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发导弹! 朝鲜火力打击,展示的不仅是实力,更是定力

王海利 国观智库 2019-07-17



本文字数:3469字

阅读时间:8.5分钟


王海利,国观智库高级研究员,长期从事朝鲜半岛问题、国际危机管理、“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十秒看全文


4月11日特朗普表态不符合朝鲜预期,4月16日朝鲜以发射短程导弹的方式直接对美表示不满。


当前朝美进入了合纵连横、对峙博弈的“僵持较力”模式。此轮互动呈现出与以往诸多不同情况,在朝美激烈“斗法”的同时,外界感受到更多是“动荡的平静”。所以出现这种态势,主要是由此轮博弈的三大重要特点导致:一是美朝达成要真正解决问题的共识,但在无核化定义与实现路径方面存在根本分歧;二是目的在于显示立场,展示耐力,逼迫对方妥协;三是地区力量结构发生有利于解决无核化问题的显著变化。


展望未来,半岛的这种“动荡的平静”僵持较力状态仍将持续,在这场比拼耐力的竞赛中,考验着各方的心理承受、斗争智慧、勇气决心和战略定力。



朝鲜火力打击展示的不仅是实力,更是定力



据5月4日韩联社报道:朝鲜于上午9点零6分至27分许从(江原道)元山北侧虎岛半岛一带朝东北方向发射数枚型号不详的短程飞行物,飞行距离约70-200公里。5月5日,朝中社的报道佐证了这一消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指导了军队在朝鲜东海海域进行火力打击训练。此次训练的目的是判定和检查朝鲜前沿及东部前线防御部队的大口径远程火箭炮、战术制导武器运用能力,执行火力任务的精确度和武装装备的战斗性能,以做好经常性的战斗动员准备。”在半岛形势处于紧张僵持的复杂敏感之际,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舆论广泛关注。2月底河内“特金会”结束后,半岛局势在3月份保持了异常平静的态势,远离了新闻头条,显然这种“平静”对于半岛来讲是“失常”状态,不可能持续太久。果然,进入4月后随着文在寅开启访美“斡旋”之旅和朝鲜召开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半岛再次重回国际新闻“热搜”,半岛问题相关各方再次开启新一轮激烈而紧张的互动。



5月4日,首尔民众观看相关电视新闻 图片来源:www.apnews.com



4月11日,文在寅访美期间,特朗普在“一揽子”解决无核化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根本性松动,并表态维持目前对朝制裁水平,拒绝韩国提出的重启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项目的要求。这显然不符合朝鲜预期,因而4月16日朝鲜以发射短程导弹的方式直接对美表示不满。进而还将第二次“金特会”无果而终归咎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4月18日,朝鲜外务省负责对美事务的局长权正根表态:但愿今后若与美国重启对话,美方出面与朝对话的不是蓬佩奥,而是其他能与朝方顺畅沟通的人。4月22日美韩开始进行由多个战斗机型参与的联合空中训练。4月24日驻韩美军在平泽基地进行“萨德”导弹系统的模拟装载演习。4月25日,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发言人发表措辞严厉的讲话,谴责韩美的演习公然挑战“4·27”板门店宣言和《9月平壤共同宣言》,是露骨违反北方和南方承诺为缓和军事紧张、消除敌对关系共同努力的军事领域协议,朝方将做出相应回应。果不其然,5月4日早上8点06分(北京时间)左右,朝鲜就用火力打击训练的方式兑现了承诺。4月30日,针对蓬佩奥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所说:如果谈判失败,美国可能不得不“改变路线”,朝鲜外务省第一副相崔善姬表示:改变路线不只是美国才有的特权,如果我们下定决心,那也可能是我们的选择。如果美国不能在我们给出的时间范围内(年底前)重新确定其立场,它将会看到真的不希望出现的后果。同时,朝鲜还通过对韩国施加压力来增加博弈的筹码。





