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锦丨2019货币圆桌研讨会一:普惠金融“圆”和缺
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普惠金融‘圆’和‘缺’”及“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两个圆桌研讨主题展开交流。重庆信托公司总裁窦仁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法律合规部主任鲁政,乐赚金服创始人王伟,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魏冬,IMI特约研究员、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际战略一处处长吴志峰出席主题研讨一,围绕普惠金融的“圆”与“缺”、边界及着力点等几方面展开热烈讨论。主题研讨一由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主持。
以下为观点整理:
重庆信托公司总裁 窦仁政:
普惠金融有两个好,一个是通过这几年普惠金融的实践解决了我国金融服务中突出的问题,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提高了农村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提高了很多。另外一个,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信贷的可得性都有明显的提高,得益于监管部门的推动,得益于金融部门的科技应用。这些年我们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有顶层设计,有监管推动,有机构发力,还有政策的配套,为未来普惠金融的转型升级打下基础。还有一点,就是投资者教育,或者我们换一个词叫“金融消费者教育”应该要继续加强。我个人觉得大数据的应用带来了普惠领域最大的变化,过去普惠问题发展并不顺利,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客户进行评价。我们要在海量的客户中把不好的挑出来,把好的拿出来支持。过去由于财务报表很难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充分性,导致很难识别客户。大数据的应用从2013、2014年开始启蒙,真正形成生产力是在2016、2017年,它摆脱了过去依靠财务报表的方式,另辟蹊径,是我个人认为最成功的一个点。
窦仁政:
普惠金融本身是个目的,达到目的有很多手段,市场+行政,行政+市场。从我们前一段做普惠金融来看,我觉得是行政+市场为主,要求机构达到一定的量。按这样的基础夯实之后,未来普惠金融的做法应该是市场因素多一点,行政因素少一点,这样就可以解决某些高风险要不要接受的问题,把手段平衡好就可以了。
鲁政:
我所认知的“普”,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所谓的“惠”,是在服务过程当中,不管是服务的提供者还是获得方都应该获得更多正收益。普和惠相辅相成,但顺序上应该还是惠在普之前。我认为如果不解决惠的问题,普是没办法实现的。如果服务的供给者不能在其中获得利益,他是没有动力去提供服务和创新的,即使提供了,可持续性也不好;反过来,不能以施恩的态度对待普惠金融的获得者,获得方不能从中获益,或是得到良好体验,就没有动力去参与。
关于高风险客群获得的问题。要关注风险由谁定价管理的问题,要关注如何管理的问题。实操中,金融机构会将高风险客户区分为关注类和禁止类的,市场会解决哪些客户是可以准入的问题的。风险的高和低与金融机构的认知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有关。科技的赋能使风险管理能力在增强,金融服务可以惠及更多的人。所以在可见的未来,我们认为高风险的客户是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的。
在投资者、消费者跟金融从业者的互动过程中,要秉持法制原则、秉持市场原则。应该在供给端强调卖者有责,在需求端强调买者自付,构建良好的普惠金融生态。
王伟:
我觉得由时间的维度来决定。如果从广义的时间上来讲,普和惠是可兼得的。如果从狭义的时间上来讲,如果计算出风险可以覆盖,就可以从一个客户群体先开始,不断调整风控模型测试扩展到其他的客户群体。但是,如果一刀切要求同时普与惠,我相信很难达到。
金融机构有决定贷款的自由。首先要去决策高风险群体有没有偿还能力,才会决定给你贷多少、贷多久,利息是多少,需不需要征信。
王魏冬:
普惠金融是指社会上相对弱势的群体也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条件和资格。从字面上理解,跟风险并不直接相关。惠是指什么?背后是经营,经营的是银行的本质——风险,意味着一定是有选择的。
高风险群体,首先是欺诈风险,但此行为已经超出了金融的范畴,更多的是一个社会的范畴和法律的范畴。第二个是信用风险,可以引入大数据挑出信用良好、有潜力,特别是有商业可持续的企业,在技术进步前提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就可以把过去我们认为高风险的客户的实际金融门槛降低了。
吴志峰:
