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晓求:深刻认识中国金融的结构性变革,推进金融监管改革

7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出席《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报告发布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中国金融的结构性变革非常强烈,不仅仅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多样性,深层次是来自于金融功能的变化和金融产品结构的多样性。金融脱媒是大势所趋,必须顺势而为。在金融风险结构改变的情况下金融监管的改革也要进一步推进。


以下为文章全文:

刚才我认真听了晓灵行长和课题组对《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报告系统地介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觉得非常好。晓灵行长的治学态度,特别是扎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找到一些问题,厘清一些思路,提出一些解决方案的研究态度,我认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个研究,不是从简单地理论或者空对空的角度,而是基于对中国的现实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对中国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在政治和法律上来进行改进,推动中国资产管理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很好的建议。


接下来,我主要谈几点认识。


 1

谈谈中国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发展的一些逻辑基础

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有相当大的重叠,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在一个有14亿人口,贫富差距又相对比较大,高净值客户的规模越来越多的国家,需要一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需求。在人均GDP很低的时候,这个需求是不强烈的,因为人们在那个时候只是要吃饱饭。现在中国社会整体已经迈上了小康,对财富管理或资产管理的需求日益强烈。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社会的金融体系和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基于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对金融体系的要求,金融体系所提供的产品供给的多样性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基于这样的变化,加上整个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也会客观地推动金融脱媒的加速。实际上,中国金融脱媒的速度,在一定程度受到了政策限制,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在阻止脱媒速度的加快。但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经济增长、金融脱媒是大势所趋。


金融脱媒是来自于融资者的需求,也来自于投资者的需求,这两者的需求推动了金融脱媒的加速。金融脱媒的加速客观上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金融市场的发展会推动融资的市场化,或者说推动投资产品多样性的出现,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


今天,中国金融的结构性变革非常强烈,其核心不仅仅表现于金融机构的多样性,也来自于金融功能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来自于金融产品结构的多样性。随着金融结构多样性的出现和脱媒的推动,中国金融的功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个金融体系的金融功能,主要是通过产品结构的多样性来实现和完成的。


目前看,在整个中国金融体系、金融产品的结构中,证券化的金融产品(不包括非标部分)规模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比例也在逐步地提高,这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功能由过去比较单一的融资功能,慢慢走向融资和资产管理,或者财富管理并重的二元时代。


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或财富管理业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顺应了中国金融结构变革的趋势。我们必须要顺势而为,看到中国金融结构性变革的趋势,才能够顺应历史的潮流,才不会出台一些阻碍中国金融现代化,阻碍中国金融脱媒的政策。


在过去一些年里可以到,我们在理论上并没有很好地认识这样一个基本的趋势。中国社会实践呼唤金融市场的发展,呼唤产品的多元性。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提高推动了中国金融结构的变革,推动了中国金融的多样性。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2

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或财富管理业务,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是趋势

市场化是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基石,没有市场化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市场化的核心是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缺乏流动性和透明度,就没有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业务的未来。


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最核心的要点是要有足够的透明度。透明度是改善风险管理最基础的保障,没有透明度,没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就像是在黑洞里面进行资产管理,风险是巨大的。P2P不断爆雷就是因为信息的对称性做不到,特别是需求方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就等于是在黑暗中摸索,在黑暗中操作。透明度是现代金融的基石,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是现代金融最重要的功能。


 3

深刻认识到中国金融目前的风险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风险结构来自于产品结构,来自于金融的资产结构。金融资产结构的多样性,带来了风险的多样性。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已经变得至少是二元了,由原来单一的机构风险慢慢过渡到机构和市场风险并重,由原来资本不足的风险过渡到透明度不足与资本不足的风险并重的时代。


过去监管的重点主要是金融机构,现在除了对金融机构监管以外,很重要的是对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进行监管。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对透明度的监管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因为透明度的监管主要是面对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的产品,主要是面对社会大众以及投资者的一种风险的管控。如果没有透明度的监管,风险是不可能管控住的,靠它的道德约束以及靠它的自律是不够的。对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有足够的认知。


因为风险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监管的改革也要推进。金融改革包括政策的一致性、统一性以及规范性,特别是对相关概念的认定要非常规范,要有利于整个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同时,法律要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边界。法律边界的确定,对于完善金融监管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监管的体系,也要进行必要的梳理,监管既有交集,也有边界,也有合作,核心是要降低市场所带来的巨大的风险。


所以,我认为从理论到实践,到对监管和风险的认识,可能是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市场重要的认识前提。


《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精要版报告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资管监管研究报告”获取)

编辑  李昂

来源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李扬:要素市场化改革释放资本力量 带动实体经济更好发展

视点 | 戴稳胜:警惕牛市思维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

重磅 | “2020国际货币论坛”7月25日线上直播!

国际金融科技观察 | 英国央行:CBDC的平台模型(下)监管、合规及隐私问题

海外之声 | 疫情下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市场稳定与流动性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