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孙天琦:地方国企也逃废债,部分地区隐性债务可能演化为金融风险
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2021年度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表示,金融业风险从内生风险向外生风险转变,“逃废债”的企业不仅涉及民营企业,也包括地方国有企业,产业风险、企业风险、财政风险等均可能演化为金融风险。
孙天琦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我国银行业平稳健康发展,风险总体可控。受疫情冲击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受到一定下迁压力,2019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至2020年3季度末升至1.96%。银行业前瞻性调动财务资源,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20年商业银行全年处置不良贷款2.52万亿元,同比增长26.85%。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自2020年4季度开始连续3个季度实现好转,2021年2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76%,低于疫情前水平,拨备覆盖率193%,资本充足率14.47%,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孙天琦在论坛上对促进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四方面建议,一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相统一,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履职运作,建立科学激励约束机制。二是严肃对大股东侵占、内部人控制、失职渎职等问题追责问责。三是资产业务回归本源,优化资产结构,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做好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本次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此预祝论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下面我就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谈几点意见。
1
我国银行业平稳健康发展,风险总体可控
截至2021年2季度,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371.26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336万亿元,占金融业机构资产90.5%。央行评级在8-10级的高风险机构422家,资产仅占银行业1.36%。
受疫情冲击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受到一定下迁压力,2019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至2020年3季度末升至1.96%。银行业前瞻性调动财务资源,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20年商业银行全年处置不良贷款2.52万亿元,同比增长26.85%。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自2020年4季度开始连续3个季度实现好转,2021年2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76%,低于疫情前水平,拨备覆盖率193%,资本充足率14.47%,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2
2021年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整体抗冲击能力较强
资产规模最大的30家大中型银行整体有较强的抵御经济下行冲击的能力,在轻度、中度、重度情景下,2021-2023年内,整体资本充足率由2020年末15.28%,最低分别降至13.60%、13.35%、13.01%,均高于10.5%的监管要求。
3
我国大型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在国际上表现较好
从资产质量看,我国大型银行介于欧美之间,好于欧美整体水平。截至2021年6月末,欧美地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整体不良贷款率2.1%,其中美国0.72%、欧洲2.78%,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包括6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占银行业58.5%,整体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5%和1.42%。
从拨备水平看,我国主要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较强。美国G-SIBs整体拨备覆盖率245.7%,欧洲G-SIBs整体拨备覆盖率67.6%,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25.33%和208.41%。
从经营效率看,过去10年,美国G-SIBs的资产利润率(ROA)在0.62%-1.14%之间,欧洲G-SIBs在0.10%-0.36%之间,中国主要银行在0.81%-1.22%之间。2021年6月末,美国、欧洲、中国大型银行ROA分别为1.07%、0.29%、0.86%,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4
银行业存量风险呈区域集中分布
少数省份集中了多数高风险机构。近年出险的少数几个典型银行,政治影响、社会影响和舆论影响极其恶劣,严重恶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银行出险易引发“骨牌效应”,存量金融风险还需持续重视。
5
攻坚战以来,金融业风险从内生风险向外生风险转变
经过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金融风险主要特征已发生明显变化。
攻坚战以前,金融风险较多源于金融机构自身违法违规经营,金融脱实向虚,自我循环。
明天系、华信系、安邦系违规控制并掏空金融机构,包商银行、锦州银行暴露了公司治理失效、内部人控制、监管不力、“猫鼠一家”、内外勾结、违法犯罪、金融腐败等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三年攻坚战,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势头得到遏制,金融脱实向虚、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近两年,金融业风险正从内生风险向外生风险转变。金融是经济的镜像,金融是经济的体温计和传感器,经济运行情况会充分反映到金融体系。
当前部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经济增长乏力叠加疫情冲击影响;一些企业盲目扩张、资金链紧张,甚至恶意“逃废债”,“逃废债”的企业不仅涉及民营企业,也包括地方国有企业;有的地区政府隐性债务负担重,财政紧张叠加债务约束,直接或间接利用银行贷款弥补财政缺口。上述产业风险、企业风险、财政风险等均可能演化为金融风险。为此,必须准确研判金融风险形成原因,避免开错药方。
6
促进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相统一,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履职运作,建立科学激励约束机制。二是严肃对大股东侵占、内部人控制、失职渎职等问题追责问责。三是资产业务回归本源,优化资产结构,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做好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编辑 徐诗惠
来源 资本市场50人论坛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