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金融科技观察 | 银行业支付发展镜鉴:欧洲支付政策未来五年走向

CFT50研究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欧洲支付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为了实现空前宏伟的共同愿景,需要银行业的大量投资以及公共部门前所未有的切实支持。成功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商业模式,能惠及所有利益相关方,并使银行能够获取进行大量投入所需的资金,用于建立新的支付方案。相关公共部门应协助市场参与者找到合适的工具,打造一个强大的商业模式,保证该模式在经济上合理,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并符合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期待。

以下为文章全文:

 1

摘要

过去几年,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监管行动、技术和创新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给欧洲支付市场带来了根本性变化。未来的几年,银行业在提供支付服务方面将继续面临多重挑战,有时甚至是对立的挑战,包括:一、全面部署即时支付以及监管机构要求的、基于即时支付提出的泛欧支付方案;二、新的市场参与者加剧了竞争,推动支付市场不断转型;三、数字化进程加速并对特定客户群产生影响;四、让银行和支付业务充分利用《支付服务法令II》和数据经济原则;五、不断提高对反恐融资和反洗钱活动的要求以及稳定币和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在支付市场上的潜力。我们认为,为确保欧盟在支付领域取得成功,在战略上必须要关注以下方面:
  1. 即时支付是基础:需要推出一项全球认可的欧洲支付倡议,既可以使欧盟企业脱颖而出,又可以减少对少数主要提供商的依赖。此举需要建立在清晰的商业模式的基础之上,同时离不开整个支付行业一致的努力以及欧盟当局给予的全方位支持。银行业致力于为即时支付提供基本的基础设施,为创新支付方案提供基础,同时考虑即时支付给管控和质量检查带来的新挑战。
  2. 从《支付服务法令II》(PSD2)涵盖的金融服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中获益:只有实现市场参与者的互利共赢和利益的公平分配,才能从《支付服务法令II》未涵盖的其他“开放式支付服务”和进一步的数据共享中获益。不能孤立地考量金融服务,数据共享也不限于金融服务,这两点非常重要。同时,应该利用市场导向型的协同方案来发展《支付服务法令II》未涵盖的支付服务,这种方案也能构建API进行单一欧元支付区付款。
  3. 在数字化转型和普惠发展间寻求平衡:银行业一直在寻求数字领域的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终端用户需求,同时也为所有客户提供服务,无论其是否能无障碍使用数字工具,来确保普惠金融的推进。银行必须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与其他(非银行类、全数字化)参与者竞争,这十分重要。银行仍然需要承担重要的社会功能,例如现金储备、存款帐户和支付帐户的可用性等。这就需要讨论如何平衡这些功能的成本以确保普惠性和可用性。
  4. 数字货币:我们支持欧盟寻找通用方法,在使用加密资产和数字货币的同时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完整。各大中央银行的任何倡议都应经过深思熟虑并与行业参与者进行讨论。
  5. 稳定的监管环境:欧盟的支付服务受到严格监管。当前的监管框架可确保为客户提供充分的保护,推动竞争和创新,并为支付服务提供组织有序的欧盟单一市场。当要求银行业进行投资时,监管机构应权衡其选择和方案。监管机构必须考虑加强欧洲竞争力的需要,仔细研究监管及干预措施并确定措施出台的优先次序。

