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 译者地位正在沦落?来谈谈你眼中的翻译圈
如今在翻译圈求生存并不容易——
翻译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工作
翻译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
译员的薪酬机制广被诟病
译员被拖欠工资甚至被骗的现象层出不穷
翻译公司良莠不齐
……
如何整治行业乱象,提高翻译地位,保障译员权益,是圈里人都应该思考的。
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翻译家董强曾发文探讨当前翻译事业的式微和翻译从业者地位急剧下降的现象。他说——
曾经,翻译家像巨人一样,一手接着外国,一手连着国内,传播着被法国作家纪德称为“人间地粮”的精神食粮。翻译家甚至因为引进一种全新的精神、理论、文化依据,为一个新时代的产生奠定基础,而当之无愧地成为时代的先驱。
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和多样,现代传播链条的日趋完善,整个出版行为本身都被降为现代传播机制中的一环,翻译更是其中小之又小的环节。版权交易、寻找译者、进行翻译、样书编辑、出版发行、媒体宣传,种种程序之后,译者只是书封上一个不起眼的名字。而且由于译者的名气往往不如作者,所以最多是把作者从国外请来做宣传时,才想到让译者出面陪同,进行现场翻译。
此种情况下,人们对翻译的重要性以及译者身份的认知,都大打折扣。作为生产环节之一的翻译被工具化了,似乎只要做好中间信息传递的传声筒即可。这一要求使得许多有抱负的学者和文化人不屑于从事翻译工作,翻译也被认为是没有创新能力、无需学术修养、仅有外语技能的行为,译者本身的人文素质、阐释能力大大下降。如同恶性循环一样,优秀人才的稀缺又使得翻译的报酬与待遇始终低下,人才素质与行业现状互为因果,翻译界因此受到沉重打击。
重振翻译事业可能有千方百计,但最关键的是与肤浅化抗争,让翻译家群体在从选择到阐释、再到接受的现代传播之链上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翻译家应当如鲁迅所说,自己来拿,或者如季羡林所说,自己去送,不应该只是传播环节中的语言机器,而应是完整意义上的文明传播者。如此,翻译质量的改善,以及人们对翻译事业的理解与尊重,才会相继回归。
结合行业现状,译世界制作了一个小型调查问卷,欢迎你和我们共同探讨。
如果调查问卷不能满足你,更欢迎你点击图文右下角“写留言”,与大家分享你在翻译圈的真实感受~~
推荐阅读
您对翻译行业的见地,欢迎与我们分享交流。来稿请致:media@yeeworl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