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剑平:疫情常态化下上海抢占国际金融中心新高地的思考

丁剑平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导读

7月25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0国际货币论坛·平行论坛二: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通过线上直播形式进行。IMI学术委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出席论坛并演讲,其表示,中国相对较高的居民储蓄和利率水平是人民币在疫情常态化下的优势,疫情越长、线上金融数字化趋势越明显。上海要争取第二批人民币数字化试点。建议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范围内,首先试验跨境人民币数字化,先上海再逐步推行到全国所有自由贸易港,最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

以下为演讲全文:

 1

疫情常态化与人民币数字化

中国相对较高的居民储蓄和利率水平是人民币在疫情常态化下的优势,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利率是SDR篮子五个主要货币国家当中最高的,但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利率又是最低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通胀高、所以利率也高,中国的高储蓄是其抵御疫情很好的有利条件。疫情越长、线上金融数字化趋势越明显。今年陆家嘴论坛强调了上海要在资本项目上先行先试。我提出上海要做好争取央行第二批试点的准备,第一批是封闭式的四个城市。上海不仅开始摸索双层运行体系下,数字化人民币;而且上海更要探索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下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跨境注册人民币结算交易计价资产管理。这将是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疫情越长、金融数字化越显现。中国储蓄占全球总额四分之一以上。这次中美贸易战和全面的关系恶化,不得不考虑中国在美国的资产会被美国冻结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资产继续以美元形式持有在美国的话,所承担的风险将越来越大。要记住,前苏联和石油输出国组织资产被冻结的历史教训。若要避免中国资产继续美元化,上海应该增强数字化人民币资产管理,这种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必须是更为先进的数字化模式。要提前规划人民币数字化各种预案。主要金融市场在寻求好的资产,中国资产相对是比较好的资产。其实,全球投资者都在寻求好的资产,这使得对上市公司争夺越来越激烈。中国不会搞货币赤字化和负利率,这是中国给全球的保障。在这种背景下,全球资产追逐人民币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人民币将成为全球避险货币之一。由于全球产业链趋向数字化、资本化,上海也要规划好跨境人民币数字化各种预案。加快步伐顺应数字货币的竞争趋势。在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以及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上海更要加强数字货币的研究。上海临港新片区和自贸区都要做好准备。上海与前四个封闭数字货币试点区域不同,要在上海进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肯定是跨境的,现在要做各种各样的测试。现在各国央行都在数字货币研究方面下工夫,法国和德国财政部开始围绕可能的公共问题采用数字货币各种方案;英格兰银行行长提出数字储备货币;日本银行业出台数字挂钩的J货币;加拿大和新加坡央行开始合作数字货币项目。所以,中国人民银行也必须有所准备,在数字货币跨境上开始做预案。上海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是最好的试验田。数字货币也是摧毁美元为主导地位依赖的基本方式。目前人民币跨境支付创新是围绕着以账户系统直接的,但是仅仅凭借这些不够。在人民币真正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之前,中国仍然有许多障碍要克服,包括人民币的充分可兑换等等。数字货币化就可以最终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上海要争取第二批人民币数字化的试点。前四个试点城市都是封闭型的,上海的试点肯定是要跨境式的。浦东新区有众多的外资金融机构,为此上海试点肯定是跨境式的。在实施的进程中,上海可以采取先居民后非居民、先封闭再开放的方式。从地理方向上看,前四个城市正好是中国地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四个城市金融科技公司是围绕替代M0数字货币展开的。在这四个城市中,都有深圳的金融科技公司所设立的分公司。上海争取第二批数字货币发展肯定是开放式的、跨境式的,争取第二批不仅仅是复制第一批封闭式的成果,肯定要更上一个台阶。在居民和非居民数字货币的交易便利化和安全性上,上海可以学习加拿大和新加坡之间是怎么搞的,日本的“J币”是怎么搞的,也有跨境的。利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进行金融数字化创新,在技术层面,这种创新是可行的。

 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推行人民币数字化的具体领域

上海有这么多跨国公司总部,跨国公司总部人民币资金池如何数字化?可根据居民和非居民注册额度分批试点,根据额度进行试点,根据注册资本金进行试点。加之,上海还有进口博览会,对于那些中国拥有买方市场的产品就要推进人民币支付的数字化。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非居民手上人民币资产没有达到一定规模,使用人民币交易动机就会降低。中国进口博览会也将成为推进跨境数字货币支付的一个可能性。

在上海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虽然技术上与美国搞的CHIPS差距不大,但是能不能也探索数字化的可能性呢?前一段时间有香港SWIFT系统的谣言是空穴来风吗?我们也应该有所警惕。针对美国绕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联储与其他国家央行之间排除中国的互换协定,我们要引起重视。在中国央行与“一带一路”央行互换协定方面,人民币也要尽快的数字化,来提高便利性和效率。否则,互换协定优势很难体现,这也是一个突破口。

总而言之,虽然存在与现有模式的不协调的种种问题,但仍然可以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范围之内,首先实行跨境人民币数字化,先上海再逐步推行到全国所有自由贸易港,然后延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种推进模式也是分阶段的,从居民到非居民。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稳妥落实,也是上海在疫情期间货币数字化越来越重要的突破口,更是上海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体的预案。

观点整理  贾翔夫

编辑  李锦璇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安然、商倩、贾翔夫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IMI锐评 |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仍要坚定转型步伐
何德旭:后疫情时代财政货币政策必须把握三大着力点
刘青松:中国资本市场三十而立
曹彤: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几个核心问题
杨竑: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与发展的基础支撑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