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I金融与经济周报2018第1期(8.13-8.20)
编者按
近期由于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监管层密集出台政策文件以加强经济金融领域的整顿,具体来看:就国内宏观经济而言,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在金融监管层面,银保监会发布《2018年打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财富管理层面,证监会下发《关于报送金融资产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金融科技层面,腾讯安全联合知道创宇发布《2018上半年区块链安全报告》;此外,从国际金融角度看,在全球多种资产齐步反弹背景下,我国监管层将继续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总体来看,我国在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国内金融监管将日趋规范化、严格化。详情请观阅IMI金融与经济周报。
宏观经济周报
1
宏观经济大事件
1. 7月我国FDI增速创年内新高 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增长30%
2018年1—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239家,同比增长99.1%;实际使用外资(FDI)496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实现稳定增长。其中,7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648家,同比增长113.1%;实际使用外资50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7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速比6月份环比提升14.6个百分点,且实际使用外资增幅创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
宏观经济新政策
1.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
意见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主管部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准备成熟一批发行一批。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科学安排今年后几个月特别是8月、9月的发行计划,加快发行进度。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不迟于发行前7个工作日,与发行场所协商地方债券,包括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的发行时间,发行场所原则上应当按照“先商先得”的方式给予确认。省级财政部门已向财政部备案发行时间的,按既定时间发债。各地可在省内集合发行不同市、县相同类型专项债券,提高债券发行效率。财政部不再限制专项债券期限比例结构,各地应当根据项目建设、债券市场需求等合理确定专项债券期限。此外,意见要求简化债券信息披露流程,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安排使用专项债券收入,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拨付,防范资金长期滞留国库,尽早发挥专项债券使用效益。同时加强债券信息报送,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财政部)
2.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要求,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大对资本金到位、运作规范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信贷投放。保险资金要发挥长期投资优势,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多种形式,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工程和重要项目。通知要求,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对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融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通知要求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根据企业生产、建设、销售的周期和行业特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贷款在同一时间特别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发企业资金紧张。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不应盲目抽贷、断贷。对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要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在资金供给、贷款利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通知还要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对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大、遇到暂时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优质企业,在资金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等。(经济日报)
3
宏观经济优观点
1.2018年第一季度经常账户逆差的原因、未来的国际收支格局以及对宏观经济的潜在影响
2018年第一季度,经常账户首次出现大规模逆差,之后二季度转为小幅顺差,但上半年整体仍为逆差。IMI特约研究员张明认为,货物贸易顺差减少和服务贸易逆差扩大是一季度经常账户逆差的主要原因,货物贸易顺差的减少主要由于设备类产品的进口增速整体显著高于出口增速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萎靡。设备类产品在进出口两端表现都较为亮眼,是我国进出口表现都较强的主要因素。服务贸易逆差的扩大主要来自运输、旅行和知识产权使用服务,三者合计贡献116%,其中旅行逆差贡献将近86%。随着中国居民的消费升级、出国旅游热的增加、海外资产配置需求(中国居民借境外旅游在海外购房等),旅行服务逆差有望扩大,国际收支服务项逆差未来仍会保持当前高位甚至会进一步扩大。二季度经常账户转为小幅顺差,主要原因在于货物贸易顺差环比增加525亿美元,服务逆差基本持平。未来国际收支方面,经常账户顺逆差交替,金融账户短期维持顺差。受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外需疲软、中美贸易摩擦落地、出口产品竞争力的降低,以及在扩大进口战略实施下,进口强于出口的格局可能会延续,贸易顺差大概率收窄。服务贸易逆差的扩大导致未来经常账户差额将会在小幅顺差和逆差之间摇摆。对宏观经济的潜在影响方面,①外汇储备下降,中长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上升。②增大经济下滑压力。③储蓄率快速下降,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上升。(张明宏观金融研究)
2. 四大因素推动物价上涨
IMI研究员熊园的近期宏观研究表明,CPI重回“2时代”,主因是燃料和旅游价格走高,三季度将继续微涨、全年可控;PPI延续高位,源于高油价;高基数下PPI逐步回落,但周期品价格仍有望坚挺;影响通胀预期的四个关键因素值得关注,包括猪价、粮价、油价、贸易摩擦和汇率:
