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办与职业教育管理】朱德全: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逻辑

朱德全,彭洪莉 高校教育管理 2024-02-05

01

作者简介

朱德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从事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02

引用本文

朱德全,彭洪莉.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逻辑[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5):22-32.

03

摘要

乡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型教育,肩负着培养技术型人才和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技术使命,是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应遵循从应然到实然再到必然的“技术势能技术动能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技术逻辑。高等职业教育要在技术势能上回归技术教育、强化技能培训和锚定技术研发,以提供服务乡村产业、文化和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教育位”“文化位”“生态位”支撑;在技术动能上满足乡村产业、文化和生态高质量发展对技术型人才激活乡村生产功能的现实需求、技能型乡村激活乡村文化功能的切实需求和绿色型技术激活乡村生态功能的事实需求;在技术赋能上以“走在前融其中跟其后”为逻辑理路,通过培养技术型人才、共建技能型乡村、发展绿色型技术,助推乡村产业、文化和生态全方位、立体式高质量发展。

04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乡村高质量发展;技术逻辑;技术教育;技能型乡村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城乡发展情况来看,乡村发展更为不平衡、不充分,存在较大滞后性,但也突显出更大提质空间。乡村振兴被置于国家战略发展的优先地位,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4年至2022年连续十九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便是最为直接、有力的例证。然而,没有乡村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乡村振兴。可见,乡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就我国目前乡村发展实然样态而言,乡村农业生产式微、产业经营受困,乡村文化根基动摇、乡土文化流失,乡村人居环境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等,掣肘了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于“三农”现代化的实现,而实现“三农”现代化离不开几乎渗透所有与人类相关活动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等)的技术,技术可谓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重要引擎和核心驱动。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技术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和新兴技术研发等,将潜在的技术集聚技术势能,并转化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动能。毋庸讳言,高等职业教育是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乡村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文化和生态的全方位立体式高质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以横跨职业域、技术域、教育域与社会域为类型特征的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职业教育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和办学规律,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助推乡村“五大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可以说在新发展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上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之于乡村高质量发展而言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又是以何种路径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基于这一现实追问,本研究以“技术势能技术动能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技术逻辑为分析框架,旨在澄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义,厘清乡村高质量发展之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然诉求,从而探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进路,进而为“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高等职业教育接续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路借鉴。

二、分析框架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技术赋能工程,需从技术逻辑角度剖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联动之道。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这一命题背后隐藏着两个概念实体系统的互动作用机制,即作为教育子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作为社会子系统的乡村社会之间的内在关联逻辑。因此,对这一命题的技术逻辑追问,便在于审视与澄明高等职业教育能否以及如何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借用物理学的“势能”和“动能”概念及能量转化定律来看,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逻辑在于高等职业教育将自身系统发展所集聚的技术势能传递和转化成乡村社会系统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动能,以实现技术赋能。具体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逻辑分析框架

在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逻辑分析框架中,面XOZ表示集聚技术势能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面XOY表示需要技术动能的乡村社会系统,轴OX是面XOZ和面XOY的交线,表示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对乡村社会系统的技术赋能。具体而言,首先,技术势能的形成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技术理念的充分彰显。高等职业教育一是通过回归技术教育,提供技术“教育位”支撑服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通过强化技能培训,提供技术“文化位”支撑服务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三是通过锚定技术研发,提供技术“生态位”支撑服务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其次,技术动能的获得是乡村高质量发展之于高等职业教育技术需求的逻辑指向。一是激活乡村生产功能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位”支撑下的技术型人才培养;二是激活乡村生活功能促进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文化位”支撑下的技能型乡村建设;三是激活乡村生态功能助力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技术“生态位”支撑下的绿色型技术供给。最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赋能在于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所累积的技术势能与乡村社会系统所需要的技术动能的顺畅转换。一是高等职业教育要走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前面,通过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服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高等职业教育要融入乡村高质量发展全过程,通过共建技能型乡村来服务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三是高等职业教育要跟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通过发展绿色型技术来服务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

