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红枫: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保障金融安全

彭红枫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7月2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FIRST)联合主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平行论坛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保障金融安全(闭门研讨)”在北京成功举办。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彭红枫教授出席论坛并参与圆桌研讨。他认为在移动互联飞速发展及其与金融业不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保障金融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金融信息安全的引发因素主要包括:平台过度采集用户信息,信息保护难度很大;信息存在泄露风险,技术防护措施不足;平台数据管制不严,存在向第三方泄露数据风险。保障金融信息安全的措施包括:规范平台行为,整治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乱象;借助金融科技和隐私计算技术加强信息防护的技术建设;加强平台内部治理;加强金融安全的宣传教育。金融信息关联的价值和风险体现为:某一领域的单一信息既有有价值也有风险。当把单一信息和其他领域信息关联的时候,关联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但也会带来更大风险。在保障金融信息安全的条件下,信息关联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彭红枫


以下为演讲全文:

首先,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人大国际货币所的活动,感谢邀请!我最近做的一点点工作,跟金融信息安全、信息关联创造价值及风险管理有关,我简单给大家汇报一下。


在移动互联飞速发展及其与金融业不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保障金融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今年6月份《数据安全法》把数据分成一般数据、关键数据、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在做的事情,都会形成这些数据、应用这些数据可能能在创造价值,当然你可能是帮别人“创造价值”,可能因为你的数据被泄露而陷入到金融诈骗当中。


金融风险的引发因素,针对平台来讲,我简单概括一下。


第一,平台过度采集用户信息,所以我们信息的保护难度很大。我特别不喜欢点开一个链接,非要微信登录,如果征求我的意见,我一般就跳过去了,但是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非点不可。平台过度采集用户信息,信息保护难度就很大。而且这个过度采集可能比较集中在电商、游戏、社交、媒体这些平台上面,而他们对于信息保护的主观意愿可能不是那么强,甚至想把它拿来去“创造一些价值”。


第二,信息存在泄露的风险,我们的技术防护措施是不足的。刚才在座的嘉宾里有谈到隐私计算,去做隐私联合实验室,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其实国内已经陆续的有很多高校也在做这些工作。我们有一个区块链金融实验室也在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平台对于数据管制不严,存在向第三方泄露数据的风险。近年来,恶意盗取用户信息,违规向第三方平台泄露个人金融信息的情况频出,对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造成严重侵犯与威胁。  


保障金融信息安全,有如下几点措施:


第一,规范平台行为,整治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乱象。禁止App在非服务所必需或无合理应用场景,超范围、超频次收集个人信息,其实有些时候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信息。


第二,借助金融科技和隐私计算技术加强信息防护的技术建设。其实这一块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我们有嘉宾刚才也提到了,就是像身份认证、交易数据,包括清算的分离,其实是很好的建议。


第三,加强平台的内部治理。采取金融科技手段对个人金融信息的接触者进行数字化记录,并对访问数据、使用数据进行留痕。


最后,加强金融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强用户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为什么这样讲?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懂骗子骗人的手段,但是当把我们放在一个紧张、恐慌等特定场景时,我们可能就上当了。


接下来我要讲的就是金融信息关联的价值和风险是什么?我们最近在做一个研究,某一领域的单一信息既有有价值也有风险。当把单一信息和其他领域信息关联的时候,关联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但也会带来更大风险。例如,把医疗信息和在电商平台的订单等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适合骗子骗人的场景,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风险,金融信息关联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一个亟待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是,金融信息的关联如何创造价值及放大风险?在保障金融信息安全的条件下,信息关联一定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谢谢大家!

编辑  徐诗惠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刘珺:人民币国际化再思考——新动力、新领域、新使命

瞿强:多角度探讨金融风险成因

杨竑:三方面同步发力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IMI宏观月报 | 美元反弹人民币贬值概率较高,国内CPI、PPI双双小幅回落(2021年7月)

宏观经济专题 | 经济转型升级与中央银行的多种政策工具研究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