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MI锐评丨疫情冲击叠加油价暴跌,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国际货币研究所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北京时间3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的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及盟友)扩大减产谈判以失败告终,引发原油市场“地震”。当日,全球石油市场基准、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跌幅9.44%。随后,沙特宣布将大幅度下调4月份的原油定价,同时将原油生产增加30万桶/日,至1000万桶/日。3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大幅跳空低开,开盘跌25%,随后跌超31%。本轮石油价格下跌有何深层原因?未来石油价格走向如何?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何种影响?中国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应如何应对?就上述问题,本文特将部分IMI成员的观点整理如下。

观点整理丨李锦璇

以下为文章全文:

 1

本轮石油价格变动的深层原因

IMI学术委员、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指出,此前一段时间,原油期货价格基本上维持在50-60美元的水平,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OPEC+”组织协调以减产维护价格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市场份额发生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加剧,其中,沙特自认为遭受很大损失,所以率先宣布扩大产量、降低价格。

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认为,这次油价暴跌的根本原因在于石油供求关系变化。从需求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进入低增长时代,发达国家十余年的平均增长不到2%,减少了对石油的需求。作为最大石油进口国的中国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规模淘汰高耗能产业,积极遵守2015年达成的《巴黎气候协议》,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电动汽车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新时尚,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呈下降趋势。新冠疫情已经让中国的经济增长第一季度大幅下滑,该疫情的国际蔓延短期内无疑会给全球经济、贸易造成沉重打击,不难预计,今年上半年石油需求会进一步缩减。从供给看,OPEC以外地区的石油生产大幅增加。2003年以来的油价一路上涨激发了石油开采热潮,巴西、中国都大量投入高成本的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采;美国也运用新技术开采页岩气,并由石油进口过转为石油输出国。不仅石油供给增加,而且风能、太阳能、潮流能等清洁能源不断获得技术突破,能源转换效率提高,对石油产生了明显的替代效应。最近十年石油需求下降、供给增加,导致油价下行成为一种长期趋势。

还应关注货币在油价波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与OPEC达成协议,将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计价结算货币,从此美元与石油之间存在紧密、反向的价格联动机制。美元升值则油价下跌,美元贬值则油价上涨。在1983-2003年的20年间,油价大约都在30美元/桶,此后油价迅猛上涨,这与美联储在“9.11”后联系降息,导致美元流动性过剩、金融投机炒作有莫大的关系。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元大幅度贬值,继续推高油价,2011年纽约油价最高达到114美元/桶。由于欧债危机爆发,日本、欧盟实行负利率,尤其是中东地区军事冲突不断,美元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推动美元不断升值,尤其是最近两年,美国经济是发达国家中最好的,支撑了美元保持强势,使得油价不断走弱。

另外,政治因素一直是左右油价波动的主要力量。自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地区陷入宗教冲突、大国角逐的白热化阶段。沙特、伊朗、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等OPEC主要成员之间利益冲突尖锐,甚至爆发多年军事冲突,互信度很低,难以形成共同对外的声音。而非OPEC大国俄罗斯身陷叙利亚战事,还要应对乌克兰和北约的军事压力,需要巨额的军事开支。原油出口收入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自然不愿实现石油减产政策,OPEC+联盟谈判破裂是大概率事件,并不令人意外。

IMI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从新冠疫情冲击和地缘政治冲突两方面进行解读。石油价格的下跌,源自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谈判破裂,之所以出现这种极端场景,是因为新冠疫情冲击导致全球总需求萎缩的背景之下,能源出口大国之间如何分摊财务压力的矛盾一时间难以妥协。谈判破裂与正在进行中的也门战事背后的地缘政治冲突不无关系,沙特牵头的干涉军刚刚遭遇了一场战役级惨败,迁延日久的战争消耗其巨大现金流,保持总收入稳定具有政治刚性。当多个能源出口国卷入重大战争中时,价格越跌,他们各自越要扩大出口量。类似机制也出现在2014-2015年的油价暴跌之中。