 2

需要确定一套统一的欧盟零售支付市场战略

过去的十年,欧洲支付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客户需求不断变化,欧洲银行推出单一欧元支付区(SEPA)工具,监管日益重视,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和技术变革蓬勃发展,这些都推动了欧洲支付的发展。过去的12-18个月,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央行一再强调,支付对欧洲经济发展而言具有战略性作用。作为欧洲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支付推动欧元发挥更大国际作用。相应地,委员会与央行也将支付设为各自议程的优先事项。我们赞同上述机构的观点并已仔细考虑了建立强大且具有竞争力的欧洲支付环境所需的条件,该环境还将有助于维护欧洲主权、具有创新性并提供全面的服务。我们也注意到许多需要应对的挑战:
  1. 需要满足欧洲不同客户群体不断变化的需求;
  2. 为了给欧洲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与非欧洲地区传统金融机构及新兴参与者的竞争机会,决策者呼吁建立基于即时支付的泛欧支付方案。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保证该基础设施的合规性、覆盖面以及互操作性,以在此基础上提供世界上最高效、功能最完善的即时支付服务;
  3. 支付和银行服务的数字化正在加快,对金融普惠性和现金使用产生了一定影响;
  4. 数据经济原则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5. 支付行业市场结构正在转变,不断出现新的市场参与者、获得服务的新渠道以及新的商业模式;
  6. 就稳定币和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及其对支付系统、支付服务、金融稳定及长期投资的影响展开的讨论;
  7. 对单一市场内即时支付的反洗钱和反恐怖主义融资的检查需求不断变化,涉及所有成员国和约5亿名支付服务用户。

为了制定统一的欧盟零售支付战略,我们将详细阐述以上挑战,为银行监管机构和银行共同应对挑战提出建议,并提出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下一步在支付方面应当优先考虑的监管事项。

 3

三大挑战

客户需求

服务客户是银行“存在的理由”。想要制定长期战略,必须要将客户置于支付领域未来发展的核心。根据与我们的成员银行及其不同客户群的对话,我们了解到客户希望欧洲的支付环境能够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 满足客户在多个市场、渠道和用户环境中对支付功能便捷易用的需求;
  2. 确保客户可以控制其个人数据、财务数据以及资金,并可以使用精密且透明的许可管理工具;
  3. 提供具有竞争力和创新性的支付方案,保证支付服务的便捷度,同时充分注意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为在财务管理方面寻求建议的客户提供帮助;
  4. 保证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及泛欧地区都能享受到便捷的支付体验(兼顾欧洲以外地区对便捷服务的需求);
  5. 认识到在许多情况下,支付只是更广泛的体验或更大目标的一部分(例如购物、看电影、购买人寿保险),其本身并不是独立的体验或目标;
  6. 确认客户仍然可以使用不同的付款方式(无现金和现金);
  7. 认识到仍然需要根据客户的兴趣和习惯(提款支付与信用转移支付)推出不同类型支付工具;
  8. 认识到零售商希望建立一个基于即时支付的全渠道可互操作的支付框架,支持多种类型的应用和渠道,并提供端到端的支付体验。

