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青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建设之路

刘青松 IMI财经观察 2020-08-21

本文字数  9559字         阅读时间  29分钟

编者按

2018年5月27日,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正局级研究员、中国证监会河南监管局原局长刘青松做客“大金融思想沙龙”第九十四期,参加此次沙龙的嘉宾有:IMI学术委员、大连商品交易所原总经理冯博,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学识委员会主任汪昌云,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经金融学院副教授刚建华,IMI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投资系主任李新以及IMI研究员、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熊园等,主持人为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本期主题是“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建设之路”。

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建设之路对于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有重要意义,它是一个国家战略,也是必经之路。刘青松先生从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所处的核心地位出发,剖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的内涵,基于长期调研客观分析国内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对比国外投资银行的发展经验和国内合资投资银行的经营经验,对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并在此基础上,从市场机制、监管政策等多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以下为根据速记稿整理出的会议纪要:

引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这是一个实践性和政策性、操作性很强的一个话题。在过去几年,从中央到监管部门多次提出打造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即在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实施国家战略、全球战略当中,如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投资银行的作用?

回顾过去二十多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现在有全球第二大的股市、第三大的债市。这些年的发展,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机构培养,以及机构在风险控制、合规要求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这些条件为建设世界一流投资银行这样一个目标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是国家战略

(一)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 

投资银行是现代资本交易活动重要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资本市场功能和创新的制度基础和逻辑主体。现代资本市场的特点就是资本端、融资端之间如何碰面?中间有个中介,投资银行一手拖两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个国家投资银行强不强大基本决定了这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功能及其服务半径。从国际经验来看,投资银行在各国经济建设和国际竞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爆发的激烈的中美“贸易摩擦”表明,中美直接全面竞争不可避免,必须尽快补强金融这个短板。资本市场强国建设的核心是做大做强投资银行,要建设国际领先的,有世界竞争力的资本市场,其核心就是做大做强投资银行;如果离开了这一点,那么资本市场不可能强大。

(二)证券业及证券公司发展状况与资本市场国内国际地位仍然十分不相称

美国证券行业的总资产占GDP的比重基本在20%-30%的水平上,我们呢?大约是3%-6%,最高是2015年股灾的那一段时间,最高水平达到9.37%,相对差异还在大约两三倍。此外,营业收入也存在同样的悬殊,这是从行业来看。

从投资银行个体角度我们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我们把国内排名靠前的五大证券公司,从2016、2017年,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我们简单和摩根士丹利比较,大家发现什么?我们前5家加起来大约是两万亿左右,相当于高盛的三分之一,摩根士丹利的三分之一,净资产也是这个水平,这是一个大致的比较。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国际上无论是银行、保险还是证券,都需要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大机构,才能有利于该行业的发展。然而,我们的行业集中度相对比较低。下图中,我们前5的集中度在20%多,相比较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我们是比较低的。就行业之间比较也是如此,国际上对中国投资银行的看法更趋向于Broker,和银行、保险来比较,总体集中度比较低。这说明我们的市场还不太成熟,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


(三)我国证券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目前我国证券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治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格局和竞争规则面临重塑和重大调整,中国全球战略和金融改革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我国证券行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建设一支与我国全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相匹配的投资银行队伍,尽快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竞争和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此,有必要从全球视野和国家经济金融体系发展与安全、国家全球战略的高度,深入研究论证和重新审视我国资本市场的格局和发展方向。

在此机遇与挑战背景下,其实就回答了两个问题:其一,为什么要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其二,为什么它是国家战略?正如证监会刘主席在第六次行业会员大会上讲话,向全行业发出呼吁与号召,也是向社会发出的信号:“新的伟大时代呼唤一流的投资银行,要把握机遇,以舍我其谁的责任和担当,建设富有中国制度特色、注入中国文化元素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

二、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的基本内涵

(一)三个要点

首先,国内一流投资银行,要能够反映国内投资银行的最高水平,它必须在国内要有比较好的市场占有力;其次,必须在国际资本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执行力和影响力,作为世界一流投资银行也有中国特色,能够代表中国,我们在内部又把它叫做国家队;三是,国家忠诚度,有意愿、有能力、肯担当,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代表国家利益、落实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这个很重要。

接下来,我们所有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设计,都是为了促进、有利于实现我们的投资银行发挥上述的作用,具体怎么做到呢?

