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2020我的奇遇——“闲鱼”上找回当年77幅插画
《唯美物语》插画 ©金城
回首2020年,最开心的一件事,是拍回了一批画于20年前的旧作,皆为插画。共计77幅之多。
从“闲鱼”拍回来的原稿
最神奇的是,这批原稿不是通过什么专业拍卖行获得,而是在“闲鱼”旧货平台买回,它们保存完好,一张不少,令我大喜过望。感谢给我提供了这条商品信息的朋友,没有你的“通风报信”儿,自然不会有今天这些作品的“完璧归赵”。
《唯美物语》插画 ©金城
说句没有“良心”的话,画过这些东西,其实自己早已经忘记光光。直到它们完整无缺地呈现在网上,这才勾起尘封已久的记忆,看着看着,我的眼角泛出泪花。是啊,那是多么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荷尔蒙与汗水交织,青春与梦想在蓝天里自由飞翔。
于是,岁月的车轮载我回到那个单纯而美好的过去。
(编者按:文末附有我这次拍回的旧作《唯美物语》原稿精选,心急的朋友可直接跳到最后观看画作)
我得病了,病得不轻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连环画盛极而衰,支撑中国阅读市场半壁江山的“小人书”出版跌入谷底,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以创作连环画为业的作者(不是在体制内上班,而是靠连环画稿费养活自己,这在当时的中国可能绝无仅有),我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失业”。
在去珠海之前,我刚刚脱下军装不久(中间是我),是连环画,把我和几位画友的命运连在一起
1985年的初冬,一纸借调函,让我从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奔往珠海,在当地唯一的一家报社当上了美术编辑,那是对改变命运的期待,那是对花花世界的想往。
这封借调函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让我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由于身处“特区”的地缘关系,我通过港澳媒介,第一次接触到日本漫画、美国漫画,那些蒙太奇手法演绎的画面,被外国人称作“纸上电影”。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形容,觉得十分贴切,甚至于令我拍案叫绝。那些用分镜头演绎的图画故事,比我们的连环画更加丰富多元,无论历史传说还是现实题材,通过虚拟角色的“表演”,生动无比,给人以无穷想象力,尤其是系列连载的剧情,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仔细想想,我应该是第一批接触到日漫、美漫的大陆读者吧!
突然间,我的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中国连环画的未来吗?我激动得跳了起来,令同宿舍美编包泽伟立即放下画笔,向我投来疑惑的眼光。
我告诉他,我没有病,我真的没有病。
这是当时我为《珠海》杂志创刊号绘制的一些插图。包括杂志的封面也是由我设计,金属感的刊名都是一笔一笔绘制出来的。
那段时间,报社的资料室成为了我的栖身之所。有一天,在香港《天天日报》读到漫画家黄玉郎在香港创办“玉郎机构”成功上市,成为百万富翁的传奇消息,令人振奋,我开始疯狂收集海内外一切关于漫画和动画的资讯,通过剪刀把它们咔嚓下来,贴出满满当当一大厚本的“剪报集”。
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每天处在极度的亢奋之中不能自拔,白天给报纸画插图,下了班挑灯夜战,彻夜无眠地奋笔疾书,罗列出日漫美漫市场状况,提出改良中国连环画使之成为受到年轻一代欢迎的建议,投递给中国连环画界神级人物姜维朴,以及因出版连环画而极负盛名的《连环画报》,只可惜,装了数十页文字内容的挂号信,寄出之后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之后凡是见到画连环画的人,我都会拉着对方大谈特谈对改良连环画的想往,常常是自己聊得口沫横飞,然而对方早已不见踪影。
恐怕所有人都相信我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日漫暗流涌动,我心小鹿乱撞
既然劝不动别人,不如干脆自己打个样儿。