三、技术势能: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义


从教育价值论出发,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兼具类型化和层次性双重本质属性的一种跨界教育,具有同时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双重价值取向。就此,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内外双重价值的充分彰显。技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核、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社会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互动的有效媒介,是作为价值客体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作为价值主体的乡村个体、社会和自然的价值中介。基于此,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义在于肩负技术使命,通过回归技术教育、强化技能培训、锚定技术研发等多种技术形态集聚技术势能以提供技术“教育位”、“文化位”和“生态位”支撑,驱动乡村产业、文化和生态高质量发展。

(一)回归技术教育:提供技术“教育位”支撑

当前乡村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政策驱动力、市场驱动力和技术驱动力增强的时代际遇,乡村产业形态结构的转型升级倒逼乡村人才类型结构调整升级。由此,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赖于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技术“教育位”支撑,培育面向乡村、服务乡村、扎根乡村的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在内的各类技术型人才。

提供技术“教育位”支撑,回归技术教育以发挥人才培养职能,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义。严格意义上讲,技术本身并不会主动服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起关键性作用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带富”的技术型人才,这势必求诸高等职业教育回归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旨归的技术教育。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应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农科类技术型人才,以对接好乡村第一产业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农科人才培养现状不佳,“不善农、不安农、不爱农”的“离农化”问题仍然严重,致使农科类技术型人才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服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须在加强涉农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和提升涉农专业的招生力度与教学质量。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应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经营服务类技术型人才,以对接好乡村第二、三产业发展需求。当下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在供给侧上总体呈现结构不佳和质量较低问题,乡村经营型、管理型、服务型等技术人才匮乏且整体文化素养不高。由此,高等职业教育须在办学条件、专业布局和师资结构上面向乡村第二、三产业技术型人才培养适当倾斜,通过教育链、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技术链的有机衔接,精准供给服务乡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最后,高等职业教育应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复合型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以对接好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求。随着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技术型人才数量、结构、层次的需求将会面临增缩、多元和高移,高等职业教育须供给“1+N”技术型人才,通过建设“农业+”专业群,即“1+N”专业集群、课程集群和资源集群等,培养“1+N”人才复合素质,以满足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智能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总而言之,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教育位”支撑不仅能够为培养乡村各类技术型人才提供技术知识和技术方法,而且可以发展受教育者包括技术意识、技术理解、技术思维、技术反思和技术实践能力等在内的技术素养,进而培育德技并修的技术型人才服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技能培训:提供技术“文化位”支撑

诚如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所判断的那样,“20世纪是第一个以技术起决定作用的方式重新确定的时代”,21世纪则是第二个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时代。在技术社会时代,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断然不能盲目抵制现代技术的嵌入、固守传统乡村文化,而应在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文化位”支撑下守正乡村传统文化、创新现代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走向自在、自觉和自为。

