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xis》主编:日本设计的发展趋势

上條昌宏 装饰杂志 2023-03-12

编者按

1981年创刊的日本综合性设计杂志《AXIS》,内容涵盖商业空间设计、产品设计、数码设计等领域,在设计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本刊创刊60周年之际,《AXIS》主编上條昌宏先生应邀参加了系列纪念活动,并在“面向未来的设计学——国际设计期刊主编论坛”上发表了演讲。值此良机,为进一步了解《AXIS》的办刊理念与运营方式,认识日本设计产业发展趋势,本刊编辑又对上條主编进行了深度采访。本文即根据采访视频整理而成。


《AXIS》主编上條昌宏


  • 装饰:《AXIS》的官方网站上对读者的情况做了分析并进行了公布,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关注的内容等,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要把这个信息公布?

 

  • 上條昌宏:因为《AXIS》是登广告的,这是对客户的回应。日本的杂志基本上都有这样的做法,尤其是一些时尚类的杂志,也算是一种业界惯例。有一些企业,尤其是跟设计直接相关的,他们会根据这个锁定《AXIS》,只在《AXIS》上刊登他们产品的广告,是这样一个关系。

 

  • 装饰:这虽然是一个针对商业的做法,但是通过这些调研还可以看到读者的变化。是不是这些变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设计的变化?

 

  • 上條昌宏:读者分析基本上是五六年做一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17年5月。因为正好有办刊方针的调整,所以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实反映出一些信息,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读者的年龄层在老化。日本跟设计相关的基本上都是美术院校或者设计类院校的大学生,应该基本上在十八九岁到二十来岁左右。但是根据这个调研数据,二三十岁年轻读者的数量在减少,四十来岁的读者是最多的。

 

《AXIS》总第193期封面

《AXIS》网站


  • 装饰:您本来希望这个杂志是针对年轻设计师的?


  • 上條昌宏:我们并没有专门为了年轻读者而做这些策划,我们只是在做数据分析。同理,也不是说我们就是为了四五十岁的读者来做这本杂志的。但是如果长远地来考虑的话,做杂志的时候确实需要想到这些事情。我在演讲中也提到了设计涵盖领域的变化。在本世纪初那段时间里,设计领域主要以产品设计等为主。但是现在再进行数据统计调研的话,读者中从事产品设计的人数就减少了,可能是三分之一左右。平面、数码、时尚、建筑、科技等方面在增加。虽然说要看产品设计的读者还是不少,但是如果面向未来,我们还是要在内容上做一些调整,扩大范围,然后从更广泛的视野里来讨论设计

 

  • 装饰:这是从去年5月份开始。


  • 上條昌宏:对。从发行范围来看,也有变化。自从1992年全面双语发行以来,我们在国外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除了欧美和亚洲之外,还包括南美、非洲、中东地区。但是在本世纪初之前,欧美那边的英语圈国家的发行量毋庸置疑地是压倒性的。而在最近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泰国等地的发行量有了明显的增长。这个对《AXIS》来说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此外,根据日本设计类大学的男女性别比例,女性数字要压倒性地多于男性。但是从《AXIS》读者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男性还是占三分之二以上。如果对应着社会的变化,是否我们的女性读者也会上升到跟男性读者各占一半呢?所以接下来具体要怎么做,我们还在探讨,还在考虑。


  • 装饰:在1981年创刊之初,《AXIS》就是独立运营的吗?还是说它有企业和其他的经济支持?


  • 上條昌宏:AXIS公司的会长是石桥宽,石桥会长是在1981年创立公司的时候就考虑了《AXIS》的方针和理念。石桥会长是在美国艺术中心学院学设计的,回国后还曾经在他爷爷创立的普利司通(Bridgestone)集团工作过。从创立时起,《AXIS》就是石桥先生自己的投资和创业。

 

  • 装饰:我们感到《AXIS》不单纯是一本杂志,的是一个综合体,因为它有画廊,还有商店、卖场。这种做法是从一开始就计划的,还是慢慢发展出来的?