IMI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戴稳胜提示,所谓OPEC+未达成限产协议和沙特大幅降价,都只是直接导火索,根本原因在于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这种悲观预期的直接反应是欧美股市的暴跌,即使欧美央行纷纷出台宽松政策也未能阻止。囿于全球经济受多因素影响难以显著改善的现实,这一次暴跌不能排除与2008金融危机后类似表现的可能性。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黄剑、黄卫平则认为,鉴于原油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能源,OPEC组织及以俄罗斯为首的盟国长期为占据国际市场份额明争暗斗,欧佩克自身的卡特尔垄断组织属性大为减弱,盟国之间的利益均衡难以达成一致成为根本原因。产业单一,对石油市场高度依赖,缺乏足够的石油收入将会成为这些国家的灾难,因而无不追求本国产量的最大化。尤其是2020年新冠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潜在影响,使得各国之间原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IMI研究员卢季诺认为,上周五OPEC+会议未能达成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已出乎市场预期,但沙特在周末宣布将采取增产、降价的措施加以应对,则是触发油价在本周一出现暴跌的直接原因。往前看,本次沙特与俄罗斯在减产方面的角力,可能包含了油价以外更为广泛的地缘政治、石油供给结构(包括美国页岩油)等更深层次的因素,其后续变化将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

石油价格未来走向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如果沙特坚持打价格战,由于其石油生产成本极低(井口成本低于10美元/桶),不排除原油价格会继续下跌。在上一轮油价下跌时,原油期货价格在2016年1月最低跌至27美元/桶。在如今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和原油需求的背景下,沙特拉开的石油价格战无疑给原油价格带来巨大压力。虽然这很可能是沙特故意采取的谈判策略,但短期内对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的打击是不可避免的。

黄剑、黄卫平指出,作为需求弹性缺乏产品,理论上,石油总量限产保价成为理性选择,但并不能保证主要石油出口大国利益。因而在全球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缘冲突、贸易保护、难民潮等多种不利影响下,可以预见原油需求增长态势面临放缓。由此造成OPEC及盟国进一步扩大产量,供大于求引发进一步的价格下跌循环,各国“内斗”形成“利空”。

卢季诺分析,从美国利益出发,其作为沙特的重要盟友,对沙特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美国当前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大选中的胜选概率,因而其具有一定的对沙特施压的意愿和能力;而美国对俄罗斯此前多个问题上的制裁已有所放松,其制裁大棒仍然是俄罗斯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因而美国也具备对俄罗斯一定的影响力。因而沙特和俄罗斯重回谈判桌的概率尚不能完全排除,毕竟油价的大幅暴跌也将严重损害这两个以石油作为重要支柱企业的国家,但也不排除沙特、俄罗斯有意愿延长低油价冲击的时间,借以进一步削减美国高成本页岩油气产业的供给能力的可能性。

IMI研究员张瑜预估美国页岩油成本价36美元是原油的初步压力位,如继续走低且沙俄双方仍价战不休,那么很可能俄罗斯有挤压美国页岩油产出的客观目的,进而助力其获取相对美国的话语权,从而谋求其他战略利益。预判,2020年油价中枢或以35-45为中枢震荡,难有大起色。因此35美元左右的油价大概率是短期的油价底部中枢,如突破35美元,俄罗斯沙特份额占比提升了,双方价格战仍不罢休,那么很可能俄罗斯有挤压美国页岩油产出的客观目的,进而助力其相对美国获得话语权,从而谋求其他战略利益。

 3

本轮石油价格变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从全球来看,油价暴跌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

孙明春指出,在2014-16年那轮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危机中,许多油气生产国(包括美国、加拿大、中东、中亚、南美、俄罗斯等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北美有数百家油气公司(主要是页岩气、页岩油公司)破产倒闭,中东、中亚、南美及俄罗斯等多国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主权信用评级被调降,包括俄罗斯卢布在内的一些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并波及一些在商品领域或新兴市场有较大风险敞口的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最终导致全球股市在2016年初暴跌。如果此轮油价下跌持续下去的话,不排除会重新上演2014-16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IMI学术委员、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表示,在需求前景明显断崖下滑的背景下,沙特发动石油价格战的行为体现了一贯的“追涨杀跌”,供给端的崩塌速度大大超过需求端。价格战也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雪上加霜,伤口撒盐,连锁反应:石油类公司盈利前景恶化、石油类基金减值、行业杠杆崩塌、石油美元收缩、市场大动荡。这已经是一波不小的商品市场危机和金融危机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必然引发下一轮信用、行业和全球经济的剧烈波动。这种影响对身处其中的公司、行业和投资者几乎不可逆。

