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2017第21期!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总第40期)

2017-06-23 译世界编辑部 译·世界


编者按

每一周,语言服务行业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作为语言服务行业的垂直门户,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6月17日-6月23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C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件

·本周要点

·事件预告

产品前沿

重要观点

行业数据

Part 1

重要事件


本周要点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发布 含13个领域


6月20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发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据悉,《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将于2017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据介绍,《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规定了交通、旅游、文化、娱乐、体育、教育、医疗卫生、邮政、电信、餐饮、住宿、商业、金融共13个服务领域的英文译写原则、方法和要求,提出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应遵循的合法性、规范性、服务性、文明性等原则,并为各领域常用的3500余条公共服务信息提供了规范译文。


第六届全国口译大赛总决赛在京举行


第六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总决赛6月1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落下帷幕。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刚毅出席总决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发表致辞并与外交部翻译司副司长费胜潮、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杨平、中国外文局培训中心主任赵丽君等领导分别为选手、指导老师颁发了奖杯、荣誉证书。


本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旨在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翻译学科建设和语言服务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培养高素质语言服务人才、提升新时期对外中国话语能力。回顾本届大赛的历程,初赛于2017 年2月在全国22个省市拉开序幕,共有456所院校的1844名选手参加了于4月15日和22日举办的省级交传复赛,产生了499名晋级交传大区赛的选手。在5月6日和13日举办的交传大区赛中,共有54名选手胜出并进军6月17日、18日在京举行的交传总决赛的资格。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82位选手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 决出了交传冠、亚、季军各1人,一等奖7人,二等奖21人,三等奖23人;同传冠、亚、季军各一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2人;以及团队赛一、二、三等奖。


WITTA-西安办公室挂牌仪式举行


6月16日,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首届国际翻译教育研讨会筹备会暨WITTA-西安办公室挂牌仪式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国家级翻译实践教育基地举行。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王军哲、副校长党争胜、WITTA理事长李德凤、秘书长赵军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党委书记刘志军、WITTA常务副秘书长麦文以及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院长黄立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贺莺、党委书记刘小勇、副院长陈卫国等出席会议。


李德凤与贺莺签署了《WITTA联合区域特色高校开展“政产学研”集成创新战略合作暨西安办公室框架协议》。赵军峰为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颁发了WITTA-西安办公室牌匾,并为入选WITTA翻译学科(专业)大数据课程资源建设专家库的四位专家颁发了聘书。


中外影视互译合作国际论坛举办


中外影视互译合作国际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活动旨在深化中外影视译制专家在影视译制发展、影视作品互传、译制人才合作等领域的专业交流,推动中外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本次“论坛”主办方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文化译研网,本次“论坛”活动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SMG)、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论坛共设六大主题,包括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国际配音和品牌管理部门主管黛布拉·金、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全球业务高级副总裁莉莎·安·帕诺在内的来自28个国家的42位外方电影产业相关管理机构、电影节主席、电影公司机构负责人、电影人,影视领域、翻译领域专家学者根据主题分为6组,就各自的专业和领域发表演讲,就经验、困难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影视译制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2017高级影视翻译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6月16日,由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墨责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高级影视翻译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主讲嘉宾有中国传媒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麻争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前院长张春柏;虫二传奇创意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银河护卫队2》中文翻译付博文;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外籍专家Nicolas Berthiaume;人人影视字幕组组长张旭。北京墨责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晓瑜主持开班式,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韩立强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常辉副院长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来自全国影视新媒体等单位负责翻译的相关负责人,影视、字幕翻译从业人员及对影视翻译有兴趣的高校教师、学生共计4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事件预告


广东省法律翻译研究生暑期学校将于7月1日开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Z0300076)支持下,定于7月1日-15日举办广东省法律翻译研究生暑期学校。暑期学校由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和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全国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广东省翻译协会和广州翻译协会协办,旨在以广外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经验,带动本省同类高校的翻译学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法律翻译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拟邀请法律翻译领域的权威研究专家和资深行业专家授课,包括浙江大学法律话语与翻译中心主任程乐、南京师范大学董晓波、国际翻译家联盟(FIT)法律翻译委员会委员葛亚军、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李长栓、香港理工大学李克兴、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马庆林、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屈文生、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沙丽金、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赵军峰等。

第七届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国际研讨会将于7月7日召开

第七届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国际研讨会暨法律英语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发展研讨会将于7月7日-10日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承办,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协办。


研讨会主题为“信息化时代的法律英语与法律翻译——融合·挑战·创新”,主要议题包括:法律语言理论体系与应用范畴研究:依存与超越、法律翻译的历史和现状:传承与发展、法律文化与法律英语:载体与媒介、法律英语学科规划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拟合与架构、“Web+”时代的法律英语教学改革:开拓与创新、法律语料库的建设及其应用:融合与挑战、法律英语能力标准:科学化与量表、法庭与语言:新媒体与庭审、行业英文合同翻译研究:契约精神与实践、法律语言服务研究:技术化与市场、法律英语证书(LEC)考试:测试标准化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法律英语学科建设及法律英语师资发展问题等。

