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C之声 | 吕冰洋:简述当前的财政政策以及危机中的变革
1
财政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提高赤字率这是财政总量政策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国的财政赤字率从2.8%提高到3.6%,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了1万亿达到3.76万亿元。关于赤字率问题,需要从全口径预算来理解,即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我们通常叫“四本账”。这四本账相互之间并不是封闭的自我循环,而是可以发生资金调动的。通常来讲,一般公共预算可通过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配增加,而一般公共预算可通过安排单向调配入社保基金预算之中(如图所示)。我们所说的赤字率,是指一般公共预算的赤字率,如果加上政府性基金的赤字,我国实际赤字率还要更高。
当财政赤字率提高后,接下来就是判断财政是否可持续。
第一,财政是否可持续性既要看财政收入流量,也要看存量。从流量的角度来看,就是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从存量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政府资产结构由服务性资产与财力性资产组成。以2017年政府资产结构为例分析,服务性资产主要是金融资产、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这些;财力性资产是国有经济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其中,财力性资产占比较大。财力性资产具有资产变现快和调配灵活的特点。这是我们扩大赤字率重要的依托之一。
第二,扩大政府债券发行,增加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发行3.75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1.6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抗疫特别国债收入全部直达到基层,有3000亿元进入一般公共预算,有7000亿元用于有一定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这对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完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从减税政策来说,我国今年延续了之前的减税政策,又颁布了一些新的减税降费支持政策。2018年累计减税1.3万亿元,2019年减税达到2.36万亿,这是相当可观的减税规模。客观地看,从减税的延续性来讲,过去几年已经对重要主体税种实施过了减税,今年再继续推行大规模减税的空间已经不大。因此,今年缓解企业经营的困难还要从降费的角度发力,例如,仅是阶段性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半征收职工医保费等,减免规模就达6500亿元。
第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减税降费肯定会使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中央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根据数据统计,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2.8%,支持地方尤其是困难地区正常运转。新增加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全部安排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加快直达资金预算下达。在现在的情况下,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能够确保基层“三保”任务完成。
第五,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疫情减收的影响。今年财政收支压力很大,这时更要考虑预算平衡,压缩非刚性支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预算平衡的压力。
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应该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统计数据看,我国二季度国民生产总值要远好于一季度,随着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相信下半年经济成绩单还会更好。
2
财政运行状况分析
3
财政政策特点及运行规律
第三阶段,2005-2007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在这个时期,我国经济形势向好,由此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
第四阶段,自2008-2013年,我国第二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由于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压力凸显,因而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化解。这其实与1998至2004年的情况有些相通的情况,都需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增长,促使滞留在银行账户的储蓄向投资转化,避免了经济增长下滑的危险。
第五阶段,2014年后,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我国经济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商品供需错配、投资边际收益下降、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结构性问题,针对这种结构性问题,宏观经济政策更多地从供给侧发力。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基本处在积极财政政策影响下运行。从财政支出比率来看,在分税制改革之前,财政采取一些放权让利的政策,使得财政支出占比下降。之后财政支出比率在上升。到2015年以后,我们又采取一些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财政支出比率又处于下降阶段。
简单分析来看,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明显的特点。一是1998-2003年,2008年-2013年,我们实施了两次以扩张需求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这两次积极财政政策共性是宏观经济总体需求不足,滞留在银行的存款过多,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所以,这两次积极财政政策主要的目的就是促使滞留银行的储蓄向投资转化,拉动内需增长。例如,我国在2008年推出的4万亿投资政策,实际上其中很大比例是银行资金在支持政策实施。
4
化危为机的财政制度变革方向
第一,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实行跨年度预算平衡。目前,我国的财政政策提出了提质增效的要求,压缩非刚性支出。因此,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是最有效的方式,利于减少财政资金的浪费,且能够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
第二,完善财政支出制度,推动公共物品提供中的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合作。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财政支出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化解财政支出方面的压力,可以通过推动公共品提供方面的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例如,武汉在这次抗疫期间,民间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优化税制结构,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动税制改革。从国民经济循环角度看,从上到下分为四个环节:生产环节、再分配环节、消费环节、财富积累环节。而这四个环节可以把税制结构分为生产税、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中国的税主要集中在初次分配环节,主要是以增值税为代表,其次是所得税。通过全球主要国家的税收结构比较看出,我国的税收主要集中在上游,而发达国家的税收主要集中在中下游。
编辑 郭瑞华
来源 “人大重阳”公众号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