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 | 伍戈:经济能否回到疫情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伍戈经济笔记 Author 伍戈

新冠疫情作为一次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前所未有,但根据其表现出的医学特征及影响来看,此次未必是史上最严重的。疫情会对人的心理行为等产生影响,老百姓消费意愿的修复需要经过较长的过程。对此,IMI特约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伍戈指出,随着各界对于新冠病毒认识的不断加深及应对措施的更多认同,其破坏性有望边际减弱。尽管许多行业尤其是接触密集型服务业困难重重,但资本市场数据显示新的服务业态也在加速形成。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过去的几代人都没经历过新冠疫情如此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正因如此,尽管在基本控制住疫情后我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各界对于我们能否回到从前表示怀疑。现实中,部分行业依然步履维艰,有些传统业态或许还会销声匿迹。疫情究竟会对大众心理产生多大的影响?宏观经济是否会因此而面临永久性损失?

 1

经济能否回到疫情前?

虽然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肆虐且存在不确定性,但根据其表现出的医学特征及影响来看,此次未必是史上最严重的。百年前全球经历的西班牙流感曾出现三波疫情潮,死亡人数高达总人口的2%-3%。综合目前海外医学专家预测来看,新冠疫情的总体死亡比例或远低于西班牙流感。近期美国新冠疫情新增确诊人数还在增加,但死亡人数已趋势性下降。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流感期间青壮年的死亡率较高,这与本轮新冠疫情中老年人死亡率较高也有明显不同。图1:新冠疫情未必是史上最严重
来源:美国疾控中心,笔者测算百年前西班牙流感的破坏性似远超当前,但即便如此,西班牙流感疫情过后美国的经济增速中枢也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究其原因,疫情并未显著伤及劳动力、生产率等影响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重要变量,其本质仍属短期冲击。考虑到本轮新冠疫情严重程度或低于西班牙流感,劳动力等变量受到的影响更为有限,疫情后经济增速的中枢未必会明显下移。图2:疫后经济增速中枢并未明显下移
来源:CEIC,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2

经济如何回到疫情前?

与传统经济金融危机不同的是,疫情确实会对人的心理行为等产生影响。美国在经历西班牙流感这种极为严重的疫情后的2-3年内,居民的消费倾向都一直相对低迷。亚洲流感虽然相对较轻,但居民消费倾向的修复也长达三个季度的时间。为了弥补内需的这种不足,美国在亚洲流感后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在一年之内即回升到疫情前水平。而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在西班牙流感后的逆周期政策并未明显发力,经济修复时间因而长达两年以上。图3:疫后消费意愿修复需要时日
来源:WIND,美国统计局疫情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或许是人类对于它的无知和傲慢。随着各界对于新冠病毒认识的不断加深及应对措施的更多认同,其破坏性有望边际减弱。展望下半年,我国经济修复或将持续但速率趋缓。服务业总体似乎受到疫情冲击较大,但其内部结构分化明显。酒店、旅游、影视等密集接触型服务业依然困难重重,但软件开发、互联网通信等非密集接触型服务业态却在加速发展,资本市场的数据对此也有印证。新业态的发展有助于抵补传统业态萎缩带来的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疫情带来的冲击。图4:疫情加速服务业内部的动能转换
来源:WIND,笔者整理注:柱状为各行业市占率=行业市值/A股总市值(剔除金融),选取7月10日相较于1月17日的变化值。

 3

基本结论

一是虽然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肆虐且存在不确定性,但根据其表现出的医学特征及影响来看,此次未必是史上最严重的。百年前西班牙流感的破坏性似远超当前。但当时疫情过后经济中枢也能回到疫情前。究其原因,疫情并未显著伤及劳动力、生产率等影响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重要变量,其本质仍属短期冲击。二是与传统经济金融危机不同的是,疫情确实会对人的心理行为等产生影响。诸多史实表明,一国在经历大规模的瘟疫后,老百姓消费意愿的修复并非一蹴而就,通常需要经过较长的过程。为了弥补内需的如此不足,总需求政策往往发挥着重要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这些也直接决定了疫后经济的恢复速度。三是疫情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或许是人类对于它的无知和傲慢。随着各界对于新冠病毒认识的不断加深及应对措施的更多认同,其破坏性有望边际减弱。展望下半年,我国经济修复或将持续但速率趋缓。尽管许多行业尤其是接触密集型服务业困难重重,但资本市场的数据显示新的服务业态也在加速形成。

编辑  文锡炜

来源  公众号:伍戈经济笔记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十四五”时期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监管研究
国际金融科技观察 | 全球金融服务AI应用调查报告:序言
IMI锐评 | 货币政策需更加适度,政策取向将有所微调
视点 | 贲圣林:为什么应将金融科技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鄂志寰:“债券通”提升港金融业国际辐射能力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