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慢文化

谁最经典 2020-02-17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南山,采菊东篱;名仕风流,低吟浅唱;听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一直是先贤们为我们描绘的一种美好而轻松的生活状态。



不知从何时起,这一传统观念被效率、金钱、利益这些关键词所取代。而近年来,人们对“慢生活”、“品质生活”的向往与渴望越来越强烈,人们开始反思,成天忙忙碌碌,到底为什么?难道追求幸福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拼命挣钱,就是把自己忙死?于是回归传统,回归优雅,回归休闲品味,回归诗意生活的声音又屡屡掀起浪花。

传统的中国文化倡导: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真正明白在快慢、张弛、疏密、得失、成败、忙闲之间的生活艺术,对现代中国人来说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艺术品收藏活动在其中完全可以充当一个调适的角色。虽然如今的收藏活动也在市场的大潮中催生出许多速成方式,大大小小的“拍卖会”、“博览会”以及网络交易,使收藏这一传统文化活动更加便捷化了,使收藏这种细品慢享的文化活动直接嵌入了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收藏需要品、需要鉴、需要赏,这些特点又注定了收藏活动本身,可以成为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方式;在品、鉴、藏之间帮助我们保持一种精致的生活状态,在“慢”节奏中保护我们对艺术的感受力。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说:“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过于奔忙会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在这个欲望高涨的时代,“慢生活”的实现并不容易,“慢”是需要付代价的,慢也是奢侈的。相对于充满功利色彩的投资性收藏,“慢收藏”也是有步骤的:



首先,慢收藏的第一步就是确立自己收藏的目标和方向,不要盲目地贪大求全,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所选择和侧重。无节制的收藏行为,不仅有“玩物丧志”之嫌,也违背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古训。



第二步,对藏品进行整理、研究并与同道一起鉴赏。

只藏而不鉴,满足的是占有欲,不是真正的收藏,只鉴而不赏是做学问,也不算真正的收藏,总之藏、鉴、赏,每一个环节都是必要的,也是充满乐趣的,可以享受的。



第三步,懂得“舍弃”。

在收藏过程中,很多人一看见好东西就想迅速据为己有。然而,这世界上的好东西太多了,谁也不可能全部拥有,就算你再有钱也买不完。因此要明白,收藏享受的是个过程,切忌与人攀比,要学会“舍弃”,慢慢体会收藏的“缘分”,就算得不到,也不会太痛苦,太难过。



让我们开始一起进行真正意义的收藏吧,它不是收购,也不是保管,更不是投资,它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慢生活”的态度。它能使我们丰富而开阔,并能真正地理解在快慢、张弛、疏密、得失、成败、忙闲之间从容而淡定的人生之道。



喜欢收藏传统赏石的兄弟

可以添加翫石山房的个人微信:ccjd007

往期回顾:

一座“养出来”的中式私家园林我想有个庭院,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旧的东西,散发着时间的醇香中国式诱惑:东方之美,霸屏纽约时代广场市隐的茶室虽为长物,却也风雅。书 改 变 气 质中国古锁:门上的精致艺术!有院,有家,有石静,真的很美文人名士爱雅石画案,中国式文人的简约!书 房 布 置这才是中国人的院子!清居雅境极简主义生活方式12条书房中最文质的7种绿植,你家有哪种?中国文人的案头有个小院,荒度余生简居 得闲极简,最高级的审美!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条老巷子适意,生活的真谛何以消夏,唯有闲读茶室挂画的美学窍门一生一院,朝云春水秋山……至雅生活美学一生之乐,唯有清居室 庐 营 造情于中式庭院喝茶赏蒲书房是一个家庭的奢侈品,非必需,但必要!茶室,物质与诗意的过渡空间放下所谓忙碌,看看宋代文人怎样生活中国五千年来最有品味的朝代室雅何须大文人再美的院子,也少不了石头“中国古董教父”窗内和窗外中国式的雅致生活想有个这样的小院,悠然到老古玩玩的是什么?唯素物,可养心审美,是一种自觉没有书房,何谈梦想?书房,男人的另一个世界!像宋人一樣愛生活你缺少一个能净化心灵的书房中国式风雅,你爱几何?古代豪宅:文人情怀写照

小编推荐读书: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