(1)猪价:猪价短期由于季节性因素、辽宁猪瘟、中大猪存栏偏低而有所反弹,再叠加行业优质龙头已处于弱盈利状态,全行业供给或将达到低点,不排除明年猪价迎来反转。
(2)粮价:高库存制约粮食价格反弹空间,但近期粮库清查带来扰动。
(3)油价:油价上涨1块钱,CPI同比增加0.015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在油价上行、下行、走平阶段,油价上涨1块钱,CPI同比分别增加0.021、0.014、0.009个百分点。
(4)贸易摩擦和汇率:中美贸易摩擦下,若大豆价格同比上涨5%,按成本完全传导计,将拉动CPI同比约0.308个百分点。此外,贸易摩擦助推人民币贬值,导致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测算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每贬值1个百分点,将推升CPI 0.04个百分点。(熊园观察)
金融监管周报
1
金融监管大事件
1.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2018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2018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末,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60万亿元,同比增长7.0%;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240万亿元,同比增长6.6%。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1.9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2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利润增长基本稳定。2018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322亿元,同比增长6.37%,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5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50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03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8.70%,较上季末下降12.5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3%,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52.42%,较上季末上升1.02个百分点。(来源:银保监会网站)
2. 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
18日晚间,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要求银行适当提高企业中长期贷款比例,同时规范银行贷款行为,要求不得协商约定或强制设定条款进行贷款返存等,此外还提出积极发展消费金融,支持发展消费信贷等共9条主要内容,被业内称为“信9条”。此次,‘信9条’的重点是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第一财经)
3.银保监会发布《2018年打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8月15日,记者从业内获悉,银保监会近期已开展了2018年打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未经批准设立保险机构或保险中介机构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等行为。根据《方案》,此次打击重点还包括未经审批经营保险业务或保险中介业务,以“办会员卡送保险”或“买商品送保险”等名义变相非法经营保险业务或保险中介业务、制售虚假保险单证,以“保险”为名宣传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或其人员参与、配合上述非法商业保险活动,或为非法商业保险活动提供条件等行为。(北京商报)
2
金融监管新政策
1.加强监管引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近期,银保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相结合,通过推动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激励措施,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具体政策指导如下:第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保障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准确把握促进经济增长与防控风险的关系,正确理解监管政策意图,充分利用当前流动性充裕、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有利条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第二,推动机制创新,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鼓励银行利用拨备较为充足的有利条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上半年共处置不良贷款约8000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处置1665亿元,腾出更多信贷投放空间。第三,健全激励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指导银行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加强对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的甄别,落实尽职免责要求,进一步调动基层信贷投放积极性。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统筹协调,扎实细致工作,进一步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来源:银保监会网站)
3
金融监管优观点
1.徐忠:好的监管是科学也是艺术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认为,好的监管应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监管。从体制上,市场主体综合经营的动机很强,监管体系应适应此发展趋势,监管者应基于机构的公司治理水平和自身监管能力确立综合经营的步伐与形式。从手段上,监管者应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应引进监管科技和监管沙盘。好的监管又是一个平衡的监管。监管不是要零风险,是在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的平衡。健康的金融体系应是一个金融机构生老病死的有机系统,既存在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也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好的金融监管应是一个激励相容的监管。监管要目标明确,要依法监管;监管的规制与监管执行应分开,降低监管者相机决策权;要建立有效的薪酬体系和问责机制。(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2.蔡鄂生:金融监管要坚持政策的持之以恒性