普是重点,惠要根据资金收益的成本来定优惠的幅度,做到普就非常不错了。中小微企业更强调普。中央从上到下降低融资成本,表面上的降低并不表示中小微企业拿到的贷款就真的降低了成本。普才是重点,要通过实战、技术的可触达性解决普的边界。
窦仁政:
政策要稳定,机构要加油。2020年普惠的发展规划就要到期了,下一步怎么走是很关键的,2020年之后政策要持续稳定,包括监管制度,包括机构自己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制度一定要稳定。机构要加油,因为做普惠金融是靠各类金融机构去做的,他们努力的程度是最关键的,这可能是未来最重要的。
王伟:
在科技、政策、资金和机构这几个里面,我们觉得政策是最重要的,归纳成一个小案例,例如一个赛车最先要知道跑道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上路,什么车可以上,车速、车距风雨天怎么控制;第二个是科技,科技是引擎。比如我给你一升油车可以跑50公里,别人可以跑200公里,这就是差距,科技的能力一是降成本,二是提效;第三,资金我们觉得最不是问题,资金就像车的汽油,跑远跑快,车和跑道如果是固定的,差异不大;而机构是车和团队整体的化身,他是一个载体。大的机构有品牌、有资金、有牌照、有人脉,有可以调动的资源,所以说机构是这个车队的本身。
王魏冬:
支持小微企业、支持普惠金融一定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把政府的政策、监管机构的监管、市场有效的引导、市场主体供应方自身的创新都需要。作为供给方或者作为银行来说,我个人认为技术更重要。从2016年发展到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背后有对客户精准的画像,精准的画像要挖掘数据的连接,要找到潜在的数据,要进行商机的查询和挖掘,分析客户的行为特征,并通过分析行为特征来预测下一步的需求,它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未来的竞争,特别是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一定是始于科技,止于信任。
吴志峰:
在系统之中各个复杂因素都是互动的,哪个因素对普惠金融、特别是金融科技相关的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最大的,我个人认为可能是监管制度。技术为合,制度为基,监管为本。第一,监管制度的变化。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讲面临的最大的政策上的不确定性,或者最大的恐慌在于,个人数据保护、数据安全新提出的监管要求。第二,金融要强化风险管理,但是风险管理是不是越强、越绝对就一定越好。普惠金融所涉及到的客户是信用状况比较差,个人信息、机构信息不太透明,机构付出成本非常高,在这个时候机构就有一个选择,接纳对盈利小的客户还是继续按照普惠金融路线去走。
第二次回答:
这个问题或者这三个要素的排序也取决于面对的是什么主体。在整个系统中核心企业起到了主体作用,对于他来说,降低资金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整个生态来说,解决普惠金融的问题,首先政策是最重要的,政策和全社会对普惠金融的重视程度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看到普惠金融在中国之所以有现在的问题,还是跟政策本身的瓶颈有关系;从金融机构或者说从市场主体来说,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为从微观主体来说没法影响政策,所以从现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致力于为普惠金融可以触及的服务,它的着力点是在于金融科技。
窦仁政:
普惠不是普遍的优惠,我理解的是普遍的惠及。
鲁政:
守住初心!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创新要坚持负责任创新的理念,要坚守普惠的初心。现在,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出了问题,这不是因为他们搞了普惠金融出了事,而是因为他们偏离了这个方向,例如假借创新名义搞非法集资。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对于发展普惠金融意义深远,我觉得只要守住初心,依法合规经营,坚持负责任创新,普惠金融事业就有美好前景。
王伟:
第一,从监管的角度,怎么样完善试错容错机制,继续保持中国在这个行业的领先地位。第二,对于机构来说,怎么样持续保持投入,满足市场产品丰富化的需求。第三,基础建设。主要是借债不还的问题,征信体系建设。
王魏冬:
总书记说的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普惠金融真的需要情怀,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过多的被一些市场化、商业性的东西左右。
吴志峰:
第一,政策引领;第二,科技动力;第三,量力而行。观点整理 刘文婕
编辑 钱开昊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