  • 上條昌宏:公司一开始定位就非常清晰——要做各种事情,不光是杂志。这个构架是一个有机的结构,比如通过采访会发现好的产品,发现好的产品就会引入好的产品,引入之后就会向读者或者客户去推荐,然后就有了售卖的产品以及体验的空间。同理,我们做一些活动,比如展览做好的话,一样可以在杂志上反映,这是一个互相支持的有机体。比如我们在20年里做了115组、133位设计师的采访,如果仅仅反映在杂志上的话是不够的。如果有读者说希望跟这些设计师直接交流,那么《AXIS》就安排面对面的会场设置这类活动。

 

《AXIS》总第196 期特集“夜与朝”     

《AXIS》总第196 期内页


  • 装饰:《AXIS》跟读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 上條昌宏:跟读者关系更加密切的杂志也是有的,但那可能已经不叫读者了,叫粉丝。《AXIS》还是一个比较严谨的杂志,对于更进一步地跟读者的联系,我们没有下那么大的力气。《AXIS》觉得,跟读者的关系并不是说要带领读者做什么,而应该是携手共进、共同合作,一起来做事情。不管是做活动,还是做杂志,基本上是对等的关系,协同创新,就是“cooperation”。还有一个词是“empower”,就是“赋能”,也是一个对等的关系,这也可能是将来设计的一个趋势。

    《AXIS》除了纸刊,还有网络版。我们一共加起来是10个人:编辑部6人,有两人兼任广告任务,包括我;两人专管杂志的发行和销售,还有两人专门管理画廊空间。但是《AXIS》其实是一个有机体,所以大家总是来来往往,相互协作。

 

  • 装饰:《AXIS》的作者大致都是什么职业背景的?


  • 上條昌宏:基本上都是学设计的,也不全是设计师,也有比如设计史研究者等。特别说明一下,《AXIS》不会登载学术论文。

 

  • 装饰:在推广杂志和设计成果的国际化方面,以及国际合作方面,《AXIS》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效果?


  • 上條昌宏:推出双语版的话,既有资金投入问题,又有排版方面的挑战,深入去做这个工作真的是很辛苦的。但是对《AXIS》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以1992年作为一个节点的话,在此之前是海外的设计信息、资讯等进入日本的一个状态,《AXIS》做的工作可能主要是引进;但是在1992年之后,已经发展到需要向海外输出,让海外更多地了解日本设计的状态了。所以就在这个时候,《AXIS》下了很大的力度来做这个事情——双语化。除了信息的进出和宣传等问题,其实与我们的编辑采访工作也是相关的。比如我们去海外采访设计师,如果只是日语出版的话,对方不会进行确认;而如果是双语的话,对方也会知道原来日本是这样来报道我的,就会有一个回馈。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互动的闭环。至于官方合作,我们也是很想做的。我们很希望能够跟中国的设计期刊进行一些合作,信息共享、共同发行。也不见得用同样的内容,比如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再以不同视角,从不同角度进行立体而丰富的讨论和呈现。例如共同讨论一个医疗领域相关的话题,然后制作并呈现内容。

 

  • 装饰:我们非常愿意。


  • 上條昌宏:我很期待我们的LOGO能够与《装饰》并列出现。

 

《AXIS》总第194、195期封面


  • 装饰:从1997年到2017年,《AXIS》一共采访了100多位设计师,其中海外设计师和日本本土设计师各有多少位?请问选择设计师的标准是什么?


  • 上條昌宏:基本上是五五分,一半一半。其实并不是我们在有意控制这个对等的比例,只是做完20年之后的结果构成了这样一个数据比例。至于如何挑选,还是在于当下我们最想去采访的,最想跟设计师做交流的,最想问他的这种意愿,这种直觉的意愿是第一位的。而是不是最新,是不是最热,是不是最火等问题,可能并没有那么强烈地作为参考,主要还是自己的判断。我们非常高兴做到了或者也希望看到的一件事情就是,《AXIS》在锁定采访设计师目标的情况下,会有一种预言者的感觉,就是这个设计师还没火我们就采访了,然后他火起来了,那就表示我们的判断是准确的。

 

  • 所以说,设计不光是人与自然的相关和连接,也是人与人的相关和连接。联系,是日本文化共有的、并深刻秉持的一个观念。在进行设计创新的时候,并不是强调自我怎么样,而是要考虑更广泛的社会的、自然的相关元素,然后再去做。我们强调的是“协作”,联起手来一起做。所以在设计领域,包括做任何事情方面,共同携手,做起事情来就很好进行。

 

  • 我在这里画了一个圆圈,就是因为这个力量是均等的感觉。如果一个人过于强的话,就是画了一个变形的圈,这个系统中的力量就会产生一些扭曲。其实这个圈的均等,以及大家的无缝合作,从好的方面来说当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它也有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大家可能太关注于整体,反而不容易冒出来,不容易产生突破和变化。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看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他们更有活力、更有冲劲。所以在将来的话,好与不好各占一方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圈的复杂性也正是日本人的一种自我认知。人们也许会觉得,日本人对于老的东西、传统的东西都非常珍惜,觉得老的就是好的,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日本人在坚守的同时,也会同时注意历久弥新,在update,不停地升级,然后选优,然后进化。