在美朝进行博弈斗争施加压力的同时,各自也在寻求扩大“统一战线”,增加合作力量。4月25日,邀约一年的“普金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上演,两国领导人就为保障半岛地区和平与安全做好战略沟通和战术合作进行了认真讨论,决定进一步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加强地区和平与安全战略合作。俄罗斯在会晤前后,多次就通过多边解决朝核问题,为朝鲜提供安全保证,恢复六方会谈等向世界喊话。与之相对,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也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美之际,显示双方在半岛问题上的紧密合作的立场。安倍对特朗普在第二次“特金会”时向朝鲜提出“绑架”问题表示感谢,特朗普表态为日朝首脑会晤“牵线搭桥”。安倍结束访美行程后立即表态愿意在不设前提情况下与金正恩会晤。5月3日,普京在与特朗普通电话时向特朗普介绍了他与金正恩会晤的主要成果,并强调朝方认真履行其职责,其举动应得到回应,对朝制裁压力应该减轻。





通过上述对近期以美朝为主要角色的半岛相关方博弈互动的介绍,可以看出当前半岛形势自2月底第二次“特金会”无果而终后,朝美进入了合纵连横、对峙博弈的“僵持较力”模式。虽然就外在表现看,此轮朝美隔空互动与以往半岛出现的循环极其相似,但细致分析此轮互动呈现出与以往诸多不同情况,在朝美激烈“斗法”的同时,外界感受到的更多是“动荡的平静”。所以出现这种态势,主要是由此轮博弈的三大重要特点导致。


一是美朝达成要真正解决问题的共识,但在无核化定义与实现路径方面存在根本分歧。相对于以往,当前半岛局势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其标志就是在朝鲜已经实际拥核的情况下,美朝进行了两次首脑会晤,双方就无核化目标达成了共识,这是历史上所未曾出现过的。2005年9月19日第四轮六方会谈通过了《9·19共同声明》,朝美及相关各方曾达成无核化共识。但当时朝鲜只是承认有核计划,还未曾进行过核试验。而且就在《9·19共同声明》签署后的第三天——9月22日美国就挑出了“朝鲜利用澳门汇业银行账户从事洗钱和伪造美元活动”的“芝麻式”的小问题干扰协议的施行,并最终导致《9·19共同声明》这个“大问题”因此无果而终。我们都知道“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得不到。”深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在朝鲜尚未实质拥核情况下,美国对于花费巨大成本来换取朝鲜弃核带有被“讹炸”感觉,因此意图还是通过金融问题施压的较小代价来实现目标,但在朝鲜来讲是不可接受的。时过境迁,当前在朝鲜已经实质拥核,而且核导能力已经有了实质突破情况下,迫使美国不得不认真对待“朝核问题”。这样美朝有了要真正解决问题的共识。因此才上可能上演两次朝美首脑会晤。如果说第一次会晤是“开场锣鼓”虚多实少,双方表达了各自的立场和意愿,那么第二次才开始步入实质性谈判,双方真正亮明了“底牌”。虽然无果而终,但是从历史长焦来看,没有进展或许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最大进步。美朝几十年的深刻矛盾、巨大的互信赤字、壁垒分明的观点立场决定了彼此在无核化目标的内涵、实现路径上必然存在极难妥协巨大分歧。这种分歧需要时间、斗争来妥协、弥合,最终达成符合双方力量对比基础的妥协性协议。