提供技术“文化位”支撑,强化技能培训以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义。乡村不仅是集聚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也是一个文化单元。按照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文化三因子说”,乡村文化的整全要素包括乡村物质文化、乡村制度文化和乡村观念文化。然而,乡村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的欠缺、文化制度体系的不健全、文化主体思想观念的落后致使乡村文化外在发展受阻、内在传承断裂,制约着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由此,繁荣乡村文化建设、重塑乡村文化魅力、创新乡村文化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技术“文化位”支撑,发挥以文“化”乡村人、以文“化”乡村社会的文化功能。唐·伊德(Don Ihde)认为,所有文化都是技术的,即技术是被文化所深深嵌入的。技术文化是通过技术对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等生命实践过程的描述,内嵌于乡村文化。技能可以实现对携有“遮蔽”基因的技术“解蔽”,而高等职业教育对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文化位”支撑恰恰主要表征为乡村文化主体人的技能习得。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需在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全民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技术文化氛围中强化技能培训,助推技能型乡村建设,让技能真正成为乡村社会个体发展与乡村社会文化发展的纽带。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强化技能培训的技术“文化位”支撑可以促进乡村物质文化的增值。乡村物质文化的存在形态通常以乡村建筑、文物古迹、特色产品、民间工艺和自然风貌等为载体,体现的是乡村人与物质、自然之间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乡民的生存、生产、生活技能培训,可以让乡民在学习技能、拥有技能、使用技能、迁移技能、创新技能的过程中保护和修缮乡村物质文化载体的同时提升乡村物质文化生产力,用技能场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打破乡村物质文化的传统性和封闭性,焕发乡村物质文化生命力。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强化技能培训的技术“文化位”支撑可以促进乡村制度文化完善。乡村制度文化属于非物态文化,具体包括社会法律法规、社会道德准则、乡规民约等,彰显的是乡村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展组织管理技能培训,教化乡民、提升乡民公民素养的同时,可以提升乡民主体性意识,让其科学有效、合法合理地参与乡村治理,作为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推动乡村制度文化高质量发展。最后,高等职业教育强化技能培训的技术“文化位”支撑可以促进乡村观念文化革新。乡村观念文化也即乡村精神文化,内化于乡村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不仅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的提升,而且要追求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技术知识的传授、技术技能的培养、技术精神的渗透厚植乡村技能文化,引导乡民树立、崇尚和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活乡村文化发展生态,化解乡村文化“失落”问题。一言以蔽之,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技能培训这一有效路径,能够让乡民在技术“文化位”支撑下享有技术技能、发展技术思维,让技术技能嵌入乡村经济、汇入乡村生活、融入乡村文化、渗入乡村人心、进入乡村议程,形成技能资本助推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三)锚定技术研发:提供技术“生态位”支撑

乡村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主体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此,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本质在于技术相伴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诚如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所言,如果技术将人类与自然分离,就带给人类一种丧失自由、意志的死亡;但如果技术加强了人类与自然的联系,就肯定了生活,因而也就肯定了人性。由此,集聚绿色育人理念、绿色育人体系、绿色技术服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文化于一体的生态和谐“5G”(G是指Green)共生发展模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提供技术“生态位”支撑,锚定技术研发以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义。生态位、生态链和生态化是生态学的三大核心概念,对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具有启发意义。其深刻意蕴凸显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生态位”支撑是建立在锚定绿色生态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在“政校企村”多方主体联动的技术生态链中实现技术生态化。换言之,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有赖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技术生态链中实现技术生态化的技术“生态位”支撑。技术生态化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打破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想,秉承“天人合一”的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化自然的技术理性和技术精神,研发绿色技术。技术生态化正日益成为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方向标。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技术“生态位”支撑的外显乡村物态系统生态化包括乡村产业系统生态化、自然环境系统生态化和人居环境系统生态化;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技术“生态位”支撑的内隐乡村非物态系统生态化包括乡民生活方式生态化、乡村文化系统生态化等。这就恰恰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技术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技术研发的社会服务上渗透生态化理念。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不是只注重末端的保护和防御,更在于重视前端的建设和治理,只有前端和末端齐头并进才是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因此,技术主体对技术选择和技术研发的生态性意识和生态化态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由此观之,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对技术主体的生态价值观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要通过生态化理念的技术教育让技术主体具备生态化品格,为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培养绿色型技术技能人才。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大对生态技术、绿色技术的研发、使用和推广力度。高等职业教育须将回收(Recycle)、再利用(Ruse)和无废料(Reduce Waste)的3R技术生态理念融入技术研发,如生态农业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保护技术等,促进乡村产业、文化、环境生态化,发展和营造乡村生态化产业、文化和环境。总而言之,锚定技术研发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技术“生态位”支撑,为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确证了价值取向的生态立场、明确了思维理念的生态坐标、提供了行为实践的生态智慧,让乡村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和诗意栖居空间。