(二)五个要素

1、综合实力强大。首先规模要大,规模有多大叫大?前面比较了几个主要的投资银行,跟国际比较,我们想规模大,第一步达到野村的水平,去年野村的总资产规模是3921亿美元,净资产是254亿美元。我们最大的中信证券去年总资产是957亿美元,也就是说野村是我们的4.1倍,中信净资产是234亿美元,跟野村差不多。这里就有个问题,净资产差不多,但是总资产是我们4倍多,这是什么原因?第一步达到野村这样的水平,下一步可以到高盛这样的水平,高盛去年总资产是9168亿美元,净资产是842亿美元,分别是中信证券的9.58倍和3.6倍。规模很重要,其他也有一些指标考量。

2、具备宽阔的“护城河”。什么叫护城河?这个概念,是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能抵御外来进攻且有效保护自己,并取得防守的能力。要成为世界一流投资银行至少需要具备这样一个能力,即在国际竞争当中能取得防御性胜利,经得起打,经得起竞争。其中具体要求包括一流的风控、自我管理能力、人才储备、品牌信誉度等,尤其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从机构角度来看,上述这些方面形成比较宽阔的护城河,都是比较重要的。

3、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商机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需求中提供服务的能力,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实现盈利发展壮大的能力。有人讲核心竞争力跟护城河到底什么关系?实际上,护城河所讲的是一种防御性的能力,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进攻性的能力。防御能力是你来我这儿竞争,我可以挡住你,不被你打垮。核心竞争力是我跟你竞争当中我能取得胜利,这要求足够大的资本、研究能力、服务的执行力,还有创新能力等等。

刚才讲了总资产和资本规模,尽管投资银行是服务中介,但是现在投资银行对于资本的要求还是蛮大的。归根到底它是资本竞争,因为投资银行要提供资本服务,资本服务要求有能力来调动、归集、配置这些资本资源,而这一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同样如此。特别是我们讲定价权,大家都说中国没有定价权,我们的大宗商品消费等没有定价权,为什么没有定价权?我们在定价过程当中怎么发挥买家的作用?——通过投资银行来实现。

4、综合化程度、国际化程度。

5、国家忠诚度。怎么体现国家忠诚度?我们研究之后发现有这样几个看法。一个是在国际大投资银行,在它的发展和市场经营过程中,实际上都很明确地体现了它的国家忠诚度,也就是它的国家力,我们在跟国际投资银行交流的时候,如果说没有国别利益取向是不存在的,不要天真的认为在国际竞争当中大家都是为了企业利益,美国投资银行维护国家利益很明显,日本也一样。我们认为中国提出这个有时代要求,这其实也是国际惯例。

国家忠诚度体现在哪呢?是不是对监管就唯命是从呢?不是。其实是要忠于全体股东利益、忠于市场经济原则、忠于国家法律、忠于国家利益。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投资银行,你要体现出来的是高水平的对国家的忠诚,国家利益的忠诚。简单的说,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落实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当出现非常情况时,尤其是当微观利益、企业利益、国家利益有冲突的时候,要服从国家利益。当然这个矛盾是短期的、暂时的。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的基本要求。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最高原则;另一个是忠实于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规范。

(三)四大顾虑

要建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就需要在国内改革发挥主要作用,尤其是需要参与国际竞争。国内投资银行得益于过去保护性监管措施,没有生存之忧,大家都有舒适区,既然在这儿挺舒服的,为什么要出去呢?我为什么要去参与竞争呢?

简单地说,目前国内投资银行参与一流投资银行建设的热情很高,但是也存在四大顾虑:即内在动力不足、责任追究机制不匹配、核心竞争力严重确实、差异化政策扶持不给力等。

三、国际主要投资银行的经验和借鉴

(一)国际主要投资银行的六大类型

我们要建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到底有哪些模式?学说上有四梯队模式,这是英国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两个教授提出来的,四梯队包括:第一梯队,全球性的,摩根士丹利、高盛等等;第二梯队,强大区域性的玩家,汇丰、巴克莱等;第三梯队,国家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组成的,像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机构;第四梯队,小型的区域型的。还有一个提法,由美国西北大学的教授提出来的四种类型,即全球型的、大型区域型的、精品型的、证券公司。

我们把全球主要市场,包括像北美市场、欧洲市场、亚太市场等,每个市场全球机构的主要领域,包括IPO、并购等,把每个区域里面的每个领域的前20位,市场占有率前20名,拉出来做了一个单子,我们就发现,从以下两个维度来考虑,实际上全球机构有六种类型:

(1)业务综合化程度:有金融控股,有是所谓综合性经营的,综合性投资银行,还有专业化的精品投资银行;

