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金融严监管如何影响消费
对于金融严监管是否影响居民消费,IMI研究员王剑重点分析了2017-2018年金融严监管年数据,把问题分解为两个环节:一是金融整顿如何影响货币供应量,二是货币供应量如何影响消费。
以下为文章全文:
1
金融整顿影响货币供应量
我们使用老口径的M2作为货币供应量,以便剔除新计入M2的(非银行持有的)货基的影响。货基不是来源于货币派生,不能使用货币派生的方法分析。
2017-2018年,M2同比增速分别为8.1%、7.0%。可见,2018年货币供应量大幅下降,毫无疑问,这是金融整顿的结果。但我们需要更详细一点,了解金融整顿是通过哪些业务造成这一影响的呢?
我们将上述同比增速分解到M2的各派生来源:
以上算法为:先把当年全年的M2增量,分解到上述各渠道,得到每个渠道的增量(数据来源本公共号前面有报告详述)。再把每个渠道的增量,除以上年末的M2余额,即可得到上表中的数据,即分解到各渠道的M2增速贡献。注意,上述贷款是加回了被专项地方债置换掉的部分,以体现完整的信贷派生货币量。
结论非常明显:2017-2018年M2增速快速下滑,主要是银行收缩了各种SPV投资(包括投放非银资金、投资于资管产品等)导致的。因此,是2017年以来的一系列金融严监管措施,遏制了银行表内投放非标、SPV投资等业务,导致M2增速下滑。
注意,这里仅指银行表内业务,表外理财是不会派生M2的,所以,“资管新规”跟M2增速下滑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总有些人亡“资管新规”之心不死,一遇事就提它来背锅。
而其他信贷、财政等渠道,投放基本正常。债券、外汇占款则本身就没多少贡献。
因此,2017-2018年的金融严监管,遏制了银行的SPV投资,造成了货币增速下滑,这是显而易见的。
2
货币增速下滑影响消费
为分析住户部门的现金进出,我们需要结合这一部门的资金进出情况。一般来说,住户部门有以下资金进出渠道。最后,全部所有这些渠道的净差额,会形成该部门全年的“存款+手持现金”增量。
住户部门的资金流入,来自①收入(是指从其他部门的收入,比如企业、政府。从其他个人获取的收入不改变整个住户部门的资金余额)、②净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
住户部门的资金支出,主要去向③消费购买,包括消费品、耐用品(同样,也只统计向其他部门的购买)、④金融投资(通过资管产品对外投资)、⑤实业投资(开办企业或向企业出资)。其中,个人直接购买企业发行的证券应该算到⑤,而个人向企业获取投资回报或退资则体现为⑤里的负数。
④和⑤要区别开来的原因,是因为资金去了⑤会形成企业存款,但去了④则未必,而是先形成非银存款(资管产品在银行的存款),资管产品再投资出去时,再形成其他存款形式(比如投给企业,则最终也形成企业存款)。
当然,还有一些零散的因素,我们就忽略处理了,比如个人购买外汇、购买政府债券、取现等,也会影响个人资金余额。由于电子支付技术发达,取现越来越少,因此我们对取现因素也忽略处理。
然后来看数字(2018年,万亿元)。
2018年,个人部门从银行获取了7.4万亿元贷款(②),最后形成的存款增量是7.2万亿元。两者基本相等。换言之,①≈③+④+⑤。
即,住户部门从政府、企业那领到的收入,在购物、金融投资、实业投资中,几乎如数支出了。注意,这里只是说明这几个项在数字上刚好相等,并不是说住户把贷款得到的资金存了下来,同时把收入资金全部支出了出去,现实中,不同类别资金的用途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金融投资主要包括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缺乏完整的数据。但从银行理财年报数据来看,个人理财余额2018年全年下降6200万元,而个人货基则可能增量在2万亿元以上,外加其他一些资管产品,我们预计④约2万亿元。于是:
①≈③+2+⑤
因此,购物支出③为:
③≈①-2-⑤
③又包括消费和购买耐用品(房子、车子),那么:
消费=③-购买耐用品≈①-2-⑤-购买耐用品
这是我们推导出来的重要公式。在收入①既定的情况下,个人部门的消费受上式制约。
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任何权威部门公布过⑤相关的数据,即个人投资开办企业的资金支出(也包括个人购买企业发行的证券,但这应该不是主体)。因此,上述公式到这里为止,我们已很难作进一步测算。
上述分析流程同样适用于分析企业部门,本文就不展开了。
3
补充分析
虽然缺失⑤的数据,导致上述测算过程中断。但是,依然可以做一些定性的逻辑分析。
2018年的一个重大情况,就是金融严监管,导致银行压缩了SPV投资(包括投放非银资金、投资于资管产品等,这里资管产品包括同业理财、基金或券商的专户、公募基金等),从而回笼了M2,使M2同比增速很低。
银行SPV投资的资金最终流向,一是在债券的二级市场中交易。比如银行购买一个资管产品(比如债券投资专户),参与债券二级市场投资,这也会派生一笔M2,计入非银存款。但2018年非银存款仅增加1.7万亿元。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银行理财存放银行的资金(计入非银存款)减少了1.8万亿元,而货基也有增长1万亿元以上(注意前文提及个人货基增加2万亿元以上,说明其他机构在赎回货基),这些都会影响非银存款。但从这些线索来看,非银存款变动并不是特别大,所以,这一类资金流向不是银行SPV投资的主流。
那么就该关注银行SPV投资后资金的另一个流向,即通过非标或债券的形式流向企业,形成企业存款,再通过企业的发工资(①)、向个体户购买(①)、分红(⑤的负数)等行为,部分流向个人。因此,银行SPV投资的大幅收缩,造成这些企业的非标或债券融资受阻,必然间接造成这些向个人支付的行为受阻,导致个人的①变小,即影响个人收入。那么对消费的影响肯定是不利的。
但对于⑤的分析,我们没有数据可供形成结论。可能是经济不景气,老板们觉得经营企业无利可图,因而收缩了投资,体现为⑤变小甚至是负数,于是反倒导致个人存款增加。当然,也有可能是企业融资受阻,资金周转困难,导致一些老板不得不给企业追加资金,导致⑤变大,那也肯定影响消费。
当然,我们最后的结论,金融严监管对消费肯定是有不利影响的。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的是,金融严监管是一条痛苦而正确的路。
编辑 刘文婕
来源 王剑的角度 公众号
审校 田雯
责编 胡晓涛、金天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