二是目的在于显示立场,展示耐力,逼迫对方妥协。此轮半岛问题相关各方的互动,特别是美朝之间的斗争博弈,危机管理的特征极为明显,双方的目的是通过施压来力求在未来无核化问题谈判中最大限度谋取利益,而不是要破坏谈判的条件。这一点与朝鲜战争期间19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开始后,朝鲜战场进行的战役极为相似。当时在战场僵持的情况下,双方的“打”是为了尽早的谈、更好的谈、有利的谈。此轮美朝之间博弈亦是出现在无核化谈判陷入僵局,彼此都要通过僵持较力谋求有力的态势的背景下,因而无论是主动出招还是周旋化解比拼的不仅是实力更是战略定力、心理耐力。但双方为最终解决问题都默契地维持着“软硬兼施、斗而有度”的底数。虽然朝鲜依旧言辞激烈、不断展示武力,但在背后我们应看到,一方面显示出朝鲜“以武促谈”防止被美国“遗忘”的焦虑,另一方面朝鲜精心地设计、拿捏着斗争的力度和艺术。它激烈抨击美韩,但同时表示“无核化决心不变,在合适时机会实现无核化。”展示的武力是不违反联合国决议的短程导弹,进行对韩国极具威慑力的大口径远程火箭炮亦没选择敏感三八线,而是在东部地区向海上方向射击。美国方面虽然重启联合军演,但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极为有限。特朗普5月4日在朝鲜进行火力打击训练后发推文称:“我相信,金正恩已经充分意识到朝鲜的经济潜力,不会做干扰或终结它的事。他同时很清楚,我与他立场一致,他不会违背对我的承诺。协议终会达成!”


三是地区力量结构发生有利于解决无核化问题的显著变化。随着国际局势变化,在冷战结束近30年后,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战略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冷战结束初期的“一超多强”的格局正在进行革命性的改变,“一超”实力相对下降,“多强”力量显著增强。这种变动带给东北亚地区带来的影响就是地区经济发展超越安全现状加速发展,半岛38线南侧美韩同盟的约束力减弱,韩国、朝鲜的自主性都显著增强,同时美国在解决半岛问题上对中俄等相关各方更加倚重。当前东北亚地区安全结构由二元阵营对立,向多边合作转变,各行为体既对立又合作。大国主导的局面向大国与各行方体共同合作转变。这为各方增强在半岛事务的影响力,促进半岛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可能性,但从另一个角度亦增加了半岛问题解决的复杂性。





展望未来,半岛的这种“动荡的平静”僵持较力状态仍将持续,在这场比拼耐力的竞赛中,考验着各方的心理承受、斗争智慧、勇气决心和战略定力。朝鲜已经主动出击,给美国划定了“年底前”的时间底线,美国尚未给予明确答复。危机管理的理论与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次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双方面对彼此无法承受之重时互相让步“痛苦妥协”的结果。因此,未来半岛问题要通过谈判解决也必定是经过激烈的斗争博弈后,双方基于实力和客观环境现实“斗”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朝鲜需要回应美国的担忧采取实质性的弃核举措,美国也需要考虑朝鲜的安全关切在安全保障方面展示诚意,但这不会轻而易举地实现,必定经历“痛苦的妥协”!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图片来自网络




招聘| 全职研究岗大量放出!国观智库期待你的加入


欧洲大国欲组团加入“一带一路”,却放弃双边合作,他们到底在怕什么?


台湾“海洋委员会”是个什么机构?


这个春天,对中国来说很不寻常


一文看懂中美战略博弈与中国对美战略!


国观智库与巴基斯坦巴中学会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


张蕴岭: “一带一路”,中日韩有哪些合作机会?


国观智库“厦门市海洋事业发展战略规划”项目成果得到评审专家一致好评


非洲蓝色经济论坛2019:女性应成为推动非洲蓝色经济的关键


蓝色经济增速将是其他经济两倍! 海洋再思考: 投资蓝色经济


国观智库自媒体平台现接受文章投稿,稿费从优。有意向者请发送稿件至:research@grandviewcn.com,并在标题中注明“投稿”。要求:原创未发表时政评论类文章,领域涉及海洋治理、一带一路、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字数1000-2500字。如被采纳,我们将在收到稿件后一周内邮件回复。

国观智库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最知名的独立智库之一。国观智库始终坚持“行知·致远”的发展理念,用知行合一、行稳致远的态度和实践致力于中国的安全、繁荣和稳定,研究领域聚焦于海洋战略与蓝色经济、边疆治理与全球反恐、”一带一路"与境外投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