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号见·六月】越秀商圈,带你遇见一个千年商都
得天独厚毗邻海洋,
数千年来海外贸易的窗口,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角”。
沿着历史印记,
走进越秀商圈,
触摸千年商都的脉络
【壹号见·六月】
全球原创首发
千年商都·越秀商圈
广州市地处珠江入海的三角洲,兼具河港与海港的优势,坐拥陆路、水路、航海、航空之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有“南大门”之称。秦汉时期,广州便开始有了海外贸易活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至唐代,航线已远达西亚、东非沿岸各国。
越秀区地处广州中心,是广州市千年来未曾易位的城市核心。(全球建城两千年,城市中心未发生偏移的城市只有三个:古罗马、亚历山大和广州。)今天,我们走进越秀北京路商圈、流花商圈、环市东路商圈和长堤金融街,感受千年商都核心区域的经济活力。
北京路商圈
——千年古道,繁华如昔
(金凤迎春,每年春节前在北京路周边区域举办的西湖路“迎春花市”,是广州市最热闹的花市。)
北京路商圈,北起省财政厅,南至大南路、文明路一线,东至文德路,西至教育路,商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众多,是广州著名的古老商业区。
自建城伊始,北京路地区即在地理区位、政治文化、商业体系中均处于广州的核心地位。公元前204年,南越王赵佗建国,其皇城即在今北京路北段财厅前一带。北京路地段旧称“双门底”,自宋灭南汉后,南城拓展,“双阙楼”下并列双大门得名。旧时为广州城官道,官署、书院、学宫、义学云集,是历史悠久的繁华商业街。
(民国时期的永汉路和2017年北京路财政厅同机位。老照片供图/越秀区档案局,右图/梁建华)
清代,北京路由北至南依次名为永清街、雄镇直街、双门底、承宣直街,1919年,改原“永清”为“永汉”。
民国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汉民北路(今北京路)向北延伸,并修建大量骑楼街,今北京路商业区的街道格局至此大体形成。
20世纪30年代初,为纪念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永汉”改称“汉民”,后复称“永汉”,至1966年,正式更名为“北京路”沿用至今。
(1927年的永汉影戏院和现在的永汉电影院。解放后永汉影戏院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名字也有几番变化,1986年改名为永汉电影院。老照片供图/越秀区档案局)
(20世纪30年代,北京路上的第一间宝生园,现为天河城广场。老照片供图/越秀区档案局)
(1955年和现在的北京路新华书店。老照片供图/越秀区档案局)
1997年,北京路商圈逐步升级为时尚繁华的商业步行街,进一步激发商区活力,2002年,北京路 “千年古道”遗迹也得以发掘,在北京路前端,我们低头可见玻璃路面下积淀的层层古道。2016年,北京路文化旅游区正式挂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广东省首家全开放、全免费的国家级4A景区。
(距离路面0.5米至3.3米的空间里——唐、南汉、宋、明、清的轨迹层层摞叠,广州悠长的岁月近在咫尺。供图/黎裕衡)
(浪漫的北京路步行街。)
(北京路旗袍秀。)
漫步在北京路步行街,感受着跨越千年的繁华,商区的百年老字号,如陈李济、致美斋、采芝林等,也在现代都市的流光溢彩中绽放着它古老而年轻的活力。
早在清朝,陈李济便开启外向型的经营方式,依托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清道光年间,更在广州十三行开设批发所,作为产品输出、洋药原料引入的窗口。
(老字号陈李济药坊创始于公元1600年(明万历28年),陈李济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长寿药厂!图为一百多年前和现在的北京路陈李济药坊。 老照片供图/陈李济)
(陈李济首创的蜡壳药丸,解决了药品保存与远洋运输问题,这一颠覆性的创新,是陈李济得以远销海外的重要因素。)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
同期声
陈进伟(陈李济党委副书记):
“陈李济屹立四百余年而不倒,不仅是因其‘道地、有效’的口碑,也得益于其‘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的立坊宗旨。”
“许多街坊是闻着陈李济的药味长大的,陈李济陪伴着人的一生,是许多越秀老街坊的情结。”
“1920年代,杨殷,工人运动领袖,中共六大的常委,早年是以陈李济药厂工人的身份作为掩护的,陈李济与中国的革命历史也密切相关,这是现在很多抗日剧的原型。”
“陈李济药厂虽搬离了北京路,但一直心系商圈发展。近期将推动‘400年陈李济重回千年古道’的计划,为北京路商圈建设添砖加瓦。”
流花商圈
——从交通枢纽到时尚标杆
(俯瞰广州火车站和流花商圈周边。)
流花,得名于南汉流花古桥。1974 年,广州火车站落成,省汽车总站、郊县车站、南方航空公司等相继设立,流花地区集聚了三大枢纽,也在同年,流花展馆成为广交会所在地。
