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幸福感不是全能感,而是安全感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3-11-03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文|李雪



01



“全能自恋”是否是人类的“出厂设置”



经历十多年的心理学学习和案例分析,我逐渐觉得,可能精神分析一些流派的一些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

比如,温尼科特认为:小婴儿处在全能自恋中,婴儿认为自己的需求创造了外部现实,需要父母满足婴儿的全能幻想。然后,随着婴儿的长大,慢慢能够区分自体和客体。

温尼科特基于自己的理论,在心理治疗时,做过这样的尝试:在病人即将走进治疗室时,在门后准备好,病人准备敲门时将门打开,给病人一种“我想进门的愿望,创造了医生把门打开的现实”这种全能感,弥补病人婴儿时期的全能感缺失。

首先,我觉得心理治疗在成熟的过程中,各种创新尝试都有正向意义,激发学术探讨。


然后,仅仅就治疗而言,我觉得温尼科特的这个尝试可能并不利于病人康复,甚至可能让病人精神更错乱,更无法区分幻想和现实。

回到婴儿的话题。婴儿,尤其是新生儿,需要父母及时回应,新生儿哭泣时,父母在30秒内回应,不会引发婴儿生理指征的变化,这是有实证研究的。婴儿需要从父母的及时回应中,逐步建立安全的神经回路相信自己在哭泣时,是会被回应的。


于是,当婴儿听到父母的脚步声,在“妈妈在呢”这样的声音中,闻到父母身上的气味,通过这些,就可以感受到安全,并逐步延长等待时间。


我非常赞同温尼科特“没有婴儿,只有母婴”的观点。—— 因为单独的婴儿无法存活。


但是,婴儿是否全能自恋,是否认为自己的需求创造了现实,这一点可能值得商榷。



02



全能自恋的妄想,让人惶恐无措



一些事实案例:一岁左右的孩子,爸爸带娃时想上厕所,于是请示孩子说“我想上厕所去可以吗?”,孩子哭闹,不肯。妈妈带娃时,说“我要上厕所了,上完厕所就回来”,孩子很安静地表示“嗯”。

这类例子说明:孩子面对父亲带给自己“你可以掌控我”的全能自恋,是痛苦不安的。妈妈边界清晰,孩子非常舒服。

安抚过孩子的父母,相信你们有过这样的体会:无论新生儿,还是儿童,如果父母安抚时带着“我已经在尽力安抚你了,你就应该赶快停止哭泣”的自恋幻想,孩子则越哭越凶。


如果父母边界清晰“我愿意陪着你,你会哭多久我不知道,我只是陪着你。”那么,孩子很快会停止哭泣。

我对此的理解是:婴儿或儿童,乃至成年人,都需要边界清晰的关系,从而感受到平静放松。


而“你我一体,你能掌控我,我能掌控你,我们能掌控外界” —— 这些自恋幻想 —— 则会让人心神不宁,乃至自恋暴怒。婴儿或成年人皆是如此。

我推测,婴儿需要的可能不是全能自恋感,而是被外界及时回应的安全感。


03



幸福感不是全能感,而是安全感



婴儿需要的可能不是全能自恋感,而是被外界及时回应的安全感。


婴儿和母亲的幸福感来源于“同调一致性”,也就是父母跟婴儿基本同调:婴儿饿了,妈妈也刚好愿意哺乳;婴儿想睡,妈妈也能心神安宁陪伴入睡,而不是去搞睡眠训练;婴儿的目光寻找妈妈,妈妈也愉悦地回视婴儿。

成年人一样会在“同调一致”的关系中感受到无比的幸福,比如热恋期间的心照不宣,比如参加偶像演唱,粉丝甚至幸福眩晕。

婴儿信任自己能够被客体及时回应,便有安全感。


便得以一步步地感知、探索外部客体,感知它们需要多长时间到来、理解它们的功能、感知它们和自己的关系,逐步完成“自体客体分化”,最终发展出完善的“客体水平”的人格。

而“全能自恋感”,有可能不是生命之初的原始设置,而是一种病态反应,类似于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从父母身上传染到了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是自体人格水平,比如养育新生儿时就一直紧张焦虑“我要做到了×××,孩子才能停止哭泣”,这种全能自恋幻想,也被感染到婴儿身上。呈现为:婴儿或儿童,一点不如意就暴怒,认为有个有敌意的客体在迫害自己。

父母人格水平非常完善的情况下,婴儿在一岁,就很好协商等待了,比如“苹果泥要先蒸,等做好了才能吃到”。可能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每个词汇,但是父母传递的边界清晰、人格稳定的能量,已经“感染”给孩子,孩子可以安心等待。



04



基于事实而修正认知



当然,我所说的基于我对案例的理解推测,温尼科特也是一样,他的理论也基于很多事实案例研究。

没有谁代表绝对真理,重要的是,我会一直看事实,根据事实修正认识。

看事实,根据事实修正认知,这个事情实在太吸引我了,一个剧情连看几年才能看清,也没有畏难情绪。这是生命力的铺展,不用意志力坚持,我也会一直这样做的。

当然,我畏难崩溃也是经常有,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事儿,都是自恋幻想剧情太多惹的祸。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Paco Pomet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辅    助    阅    读




《 为人父母,最核心的心理能力 》



《 每天都在消磨你智力的,是什么 》



《 孩子如何跨越阶层,靠学区房吗 》



《 自体自恋的哀嚎:没有我,你怎么办 》



《 为什么“温和坚定地讲道理”却行不通 》



《 别把孩子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 》



《 掰开揉碎的知识,是教育的谎言 》





大 目 录  2017


大 目 录  2019










初   心   商   城





李   雪   直   播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