华东政法大学第二届法律翻译夏令营将于7月9日开营

为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广大学子学习法律翻译的兴趣,选拔相关学科优秀大学生攻读我校翻译硕士(法律翻译笔译方向)和法学理论(法律语言学方向)研究生,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定于2017年7月9日-7月12日在我校松江校区举办第二届法律翻译夏令营,规模为40人左右,主要安排包括学术讲座、座谈交流、参观活动等。


符合以下条件的高校学生可以申请:国内重点大学英语、翻译、法学专业,或对法律翻译、法律语言学感兴趣的其他专业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14级学生)。优秀毕业生、专业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或奖项的其他高校本科三年级学生也可申请。本科阶段前5个学期学习成绩在本专业年级排名前40%。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学英语六级525分以上;雅思6.5分以上;托福95分以上。身心健康,在校期间无违纪行为,未受过处分。

“第二届国际假日书院系列讲堂”翻译主题研修班将于7月18日-21日在京举办

假日书院组委会于2017年7月-8月在北京香山饭店主办外语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暨第二届国际假日书院系列讲堂,设翻译、文学、语言学三个主题。届时邀请相关学界知名专家及期刊主编作主题讲座。其中,翻译主题的研修将于7月18日-21日举行,邀请的演讲嘉宾包括:四川大学教授、博导曹明伦、辽宁师范大学教授董广才、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南开大学教授吕世生、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罗选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新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潘文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文军、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导谢天振、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杨俊峰等。

全国外语学科高级研修会将于8月5日-9日举行

由外语学科发展合作论坛主办、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协办的全国外语学科高级研修会将于8月5日-9日举行。会议将就外语学科的研究方法论、论文写作与发表、项目申报三大课题开展专业辅导。本会议以讲座和工作坊的形式分类教学,主题为外国文学、翻译学和语言学。本次研修班历时5天,结束后颁发“全国外语学科研修班结业证书”。会议主讲嘉宾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开宝、澳门大学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Center forStudies of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Cognition, CSTIC)主任李德凤、清华大学外语系刘世生、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杨金才等。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产业/语言文化博览会将于9月举行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产业/语言文化博览会将于9月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该会议由国家语委、北京市政府主办,北京市语委、北京市贸促会承办。


博览会主题为“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展会将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德中法文化交流相关方面,“一带一路”国家有关人士及参展商,政府及相关部门官员,语言企业、文化机构、教育机构、翻译机构、留学机构及从业人员,院校师生及研究人员,语言文化爱好者等参与。


博览会期间将同步举办主论坛:中德语言文化论坛,以及语言科技与经济增长论坛、语言翻译与文化传播论坛、语言康复与人类健康论坛、工具书与文化传承论坛四大分论坛。

第十七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将于10月27日-29日在广州召开

第十七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将于2017年10月27日-29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翻译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联合主办。研讨会主题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科技翻译创新。会议议题包括:科技翻译现状与发展趋势、科技翻译实践方法、科技翻译人才培养、计算机辅助科技翻译等。

Part 2

产品前沿

欧盟资助首个语言翻译项目 自动翻译机将商用


目前,欧盟面临一重大问题,就是在其成员国中存在23种语言,所有重要文件的翻译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翻译团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针对这个问题,由欧盟资助的TC-Star工程来研究并开发出一种新的系统,这个系统会把它所接受的一种语言翻译成数种不同的语言。


根据ICT统计的显示,TC-Star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自由翻译来研制的系统,但是如果让这个系统能正确的运行,需要三种关键技术:

第一:ASR(自动语言识别设备);

第二:SLT(语言翻译设备);

第三:TTS(文字转换语音设备)。


为了使每种技术的输出效果都是最好的,TC-Star工程联合了数个比较完美的ASR和SLT系统以使能翻译出最完美的效果,这个系统可以在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翻译并且正确率较以前有很大提高。


但目前这个系统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求,TC-Star声明:数年后,自动翻译机将会在商业中出现,到那时,他们将对这个项目开源。