1987年,我放弃了经济特区给予我的高薪报酬,和即将到手的二室一厅,从报社辞职回到我出发的原点,在省会城市哈尔滨进行创业,挑起了中国原创漫画的猎猎战旗,即刻引来几位画家老友的加盟支持,我创办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最早一家连环漫画公司,试图以自产自销模式运营,并改良创作手法,扭转连环画止步不前的空前危机。
当时的所谓公司大约仅有五、六个人,一色儿画画的,剧情部分由大家一起研究,然后分小组进行不同脚本的创作。
公司租住在一个叫做“创作之家”的文联办公大楼,毗邻原苏联大使馆所在的俄式建筑。一整个冬天我伏在案头专心画画,两耳不闻窗外事。
80年代我从珠海回到哈尔滨创业,穿一身华侨一样的行头
有一天,当我推开窗子,突然发现柳条已经绽放嫩牙,花园处处姹紫嫣红,满庭丁香花盛开,芬芳气息扑面而来,带给我一种亢奋的感觉。
我意识到,春天已然来临。于是,我拿着“龙图”出品的多部漫画进京投稿。
结果不说也罢。
经验早就告诉了人们,第一个想吃螃蟹的那个人,不是傻瓜也一定是个疯子。
虽然非常笃定地认为,分镜头手法将来或许会作用于中国的连环画,但那时我才二十几岁,人微言轻,加上出版行业过于保守,所以,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小伙伴们没有拿到一分钱,并且留下一地鸡毛。到了1992年,我凭藉从事地方报纸广告总代所获十几万收入,再次投入漫画运营,结果仍然血本无归。
当年和我一起创业的小伙子小姑娘们,他们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画手
时光到了90年代中期,我留意到遍布京城大街小巷的报刊亭,报刊摊的下面都装有矮柜,里面塞满了红红绿绿的口袋版本的日本漫画,包括《七龙珠》、《圣斗士星矢》、《凡尔赛玫瑰》、《美少女战士》、《侠探韩羽良》、《乱码二分之一》等等。每当学校下课或者学生放学,便会有三五成群的男孩儿女孩儿蜂拥而去,围着报摊团团打转久久不愿离去,不时有人跟老板进行台面下的交易。
那时日本漫画暗流涌动,通过商贩在地下渠道的发行,大有漫卷全国之势,日漫渐成青少年的新宠,它们轻而易举地取代了小人书,成为台面之下的抢手畅销货。
那场景把我震撼了,令我永远难忘——这不正是在我梦中千百次出现过的场景吗?我多年来为之奋斗的全新的连环画时代,它竟然如此静悄悄地走进了现实生活。
虽然前两次创业皆以失败收场,但却练就了我敏锐的观察力。我明确预感到,隧道已走到尽头,曙光即将出现。
我的内心小鹿乱撞,奋斗的激情立马燃起。
在北三环联想桥附近的皂君庙社区,我租下北京市牛奶厂的一间写字楼,进行了精心的装修,墙面包括天花钉上了桑拿木的板子,随处可以贴上或钉上纸片或图画。很巧,恰是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天,我们开始了《时代漫画》的编辑制作,这也是漫友文化的前身。
当年时代漫画的"生产车间"
当时真正懂漫画的年轻人少而又少,会画漫画的更是打着灯笼也难以寻觅。我通过人脉在全国各地招兵买马,见到一个聘来一个,对待每一个画手都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我本人开车去到北京站,把他们一个一个接来,安置在后院居民区的地下室,三房一厅男女混住,并从老家请来李姓师傅打理每日三餐,记得他的煎炸小黄鱼最受欢迎,每次端上餐桌会被秒光。吃饭的圆桌是工作室讨论剧情、进行头脑风暴的地带,有人开玩笑说,只有这个方寸之地才能令大家灵魂出窍。
1998年12月23日,《北京晚报》记者张宏江给我们做了一整版的图片报道
书归正传。从闲鱼收回的这批原稿,除77幅插画,还有另外多部由我创意监制的漫画作品,数一数总计几百页之多。这些流散在外20年未见的心血之作,如今能够重新找回,如同游子回到爹娘的身边。其他作品我会另找机会跟读者们一一介绍。
90年代创作这批插画时,身边刚好有一位擅长漫画制作的兄弟——亮子,他协助胡蓉完成《白秋练》、《倩女幽魂》两部单行本之后,恰好有空,便开始潜心做我助手,辅助我完成这一批插画的后期制作,包括呈现不同的网点效果。
第二排左三我,左四便是亮子(高亮)
创作这部作品时,我大胆探索唯美画风,追求新鲜而时髦的现代视觉,勾线亦舍弃毛笔,改用蘸水钢笔,令过去连环画的笔墨痕迹几近于无。
记得当时为这部作品取名《唯美物语》,试图把它当作我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插画笔记,随刊每期发出。它们的每一幅都是独立而来,本来想在结集出版时赋予角色一些故事,让作品连续起来,并且有进一步延展的空间。奈何后来没有达成,甚至把它彻底遗忘了,这次是该作首次见光,看起来有许多瑕疵和幼稚。
《唯美物语》插画 ©金城
发轫于日本的网点纸,
今天还有人在用吗?
