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后遗症:中期经济损失的前景
1
危机之后的“伤痕效应”
从上图可见,红线在疫后往下走然后上来,去年3季度往上走,但高接触行业仍然没有达到疫前的情况,也就是高接触行业确实受到的冲击最大。如何理解它传导的机制,因为在经济衰退过程当中,从长期、中期来看,它的影响是有一些传导渠道的。这次疫情传导机制可能有一些差异。过去一些传导机制可能这次也有,但还有一些独特的传导机制,因为这次的影响,比如它影响到高接触行业,而且导致疫后资金的错配以及资源分配的失衡。全球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冲击,因为很多人无法跨境流动。比如只能开展在线教育,长期来看,相应的资本也会受到流动方面的一些限制,在过去可能没有这样明显的线上(发展)趋势。上图的三个未来路线图代表了中期的发展趋势。在经济衰退之后,总体来说大多数国家不能完全恢复,存在中期产出的损失。
2
典型危机的中期产出损失更严重之根源在于生产率冲击
3
经济冲击的行业维度
我们想了解在2020年冲击对不同的行业是不是存在放大效应,特别是在疫情高峰期。虽然冲击影响到了所有行业,但主要是高接触行业。这些行业实际从生产网络角度来说,权重并不高,但我们发现,它仍然还是有比较大的溢出效应,也就是说他们受到的影响被放大了。比如它快速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高接触行业受到冲击的量实在太大了,放大之后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也显得非常得大。对经济的中期冲击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首先有长期持续的伤害,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放缓,资本积累的放缓;之后冲击可能不断地蔓延,导致更广泛的经济不断地下行。
4
中期产出损失的国家差异
为了考察中期的预期损失在各国之间的差异有多大,我们分析了不同的因素以及不同国家的组合。总体来说,平均收入水平,经济部门结构、财政政策、应对规模有助于解释各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比如有些国家财政支持力度比较大,受到的影响当然就较小。特别是依赖旅游业的经济体的危机是最大的。总的来说,我们未来的生产率会有损失,但这主要还是由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损失所驱动的一种深度的衰退。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可能会导致有一些企业破产,特别是在高接触行业,可能有大量的企业破产。我们认为,和过去的金融危机相比,新冠疫情确实有疫后的长期损害,但各国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第一章当中讲到的各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应对,但总体来说我们比较关注的是未来这种长期的损失,它的传导渠道是哪些?进而相应地提供应对措施,也影响到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他们会遭受更加长期的持续伤害,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重新配置,特别是刚才我提到的高接触行业。这种投资也是要去看疫情之后能不能够持续;还有人力资本的积累也受到挫折,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以上是我发言的主体内容,谢谢大家!
编辑 郭瑞华
观点整理 李珊珊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直播入口 | 国际资本市场形势分析——大金融思想沙龙·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开局系列第4期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