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圣林:中资银行应以“四个侧重”推进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近日,《中国金融》2021年第15期刊发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IMI研究员陆高飞联合观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侧重点》,文章指出中国融入世界的发展战略决定中国必须拥有一些可提供全球性金融服务的国际化中资银行。提出“四个侧重”,分别从战略研究、文化融合、国际人才和合规意识对中资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银行应推进高质量国际化发展,扎实迈出“走出去”融入世界的脚步。
以下为文章全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开启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虽然新发展格局突出了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但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脚步没有停滞,反而是更加坚定。“双循环”经济模式不仅要求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中国融入世界的发展战略决定中国必须拥有一些可提供全球性金融服务的国际化中资银行。针对“十四五”规划下的新发展格局,中资银行应以“四个侧重”推进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1
侧重战略研究,提升国际化研判力
“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冠肺炎疫苗引发全球博弈加剧,中国正式核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加速演变,为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增添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虽然国际化需要承担额外的主权和政治风险,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国际化这种努力显然是值得的。
中资银行在推行国际化的进程中,应侧重战略研究。通过战略研究分析,洞察全球市场演变趋势,把握市场机遇,规避经营风险。
为强化战略研究工作的执行力,中资银行应在总行层面设立国际化战略研究团队,专注于研究国际化经营策略。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情况,国际化战略研究团队可在世界主要经济和政治中心配置专职研究人员。
这些海外研究员接受总行的垂直领导,工作职责上:一方面,完成总行指定项目的调研工作,落实顶层设计的国际化战略规划调研分析,为高层决策提供前瞻性研究报告。
另一方面,要收集所在国家或地区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发展变化信息并进行分析,对国际金融行业监管政策进行解读,对国际产业发展格局进行研究,定期形成趋势性、洞见性报告。
2
侧重培育包容性,构建国际化文化
“十四五”规划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文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具有200多年全球化经营历史的摩根大通银行认为,包容性文化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包容性文化是中资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需侧重的一项工作。
对于在境外机构任职的外派员工,境外中资银行在其任职的各个阶段均要安排包容性培训,项目包括包容性团队建设、无主观意识偏见等。在外派员工海外任职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要持续加强和嵌入包容性文化的培训,帮助他们进行招聘、雇用、留任和培训多元化人才。
对于当地的外籍员工,中资银行要为外籍员工设置汉语、中资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课程,为外籍员工进行包容性文化培训。通过构建包容的文化,推动中资银行海外机构高质量发展。
3
侧重引进国际人才,增强国际化思维
“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中资银行通过“海外人才库”的建设,建立了向境外分行输送人才的机制,强有力地支持了其国际化发展。
但是,在国际人才“引进来”方面还存在短板。中资银行可设立“国际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在境外机构担任主管和副总经理层级的外籍员工在境内总分行挂职交流,提升中资银行的国际经营能力。
“引进来”计划可在与海外业务关联性比较高的总行部门以及国际化经营程度较高地区的分行“先行先试”,如金融市场部、内控合规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分行,为外籍挂职员工设置海外业务总监、地区发展总监、国际业务合规总监等职位。
一方面,增强外籍员工对母行的认同感,找到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为境内员工创造了互学互鉴的平台,帮助境内员工了解国际文化,强化全球化思维。
4
侧重培养全员合规意识,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把安全问题提升到了新高度。中资银行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合规的关系。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诸多监管机构制定了数千条新的规章制度,使得原本就复杂的金融监管进一步复杂化。部分“走出去”的中资银行遭受了重大挫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追根溯源是对全球合规经营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
合规是发展的前提。合规不仅仅是合规部门的职责范围,也是每一位银行从业者的责任。一方面,中资银行要树立“合规经营、人人有责”的意识。中资银行境外机构要了解和掌握所在国的监管政策,摒弃以国内业务惯性思维从事境外业务的简单做法。另一方面,在监管问询和诫勉谈话时,要积极地给予配合。
编辑 张必佳
来源 《中国金融》2021年15期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IMI工作论文 | 债务型资本流动对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影响研究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