四、技术动能:乡村高质量发展之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然诉求


乡村社会作为目前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深度发展的对象,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义仍在于实现“三农”现代化。现代化既是一个目标状态,也是一个行动过程,且现代化目标的达成与实践过程都离不开技术。但乡村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缺少的并非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动能——满足乡村产业、文化和生态高质量发展对技术型人才激活乡村生产功能的现实需求、技能型乡村激活乡村文化功能的切实需求和绿色型技术激活乡村生态功能的事实需求。

(一)技术型人才:激活乡村生产功能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度依赖和取决于乡村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宣告着从供应链生产前端到出口链消费后端全产业链需要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换言之,技术型人才成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乡村高质量发展首要关注的是技术型人才(软件系统)的引入,其次是技术型人才与之带来的技术资源(硬件系统)的涌入。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认为,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资本,在人力资本理论中人才质量与水平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电商技术虽然给乡村农户提供了发展机会,但是也为数字技术技能弱势农户带来了技术门槛,而以技术教育为使命担当的高等职业教育便是助力技术技能薄弱群体迈过技术门槛、分享技术红利的核心力量。为此,面向乡村开展技术教育、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对乡村低技能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必要且重要。

激活乡村生产功能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变量,其激活主体诉诸适应、跟进和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包括生产经营型和管理服务型两大类实用型人才。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聚焦两大类人才的培育:一是生产经营类人才,作为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核心人才,通过创新创业参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公共管理服务类人才,作为稳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关键人才,基于专业技术服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就生产经营类人才而言,其整体素质、规模、结构仍然有待提升、拓展和优化。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情况中,初中及以下占91.7%,高中或中专占7.1%,大专及以上仅占1.2%。更有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本科农学专业招生7.34万人,专科农林牧渔大类专业招生6.06万人,目前全国拥有农业科技人才115.20万人(其中农技推广人员54.14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只有1500万,缺口较大。由此可见,我国生产经营类人才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亟待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服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生产型实用人才,同时还要加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力度,以缓和乡村生产型实用人才供给不足的态势。另一方面,就公共管理服务类人才而言,其人才类别和专业水平尚有待丰富和提高。具体来看,一是公共管理型人才紧缺,面临着村三委成员和党组织带头人等干部人才储备不足、老龄化问题突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较低等现实困境;二是公共服务型人才凋敝,面对乡村发展空间受限、福利待遇欠缺和工作成就感低等问题,乡村教师、医生等服务型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人才队伍呈现青黄不接的现实窘境。综上所述,目前乡村生产经营类人才和公共管理服务类人才均突显量与质的双重发展阻滞状态。因此,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爱农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缓解和打破乡村各类型人才需求数量缺口和质量瓶颈。

(二)技能型乡村:激活乡村文化功能

乡村高质量发展不仅包括以旨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需求,而且涵括旨在促进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精神追求。在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下,乡村社会逐渐从“熟人”社会转变为“半熟人”社会、“弱熟人”社会,甚至“陌生人”社会,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逐渐被削弱,致使乡村文化失序、失调、失衡。伴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并逐渐下沉、渗透和覆盖到乡村社会,技能型乡村的构建将成为“无主体熟人”社会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必然。其存在意图不是让乡村脱离乡土场域,而是嵌入技术场域,通过引入技术文化改变乡民等、靠、要的不良思想与惰性思维,让乡民在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人人使用技能的乡风文明新风尚中提升生活获得感、价值感和幸福感,进而实现乡村文化从失序到有序、从失调到协调、从失衡到平衡的转变。