(2)区域维度:是全球型还是区域型的。

(二)对标国际主要投资银行

我们认为具有直接总体对标意义的国际大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野村控股、Lazard(资深并购做得好的投资银行)、Rothschild等;具有间接业务对标意义的有: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瑞士信贷等。

这些机构它们无论从公司的业务层面,还是从行业层面,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最近美国又出台了一个新的法案,是对多得弗兰克法的修改,这个法案出来以后,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一部分是认为放松管制,业务可能又有新的发展,几家愁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10年了,金融危机有个十年魔咒,是不是又进入一个循环了?我建议大家可以做一些深入的了解。

(三)国际主要投资银行的经验和借鉴

国际主要投资银行模式特征一般是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形成的。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尤其像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它们都是交易性银行,他们的发展路径一开始是在交易的基础上,也就是坚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去发展,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不可能有发展,更不可能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投资银行。

业务线条和部门划分跟随市场情况和监管要求调整。国际投资银行业务线条分四条业务线,但是其划分和业务线条不是一成不变的,我跟大家说这个什么意思?我们目前监管把证券公司的业务方式、合规要求,甚至有些内部部门怎么设?都有具体的规定。实际上,行业线条一定是随着客户需求,随着市场发展,由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设定的,而不是由监管部门规定。下面是巴克莱的部门,我们做了具体的分析,它2007-2015年在年报上披露的部门变化情况。

拥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能力。也就是要想有全球竞争力一定要有全球研究能力,能够在全球各个不同经济区和经济主体之间开展研究的能力。根据高盛的统计,有20%的业务收入直接来自于研究。但是广泛来讲,没有研究就没有业务,研究先行是必须的。美林关于研究部门的定位有句话,我觉得非常有启发,“研究部门应该像做生意一样的经营”,“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就是从机构来讲研究一定要像做生意一样去经营它,要研究客户的需求,要研究怎么发现商机,怎么发现不平衡?还要推动它均衡,你要找到这个方法,我们就有投资策略、就有工具、就有产品、就能实现利润。

强大的全球执行力。国际主流投资银行在全球有广泛的触角,就是全球布局。比如,高盛目前在全球23个主要国家有41个办事处,摩根士丹利在27个国家的600多个城市有办事处,这就是它们的全球执行力。现在,我们国内的机构要建世界一流投资银行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机构在全球有多少机构?有多少队伍?人在哪里?我们机构在国际主要市场、主要区域没有队伍,没有人,对这些国家当下的情况我们不了解,怎么建立全球执行力呢?

国家忠诚度,从我们考察来讲,这些国际机构在国际市场要加大影响力,毫无疑问都要体现出和国家战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四)主要国际投资银行海外扩张历程

比较明确的一个规律性就是,随着国家的全球战略推进,这些主要的投资银行在全球化布局,即跟国家战略保持高度一致。一开始大家是先设办事处,因为办事处对于当地的情况、法规、政策、社会环境、人脉这些情况有一个了解。这样对于它开拓市场、开展经营有一个前期铺垫作用。设办事处之后,到真正开展经营设第一家分公司大约需要10年,从设经营机构到开始盈利大约需要35年的时间。这就是经验。

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个倾向——急功近利,导致了在国际化布局走出去的时候有一些操之过急的做法,比如说一开始出去就并购,并购容易,你花钱去买嘛,但是见效难,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过程当中对当地情况不了解,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对法规市场环境不了解,整合很困难,协同效应发挥不出来,我们有些机构吃了大亏。所以我们要研究一下国际市场的情况,能够有效的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走出去怎么安排?同时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模式方式。

(五)国际社会经济法治环境现代化和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建设同步推进

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一流投资银行的建设是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现代化保持同步的,不是孤立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个是大的需求,在经济增长稳定的发展期,投资银行业获得了快于经济发展的超额增长,美国从1967-2000年GDP增长了11倍,同期投资银行增长了57倍。日本从1961-1989年GDP增长19倍,证券业增长38倍。就是说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投资银行发展的一个条件,这个我们是具备的,我们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完善的法治体系及较高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投资银行通过直接融资手段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资源配置,这取决于良好的配套的法治环境、法律制度,国际上主要投资银行均成长为法治水平健全、执法能力较强的国家。以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的市场,普遍好于欧洲大陆法系的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从法系上来讲,应该是大陆法系,但是我们在很多时候思考方法上出现普通法系的思维方式在嫁接,有时候这个嫁接有它的好处,但是也有不匹配的问题,这个怎么办?我认为从法治环境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大家可以再观察。