王永利提出,展望未来,随着科技发展,成本降低,特别是新能源的发展,石油供过于求的态势只会不断加剧,长期依靠减产护价是不合理的。所以,出现石油大幅度降价,有利于让石油价格回归理性,降低经济社会的运行成本。但这必然给不同国家带来不同影响,对石油市场和金融市场带来阶段性重大冲击,甚至对世界格局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叠加冠状病毒疫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对金融市场的冲击绝对不可小觑,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都需要高度关注。

和易资本董事总经理孙旭指出,油价变动的影响,一是干掉全部非常规油气和常规油气中除中东和俄罗斯以外的地区;二是对原油进口国相当于减税,所以这点在一定意义上利好中国;三是在油价下跌和信用挤压下,美国页岩油的基本经营模式会被证伪掉,并引起该领域信用利差大增;四是页岩油信用利差大增会引爆垃圾债,并进一步引爆BBB级投资债,全面引发信用危机;五是鉴于美股本轮上涨主要是上市公司借垃圾债回购股票,所以信用危机会导致回购资金失去来源,股票暴跌;六是造成严重通缩压力,引导全球无风险利率大幅下行;七是在中东地区引爆人道危机、社会危机和地缘政治危机。

张瑜展望低油价可能对全球宏观的八大影响:1、美国通胀回落压力加大;2、美国能源企业垃圾债风险值得担忧;3、MLP资产表现受累;4、拖累国内PPI增速;5、俄罗斯基本面优于2014年,其有底气“打打看”,短期尚看不到2014年俄式风险重复的可能性;6、利好中国收储;7、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更加从容;8、供过于求的原油背景有望增加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能源期货的话语权。

卢季诺认为,在过去两周时间里,由于新冠疫情在美、欧等国快速蔓延,导致市场的风险情绪显著恶化,市场去风险操作集中,直接使得股票等风险资产明显回撤,而美、欧国债与黄金、日元等无风险资产显著上涨,市场波动性自我增强。在风险资产价格估值前期已处于较高水平,且市场长期认为美国已处于晚周期,并存在多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本次疫情已将贸易谈判缓解后的复苏周期打断,而油价的暴跌则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进一步推波助澜打压投资者情绪。

IMI研究员芦哲也认为,全球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与避险情绪升温近一周,海外特别是韩国、意大利、伊朗等疫情迅速加剧,引发社会与市场紧张情绪。受此冲击,原本脆弱的全球“弱复苏”预期蒙尘,新兴市场央行已开始应对,而市场对发达国家央行货币政策松动的预期也明显升温。市场方面,本已处于高位的风险资产价格遭遇疫情冲击,避险情绪攀升,美元、黄金上涨,美债收益率下行,除美元外的货币汇率普遍出现调整。

具体到各个国家,石油价格下跌影响不一。

翟东升认为,美国页岩油气企业的生产基于低廉的债务融资成本支持,油价大跌将使得美国页岩油企业进一步洗牌。由于未来一段时期能源出口国家的总收入都将明显低于此前,而美联储实施的减息和扩表都将导致全球市场外围地区的高通胀。两者结合,将使得一批资源出口国出现政治动荡。

戴稳胜提到,油价暴跌对美国页岩油产业是一个打击,美国原油出口可能因此受到影响,而且可能严重打击基于页岩油的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并进而引发巨大的金融风险;加之疫情影响,美国在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中的地位会受到冲击,中方如能善加利用,现存的贸易摩擦状态可能会得到改善。俄罗斯外汇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油价暴跌有可能会影响其财政安全从而影响其全球战略。

IMI研究员蓝国瑜表示,由于OPEC+谈判失败导致的沙特增产、油价暴跌,将对美国页岩气产业及美国股市造成冲击。叠加新冠肺炎逐渐显现的负面影响,美国股市“泡沫”被刺破的概率增大、失业率上升预期增加,特朗普引以为傲的三板斧——“高股市指数+低失业率+良好经济增长”在大选之年将承受巨大考验。

IMI研究员朱玉庚则为那些以石油出口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家担忧,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落后的非洲国家,近年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以国家财政为担保,向中国的银行界举借外债。这些银行贷款,专项用于中国出口企业在这些非洲国家实施基础设施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改善非洲国家民生福祉。若项目本身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尚无需过度担忧贷款的还款来源。若属于财政拨款的公共设施项目,项目自身并不产生现金流,纯粹以该国的财政实力作为贷款的担保,那油价的下跌就有可能给银行贷款带来还本付息的直接风险。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没有资金,无法实施建设项目。但是,银行在为这些项目“输血”的同时,一定要充分论证贷款的还款来源,并动态跟踪市场变化有可能给借款人还款带来的压力和风险。此次油价大跌,就给银行敲响了警钟:关注银行资金的安全,就是关注建设项目的长治久安,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4