(1974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展馆建成,2017年的同机位拍摄。老照片供图/陈宝亨)
1991年,第一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批发市场——白马服装城由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投建,1993年,白马服装城正式开业。广州天马时装批发中心、广州流花服装批发市场、广州新大地服装城等相继开设。
流花街辖内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楼与火车站为中心的周边现代建筑群,更被称为“流花玉宇”,为80年代广州羊城八景之一。
(广州流花服装批发市场。)
流花国际服装节已经成为流花的标签,每年8月,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等一系列活动都会相继举行,这里,是欧亚时尚流入中国的窗口。
(流花国际服装节,精美的时装配上美女模特,一出现就引爆全场。 供图/红棉国际时装城)
作为中国服装品牌的黄埔军校,不断向“国际时尚之都”的目标迈进,一个国际化、更加时尚的、有生命力的流花展示在国际视野中。
流花这张名片,已成为中国时尚的标杆。
而“互联网+”的运用,让这种时尚更加触手可得。为主动适应电子商务大潮,越秀区上线了广州市专业市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数据挖掘与诚信溯源、一站式 O2O 产业服务、全球供应链采购信息配对、招商租赁与项目培育、商情监测与指数发布等服务。
(红棉国际时装城,流花商圈转型的典范。)
(定位国际、时尚、品牌以及艺术追求,让流花在时尚界长盛不衰。)
同期声
卜晓强(红棉国际时装城总经理):
“红棉的转型首先是经营思想的转变,由以往的房东角色转向为经营者的角色,并参与到整个服装市场的经营中”;
“其次,红棉、白马、天马等,实行差异化的经营,在发展中找到自己的精准定位,凭借自己的品牌在专业市场中生长”;
“我们一个月可以做到350种时尚服装上市,某些品牌的新衣服与国外同步上市,红棉跟米兰就是同步的。”
“我们也有自己的设计师品牌,原创品牌也一直是流花商圈的一大亮点。”
环市东商圈
——“广州尖东”,广州首个CBD
(环市东商圈被称为“广州尖东”,是世界顶级时尚聚集地。供图/陈碧信)
环市东商圈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白云宾馆、花园酒店、友谊商店、广东国际大酒店等地标性建筑与大型商店的相继落成,总部经济渐成规模,环市东迅速发展成为广州CBD,是广州市最早的中央商务区。
1976年,白云宾馆落成,它是中国第一座接待外宾的星级酒店,以其120米的高度成为广州地标,白云宾馆也是老广州口中的“33层”。
(1978年的环市东绿树成荫,横贯东西走向的环市路一望无边,如今,环市东路车如流水马如龙。左图/陈宝亨,右图/陈碧信)
(1978年,环市东路新建的友谊商店大楼落成,4月12日迎宾。如今,老广们还是更倾向于来这里购物。老照片供图/梁维炘)
(1981年,友谊商店建成了大陆第一个超级市场,很受欢迎,那时候一个星期能发出几千台电视机,现在的雀巢、蓝罐曲奇,大陆这边友谊商店都是第一个做的。 供图/梁维炘)
1991年,广东国际大厦落成,这是老广州口中的“63层”。
(广东国际大厦是中国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高层建筑)
(由60层通往63层的旋转楼梯在改建时险些被改造拆除,在一众老员工的极力争取下得以保留。)
(从63层楼顶俯瞰环市东商圈。)
1992年,世贸中心落成,这是广州第一座甲级写字楼。国内外企业与各国领事馆及办事机构争相进驻。2004年,丽柏广场建成,奢侈品消费也经由环市东进入到广州市民视野中。
(丽柏广场以出尘品位和顶级服务吸引高端消费群体,成为城中时尚潮人追捧的典雅殿堂。供图/孙兰。)
(2008年,马路两旁高楼林立,环市东路已发展成广州国际化高级商务区。供图/陈宝亨。)
(晚霞映衬下的花园酒店。供图/C仔)
(夜幕下的环市东,有一点奢华,也有一点小资。供图/陈碧信)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市东依托老城区,更像是一位已趋成熟的长者,闹中取静,绿树环绕,越秀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它灌注了更多的文化血液。
(环市东路还有宛若世外桃园,安静而祥和的华侨新村。)
如今,环市东商圈乘着越秀区发展总部楼宇经济的东风,商圈中的商务楼宇向品牌化、精品化、专业化和集聚化发展。2014年,越秀区成立广东省首个楼宇经济协会;2015年,越秀区率先发布全国首个《星级商务楼宇评定》,“星级楼宇”的指标概括了从硬件到软件的诸多细项。“立起来的开发区”让这个老牌商区正迸发出新的活力。
(绿树环绕,繁花盛开,环市东依然魅力迷人。供图/孙兰)
同期声
梁维炘(广州友谊商店老员工):
“最初我们只对外宾开放,凭外汇券购物,到1980年底才对公众开放。”
“后来,一个港澳同胞能带两个大陆顾客,港币也可以买,外币也可以买,我们根据当天的汇率再去银行换。”
“日本的松山芭蕾舞团来华,外交部要送他们一整套服装道具,一个礼拜就要,我们照着购物单跑遍广州,一周完成任务。”