3、国内资本市场成熟开放,货币国际化程度较高。简单来说,没有见过货币没有国际化的经济体它能够培养出国际一流投资银行的,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4、较高的诚信水平和公司治理水平。没见过一个没有诚信的经济体培养出来一个有诚信的公司。

5、政府治理能力与市场监管水平现代化。投资银行的发展需要政府较少直接干预型的经济治理。在监管方面一定要有一流投资银行相匹配的一流监管,高水平的监管有利于及时解决投资银行所遇到的监管问题,包括投资银行的发展问题。一流的投资银行一定是政府有一流的治理、一流的监管。

6、稳定的金融、经济环境和国家安全。我们金融经济是安全稳定的,在过去的70年,建国以后是比较稳定,历史上一个甲子的稳定和平都是很难得的。但是我们也有很多安全的问题,就像刚才讲到要建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对于域外维权提出了很重要的要求。习总书记曾说过国家利益到哪里就要保护到哪里。怎么保护?我认为有三个层面:第一是商业,要保护自己不亏钱。第二是法律,打官司得胜。第三是军事,军事实力的增强有助于保护我国企业在海外的贸易。

四、合资证券经营机构的经验和借鉴

(一)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

我们从2002年开始引进合资银行,目前有13家,主要的是8家,两家是综合性的,高盛高华和北京瑞银,其他都是专业性的。他们进来以后促进了中国整个经营环境提升,当时也是希望引进国际投资银行,引进国际经验,加强竞争,培养锻炼我们的能力。另外,它进来面临的环境、经营的成果等对我们也是一个前车之鉴,我们走出去可能面临的是一样的环境,甚至更复杂。另一方面,2018年4月1日易纲行长在博鳌亚洲宣布了“放宽金融准入”的12项具体政策措施,与证券公司直接相关的有三项:(1)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2)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证券公司;(3)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

我们做了一个对比,合资券商和非合资券商比较,红色这一条是非合资的券商,蓝的这一条是合资券商,显然都是比我们要低的,这是合资券商、非合资券商的比较。再下面一张图,两家全牌照的,蓝色的这个是非合资的,下面这两个是合资的,也都经营的不咋的。

——合资券商与非合资券商总体样本roa和roe对比

(二)原因分析

我们还做了一个全牌照和杜邦分析,从资产周转率等方面做了一些比较联系。合资券商做的都不太好,到底什么原因,我认为主要的是身在客场的不便之处。表现在股权的问题、治理的问题等、他们在董事会的决策过程中也存在文化冲突等,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市场环境的差异。举个例子,国际投资银行通常业务线条是全球垂直的,比如说做投资银行,做FICC,做衍生品等等,全球的业务线条是统一管理的。在中国什么情况呢?因为我们的法制环境和合规规范的要求,在中国是合规的东西,在它的总部全球业务管理那儿合规做不了;反过来,它的全球业务的合规要求在中国做不了就导致没法操作。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区域比如巴西、阿根廷,包括南亚那些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

还有,我们现在都是法人化的要求,在中国有独立法人资质要求的,你作为中国的一个独立法人,在中国就必须以独立法人运作,就有独立法人责任,美国有一个叫穿透公司面纱,穿透之后责任就上移了。我们现在法人层面的责任要求也导致了它做不到。

五、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建设的总体规划

(一)基本原则

首先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建设是一件复杂的富有挑战的系统工程,特别强调是系统工程,不是单兵操作的事情。光这件事情本身要设计的也是系统工程。要以国家全球战略布局为指导,做好顶层设计和谋划。就是选择好目标模式,规划好建设路径,把握好推进节奏。在自愿的基础上各机构各有重点,合理分工、主动配合,形成分布合理、合作有序、服务有效的国际格局,形成国家层面的全球竞争力。

我们现在这些机构不管大小都喜欢大而全、小而全,你跟他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都希望搞综合性的,最好是全球性的,这导致什么结果呢?——大而全、小而全,没有竞争力。中国现在无论是人才资源还是企业资源都不支撑那么多综合性的券商机构,这些机构可以自愿选择自己有竞争力的若干区域来开展业务,同时只有几家可以搞成综合性的,有一部分也可以是专业性的,某些领域、某些区域做成有竞争力的投资银行。从全国来讲我们有十几家,统一来看,形成在各个区域、各个领域都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构体系,从目前我们国家的状况来看是比较有效的。所以我们将来形成国家层面的全球竞争力当成总的原则。