呼吁创建基于即时支付的泛欧支付方案:完善基础

业界希望能迅速建成银行间即时支付基础设施,便于支付服务提供商为终端用户带来新的支付方案。我们知道必须要做一些基础工作,才能让创新高效、功能多样的欧洲即时支付基础架构为欧洲经济带来新的价值并提升经济效率。在遵守规则方面,我们意识到,并非所有欧盟消费者和企业的支付帐户都可被即时触达,因为并非所有相关的帐户服务支付服务提供商(或银行)都已遵循基本规则。但目前,由于银行业正努力采取行动,以追求于2021年前能最大程度地遵循欧盟即时汇款框架 (SCT Inst),我们认为采取监管措施以强制要求遵守规则可能为时过早。关于可及性和互操作性:众所周知,由于清算和结算机制(CSM)尚未具备互操性,目前并非所有遵守欧盟即时汇款框架的银行都可以实现欧洲范围内全覆盖。我们支持负责目标即时支付结算 (TIPS) 的欧洲央行与其他负责清算和结算机制的机构一起,尽快解决与基础架构层的互操性相关的问题。我们非常赞赏欧洲央行于2020年2月主动采取行动,组织了专门的研讨会,召集清算和结算机制相关机构与部分银行共同探讨并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特别注意到,会上已经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并支持迅速采取后续行动。尽管欧洲的银行已经成功开发并推出了用于常规贷记转账和直接借记的泛欧支付方案,但支付市场的某些分支仍较为松散。例如,在欧盟内部市场的跨境卡支付目前只由少数全球性的非欧洲市场参与者提供相关解决方案。该情况造成了对非欧洲市场参与者的依赖,从经济、政治、运营和隐私的角度来看,这种依赖是有风险的。现如今,全球的科技巨头对支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使得这种依赖带来的威胁也更大。对非欧盟市场参与者的依赖体现在欧盟内部市场基本职能,可能会有损欧洲经济。这些职能是经济的支撑,目前只涉及支付,但未来有可能会拓展到消费者金融、抵押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中去。欧洲中央银行认为:“对欧洲以外的全球参与者的依赖带来了一定风险,即存在对外依赖的欧洲支付市场可能不适合支持欧盟的单一市场和单一货币。这也使欧洲支付市场更容易受到网络威胁等外部威胁的影响。且具有全球市场支配力的服务提供商的行动不一定能完全符合欧洲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利益。”从数据隐私的角度来看,全球科技巨头如今有着数据优势,可能会引发的一些忧虑。
为应对这些挑战,欧洲银行业希望在欧洲建立一种支付框架,推动欧洲内部的有效竞争,并且最终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同,以满足欧盟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有终端用户的需求。此目标是构建包含以下关键要素的支付方案:
  1. 范围:涵盖了交互、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票据支付和个人对个人的转账等主要使用场景,并能提供一致领先的用户体验。
  2. 安全性:必须保证实时交易的绝对安全、防止诈骗与反洗钱。信任是推动支付习惯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
  3. 消费者保护:服务的宗旨在于提振消费者信心。
  4. 处理:以随时可用的欧盟即时汇款框架为基础,提供实时处理功能。
  5. 自主权:方案应具备独立性,并建立一个可靠的欧洲认证标志,方便客户识别。
  6. 可及性和互操作性:任何泛欧支付方案都需要建立在可达的支付帐户基础之上,并且需要通过基础设施的互操作性来确保这一点。
  7. 治理:对所有利益相关者一律采取透明的治理方式。
  8. 无障碍:支持所有类型客户使用的客户界面需要符合《无障碍法案》的规定。
  9. 利用欧洲已有的基础方案:新的方案应利用现有和即将推出的欧洲支付方案(例如欧盟即时汇款框架、“支付请求”方案和欧盟《支付服务指令II》等)。
银行业已准备好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然而,要为欧洲提供基于即时支付的方案并完整涵盖各种类型支付,就需要该行业涉足完全未知的领域并与非常成功的提供商竞争。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银行业需要长期投入大量时间与资源。同时,还需要公共部门提供前所未有的切实支持。成功应对挑战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惠及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有关公共部门应协助市场参与者找到合适的工具,打造一个强大的商业模式,保证该模式不仅在经济上是合理的,而且具有竞争力,并符合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期待。

数字化

管理支付市场的结构转型

《支付服务法令II》所支持的对支付帐户数据的访问、数字化转型、开放数据计划以及科技巨头的进入正在改变着支付行业。数据剖析的商业化给支付服务重新定价,使传统银行无法抗衡,再加上客户的参与,二者交叉补贴形成的商业模式推动科技巨头定下目标,占据支付价值链中支付发起者甚至支付服务提供商的部分。尽管市场中需要引入竞争这一要素受到普遍认同,但政策制定者、整个银行业和每个银行自身都必须反思当前的生态系统进化问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保证生态系统在进化过程中质量不会下降。例如当出现需求下降、管理成本高昂或由于使用量下降,难以定价以弥补高额成本时,我们要如何确保支付渠道的普惠性,如何保障现金及其它实体产品等服务可以及时、足额提供给需求者。另一个更难解决的问题则与银行通常扮演的角色有关,即除了支付服务提供商,银行也是支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基础设施提供者。此外,我们认为,支付服务提供商对移动设备关键部件(如近场通信或生物识别身份阅读器)的非歧视性访问将有助于促进市场竞争。