“1984年,花园酒店建成后,这里就开始形成一个商圈,后来又有了远洋宾馆,世贸大厦建起来,整个环市东配套都变了。”
梁丽仪(广东国际大厦实业有限公司经营部经理):
“我们1992年开业,当时叫广东国际大酒店,在老广州心中就是63层,我记得第一家麦当劳开在这里,当时排队都排到了隔壁的电视台大楼。”
“我们是广州第一代的酒店服务式公寓,也算是引领潮流吧。那时候候租表叠起来都有2公分那么厚。”
“2013年 越秀区政府正式授予我们‘总部经济发展基地’的称号;2015年,我们又被评为‘五星级商务楼宇’,如今,我们希望打着‘贴心牌’能继续服务更多的优质客户。
“环市东这边树荫弥漫,节奏也比较慢,闹中带静有自己的味道。”
广州民间金融街
——广州“外滩”, 一部广州金融发展史的浓缩
(广州民间金融街。供图/梁建华)
长堤,原为珠江旧堤,曾是广州著名的“十里洋场”,见证了广州作为南方商业大都市的繁华胜景。旧称西壕口,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末,由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以“弭水患、兴商务”批准开筑,原为防洪目的而修建,由于其位处广州核心与珠江北岸,区位条件优势突出,长堤也被赋予了除堤坝外更高一层的经济意义,因清代“十三行”的开辟逐渐繁荣。
(长堤金融街今昔对比,历史上的长堤,有着“中国金融第一街”之美称。左图供图/金融街博物馆,右图/梁建华)
自广州开埠,长堤便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成为洋商必争之地,外商抢滩与民间资本的涌入,长堤逐步成为了珠江北岸繁荣的商业集聚区,银行商铺林立。至20世纪30年代,长堤商业区已成为广州极具近现代气息的商业中心。
清末民国之前,票号、钱庄、典当、银坊等集聚于长堤以民间资本经营为主的各类旧式金融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州经济的发展。
(1858年西方人画的广州全景图。)
民国后,各类银行开始出现,逐步取代旧式金融组织。民国初期,广东新设银行中八成集中在广州。20世纪20—30年代,保险业开始崛起,传统金融业、官办银行与民营银行三足鼎立。
(20世纪40年代的长堤大马路。)
这里有第一幢高层酒店爱群大厦,中国第一家洋表劳力士总代理店,第一家地下百货商场,第一座能旋转的高层楼顶餐厅,富商名流云集,酒家食肆客如云来。
而后历经抗战、国共内战等,至1949年建国,广州解放后,金融发展趋于回稳,那时候的长堤,凭借其发展底蕴优势,成为国有银行集聚地。
(长堤堤岸今昔对比。左图/陈宝亨,右图/孙兰)
2012年,长堤正式挂牌“广州民间金融街”。
5年来,广州民间金融街成功集聚一批民间金融机构。重点发展主导产业为金融业,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商业保理、基金公司、再贷款公司等机构及相关配套机构。
目前,广州民间金融街建设卓有成效,2016年获批全国民间金融品牌示范区、互联网小贷发展试验区,广州民间金融街也连续数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沿着广州民间金融街,不同寓意的金融雕塑沿街而立。供图/梁建华)
(广州众创金融街,为促进科技金融“联姻”、促进“草根”企业壮大、孵化科技型企业而设立。)
(互联网金融孵化中心的时光长廊,以科技的视角,见证着一个全新的金融时代到来。)
同期声
吴煜晖(广州民间金融街管理委员会):
“广州民间金融街以长堤金融街为核心,打造金融与类金融产业集聚地,延续越秀长堤悠久绵长的金融文化。”
“我们已经取得了一项国家标准立项,两项广东标准的立项,就是要把民间金融发展规范化的管理经验、建设经验,形成标准,在国内推广。”
“在西安、成都、武汉、哈尔滨、南宁,已经掀起了民间金融的浪潮,我们还跟西安进行了直接对接,进行技术服务输出。”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2017年6月刊。
本期加盟摄影师和文化专家
刘晓明
摄影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曾任广州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从1983开始摄影创作,擅长拍摄城市风光、体育、民俗人文等纪实类的题材,近年来共有1000多幅作品在全国摄影比赛中获得等级以上奖,其中金奖12幅、银奖55幅、铜奖138幅,优秀奖近800多幅。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摄影师,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摄影师,2010年广州亚运会指定摄影师。
吴康敏
主笔
地理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商业地理。
版权声明:【壹号见】专栏图文版权归“广州越秀发布”及《中国国家地理》(繁体版)杂志共同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广州越秀发布”联系。
[壹号见]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