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诱惑:东方之美,霸屏纽约时代广场

谁最经典 2020-02-17




东方,是什么模样?

是山水间的浓墨与留白?

还是千年匠心雕琢成的东方化境?

我们,曾是地球上,对美最有发言权的一群人。

如今,我们身在东方,却远离东方。

觉醒吧,东方自信。

丢失自己,就等于丢失一切。

在未来到来之前,去寻找本真和初心的美。

登场了,东方美。

——《了不起的匠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v0391pkqt1y


打开视频

体验东方魅力

一袭豆青色汉服,

素雅之极,

精致的纹饰和东方柔美,

尽显高贵。


2017年5月16日,

当身穿汉服的林志玲,

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

全世界都为之惊艳。

她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宣布,

“登场了,东方美。”


作为纽约的地标,时代广场年均客流量近1亿人次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服饰和礼仪,

历来是一个民族最外在的文化传承。

汉服,不是停留在明代王朝的旧衣,

而是沿袭传统的时代正装。”



为林志玲量身裁衣,

手工制作这件汉服的,

竟是一个80后“香港仔”。



第一次知道“汉服”,钟毅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上读到的——


清人入关,削发易服,汉族一直沿袭数千年的服饰传统,就此断裂。


短短一行字,历史的厚重扑面袭来,少年扼腕叹息,几千年的服饰传统,就这么断了?



从此,在他脑海里,汉服再也挥之不去


汉服始于黄帝,定型于周朝,

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

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而后一路发展演变至明朝。

之后清朝满人入关,大举剃发易服,

一直沿袭数千年的服饰传统就此断裂。



日本、朝鲜、越南,

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才逐渐形成完善、

且如今仍然与汉服非常相似的:

日本和服、韩国韩服、越南古长衫、不丹国服……



“中国作为泱泱大国

明代时朝鲜是属国,受到明朝限制

如今我们却连属国都不如

服饰的形制复原、质感

居然比不上一衣带水的附属之国”


对比韩国对传统服饰的精心保护,

而汉服被忽略,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钟毅十分气愤。



为了让汉服回归现代生活,

大学时钟毅决定做一件事,

整整一年的时间里,

他每天穿着汉服出行,

想以身体力行,感染周围人。

他第一次去拜访女朋友家,

穿的就是自己做的一件交领汉服。



岳父岳母和善宽容,

当面并没有过多微词,

背后却实在忍不住询问女儿:

“你男朋友好像有点奇怪,

他是做什么的?

为什么要穿成这个样子?”



相较于岳父母,

路人的眼光则更为苛刻。

有人把汉服当成和服,

有人当成韩服,

还有人以为他们道士下山。


一年到期,脱下汉服后,

钟毅发现这样的坚持并不能达到初衷,

他开始反思,

汉服在现代生活里,

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钟毅想做的,

是把汉服用到生活里。

他认为,民族服饰的传承

是在明代出现了断层,

而他需要做的,

就是把汉服从这里衔接下去。


为了汉服的传承,

钟毅开始泡在图书馆里,

详细查阅汉服的样式花纹。

 


等到实践的时候,

钟毅才发现就连市面上的汉服,

都良莠不齐,

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服。



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自己一定要做出一套真正的汉服。

当他把做汉服当成事业,

困难也才刚刚开始。



一开始,

他从市场买回心意的布料,

自己做出一套汉服,

却发现它就像一个空架子,

毫无灵魂所在。

 


钟毅想了想,

要做出心意的汉服,

就得自己设计花纹,

再亲自着手裁剪与缝制,

每一步都需要根据历史制作。

 


然而,当他拿着设计好的图样来到工厂,

却被业内人嘲笑“布料复杂又不实用”,

还被工厂嫌弃数量不够多,根本赚不到钱。

从设计图到实现的过程步履维艰…

但汉服却成为他心中不可撼动的梦想。



不管别人怎么看,

他一针一线,每个花纹,

都严格按照历史记载来。



大量的精细步骤,

使得一件汉服出品,

至少得上把个月到半年,

而且还需要专门的师傅缝制,

就这样,钟毅坚持了十年。



因为多年的坚持,

他的执着打动了很多人,

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汉服,

而他的作品也受到圈内认可。



敬畏文化积淀又不拘泥,

紧跟时代步伐又不放纵,

这样既不耽误对文化的传承,

又能在当下让更多人了解、接受和喜爱。

当然,精妙的手艺也是,

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说,这样的汉服才是一件活生生的衣服,

而不是文物,只活在过去。

 


尤其是,一些海外华侨,

在异国穿上东方元素,

汉服的符号意味似乎更加强烈。

对他们来说,

身穿汉服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认知,

更是家国情怀的骄傲。



汉之古朴,唐之飘逸,

宋之淡雅,明之端庄…

曾经的兴旺,

无法掩饰汉服如今的衰微。

而真正的中国风和东方美学,

却都藏在这一袭汉服中。



对很多人而言,

汉服或许只是一个过去式,

但在另一部分人心中,

它却承载了中国悠长的历史文化。


99%的人都不了解的,汉服到底是怎么制成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w0503rume6n


《史记》载,

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

“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

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汉服蕴意深远:深衣寓为“深意”

上衣分裁四片,意喻“四季”

下裳分裁十二片,对应“十二月”

上衣下裳,代表天地阴阳

袖圆以应“天圆”,衣领交叠成矩形以应“地方”

背部中缝直至脚踝,以应“人道正直”


天人合一、天圆地方、洒脱飘逸、灵动脱俗

构成汉服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气质

因此,中国自古被尊为【衣冠上国】



“汉服不是遥不可及,应该是伸手可触

它和挂在博物馆里的服装价值不同

一定是有人穿出来的。”


“汉服在今天,仍然是死的

我希望让他活过来。”



在这个时代,

有人专注于朝前,

也有人着力于连接过去。

文化传承有人在做,

文化瑰宝正在苏醒,

我们每个人,

都应该对此多一分敬畏和了解。



如果某一天,

大街上,地铁里,

会有那么一个或是一群年轻人,

穿着汉服赶赴一场正式的宴会,

当事人和旁观者都不觉得异样,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与传承。




来源 | 了不起的匠人

有束光、看道、匠心之城、

墨客行丨自驾旅游

云上文化ID:yunshangshuhua」

喜欢收藏传统赏石的兄弟

可以添加翫石山房的个人微信:ccjd007

小编推荐读书:

往期回顾:

文人名士爱雅石画案,中国式文人的简约!书 房 布 置这才是中国人的院子!清居雅境极简主义生活方式12条书房中最文质的7种绿植,你家有哪种?中国文人的案头有个小院,荒度余生简居 得闲极简,最高级的审美!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条老巷子适意,生活的真谛何以消夏,唯有闲读茶室挂画的美学窍门一生一院,朝云春水秋山……至雅生活美学一生之乐,唯有清居室 庐 营 造情于中式庭院喝茶赏蒲书房是一个家庭的奢侈品,非必需,但必要!茶室,物质与诗意的过渡空间放下所谓忙碌,看看宋代文人怎样生活中国五千年来最有品味的朝代室雅何须大文人再美的院子,也少不了石头“中国古董教父”窗内和窗外中国式的雅致生活想有个这样的小院,悠然到老古玩玩的是什么?唯素物,可养心审美,是一种自觉没有书房,何谈梦想?书房,男人的另一个世界!像宋人一樣愛生活你缺少一个能净化心灵的书房中国式风雅,你爱几何?古代豪宅:文人情怀写照
家里为什么要放石头?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