数字化和普惠性

数字化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量,未来,数字化进程将不断加速。银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用户友好、快捷和创新型的数字服务。更重要的是银行业内部可以不断进行创新和竞争,银行也将与其他(非银行)市场参与者进行平等竞争。无论客户的数字化水平如何,银行都热衷于为所有的客户提供数字服务。然而,日益加剧的数字化进程将加速提升市场紧张度、拓宽客户的选择范围,在现金和电子支付并存的领域和客户难以适应数字化支付及其他金融服务的领域,这些现象将更容易出现。
  • 现金和电子支付并存
    伴随着无现金交易业务的持续增长,人们越来越担心能否确保在无需支付成本的条件下,确保特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能够使用现金。与此同时,银行既必须为发展新型电子支付手段(最显著的是发展泛欧即时支付)进行大量投资,又面临着来自其他数字服务提供商的竞争。而这些提供商则不提供现金和面对面服务,不需要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相反,它们能够通过银行提供的基础设施为自己的客户谋利。
    因此,银行需要寻求可持续的平衡,一方面满足消费者对现金的需求、提供面对面服务和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保持现金循环和实物服务供给的效率。
  • 确保所有客户都能使用电子支付服务

    在为绝大多数客户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服务,和以合理(低)的成本向更脆弱群体提供服务之间,银行需要取得持续稳定的平衡,这一点在近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支付服务指令II》下履行“强客户身份验证”(SCA)法律义务时,没有智能手机的消费者可能无法满足“强客户身份验证”的要求,导致银行处于必须在遵守法律和停止服务之间做出选择的两难境地。因此,法律的制定需要在一开始就考虑到金融的普惠性。

在支付等领域充分利用《支付服务法令II》

随着支付账户数据和基础设施的开放,《支付服务法令II》开启了银行业的新纪元。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支付服务法令II》只是在支付服务、金融服务以及更为广泛的经济领域发展数据共享所迈出的第一步。对于超出《支付服务法令II》范围的支付功能(如支付担保、授权“强客户身份验证”等),应该在欧洲零售支付协会(ERPB)单一欧元支付区 API 接入方案工作中,通过协调以市场为导向的措施来进行详细阐述。欧洲零售支付协会应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尽快开展相关工作。无论是在支付领域、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领域还是在不同行业之间,建设一个繁荣的由数据驱动的市场都应基于互利原则和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潜在货币化两个方面。因此,对于《支付服务法令II》的利用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考虑欧洲数据经济和 “开放金融” (除支付账户以外)的潜在发展时,不能将金融服务孤立,数据共享也不应仅限于金融服务。针对目前仍存在的数据访问不对称问题,应考虑在一个欧洲框架内以协调的方式加以解决。为了达到消费者的期望,必须通过多部门的协调,确保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竞争,实现互利互惠并能以最高标准保护消费者权益。
对于以上所有尚需发展完善之处,以下指导原则应予以遵守:
  1. 客户应是开放银行业的中心。
  2. 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均可获益,并可基于互惠互利原则将其所提供的服务和基础设施构建成为商业案例,实现其商业价值。
  3. 在以数据驱动的市场中,确保使用的数据安全并符合道德准则。
  4. 由于API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可延展性和互操作性,它应成为第三方访问数据的端口。

数字货币(CBDC)