激活乡村生活功能是促进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变量,其激活场域诉诸传承、发扬和创新乡村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技能型乡村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助推技能型乡村建设不仅有利于拓宽乡村个体技能形成的多元路径,提升乡村个体技能形成的效率、效果、效益,而且有利于纠正乡村社会对技能的轻视偏见,营造人人爱技能、学技能和用技能的文化氛围。在这个意义上,技能型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切实需求。技能型乡村的精神内核在于技术文化。事实上,技能与技术关系密不可分,技能是基于人的技术,可视为“人技术”,因而没有脱离技术的技能。同时在哲学意义上,技术不仅负载价值因子,而且负载文化因子。由此,技术不仅是作为物质的技术,还有作为过程、作为精神的技术,即作为文化和人的技术。技术文化的基本结构包括技术器物文化、技术制度文化和技术观念文化三个层面。基于此,乡村物质文化建设的夯实、乡村制度文化的强化和乡村观念文化建设的重塑有赖于技术器物文化、技术制度文化和技术意识文化的三层驱动。具体而言,一是乡村物质文化设施建设,包括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电子阅览室等的搭建,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助推技能型乡村发挥技术器物文化功能;二是乡村制度文化建设,如乡村特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机制与传承政策等的设计和制定,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助推技能型乡村发挥技术制度文化功能;三是乡村观念文化建设,即重塑乡民价值观念,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等融入乡村精神文化,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助推技能型乡村发挥技术观念文化功能。

(三)绿色型技术:激活乡村生态功能

乡村生态发展长期以来让位于经济发展,在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双重制约下显露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一方面,就内部因素而言,我国存在因谋求乡村经济发展速度而催生大量资源消耗型产业所引发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以及因乡村居民生态环境环保意识不足、生产生活方式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欠缺等所引发的自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就外部因素而言,我国乡村存在因服务城市发展而承受工业化污染排泄物所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因绿色型技术下沉不够所导致的生产环境质量不达标问题。如何修复乡村自然生态、构建乡村美好宜居环境,成为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激活乡村生态功能是助力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变量,其激活元素诉诸服务乡村发展生态农业、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及修复乡村自然环境的绿色型技术。简言之,绿色型技术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必需品。首先,发展生态农业以形成现代农业新发展格局,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研发的绿色型技术。目前,现代农业产量的大幅提升主要依赖于机械化耕作、利用化肥农药、使用激素养殖等技术,从生态视角来看,这样的发展是畸形扭曲、不可持续的。利用绿色型技术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不仅可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而且可以增强农产品安全性。其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构建乡村宜居环境,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研发的绿色型技术。乡村宜居环境的构建、村容村貌的革新,既有赖于养成生态环保意识、学习生态环保知识和践行生态环保行为的乡村居民,又依赖于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工程、现代生活基础设施等绿色型技术。最后,修复乡村自然环境以重构乡村生态空间,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研发的绿色型技术。乡村自然生态空间修缮是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绝对“生命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也是乡村生态空间资源,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运用绿色型技术进行合理开发和科学保护,实现在合理开发中科学保护、在科学保护中合理开发。

五、技术赋能: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进路


在新发展阶段,技术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和重大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应在追求自身系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充分累积技术势能,并转化为乡村社会系统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动能,助推乡村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进而引领、促进乡村产业、文化和生态高质量发展。