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跨境金融50人论坛顾问委员蔡鄂生在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目前我们在金融的开放与监管问题上,有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不是说金融开放了,监管就要放松。举例说,美国金融监管的放松程度并不完全是根据市场开放程度来决定的。上世纪90年代,通过立法建设,美国把金融行业从分业经营变成混业经营,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在法制和规则下得以保护的。中国若想保证政策持之以恒,就要坚持在规则和法制下解决问题。要真正地坚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确立的“让市场经济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作用”这一点;要坚持改革的方向,维护现在已经形成的市场环境;遇到问题以后,不能盲目根据市场变化而进行政策调整,避免出现与初衷相违背或者不太协调的问题。(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3.刘青松:合理的监管是金融市场的“稳定器”
IMI学术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正局级研究员、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河南省证监局原局长刘青松提出对于加强监管和放松管制深层次的争论,在于如何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机制还是行政权力。当前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监管,首先,反对监管上的随意性;其次,反对监管上的“母爱主义”;最后,反对监管上的“父爱主义”坚持差异化监管,有效发挥监管的作用,做到有限监管、理性监管、依法监管、公开透明监管、具备全球视野。(来源:社会治理)
4.盛松成:资管新规对未来中国金融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指出“资管新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统一监管标准,二是消除多层嵌套、减少监管套利,三是打破刚性兑付,四是规范资金池、降低期限错配、减少流动性风险。具体对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资管业务规范化运行,减少多层嵌套和资金空转、缩短融资链条,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第二,逐步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结构。“资管新规”或将逐渐改变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企业的一部分融资需求也会转向直接融资,倒逼我国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不断丰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工具。第三,推动我国金融迎接新一轮对外开放。打破刚性兑付、强调独立运作,将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主动管理水平,提高我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第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资管新规”下,刚性兑付将不再可行,资金池也将得到严格规范。(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财富管理周报
1
财富管理大事件
1.腾讯举行中期业绩会,称将发展小额信贷和财富管理产品
2018年第二季度净利润179亿元,预期193亿元。其中,腾讯游戏收入出现环比大幅下降。在中期业绩会上,腾讯控股CFO称,腾讯将发展小额信贷和财富管理产品。(新浪财经)
2. 平安信托财富管理团队合并至平安银行
平安集团正全力推动将平安信托财富管理团队合并至平安银行私人银行部这一事项,具体方案将于9月15日之前确定。对此,中国平安集团回应,“建立国际领先的个人综合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个人财富管理是平安的核心战略之一。多年来,中国平安集团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内部资源整合,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得益于集团的综合金融战略和交叉销售战略,目前平安信托财富管理团队已是行业最高水平代表。据记者了解,目前平安信托财富管理团队约有1200名员工,此次集团战略调整中将会有超过半数的人员划归至平安银行私行部。(证券时报)
3.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从2017年填报结果看,我国普惠金融稳步发展,金融服务可得性、使用情况、质量进一步改善,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已广泛普及,信息技术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个人投资理财情况方面,近半数成年人购买过投资理财产品,农村地区投资理财意识相对较低。调查显示,2017 年,全国平均有 45.97%的成年人购买过投资理财产品,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为32.79%。
4.江苏省19家P2P网贷平台共同提出“三不五自愿一公开”的社会承诺
为积极响应国家及江苏省金融监管部门的整治监管和行业自律要求,恪守法律法规底线,宣导行业正能量,有效防范化解平台存量风险,积极遏制增量风险,重拾P2P网贷行业信心,提振行业健康发展士气,针对当前行业内外部复杂环境和最新动态,积极落实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关于切实加强平台合规经营意见,日前,江苏省19家P2P网贷平台同时发声,共同提出“三不五自愿一公开”的社会承诺。(江苏金融报道)
2
财富管理新政策
1.证监会下发《关于报送金融资产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
该通知称,近来部分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未经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批准擅自开展吸存、信贷等金融业务,违规面向社会公众发行或转让资管等金融产品,蕴含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通知要求,各地金融办于2018年8月24日前上报辖区内《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业务情况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运营管理、存量业务交易品种、投资者适当性、资金池、违法违规定性、风险评估以及清理整顿工作情况等。
2.全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P2P合规检查问题清单》
通知及问题清单的的下发,预示着全国范围内的P2P合规检查即将展开。此次合规检查包括机构自查、行业协会自律检查和地方整治办的行政核查三大部分。问题清单由此前最初原定的187条逐渐修改缩减至目前的108条。该问题清单将与P2P总的法规体系“1+3”,作为此次合规检查的依据。(财新网)
3.随着监管对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态度日渐审慎,一些险企开始转道责任保险承保网贷信用风险业务。
8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为规范责任保险经营行为,银保监会正酝酿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拟规定不得以责任保险形式承保以借贷合同为基础的信用风险。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责任保险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保险公司应当准确把握责任保险定义,厘清相关概念及权利义务关系,严格界定可保风险范围。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不包括故意责任、行政责任等。