创作《唯美物语》时期,黑白漫画是市场霸主,画漫画凭的是一双巧手,画错了可以涂改,或者借助拷贝台重画,不知花去多少重复劳动的时间。
当时的漫画创作受日本同行影响很大,无论分镜还是对白,皆可见日漫的影子,就连辅助绘画的“网点纸”,也是那个时候由日本传入中国。记得我第一次购买进口网点纸,就是专门跑去北京东大桥的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门店。
不久前看到漫画家颜开发的一条微博,也勾起了我遥远的回忆。
当年编辑制作《时代漫画》阶段,正是国内网点纸盛行,可以轻松在画材店或新华书店买到,只不过价格有些昂贵。你知道当年漫画书的售价才几块钱,可是小小一张网点纸,其价格动辄就要十几二十几块,而网点纸的图形又是花花哨哨,拥有各式各样的纹样和特效,你还得根据不同场合和氛围使用不同的型号,所以,一张网点纸从头用到尾几乎不太可能。所以平时使用时,大家都是能省则省,所剩边角余料也舍不得丢弃,总能让它在边缘地带派上用场。
看我的这批手绘插画,有些效果是用美工刀“刮”出来,比如下面这张图画,其中斑驳的光感就是用刮网技法制作出来。
《唯美物语》插画 ©金城
最好使用的网点纸,是日本原产不干胶材质,其价格对于国内购买者来说,很不友好。所以后来市场上涌现出一堆廉价的国产纸网,需要自己涂上胶水才能粘贴 。记得我们《漫友》杂志曾经随刊附赠过一期纸网,受到漫画爱好者热烈欢迎。
使用纸网,也意味着绘画者付出的手工成本要成倍增加。总而言之,贴网点纸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差事,绝对是技术活,亮子干得来,我却不行。
我现在保存的《时代漫画》附赠的选页,是前些年一个粉丝寄给我的
现如今,国内漫画作者纷纷转战电脑平台,那些仍在坚持创作黑白漫画的,你见到的效果非常精良,却十有八九都是电脑粘贴的网点效果,加之使用电脑画画时,彩色画面总能轻而易举俘获人心,所以黑白漫画已经日渐稀少。
当然,日本例外。如同互联网对日本传统行业的冲击一样,并非摧枯拉朽式,漫画行业按照百年来所形成的创作出版体系有序循环,漫画家依旧使用笔墨和纸张,日复一日的进行着传统的手工作业,并且他们的创意从未因此受限,就算是在疫情最为肆虐的2020-2021年年初,一部新锐之作《鬼灭之刃》仍然脱颖而出,超越《海贼王》等史上超级大作,成为当今日本漫画排行榜单的霸主。
不过全球看来,漫画家手工粘贴网点纸已经成为稀有学问,所以,我特别珍惜这77幅来之不易的“古董级”插画。
附:《唯美物语》插画精选
金城
60后双子座漫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动漫艺委会副主任。目前工作生活在广州。担任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代表作品:《明姑娘》《人间四月天》《极简少女》系列微信公众号:金城漫与画(ID:jinchengmanyuhua)微博:@金城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