中国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随着中国经受住了近期全球剧烈波动的考验,市场迫不及待地将中国视为一个在全球市场危机中安全的“避风港”。IMI特约研究员、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洪灝认同市场共识的这个观察,中国的在岸市场的确是黑暗中的灯塔,中国严格的隔离措施也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第一个遭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的国家,在农历新年后市场重新开盘时,也率先地经历了历史性的暴跌。因此,中国市场的表现由于在时间领先,有可能是预示全球市场未来状况的先声;但同时也有可能是在“百年一遇”的病毒爆发、叠加历史性的石油危机之际,一个与基本面转弱背离的、被错误定价的资产。

有鉴于此,中国更需要审慎分析疫情冲击叠加石油暴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出恰当的应对。

管清友表示,低油价对中国有利有弊,我们要做好低价收储的准备,同时更要防范油价崩塌带来的金融市场动荡。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地缘政治变化也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目前看,金融市场对于此次各国宽松政策拉动经济并没有信心,前车之鉴已经被市场预期和消化。中国也是如此,单纯靠投资拉动,无论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可能都无济于事,无法打消金融市场的担忧,也很难起到前几次的作用。我们必须从长计议,务实地接受这个现实,实事求是看待今年以及后面几年的增长目标,从体制改革入手,做大手术,利用好我们的空间、韧性和潜力,寻求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涂永红提出,首先,作为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大国,油价下跌到合理水平,有利于降低生产投入和消费成本,我国应该抓住机会适当增加进口,扩大石油储备。其次,我国在上海开通了人民币计价的石油期货国际板,要高度警惕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一方面要建立和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大量资金涌入石油期货市场进行过度投机性炒作,诱发金融危机。另一方面,要规范我国金融机构和大型央企的投资行为,尤其是规范他们的海外分支机构,避免在国际金融市场过度投机炒作带来的风险。最后,作为最大石油消费国和石油生产国,中国应努力扩大上海原油期货市场的规模,提高中国原油定价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石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石油价格稳定作出中国的贡献。

翟东升指出,能源价格的下行,对于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迅速反弹很有帮助。疫情在5、6月份天气转暖之际应该会明显缓解。届时全球经济活动会在巨量流动性的支持下逐步恢复。考虑到当前美国国债价格暴涨,而能源价格暴跌,中国的外汇储备应该抓住这样的交易机会逆向操作,适度减持美国国债,买入全球主要能源企业的股权和油气资源储备。

戴稳胜认为,油价暴跌一方面有助于我国抗击疫情后实体产业脉冲式复工,实体产业的成本可能会下降,有助于缓解疫情带来的通胀问题;同时我国在石油定价权上的发言权可能会加大,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另一方面,外界经济环境恶化对我国外贸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此外,油价暴跌可能影响新能源产业发展。我国应从有助于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考虑相应的实体与金融发展、能源战略安排等,不能受石油价格短时期下跌的影响。

蓝国瑜提示,为迎合大选需要,美国当局有可能转移国内矛盾,在口罩及必须医疗品之外进一步升级与中国的舆论战、贸易战、科技战,对此我们要有心理准备,不能简单地认为美国经济承压就将导致中美争端缓和。与此同时,原油价格的暴跌将加剧中东、非洲、南美洲的资源输出型国家的经济困难,由此这些国家将增加对我国提供的援助和投资的需求,这可能为我国扩大朋友圈和企业走出去提供新的契机。

卢季诺认为,对我国来说,外围金融市场的波动仍需高度警惕,特别是在人民币稳定性、国内股市受到外围市场影响等方面严密关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高度关注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债务偿付能力变化。但与此同时,油价的调整也意味着一定的机遇,一是我国可借此机会以较低成本增加原油储备量,二是我国也可积极发挥与俄罗斯和沙特友好关系的影响力,对维护世界金融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备注:本次观点来源于IMI专家,为原创。

编辑  钱开昊

观点整理  李锦璇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董熙君、刘家琳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刘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展望

视点 | 张斌:疫情下半场的政策应对

李扬:银保机构入期市,金融市场改革扎实推进

IMI锐评 | 美联储非常规降息,释放何种信号?

刘元春:中国经济中长期的上升轨道不会改变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