 

《AXIS 封面故事——115 位设计师的访谈》书籍发售信息


  • 装饰:您怎样看待日本的现代设计与传统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 上條昌宏:日本人不会嘴上去强调我是为了表现日本怎么样而做了这个设计。更加确切地说,日本设计师可能就是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把民族性带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了,而不会说为了日本设计而做日本设计,因为它就在里面。比如中国有些地方有喝茶的习惯,并不是说我要记着我今天要喝茶,而是自然而然就把茶给喝了,而且也不会说我今天喝茶了会怎么样。

 

  • 装饰: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外国设计师,包括日本设计师来到中国。您对中国的当代设计是否有些了解?您对此的评价和判断是怎么样的?

 

  • 上條昌宏:老实说,现在的我对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里活跃的中国设计师的信息了解很多,其他的就比较少了。这些进入日本的信息还是以上海、北京地区居多。跟中国相关的这些设计资讯类的内容中,外国设计师在中国做了哪些项目,比如某某设计师在中国的一线大城市做了哪些巨大的、地标性的东西,可能日本人知道得多一些,而中国设计师干了哪些项目则了解得比较少。其实从《AXIS》的角度来说,我们更想知道的是,在中国的其他城市里,中国的设计师在做哪些事情。

 

  • 装饰:就目前来说,你对中国设计有哪些认识?


  • 上條昌宏:我是第一次来,去了798,也看到了街上店里的一些产品,总觉得有一种既视感,就是在哪里曾经见到过。就向外界学习这件事来说,哪个国家都会有的,但是更加令人期待的其实是那些全新的、完全属于自己的、独创性的东西,比如传统手工等,完全是有这样的可能性的。《AXIS》在欧美做访问活动的时候,看到了在欧美的一些设计类大学中中国的留学生很多。既然已经在欧美世界里学习了设计,那么再与自己本国的文化做一个结合,重新设计,那么将来一定会看得到成果的。我现在看中国设计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我相信能够看到我所期待的这个情况,那个时候的中国设计会更有意思。

 

《AXIS》总第196 期内页


  • 装饰:有一些日本设计师现在在中国很出名,他们在中国的实践成果跟在日本的设计成果有什么差别?


  • 上條昌宏:首先,在体量上,在日本的很多设计可能都做不到像在中国那么大。对于日本来说,设计应该已经到一个极限了,差不多饱和了,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状态了。比如说椅子的设计,在日本可能坐椅子的屁股比椅子还要少,椅子已经足够多了。那么我们还要再继续设计椅子吗?设计师们真的也在认真地去考虑这个问题——对于它的需求来说。但是中国不一样,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发展,它还是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的。所以对于日本的设计师来说,有很多新的机会——创新的机会和可能性。对于一个设计师、一个创新者来说,不光是从无到有做了新东西,同时还有更重要的,或者至少是同样重要的,就是提升当下的生活品质,还有很多的机会。当然,对于创新者、设计师来说,还是希望从无到有这种创新。因此,相对于日本的环境和氛围来说,可能中国的设计更有可能产生突破性的进展。

 

  • 在今天放眼去看中国设计师的话,我能感觉到他们的那种雄心壮志。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这样一种雄心壮志和来自设计的力量,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原动力。跟这样的人能够在一起共同创新合作的话,对日本的设计师来说应该也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其实半年以前AXIS也对原研哉先生做了专访,原研哉就说,我现在在中国做事情时候,并不是以一个日本设计师的身份在做,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关系,以一种平等、对等的关系,在推进一个新的事情。

 

  • 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日本觉得,我们必须向中国学的东西也有很多,至少是平等地、共同地往前走的状态。其实在这种合作的过程中,中国设计师表现出来的对于日本设计的理解和热情,我们也是深有感触的。日本人应该再深入地看待中国,看待中国的文化,看待中国的设计。


来源:《装饰》2018年第11期

原文:《携手共进,协同设计—《AXIS》主编上條昌宏先生访谈》

采访:王小茉

翻译:刘晶晶 

整理:周志

微信编辑:某个远方


延伸阅读

《装饰》杂志2018年第11期介绍

国际设计期刊的主编们的8场精彩演讲

Axis官网:

 https://www.axisinc.co.jp/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