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叶莹

        

艺术家简介

叶莹,画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在读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评协书画摄影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成都画院特聘画家等。

       

2016年获选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为纽约三角艺术协会驻留策展人。2019年获选中国美协“中青年海外研修计划”,驻留悉尼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曾赴法国巴黎、摩洛哥拉巴特举办展览及讲学。2017年课题“入蜀方知画意浓——20世纪美术史中的‘入川’现象与中国画现代转型”入选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2019年课题《遗迹·现场》获选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携手筑梦”计划,并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专项资助。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大展:《传薪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新风绿语》获中国美协“古蜀文脉 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一眼千年》获中国美协“入蜀方知画意浓”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入会资格;《伉俪情深 升庵与黄娥》入选中国美协“升庵诗话”全国中国画大展;《古城印象》入选中国美协“汉风唐韵 水墨长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青花赋》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首届四川艺术节“文华奖”优秀奖;《新风绿语》入选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第二届四川艺术节“文华奖”优秀作品展;《丝路传薪》获四川省文联迎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四川省优秀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中国速度·天府城轨》获四川省文联“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收藏作品;《宽窄印象》获四川省美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四川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国画获“海纳百川——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优秀奖;曾两次获四川省文联年度百家推优工程优秀作品奖。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四川美术馆等收藏。

        

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美术》《中国书法》《荣宝斋》《美术馆》《西泠艺丛》《中国文化报》《美术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论文相继入选中国美协“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策展在中国”论坛、“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中国书协“邓石如奖”全国书法论坛、北京大学国际艺术学博士生论坛等。


《丝路传薪》213cm×180cm



穿透烟云的阳光

——观叶莹的中国画作品(节选)


吴永强


走近叶莹的作品,心事重重的人将会放下心事,快嘴快语的人将要停止开口。这是一个宁静的世界,就像我们在匆匆行路时偶尔回头,看见一扇打开的窗户,瞥见了过去的时光。这时,就算是大漠戈壁中的盲乐师,也该收起他们的琴声,因为无边的宁静,已是最美的天籁,容不得半点惊扰。



《一眼千年》220cmx180cm


透过这一扇窗,我们不仅窥望到岁月的影子,也见到了江南的色调。这是叶莹记忆中难以消退的颜色。自从考入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从本科到研究生,从攻读学位再到就职西泠印社,叶莹在杭州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江南的烟云,掺和着青春无端的愁绪,与学问的积累、艺术上的长进一路相伴,让她品尝了成长的苦乐,如今又在其创作中留下回响。这成为一种调性,足以让我们把叶莹的作品和其他画家的作品区别开来。

《镜花水月》之一31cm×31cm


《镜花水月》之二31cm×31cm


如果有必要用一个修辞来概括叶莹的画境,也许我们会想起“东方伊甸园”的比喻。说它是伊甸园,是因为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没有烦恼纷争的世界;说它是“东方伊甸园”,是因为建构这个世界的素材统统来自东方。更何况中国画的媒介和手法本身就使其笔之所至,流淌着如水般的东方灵韵。而无处不在的江南烟云,更强化了画中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这样,我们就被带离红尘,回到了往昔,直至触碰到人之初的意义。要是我们觉得这还不够,非得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叶莹的画给我们的感觉不可,那么我愿意使用“沉静”二字。沉静,正是叶莹作品最重要的感觉要素。甚至那如烟似缕的清愁也融入到沉静之中,增强了其感性魅力,将沉静变成了美。叶莹画中的清愁主要来自于其个人的青春记忆,其感性特质也是从这里取得的。受此来源所系,看她的画,我们就好像参与了一场追忆流年的仪式。在江南烟雨中,我们得以与画家一道,去寻陌度阡,凝望时光离去的背影。可是,在逝者如斯的惆怅中,与其说我们感到了悲伤,倒不如说是被引入了沉静。因为从这时起,作者的心情已经悄悄超越一己之念,扩大到人类的记忆中,指向我们共同失去的乐园。在同样的时刻,画框之外的物欲的现实就遭到了否定。萨特说,“美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看叶莹的作品,索解其为何美的答案,我们真是要感谢萨特一语中的。


《宽窄巷里话流年》199cmx90cm


《胭脂染》66cmx66cm


但显而易见,叶莹的否定并不是直接的,而是用了寻梦的方式,通过与现实拉开距离来间接地实现的。她的作品多以工笔画见长,精细的描绘、层层的烘染,令其就好像在摩挲时间的肌理。不过在她的笔下,无论是草木虫鱼,还是飞花流萤,无论是太湖石还是青花瓷,无论是江南的庭院还是北方的森林,都不给人觉得是对现实事物的复写。因为它们经过了一个前后兴替的进程,才变为画中的意象,那就是——外在世界躲在了感知世界的背后,感知世界遁形于心灵的远游——尽管事物的基本形象被保持着,但它们却不再仅仅指涉事物,而成为了超时空、泛自然的精神意象,是画家叩问意义的载体。


《慵懒南澳》66cmx110cm


《慵懒南澳之一》69cmx128cm


观其作品,它们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绘画语言和所获得的美学效果,既出自中国画传统,也包含若干西画元素。尤其是,叶莹曾经极受印象派的启发,表现出对光影的浓厚兴趣。其画中的朦朦烟云就充满了光感。不过在叶莹这里,基于光色自然关系原理的西画式用光最终被整合进“墨分五采”,而成为水墨语言中的光和影调处理。结果,水墨的趣灵、画面的气韵统统得以保持,光的运用也超乎视觉之上,有了某种形而上的质地。另外,在例如《青花雨》、《宽窄印象》、《静水深流》等作品中,我们还发现,叶莹也随时准备借用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语法。这几件作品就在时空上解构了现实,然后以解构的成果为材料,建构起了画面的时空。我们知道,这是自立体主义以来西方现代绘画惯用的语法。不过其观念却需要溯源到后印象派和象征主义时代。高更提出的“综合主义”,就是将记忆的残片综合为理想的整体,用以表征其奋力追寻的人类伊甸园。这实质是对象征主义方法论的表达。一言以蔽之,即要把主观世界客观化。在叶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画家用中国画的手段沟通了这一思想。凡此种种皆可证明叶莹作品仍可达致“意远”之境的来由所在。尽管有对西画元素的接受和运用,但由于对写实与写意之平衡点的追求,她的画从未失去中国艺术“以意写形”、“以大观小”的精神气质。这就是“意远”。不用说,画家出色的水墨技巧助了她一臂之力。灵动的笔墨和对虚实关系的处理,帮助了她去玩味时光和放纵对岁月的怀想。不过就评价一个成熟的艺术家而言,技巧并不是一个值得专门言说的话题。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说,成就叶莹作品之“意远”价值的最重要因素,仍然是其心中的那一份对现实的超离。它表征了画家的“心远”。这不仅源于画家的诗心诗情,也来源于画家的知识与智慧。关于这一点,也实不必赘言,因为叶莹的艺术家兼评论家的身份早已为此给出了说明。


《新风绿语》199cmx99cm


《布达拉宫的清晨》189cmx99cm


《云台》66cm×44cm


相关链接:“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张文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李显波“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梁时民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张舫庆“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张富坤“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林机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邓长春“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王吉祥“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李江“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胡真来“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秦天柱“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邱笑秋“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邓代昆“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之罗其鑫征稿 | “墨染金秋颂党恩——四川省书画艺术家作品展播”征稿启事


版权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




联系方式

1.关注四川艺术网微信公众号zgscys;

2.邮箱:3078407186@qq.com;

3.艺术热线 :028—84623009;

4.官方网址:www.zgscys.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