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I微课堂 | 关伟:绿色金融是双碳目标的助推器
编者按
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已从经济和环境两大层面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危机。作为化解双重危机的重要方式,“绿色复苏”逐渐成为推动经济恢复的重要议题。去年9月,习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 “30·60”碳中和目标,为我国下一阶段的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补齐认知水平、政策工具、手段措施、基础能力等方面短板,以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协同增效,为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提供有效支撑。我国碳中和的承诺及相关绿色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能源结构朝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转变,促进产业的绿色、可持续转型。
为深入讨论相关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西瓜视频合作,推出短视频栏目“大金融前沿”微课堂第二季,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围绕“绿色金融创新支持低碳转型发展”这一主题畅谈热点话题。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关伟,将分为4节为您讲述。
1
第一节 | 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可以支持和促进经济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像绿色基金,甚至绿色征信,都会成为服务、支持和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点击播放视频
2
第二节 | 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创新
“通过ESG的发展应用,也会形成一系列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点击播放视频
金融创新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讲,我们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是社会或者市场对金融服务的形式有着方便便捷的要求。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金融创新也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金融科技就是科技对金融的赋能,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会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金融科技对绿色金融的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家知道,目前以区块链、大数据为主要因素的科技金融,它可以对金融业的信贷风险的识别,对绿色企业的认知,对风险质量的管控等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变革。另外一个方面,金融机构可将金融科技通过绿色ESG策略体系的发展运用,为ESG体系提供基础的数据和模型应用场景,基础的征信以及基础的产品和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流程,也会形成一系列的绿色金融的产品体系。
3
第三节 | 配套的考核评估体系政策激励绿色金融发展
“政府出台了比较配套的绿色金融的考核评估体系,比如说政府的贴息。”
|点击播放视频
我国的整个金融体系,金融产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绿色金融如此,其他的金融方式也是这样的,比如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等都是由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而产生的市场效应,产品的多样化来促使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当中,最后使产业、经济得以有效率、有质量的发展。
在目前绿色金融体系的形成过程当中,政府出台了配套的考核评估体系,比如说政府的贴息,有的地方的贴息可以达到30%,据说还有更多激励的措施正在商讨过程当中。
自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等政府相关部门,对绿色金融体系就进行了在政策上的配套,在标准上的商定,在考核评价措施这方面陆续在推出,完善绿色金融的激励措施,特别在近一段时间,各个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贴息方面,很多地方力度都比较大。在政策配套,金融产品的创新,还有在绿色金融试点的方面,随着绿色金融的兴起,绿色金融市场的形成,绿色产业的发展,政府对绿色金融所出台的政策激励也会更有效率、更有力度。
4
第四节 | 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体系
“资源配置、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的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体系,形成了政策标准和绿色金融产品的操作体系。”
|点击播放视频
大家都说绿色金融是推动双碳目标的助推器,我国的金融政策制定和监管的相关部门,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为绿色金融的发展,为促进碳金融和碳达峰的目标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配套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由政府引导形成了绿色金融的一个配套体系。
第二,在市场上经过试点形成了区域化、多样化的绿色金融市场和产品体系。
第三,我们加强和国际上的区域合作,在绿色金融标准,信息披露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这些方面将会为我们国家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对碳金融、碳达峰相关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政策框架的形成主要体现了顶层设计、统一标准和政策激励。
近几年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积极落实绿色金融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中央银行紧紧围绕着绿色金融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以资源配置、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这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体系,形成了政策、标准和产品的绿色金融的操作体系,这些都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年6月碳交易碳金融市场上线,这也标志了我们国家在让绿色金融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当中,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来发挥绿色金融对双碳目标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嘉宾简介
关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学术委员、地方(区域)金融研究室研究员。担任中国市场信用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碳中和技术与绿色金融协同创新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和社会兼职。曾挂任四川省金融办(金融监管局)副主任。拥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学位、货币银行学硕士学位和财政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金融理论与政策、现代信用、保险理论与实务。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观点整理 张紫祥
编辑 杨尚儒、李明
责编 李锦璇、蒋旭
栏目策划、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