银行认识到,数字货币(例如稳定币和CBDC)可被用来进行商业结算。正如欧洲银行管理局(EBA)所指出的,如果数字货币被用于进行商业交易结算,那么与支付交易类似,数字货币也应和其他支付工具一样遵守相应的规则(如《电子货币法令》和《支付服务法令II》)。
当面临安全和客户保护问题时,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市场完整性和金融稳定性,数字货币提供商除了要遵守以上规则,还应遵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和与反洗钱、客户尽责调查或反恐怖主义融资相关的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规定。支付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应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做出贡献。
欧洲信贷部门协会注意到,有观点认为可能需要一个全球稳定币机制来促进跨境支付的发展。我们认为在欧洲并非如此。因为在单一欧元支付区内,欧盟内部的跨境支付被认为是在一国内部进行的,它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监管并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即时跨境支付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如果想要在欧盟推行稳定币,应仔细参考通过投资扩大即时支付业务规模的商业案例。
因此,欧洲信贷部门协会欢迎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加密资产市场统一方法的目标、对保护欧洲金融体系完整性和稳定性的承诺以及其他正在开展的工作。欧洲信贷部门协会注意到欧盟委员会已就这一议题展开意见征询并期待能够进一步参与到未来的工作中。
至于CBDC,所有相关政策对话都应将银行业纳入在内。同时,私营部门的角色不应被取代,而应把私营部门作为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和欧洲银行业的一部分进行考虑。
CBDC发行计划需要在欧洲支付生态系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量,因为CBDC的使用范围可能超过欧洲电子支付市场覆盖的范围,它甚至可能取代信贷机构的活期账户业务并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为能够继续投资私营和竞争性部门、开发和改进支付工具,必须理清央行和银行在零售市场中相对于终端用户可能扮演的角色和提供的服务。此外,任何数字货币计划都需与泛欧支付解决方案的讨论保持一致,并能够为银行在私营和竞争性部门内开发支付工具提供确定性保证。政府当局在参与此类行动之前,需评估其对银行和欧洲经济融资的长期影响。

 4

监管考量

在过去的几年间,单一欧元支付区法规、交易费规定、《支付账户法令》、《支付服务法令II》以及定期更新的反洗钱与反恐融资法令构成了银行支付领域的主要监管框架。为满足跨境支付监管要求以及支付服务提供商的打击增值税欺诈汇报义务,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完成相应的实施工作。在某些情况下,银行为履行新规定的义务需要进行大量投资,而这些投资不能被新增或额外的收入抵消。考虑到过去几年高度紧凑的监管议程仍然发挥着作用,泛欧即时支付解决方案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政治考虑的优先事项,新委员会应慎重考虑每一项监管政策的出台。部分监管考量罗列如下:
  1. 在“强客户身份验证”与“通用安全通信”(SCA&CSC)基础上实现《支付服务法令II》的监管技术标准:在“强客户身份验证”与“通用安全通信”的基础上实现《支付服务法令II》的监管技术标准需要业界付出巨大的努力,且目前仍未完成。为稳定金融市场,监管技术标准的审查需要在数年之后进行。法律义务的不确定性是导致部分监管技术标准延迟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监管技术标准审查将再次导致此类不确定性的产生,并将占用其他领域所需的重要的行业资源。
  2. 充分从《支付服务法令II》中获益:我们认识到,通过充分发挥创新和竞争的优势,《支付服务法令II》目前已取得的市场成果将受益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进一步合作和标准化。但我们必须摆脱《支付服务法令II》的监管逻辑,即在无需任何合同或公平的价值分配下,银行必须向新的、受到监管的服务提供商提供对其账户的访问权(即对使用支付账户基础设施和银行开放的数据给予任何补偿)。相反,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应能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获得收益。在此基础上,它们都能创建商业案例,并实现服务的商业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协调举措,而非监管,是促进这一领域发展最有效的方式。单一欧元支付区API接入方案能够得到市场的广泛采用和确保相互协调,它将允许方案参与者在创新和竞争的过程中实现发展。
  3. 客户流动性问题:这个话题在过去已经被多次讨论,目前再次成为《支付账户法令》审查讨论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需要考虑到客户流动性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从委员会角度来看,银行账户转换水平能够衡量市场竞争水平,但如果最终的政策目标是提高市场竞争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那么客户流动性将仅仅是只是一个指标,而且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指标。我们坚信,无论是在活跃于市场的机构类型方面,还是在它们所提供的产品方面,《电子货币法令》《电子货币法令II》《支付服务法令》和《支付服务法令II》的综合效应都已经为市场带来了诸多额外的竞争。目前,在零售支付领域和相关跨境行业,一方面信贷机构内部的竞争愈发激烈,另一方面信贷机构、支付机构、电子货币机构、账户信息服务提供商、支付启动服务提供商甚至大型科技公司之间竞争同样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水平不应以银行账户转换的数量来衡量,而应以例如与支付服务提供商签订的新合同数量来衡量。当谈到客户流动性的问题时,欧洲信贷部门协会成员绝不会考虑采用引入可携带账户号码之类的做法,因为这将超出当前目标、破坏为单一欧元支付区建设的法律和账户基础设施、破坏支付路由系统、无视“反洗钱”和“反恐怖主义融资”报告要求的目标,并出现再次要求行业和国家主管当局进行大量投资的情况。
  4. 交易费规定影响评估:目前没有必要对该规定进行修改。当前,市场已经充分吸收了监管规定的变化,这些规定尚未充分发挥其对市场的全部影响,目前也不存在值得审查的市场失灵。在此时进行评估,将为市场带来潜在的商业模式不确定性,并由此危及研发新泛欧洲支付解决方案的重要决定。
总的来说,欧洲信贷部门协会成员认为当前的法律条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监管目标,欧洲信贷部门协会成员将敦促委员会:
  1. 在银行帐户和支付领域的各种发展和随后所需投资的大背景下,通盘考量,对现行支付监管框架所需的进一步调整进行充分考虑;
  2. 与市场合作,在上述更广的图景下对任何可能采取的办法建立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3. 在更宏观的层面上,优先考虑委员会希望银行业关注的问题。