3
财富管理优观点
1.赵昌文:行业风险整体可控,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近期,部分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也有明显上升。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较上季末提高0.12个百分点。IMI学术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认为,这表明显性风险意义上的银行业风险的确在上升,不良贷款率上升很大程度上是隐性风险的显性化。综合考虑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后,这并不一定代表资产质量恶化。
具体而言,本轮不良贷款率上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严监管环境下,不良贷款确认标准明显趋严。二是企业去杠杆,不良贷款及时暴露。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居全球主要经济体首位,存在大量的过度负债企业甚至“僵尸企业”,必须推动企业部门去杠杆。去杠杆过程中伴随着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增加。总体来看,银行业风险仍然可控。风险应对能力是决定风险是否可控的关键因素,而我国银行业风险应对能力在不断提升。一方面,金融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前瞻性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从盈利情况、贷款损失准备等指标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仍然较强。未来,银行业风险仍将处于可控水平,不过需要满足几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二是宏观杠杆率得到稳定;三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实体企业特别是大型实体企业违约和破产事件增多,可能给金融监管带来四方面的提示。一是要坚持强监管、去杠杆的方向不动摇,坚持强监管、去杠杆,避免提供过度负债、多头举债和过度投资的货币金融环境;二是要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做到风险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监管部门要及时补齐监管短板、推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完善、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等要求;三是债务风险处置能力亟待增强。金融管理部门要统筹协调,为债务处置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四是要对防风险导向下金融机构过度风险规避行为,通过推动金融业智能化转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健全尽职免责机制,破除“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制度性、结构性和技术性障碍,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贲圣林:传统金融机构和网贷平台相互赋能 助力实体经济
8月12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召开“网贷机构风险处置及规范发展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了《十项举措应对网贷风险》,这已经是监管层在十日内的三度发声。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认为,这反应了监管层的监管思路愈加清晰,即支持合规平台继续前进,对行业里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政府相关部门和监管层近期高压动作逐渐升温,对行业内的非法集资、虚假宣传等形成了巨大的震慑作用。此轮爆雷平台大多为非合规平台,而不是真正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符合网贷监管条例的合规平台。行业的合规发展必然是大势所趋,企业的合规经营是底线,未来网贷平台数量将大大减少,行业集中度和专业性将进一步提升,要提高网贷机构合规经营的准入条件,充分利用浙江金融标准试点的契机,把网贷机构等新金融创新纳入试点范围,探讨持牌经营,预登记等。城商行、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在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意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都有非常多的经验,能够为新兴金融机构带来风控管理的优秀经验;而新兴金融机构的大数据、获客能力也可以有效地赋能传统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服务普惠金融的能力,传统金融机构发展稳定,行业标准、业务操作框架比较近成熟,二者的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实现银行等机构的成熟风控模式、网贷平台获客能力的共享。
金融科技周报
1
金融科技大事件
1.7家支付公司收央行罚单,支付行业严监管态势依然在持续
近日,央行南宁中心支行、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央行成都分行公布了对7家支付机构的处罚单,罚款金额从1万元到19万元不等。这7家公司被处罚大多是因为违反了银行卡收单业务规定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第三方支付领域主要的监管规则都已经落地,行业监管已经趋于常态化。(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区块链沦为黑产眼中肥肉 ,半年因安全问题损失超27亿美元
日前,腾讯安全联合知道创宇发布的《2018上半年区块链安全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区块链因自身机制安全、生态安全和使用者安全三个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2.5亿美元、14.2亿美元和0.56亿美元,共计高达27亿美元。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大量涉及区块链的行业资讯、投融资、技术和应用探索等集中爆发,然而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自身的安全问题逐渐凸显,与区块链相关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区块链自身机制及区块链生态问题尤为明显。(来源:证券日报)
3. 消费金融ABS规模不足去年三成,短期内仍面临考验
近日,融360平台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报告称消费金融ABS规模不足去年三成,短期内仍面临考验。该报告从发行规模、发行主体、融资成本、监管环境等多个方面,梳理、总结2018年1~7月份消费金融行业的ABS情况。2017年,小额分散的基础资产越来受到资金方青睐,各类机构的投资热情高涨,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出现井喷。2017年底,受监管与风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消费金融ABS急刹车,一度有相关项目停滞甚至中止,到2018年1月底才有所恢复。(来源:融360)
4.因安全隐患被约谈,微信支付承诺整改