(二)目标模式

如前所述,现在我们不太赞成都选择全球综合的,各机构可以根据各自核心竞争力优势,分别选择全球性综合型投资银行或者区域性专业性投资银行作为发展目标,形成全球综合型、全球专业型、区域综合型以及区域专业型等功能互补相互配合的多元化格局。

特别是前面提到的6个模式,我们观察到金融控股的模式在国际竞争当中是广泛采用的,具有强大竞争优势。但是目前我们还是属于分业监管的框架,我们银行法和证券法没有修改,目前还是分业的状况,但是必须引起重视。

(三)路径选择

从我们过去的情况来看,机构的发展我们叫产业跟随型,有什么特点呢?中国的企业基本上都首先从香港往外走,我们投资银行也有这个特点,第一步先去香港,我们现在129家机构中有30多家在香港有分支机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全球再有分支机构去做,这是符合规律的。但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讲,国家总体规划来讲,“一带一路”国家目前就很欠缺。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全球布局的时候,我们以前总说远东、中东、亚太地区,这些对全球经济区域的划分是沿袭了二战以后以美国为出发点的全球经济格局。我们这一次做了一个调整,是以中国、以北京为立脚点,以中国国家全球战略为指导,对全球经济格局做了一个划分,从中国的全球战略、市场发育的状况、法治环境等五个维度,对全球经济做了一个重新的划分,我们分成五大区域:

(1)美日英加澳。这5个国家是美国的铁杆,它的经济比较发达,竞争比较激烈,与中国的关系是对立大于合作,冲突大于竞争。这些地方我们要去,但是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都去。

(2)欧盟(不包括英国)。以德法为轴心,在里面起重要作用的。它们资本也比较发达,竞争比较激烈,与中国关系总体看来,尤其现在是合作大于竞争的,特别是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的政治取向对欧盟负面影响也比较大。

(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整合资源的一个构想,现在有80多个国家,发展程度差异也比较大,这是我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也是我国投资银行重点布局的地方,因为要服务国家战略,但这也是最困难的地方。这80多个国家,十几个国家是发达国家,大约40多个、50个左右属于发展中国家,是中等收入或中低收入的。这些国家政治生态不一样,尤其是宗教生态不一样,政治文化也不一样。

(4)新兴市场国家。

(5)环南中国海及东盟十国。

这五个大的区域划分是有重叠的,但是各有特点。我们觉得这全球五大区域的划分,我们投资银行在提供全球服务的时候要考虑这五个区域的差异。

(四)十年规划:要有“十年磨一剑”的信心和毅力

要建一个投资银行不能心急,得有一个长期系统性的考量,多长?说法有很多,但是我觉得从国家策略角度考虑还是应该实事求是。我们觉得以十年规划来看,分三个阶段:

(1)三年打基础。三年内理顺内外部机制,完善市场化、法治化的运行机制和监管环境,发挥市场竞争的决定作用,着力培育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风控有效、治理完善、运行规范的投资银行;

(2)五年见成效。五年左右的时间初具雏形,扶持一批国内一流的投资银行开展国际布局,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各区域主要市场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执行力和影响力,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和企业“走出去”取得良好成效;

(3)十年磨一剑。十年时间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打造出2-3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7-8家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区域型一流投资银行。

我们现阶段处在三年打基础的中后期,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夯实基础,规范已经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就。我们12家机构在全球有布局,已经在全球大约40、50个国家有我们的布点,海外有3000多人,5000多亿的资产。其中尤其是中信、海通,海通规模最大。国泰君安、华泰这几家,在国际上也已经做了布局。

(五)工作表格

总体来讲,我们根据这五个区域、业务线条做了一个表,各家机构可以选在哪个区域,比较有竞争力、有竞争优势,将其作为重点发展、重点布局点。总体希望和建议是在目前全球129家机构当中,能够筛选出前10家机构,自愿参与进来做这个事。国家会有些政策来配套,同时它也承担一些责任。

其中,2-3家可以全球性综合类投资银行为发展目标,逐步形成覆盖五大区域的全球布局;7-8家机构则根据各自核心竞争力优势分别集中在2-3个区域精耕细作,力争尽快在整体上形成非对称国际竞争力。所谓非对称,不是每家都有竞争力,但是我整体上讲十几家我能组合起来,在全球各个区域,各个方面都有竞争力。

整理  罗琳

编辑  叶祎然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李扬:支付清算让经济分析更完美
王忠民:经济新常态下,重点投资领域在哪里?

向松祚《新资本论》:不可逆性是一切变化规律的基本法则

丁志杰:从管制风险溢价到特许权价值——对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几点思考

彭俞超等:货币政策促进绿色发展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