 5

建议和结论

面对当前的挑战,支付行业需要在一个稳定的监管框架内,为未来明确一个清晰一致的发展战略。银行业希望能对这一讨论做出贡献,并认为为确保欧盟在支付领域取得成功,以下几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客户是支付行业发展的中心:任何与支付有关的计划或开发的重点都应满足客户无缝体验的需要,同时也应考虑到即时性、安全性、数据保护、便利性和现有支付手段的多样性。即时支付是基础:推动建立全球认可的欧洲支付倡议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帮助欧盟企业的支付产品脱颖而出并降低对少数全球性的非欧洲提供商的依赖。这一举措的实施需要明确的商业模式和长期可持续性的支持,需要欧盟的全力配合,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支付行业要致力于建设实现即时支付的基础设施,并将其作为支付解决方案得以创新的基础。从《支付服务法令II》等法令中充分获益: 只有在坚持互惠互利原则,保证公平分配利益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完全收获“开放支付”和数据共享的进一步扩展带来的红利。对于《支付服务法令II》未涵盖的支付领域的发展,应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协调举措,以创建单一欧元支付区API接入方案的方式进行。
在数字化转型和普惠发展间寻求平衡:银行业一直在寻求数字领域的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终端用户需求,同时也为所有客户提供服务,无论其是否能无障碍使用数字工具,来确保普惠金融的推进。银行必须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与其他参与者(非银行类、全数字化)竞争,这十分重要。银行仍然需要承担重要的社会功能,例如现金储备、存款帐户和支付帐户的可用性等。这就需要讨论如何平衡这些功能的成本以确保普惠性和可用性。
数字货币:我们支持欧盟寻找通用方法,在使用加密资产和数字货币的同时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完整。各大中央银行的任何倡议都应经过深思熟虑并与行业参与者进行讨论。
稳定的监管环境:欧盟的支付服务受到严格监管。当前的监管框架可确保为客户提供充分的保护,推动竞争和创新,并为支付服务提供组织有序的欧盟单一市场。当要求银行业进行投资时,监管机构应权衡其选择和方案。监管机构必须考虑加强欧洲竞争力的需要,仔细研究监管及干预措施并确定措施出台的优先次序。
关于作者:本文由欧洲合作银行协会(EACB)、欧洲银行联合会(EBF)和欧洲储蓄和零售银行集团(ESBG)共同代表欧洲银行业发布,统称为欧洲信贷部门协会(ECSA) 。

本栏目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与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共同出品

编译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全文

编辑  郭瑞华、张童悦

翻译  田青炜、张怀瑾

来源  公众号“金融科技研究”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2020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京沪深位列全国前三甲,新兴城市后来居上、各有优势

观点集锦 | 区域经济发展论坛暨“2020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

吴晓求:发展我国债券市场需要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

推荐 | 总结债券市场经验教训 防止以讹传讹

海外之声 | 新冠疫情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