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明:平衡生活和瑜伽,我是瑜伽老师,也是艺术设计师
FineYoga梵音瑜伽原创视频采访
Ashtanga是最传统的瑜伽之一,
它以练习序列固定、动作和呼吸相配合、
练习方式不正确很容易受伤,
施文明Mysore早课
我们经常会听到“迈索/Mysore”,
这种课程通常时间比较久,
一般是90分钟-150分钟,
基本是老师,
针对每个人的身体练习状况去调整教授练习,
当你进入教室,
就开始跟着老师的指派自由练习......
辅助会员练习
还有一种就是“领课”,
即为正常瑜伽大课,老师喊口令,
大家一起练习,这种适合初学者。
针对指导练习
而作为一个传统的早课Mysore老师,
必须要掌握梵文计数和体式的名称,
还需要控制整体的节奏,
和观察每个学员的练习状态。
施文明老师自我练习
日常“领课”需要清晰的口令引导,
使学员动作配合专注呼吸,
每天授课结束还需要平衡自我的练习时间。
今天带来的是,
散发着“艺术情怀”瑜伽老师的故事:
施文明-从设计师到职业Ashtanga老师。
出生于福建的施文明,有着南方人的特质,说话轻柔的慢条斯理,留着小胡子,打理的时候他会把小胡子编起来,上面挂着串珠,在他成为瑜伽老师之前,是一名专业的设计师。
所以见到文明老师第一面,你会感觉这位瑜伽老师,浑身散发着艺术气息。
大学虽说是设计专业,他却在大学期间就和瑜伽产生了别样的“情分”。
可能从小深处南方潮湿的环境,初中的施文明就已经患有严重的痛风,大学期间痛风带给他的影响更加严重。
步入教室开始练习
但从施文明接触瑜伽,练习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痛风现象慢慢得到缓解,发作频率慢慢变少。
也就是从这时起,他开始对瑜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进一步了解,他发现了一件更奥妙的事情,练习瑜伽和专业相结合,他感受到精神层面更深层次的提炼。
习练瑜伽,专注呼吸,可带走杂念,享受内在的平静,创作过程融汇贯通会更透彻。
为了使自己设计绘画过程中更能沉淀下来,喜欢禅学的施文明发现,禅学讲究的“静”跟瑜伽的“静”非常相近。
特别是深入连接的过程中,一种思维的安静就自然产生了。瑜伽对他身心都有了良好的改善,也就是这时候,他决定深入去学习瑜伽。
每天规律的自我练习
早期在中国,瑜伽比较少,零几年他是在网上才了解梵音。
这个对艺术绘画有执念的设计师,看到梵音官网的系统设计得非常清楚,设计版面很用心,符合他的设计学审美要求,这才没有犹豫,选择了来到了北京。
梵音官网页面
09年来到北京,学习梵音全面教培课程期间,他遇到校长(Sherri)。
当时Sherri教授课程Ashtanga,Sherri教学引导很简单,从始至终给到大家有用的三个重点一直是:
“1、根基正位,才是练习的本身。”
“2、呼吸的重要性,练习过程中呼吸的代入。”
“3、练习越简单,人就越容易专注。”
也正是她带来的简单清晰的教学理念,使施文明这位老学员之后在梵音授课过程中,更水到渠成,少走了弯路。
除了遇到梵音校长(Sherri),在这一年他还遇到让他坚持Ashtanga的终身导师--John Scott。
09年,John Scott第二年来到中国教学,施文明在这期间跟随John Scott课堂练习,受到他教学魅力所吸引。
同时听说John Scott也是学过设计的,更觉得跟他思维观念上相近。
艺术是感情的传递,同样瑜伽也是。
也就是这一年,施文明开始跟随John Scott,并频繁的跟他在国际上一起教学,做他的助教,协助他的课堂。
威宁路店-代课前自我练习
18年John Scott给施文明授发了500TTC授权认证,当时在国内是相对比较稀少。
梵音有三位,施文明是其中一位,John Scott老师评价说:“施文明是目前中国学生中跟随他助教时间最长的学生”,跟随了11年之久。
John Scott他的思维理念让施文明知道,Ashtanga练习不仅仅在体式上,而是一种滋养身体的练习,更多是去理解去探索,去突破它这种界限。
在瑜伽教学之外,施文明艺术者的身份也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平时会拍摄一些照片或者是动手做些手工,现在喜欢上一种叫Didgeridoo(迪吉里杜管,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传统乐器,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的乐器。
在课堂上,他会演奏这种乐器,这种乐器能够制造出非常出色的回响效果,听者会有一种大地在震动的感觉。
(Didgeridoo可以帮助训练上呼吸道,从而改善这种睡眠无序的状态。)
如果有幸来到施文明老师的课堂,那一定能感受到这种超越空间限制的美妙旋律。
施文明在采访的时候开心的说,虽然现在练习瑜伽多绘画少,但他画画的水平,没退反进,这也是让他很惊喜的事。
并且,他的设计专业没有放下,把以前所学的设计跟瑜伽感悟融会贯通,制作了一个非常大的工程挂图,长达约3米。
从挂图可以了解到Ashtanga练习的精华,特别是大家常常提到20天,练习5个基本元素。
设计的过程当中,他发现可以从另外一个空间维度去理解Ashtanga带来专注。
在艺术里感受的应该只是本身真实的情志,而在瑜伽练习中却体验到身与心的链接。
自述 施文明 撰稿 霍霍
Namaste,我是施文明。
我是一名阿斯汤伽传播者,我接触瑜伽有19年,从02年到现在,阿汤教学有11年的时间。现在在梵音负责上海Ashtanga教学教培。
对我来说Ashtanga教学,是把我在练习过程当中,所理解的、感受的内容带给更多的人,所以我是一个Ashtanga的传播者。
但是作为一个教学者,我希望我只是教室当中的“一面镜子”。整个课堂的主角不是老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本身。
教学其实不只是在教他们,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他们在练习过程中一些问题。
再通过实践经验去辅导,辅导的过程中,结合当下练习者的状态,给他相对应的帮助跟引导。
施文明练习感悟 Perception
“我们不能完全去投入在体式层面,还要兼顾到其他方面,比如说我们现在所说的持戒内制”。
“通过Ashtanga练习来到我们呼吸的控制,然后在这练习的过程当中自然达到专注。特别是我们专注集中久了,自然会形成冥想的状态”。
“其实我们很多人在会误解三摩地是什么一个状态,其实三摩地是在冥想持续一段时间,自然就会浮现产生的。刚好也符合《瑜伽经》里倡导的8支内容,其实体式只仅仅是里面练习的1/8”。
专注练习
结合上师Pattabhi jois所倡导的一句名言:“练习练习练习 一切随之而来。”
我们每两个月会开设小班课工作坊,在工作坊当中,会针对性的解决身体遇到的问题。
帮助解决练习过程中,遇到一些瓶颈或者一些困惑,也会是自我练习的一个提升。
可为我们以后有兴趣参加John Scott 200TTC授权认证的课程做个准备,工作坊是可以多次参加的。
每期针对有的身体问题的学生不同,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会有所变化。7月施文明老师阿斯汤伽工作坊,敬请期待!
先点开二维码,再长按识别请注意对照姓名
全国70+家馆会员练习咨询电话:
400-999-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