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洪杰:金融科技发挥的价值和作用

马洪杰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导读


7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承办的“2020国际货币论坛·金融科技分论坛”通过直播方式成功举办。本次分论坛聚焦“硬核抗疫,金融科技站上新风口”,由首席合作媒体新华财经进行全球直播。神州信息副总裁马洪杰出席并发言。马洪杰认为疫情对于金融科技行业来说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金融科技发挥的价值和作用。

神州信息副总裁 马洪杰


以下为发言实录:

疫情对金融科技行业来说既是危机也是机遇,金融科技要想服务好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就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手段来进行赋能,今天我们的一个关健词是“硬核”,我的理解“硬核”就是“硬实力”,也是关键能力。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管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延伸到各行各业中都是对硬实力的一个考验。对金融科技企业来说,“硬核”归根结底就是技术,也就是我们目前聚焦的金融科技的能力。


金融科技在今天这个时间点备受关注和认可,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金融科技、金融行业在支持各项国家政策落地中首当其冲,是一个关键要素。几个月以来,受全球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国内消费包括国际出口都面临着难题。政府一方面通过宏观政策指引,以金融为抓手,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和促发展,同时也出台了金融政策,向中小微企业倾斜,进一步发力。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也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投资成为2020年各地投资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金融是把握各行各业生存的关键命脉,也是支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节点。


第二,习总书记指出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作用就是要赋能金融降低风险、解决信用难题。金融科技公司与很多场景业务、数据业务做连接,对风控是一个天然的补充。长久以来,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始终会面临着“风险”和“信用”两个难点,而金融科技则是提升金融服务和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突破口,是解决风险和授信难题的重要手段,最终将金融资本送达需求最迫切的广大中小微企业。因此金融科技在这个阶段上升到了更为瞩目的战略定位。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谈金融科技发挥的价值和作用。首先,我想谈一下金融科技如何赋能监管,让监管科技发挥它的力量。在央行f部署的2020年六大金融科技重点工作中,有四项与监管科技相关。在通过传统的审慎监管方式构筑四道防线同时,通过数据治理、金融科技风险治理等数字化手段践行监管科技创新,从而提升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如何保证疫情下国家政策在金融行业的迅速落地,金融监管部门责任更重大,在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的宽松政策,加速特殊时期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迅速创新,以满足实体经济新需求;以及金融资本向中小企业的倾斜,让企业渡过难关,发挥金融的杠杆价值,使得金融政策得到安全有效的落实,这些都尤为重要。今年大家看到监管沙盒已经全面启动。监管沙盒作为监管者认知创新的监测工具,能够有效实现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管控之间的平衡,推动金融业务场景和产业融合。继广东、成都等地获批开展监管沙盒试点,全国已经试点达到九个城市。未来通过对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API等核心技术的应用,为支持金融机构对创新产品进行探索和实践,提供一个风险可控的真实市场空间。


这次国际货币论坛大家也一定在关注央行正在推进的法定数字货币,在数字货币试点期间某银行的项目我们也有参与,数字钱包的场景其实是加密数字货币的电子支付。我们相信DC/EP一旦发行,一定会给带来非常大的改变。


第二点,在监管政策指引下,金融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释放金融优惠政策,并运用新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及产品,抗击疫情落地服务实体经济。一是加大信贷投放,促进企业生产;二是积极减免相关企业手续费用;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起对相关企业信贷等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四是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落实优惠利率,实现快速放款。我们看到很多大的银行在科技投入上达到了2%甚至3%,利用大数据、知识图谱、AI等新技术手段完善信用评估机制和风控模型。例如“北京银行2020年度抗疫主题小微金融债”成为第一个获批的抗疫主题小微金融债。另外消费和金融服务进一步线上化,数字金融服务急剧增加,将5G、AI等技术和金融场景深度融合,推出抗疫金融产品,以零接触等方式积极开展线上服务。如:工商银行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小额支付权限全面放开,手机银行推出智能语音客服;浦发银行开通全天候在线服务,与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用科技手段提升小微客户的识别、服务、触达能力。


第三点,作为金融科技的企业代表,有责任有义务以科技赋能金融业务模式、服务及产品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特殊时期行业、国家发展中的一些难题,和业界、生态伙伴一起共渡难关。首先在开放银行领域,我们将区块链和开放平台结合在一起。在以往封闭式金融场景中,银行服务需要用户通过渠道,如网银、ATM、柜台来享受金融服务。现在,通过区块链开放平台等技术,我们可以做到大数据风控。在积累数据的情况下,或者说基于某种信用的传递,再把金融产品切入进来,能够解决银行传统上无法解决的痛点。其次,农业和金融结合的场景,国家层面鼓励银行大幅度增加三农信用贷款,但是金融机构在提供涉农服务时,机遇与风险并存,亟需数字化转型。在这样的现状下,神州信息以自主研发的三农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支撑,进行农业农村数据的采集、融合管理、建模分析与应用,并以此为支撑进行各类应用场景深入创新,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主体画像、农村征信、三农信用评价、三农风险评价、数字征信与数字风控模型等。目前我们已与几十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一起解决涉农金融的难题。另外是在税务上,在湖南省税务局和我们合建的项目中,我们探索出了三方赋能新模式,已经帮助全省2.7万家企业获得信贷近60亿元,对整个湖南省经济复苏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第四点,在新基建的大环境下,金融新基建的建设重点是金融信创落地,关系到我国的金融安全。中国金融学会组织参加了一个金融行业的信创内部分享会,对整个信创产业,像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等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和机会。我们认为至少有万亿级市场可能在金融信创行业产生,我们也非常期待。


2020年经历了这么多挑战,也迎来这么多变化,我相信作为金融科技企业我们应当硬核担当,我们将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践行数字中国的使命。


衷心祝愿这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编辑  李昂

来源  公众号:金融科技研究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陈卫东、赵雪情: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十年发展的思考

IMI研究动态 | (2020年7月总第二十二期)

魏革军: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演变趋势及风险防控

IMI工作论文 | 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效率——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实证研究

刘克崮:深化实体经济和金融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互利共赢、和谐发展

丁剑平:疫情常态化下上海抢占国际金融中心新高地的思考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