近日,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办的浙江消费维权网发布《针对微信支付存在安全隐患——浙江省消保委致函腾讯公司,对方承诺积极整改》的公告,针对微信支付转错账维权问题给出建议。浙江省消保委也约谈腾讯公司,建议腾讯公司全面落实微信支付实名制、健全交易安全措施、完善事后协助机制。财付通承诺,将严格履行支付机构的法定义务,全面落实微信支付实名制管理要求,未经财付通实名认证的微信支付用户,无法通过微信支付转账。(来源:国际金融报)
5.美国投资者因加密货币失窃状告AT&T 索赔2.24亿美元
北京时间16日,美国企业家和加密货币投资者Michael Terpin周三向电信巨头AT&T提起诉讼,指控其在个人账户数字货币被盗事件中存在欺诈和重大过失,并索赔2.24亿美元。Terpin是首个数字货币基金BitAngels/Dapps Fund的联合创始人,其指控AT&T “有意配合黑客,严重疏忽、未恪守其法定义务,未遵循公司隐私政策的承诺”,导致其损失价值近2400万美元的加密货币。AT&T发言人回应称,对这些指控提出质疑,并期待在法庭上做出陈述。(来源:新浪网)
2
金融科技优观点
1.王永利:要理性看待区块链
区块链诞生于比特币,目前人们对区块链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却对其发展前景可能过于乐观。对此,IMI学术委员、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表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难以作为真正的货币行使价值尺度的功能,因此央行数字货币或法定数字货币都不可能模仿比特币而形成全新的货币体系,而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智能化。比特币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不能与现实财富挂钩,因此应用价值大打折扣,要理性看待数字币、区块链。目前比特币区块链或者类似的区块链都存在着“去中心、高效率和安全性”三者不可兼得的三角难题关系,所以要跳出比特币区块链的范式,当前的应用场景开发不应追求去中心、去中介,而是要追求信息的分布式处理、连续加密、可以溯源、不可篡改等方面来解决实际问题。(来源:IMI财经观察)
2.王永利:比特币不会成为真正的货币 但也有存在的价值
8月12日,2018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上,海峡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理事长王永利表示“比特币不能成为真正的货币,原因在于,要发挥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根本要求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王永利认为,发展金融科技,要遵循金融本身的逻辑规律。一旦违反,盲目用一些技术改造它,就不是真正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没有严密的风控,不把社会资源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没有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反而将损害现有的财富。王永利表示,互联网众筹很热的时候,外界对P2P给了太大的希望。以为双方信息对接之后,可以不要中介就直接做金融。但事实证明,海量的信息过来之后,不是每个人都真有水平去准确的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来源:金融界网站)
国际金融周报
1
国际金融大事件
1.土耳其危机恐慌降温 全球多种资产齐步反弹
为帮助土耳其应对里拉大幅贬值和美国制裁,卡塔尔宣布将向土耳其提供150亿美元经济支持。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明显反弹,部分亚太及欧洲股市开启反弹,被视作避险资产的欧元区公债收益率下滑。而在中国市场,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双双反攻。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监管层对维持汇率相对稳定的态度坚定,这对稳定汇率预期起到了显著作用。(Wind咨询)
2
国际金融新政策
1.A股扩大境外投资升级 QFII动向再成焦点
自9月15日起,在境内工作的外籍人员可按通知要求办理开户手续,同时还将进一步放开符合规定的外国人开立A股证券账户的权限。这些新进入的外籍投资者会追随QFII的投资风格,这将使QFII重仓股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Wind咨询)
3
国际金融优观点
1.黄益平:汇率缺乏正常波动性是人民币国际化一大障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出席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设想在提出伊始就具有清晰的推进思路。经过了加速推进阶段与步伐停滞阶段,如今人民币国际化再出发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人民币的支付功能最为成功,而计价功能的国际化难有突破。对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满足的条件,黄益平提出三点:第一,国家经济强大且高度开放;第二,金融市场开放且流动性充裕;第三,制度环境透明公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由此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在短期内可以达成的。此外黄益平强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解决汇率问题。“只要沿着当前的方向,继续提高汇率的灵活性,逐步消除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可能碰到的大的障碍,相信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会走得越来越好。”(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渐进式金融开放路径更符合中国实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出席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并提出,谁改革的步子走得更快、更坚定、更扎实,制度更有竞争力,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他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金融体系的风险很大程度上也是实体经济风险的具体反映。国内实体部门的扭曲会导致资金的大进大出,进一步放大金融对外开放的风险。因此,我们在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中央地方财税体系等其他领域深层次改革,只有真正消除实体经济扭曲,将实体经济做强,才能化解金融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风险。“如果等待所有条件都具备再推进改革,那么可能永远无法等到条件成熟再改革的时刻。”徐忠强调,金融对外开放并不是与大门紧闭完全相对的门户洞开,而是根据本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对外开放。而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我国还有很多技术层面的工作需要去做。具体而言,徐忠提出四个方面:第一,在法律方面,金融市场业务的安全高效运行离不开稳健、清晰、透明、可执行的法律基础。第二,在会计和审计制度方面,我国还有待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第三,子市场建设方面,我国金融市场上外汇和衍生产品不丰富,制约了市场开放的进程。第四,税收方面,我国亟待建立透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编辑 李振新 张若兰
观点整理 董文瀚 陈晨 张兴 冯源 易阳
审校 田雯
监制 商倩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