(一)走在前:培养技术型人才真正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教育先行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同样如此,即高等职业教育在面向乡村的人才培养定位上,须走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前面。具体而言,高等职业教育须基于技术教育使命、技能培训功能,面向乡村大力培养胜任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技术型人才,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和管理服务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要对接好产业需求,人才培养类别要衔接好乡村行业范畴,技术教育要承接好技能培训,在育技术型人才、引技术型人才、留技术型人才中牵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要贴合乡村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以优化专业布局。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形成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旨在实现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在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由此,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应当作出前瞻性、引领性调整。一是加强涉农专业群建设,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升级的智慧农业为重心,培育从生产前端到消费后端全产业链主导的生产类技术型人才。二是加强旅游类专业群建设,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生态空间资源、特色乡土风情文化资源,培养服务乡村休闲旅游业做精做优的旅游管理类技术型人才。三是加强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建设,围绕“互联网+”农副产品所需的现代信息技术需求,发展服务新农村电商做活做新的数字类技术型人才。第二,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人才多元供给、质量提升以丰富人才培养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既是类型教育,也是特色教育,在乡村技术型人才类型需求多元化、人才水平要求高移化视域下,技术型人才培养类别和质量要衔接好乡村行业范畴和水准。根据乡村产业需求和地方行业特点,高等职业教育要联合地方政府、优质企业为乡村打造产业园区,即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新高地,通过技术研发和实践教学资源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第三,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乡村举办产业学院开展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从内生发展层面优化乡村人才结构,提高乡村居民自身的技术技能,激发乡村本土人才的“造血”功能,规避城市对技术型人才的“虹吸效应”,打破乡村人才空心化壁垒,弥合乡村技术型人才缺口。

(二)融入中:共建技能型乡村协同共促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实践导向、德技并修的教育,与技能型社会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人人使用技能的本真内涵不谋而合。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新发展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目标,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作为构建主体之一,高等职业教育要融入乡村社会,与地方政府部门、城乡优势企业、乡村全体居民等其他主体一起形成内外合力,共同构建技能型乡村,协同创建乡村社会技能文明,重塑乡村社会文化空间,助推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就自身内部而言,高等职业教育要从宏观、微观双重维度发力。具体而言,在宏观上,高等职业教育要夯实技能型社会的思想观念,唤醒乡村精神文化,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渗透进乡村文化内核,驱动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在微观上,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职能,广泛开展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拓宽技术技能学习受教育群体,贯穿其学习全周期、全过程,提升对技术技能的文化历史认同和文化价值认同。另一方面,就联合外部而言,高等职业教育要协同地方政府部门、城乡优势企业、乡村全体居民三大主体共同发力。一是高等职业教育要协同地方政府部门共建技能型乡村,拓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服务空间,基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乡村居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为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结构性框架保障。二是高等职业教育要联合城乡优势企业共建技能型乡村,拓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服务空间,通过因地制宜整合、开发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形成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三是高等职业教育要激发乡村全体居民共建技能型乡村热情,重塑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空间。在继续深化落实高职扩招政策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要吸纳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合适的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乡民受教育水平和技能素养,激发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参与主体对乡村文化所承载的独特价值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为,变“送文化下乡”为“种文化在乡”。

(三)跟其后:发展绿色型技术主动适应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是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而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有赖于绿色型技术。绿色型技术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伦理观、发展观、生态观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强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技能支撑,以新型农民培育为主体、以绿色技术研发为载体、以绿色技能培训为要任,在服务乡村生态产业经济发展、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全域提升中主动适应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服务乡村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发展的绿色型技术。乡村生态环境与产业经济发展并非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造成这种二元对立发展模式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经济发展中缺少绿色技术经验和生态环保意识。由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基于产教融合教学理念、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发、应用和推广绿色技术的独特优势。具体而言,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要深化专业群建设,通过以绿色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群对接以乡村第一、二、三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群,催生乡村绿色产业新业态,包括智慧农业、互联网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等。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绿色技术教育,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在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生态链中生产有机农产品及环境友好型、绿色生态型产品,形成良好的绿色辐射效能。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服务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绿色型技术。对于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和空间资源,我们要本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及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优化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格局。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研发和普及符合生态保护标准的绿色技术,如能源替代技术、绿色纳米技术、清洁技术等;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对技术主体的生态伦理意识教育。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服务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全域提升的绿色型技术。在引导乡村居民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价值观念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乡村居民提供乡村生态技术、绿色技术指导,进而改进生产生活方式,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要通过乡村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减排处理等技术,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在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成效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促进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发展良性循环。

往期职业教育推文(点击标题直达)

分享、点赞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民办与职业教育管理】朱德全: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逻辑

朱德全,彭洪莉 高校教育管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