Part 3

重要观点

谢天振:对中国文学文化的译介中存在的某些“误译”,不必大惊小怪


有一种意见认为,强调重视接受语境的特点,照顾接受群体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是对西方读者的“曲意逢迎”,是被人家牵着鼻子走。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根源是把文化外译与对外宣传混为一谈。对外宣传中我们要掌握话语权,但是文化外译,具体如中国文化“走出去”则不完全如此,文化外译还有培育国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建立起对我们国家和民族全面、正确的认识的目的。片面强调话语权,却不顾对方是否喜欢,能否接受,“走出去”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还有一种观点也颇有市场,即认为文化交流应该彼此尊重、平等交流。这种观点主要也是针对目前中国文学文化在英语世界,尤其是英美两国的英译情况而言的。有学者提出,要求英语世界的翻译家、汉学家对中国文学文化译介应该“彼此尊重”、“平等交流”,不能有删节。此话粗一听似不错,其实也是一孔之见。因为它把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时应采取的态度和立场简单化、数量化。这种观点的根源同样是对跨文化译介本土化规律缺乏认识。


任何民族、国家要达到对外来文化的准确理解与全面认识,均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面对当今世界、包括英语世界对中国文学文化的译介中存在的某些“连译带改”、甚至一些“误译”和“曲解”等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文化交流需要一个过程。以莎士比亚汉译为例:长期以来,我们阅读的是朱生豪用散文体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然而今天大家已经知道,莎士比亚戏剧的原文是诗体,而我们直至前几年才迎来方平先生主持翻译的诗体《莎士比亚全集》。那么,是否因此就可以指责朱生豪的翻译是对莎士比亚原作的“不尊重”,从而否定朱译莎士比亚的价值与意义?严复当年翻译《天演论》,一开头就把原文第一人称改成了中国读者习惯的第三人称,还将原作后半部分全部删节,我们是否也要质疑当初严复的“翻译”是对中国读者的“曲意逢迎”?


综上,笔者认为,我们对本土化概念的认识,不要仅仅停留在接受语语境中,只考虑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同时也要站在文化输出方的立场,考虑对象国的接受。这样,我们对当今各国之间跨语言、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就能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的某些认识误区也就不难破解了。(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跃进:把语言文字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高度来认识,是必要的


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现实来看,语言文字与国家安全密切联系和互动关系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存在,而不仅仅是主观上“安全化”的结果。为此,把语言文字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高度来认识,使其进入“安全议程”,无论是对国家安全研究和实践来说,还是对语言文字研究和实践来说,都是必要的、合理的、可行的。


首先,从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来看,国家文化安全中包括着语言文字安全,语言文字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构成要素。


其次,从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来看,在许多因素中都有体现,同时还可能独立地发挥自己独特的影响作用。例如,作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的“国民素质”,就包括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其中就包括了国民的语言文字素质,与国民对本语言和文字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


第三,在危害国家安全因素所包括的“文化渗透”中,以及在历史上屡屡发生的“文化侵略”和当代世界突出存在的“文化霸权”中,同样存在着语言文字的“渗透”、“侵略”、“霸权”问题。


第四,在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中,虽然也无法直接看到“语言文字”,但无论是在保障机制中,还是在保障活动中,语言文字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我们认为,国家安全保障既需要军事情报等专门机构的专门工作,也需要文化教育等非专门机构的协作配合,语言文字工作就是国家安全保障中文化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由于语言文字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而无论是国家安全研究和工作,还是语言文字研究和工作,都不能忽略语言文字安全问题。(《为国家安全立学》第15章,“翻译教学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Part 4

行业数据

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学科背景为非语言文学专业MTI专业学生仅占12%


根据现代语言服务人才具体分类,我们可以总结出现代语言服务需要跨语言、跨文化和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及其他能力,例如翻译工具使用、翻译项目管理、术语管理和专业领域知识等能力。而语言服务人才能力的构成也可作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的参考。


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MTI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为语言文学专业,占比达88%,而学科背景为非语言文学专业MTI专业学生仅占12%,其中其他人文社科专业背景和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分别占6%。由此可见,MTI专业学生大部分是语言文学专业背景,其他专业领域知识相对薄弱。


调研数据显示,在BTI课程设置中,由外语基本能力和中文素养两类课程构成的语言能力类课程占比为24.8%,而MTI的语言能力类课程占比仅为15.4%,这反映出BTI和MTI专业教学层次的差异,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BTI课程的重点符合BTI学生处于语言学习初级阶段的现实,而MTI学生已经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语言能力整体较高,因此语言能力课程占此较少也属正常。


关于由文化艺术类和综合素质类课程组成的知识类课程,BTI课程中此类课程占比为15.7%,而MTI课程中此类课程占比低于BTI,为11.5%,可能原因是MTI课程中翻译能力类课程为重点,知识类课程相对较少。(《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 


【资料来源:外交部、教育部、外文局、译协、各院校等机构官网、媒体公开报道、自媒体资讯、业内人士推荐及其他公开信息。】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责编:张婷

声明:本文为译·世界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未经授权擅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独家 | 2017第20期!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总第39期)

独家 | 2017第19期!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总第38期)

独家 | 2017第18期!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总第37期)

独家 | 2017第17期!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总第36期)

独家 | 2017第16期!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总第35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