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联涛、肖耿: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矛盾
导读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似乎已经准备好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有意义的改革。但承诺的结构性改革从未实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今年春季会议表明,当前的全球经济动荡同样无法触发转型改革。在如今新冠疫情、俄乌冲突、通胀上升等一系列冲击的情况下,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向真正的全球货币转变。本文中作者发现,应对目前紧迫挑战的全球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零散碎片化的,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可持续,要么现在就改革它,要么等待一场灾难性的危机来迫使我们做出行动。
作者 | 沈联涛(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所杰出研究员)、肖耿(IMI学术委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
以下为文章全文:
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金融体系时,政策制定者采取了激进的行动来稳定经济。除了政府对危机中心陷入困境的美国银行进行救助之外,各国央行还通过大规模量化宽松和货币互换措施大幅增加了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国际货币体系的合法性通过将参与决策的主体从七国集团扩大到二十国集团而得到一些改善。
显然,接下来需要进行的是旨在防范未来危机的监管改革。为此,更多的权力被下放到金融稳定委员会,这是一个专注于制定并促进坚实有效的监管、监督和其它金融政策的国际机构。例如,金融稳定委员会推动实施了提高银行资本金和流动性的监管要求,以及限制总杠杆率的政策。
但一些关键的改革,包括金融稳定委员会试图将监管扩大,以覆盖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做法,遭到了金融界的抵制与阻挠。在美国,危机后曾经实施的更严格的监管制度随后被削弱。
与此同时,支撑全球经济的大规模货币扩张带来了新的风险,长期的超低利率鼓励了短期投机,助长了资产泡沫,却没能提高长期生产率。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调研,从2000年到2020年,全球总资产增加了两倍,导致全球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目前达到实体资产的两倍。此外,金融部门和财富所有权的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加剧了不平等。
现在,一系列新的冲击,包括新冠疫情、不断上升的通胀和利率、以及乌克兰战争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进一步的动荡。国际货币事务和发展政府间二十四国集团指出最紧迫的挑战包括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债务困境、疫苗权益不均、通货膨胀飙升、以及不断上升的金融稳定风险。
应对这些紧迫挑战的全球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零散碎片化的。例如,去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了相当于65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国际储备货币的一般分配。这大幅度增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源,但全球对其储备资金的需求却呈指数级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琳娜·格奥尔基耶娃在最近的会议上承认,全球60%的国家,包括至少20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债务负担超过其GDP的50%,正经历或面临债务困境。
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导致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这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打击尤为严重,形势势必进一步恶化。阿根廷、埃及、黎巴嫩和斯里兰卡已经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紧急援助谈判。至于乌克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提供了12亿美元的紧急资金,但该国每月至少需要50亿美元来维持其经济运转,这还不包括任何战后重建。
本质上,“紧急”和“重要”并不是一回事。有一些更为关键的结构性改革问题在等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最强大的几个利益相关方来回答。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或许是:二战后设计的以美元为基础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能否继续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
在二战后较为和平的时期,包括紧张的冷战时期,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无疑很好地促进了全球化、国际贸易、金融化和全面增长。但它的设计并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新冠疫情、技术革新、不断加剧的不平等、长期人口变化、以及日渐升级的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复杂挑战。它完全没有考虑在一个多极世界秩序中运作的场景。
世界各国期待并被许诺的是一个中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但由一个全球霸主发行的稳定的储备货币来作为保障。但是,随着美元通过制裁它国而武器化,很明显,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变得远离中立,并充满矛盾。
此外,美国不再是令各国信服的全球霸主。世界秩序现在似乎注定要分裂成两个集团,而每个集团都有自己的国家安全结构、供应链、技术和金融体系。无论如何,正如伯纳德·斯诺伊和奥普尔在即将出版的一本书中指出:当任何单一国家的货币充当全球货币时,至少会伴随六个方面的不稳定因素:环境、经济、社会、金融、政治和意识形态。
建立一个更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向真正的全球货币转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一揽子储备货币是最明显的候选者,它在2010年得到了“皇家宫殿倡议(Palais-Royale Initiative)”的支持。但美国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不会同意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变成一个具有超主权货币发行权的准世界中央银行,因为这将侵蚀美国的“美元极度特权”。
即使没有任何其它国家的货币可能在短期内取代美元,还有另外两个途径可能削弱美元作为支付和价值储存手段的主导地位:数字货币和基于非美元的支付系统的创建和扩展(以取代Fedwire、SWIFT、欧洲清算银行等以美元为基础的系统)。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看来不可持续的。我们要么现在就改革它,要么等待一场灾难性的危机来迫使我们做出行动,如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和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那样规模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债务危机、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全球大萧条、以及大国之间爆发的战争。
(本文首发于Project Syndicate,本文为中译文。)
编辑 林靖澄
来源 深高金政策与实践研究所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郭彪:青山镍事件背后的市场与政策思考,以及国家与企业层面的三个建议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