域就有一个现成的机构可以用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这个机构就是分散在一行三会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司局。人民银行征信局负责监管政策制定,下属事业单位负责政策执行工作,这种利害冲突使人民银行的征信工作难以真正具有公信力。如果将金融消费者保护司局从一行三会四个部门中分离出来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教育性机构,征信就可以由该机构进行监管了。
在我们这个社会人文环境和传统历史背景下,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甚至于再扩展一点信用都是非常复杂的(欧盟跟美国就是非常理想的社会)。在激励个人工商户、小微企业促进小额贷款时,一定要把有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贷款对象提出来,向他提供贷款。只要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和鞭笞,贷款者就会出现违约的行为,这就是人性。自2014年以来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引起了海内外一些人的警惕。然而我们的社会却在无处不在地鼓励、滋生、促进和固化一种欺诈文化,这对于个人信息安全,建设信用社会没有任何帮助。
五、结论与启示
第一,普惠金融不应只着眼于惠字,基于错误认识的决策会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要划清商业可持续边界,利用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解决商业不可持续问题,商业不可持续的地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定价可以略高于市场平均利率水平。
第二,建立一个具有垄断效应的征信机构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将征信中心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使征信局真正成为战略制定和政策制定以及监管的司局,使征信中心真正成为一个提供基础信息的征信机构,这样才能提高征信系统的公信力。
第三,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应该权衡效率、溢出和成本的问题,将现有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司局从一行三会中分离出来,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教育性机构,设置激励约束机制,防止欺诈文化滋生,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
最后,在未来中国进行海外投资时,向海外扩张一个理想模式,不是攫取资源,而是把中国先进的技术向海外输出,让他们享受到中国先进技术带给他们的福利,这样才能树立大国威信。
编辑 邹娴静 孙晓琪
监制 朱霜霜 李欣怡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经典回顾 |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精选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2016年春)
经典回顾 |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精选六:人民币加入SDR后的两岸金融合作(2015冬)
经典回顾 |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精选五:互联网时代传统金融的变与合(2015春)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69 45759 69 31615 0 0 6501 0 0:00:07 0:00:04 0:00:03 6501on>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