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简报 | 中外出版翻译访谈会举行、 第十届全国法律英语大赛开始报名...

译世界编辑部 译·世界 2021-03-17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

(2019第32期,总第148期)


编者按 

每一周,中国语言领域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作为智库型资讯与研究平台,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8月17日-8月23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本栏目音频由译世界 & 译直播联合出品,本期主播:厦门精艺达文化传播公司实习生 Estelle


C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事项预告

翻译出版

重要观点


Part 1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15位外籍出版家翻译家获第十三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第十三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以下简称“特贡奖”)颁奖仪式2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颁奖仪式并给获奖人颁奖。


本届特贡奖共评出15位获奖者,包括12名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和3名青年成就奖获得者。他们中有5位作家、6位翻译家、4位出版家;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希腊、伊拉克四国首次有获奖人当选。


其中,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12位获奖者是:俄罗斯作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罗马尼亚翻译家罗阳、阿根廷出版家林磊文、澳大利亚翻译家杜博妮、加拿大作家贝淡宁、希腊翻译家索提里斯·查理克亚斯、匈牙利出版家库奇什·安德拉什·山多尔、伊拉克翻译家阿巴斯·卡迪米、以色列作家尤锐、哈萨克斯坦翻译家赛肯·阿达依、韩国出版家洪廷善、斯洛伐克作家利奥波德·莫拉夫奇克。


获得青年成就奖的专家共3位,他们是埃及青年翻译家雅拉·艾尔密苏里、德国青年作家石坤森、尼泊尔青年出版家凯兰·高塔姆。


这些获奖人中,俄罗斯作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创作的《习近平:正圆中国梦》是第一部由外国人写作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著作。罗马尼亚翻译家罗阳1983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长期从事中文推广工作,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罗文版),在罗产生重大影响。伊拉克翻译家阿巴斯·卡迪米在中国工作近20年,先后在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文局担任阿文部专家,从事翻译、改稿、编辑等工作,代表译著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阿文版)、《三国演义》等。埃及青年翻译家雅拉·艾尔密苏里已出版中国图书译作近10部,译作涉及中国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体裁,为促进中阿文学沟通对话作出一定贡献。代表译作有《西川诗选》《美食家》等。 (中国新闻网)


中外出版翻译访谈会在京举行


8月21日下午,中译出版社与国声智库成功举办了中外出版翻译访谈会。“智库会客厅”栏目组对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优秀儿童文学作家薛涛、土耳其知名汉学家吉来(Giray Fidan)以及美国新生代译者雷思成(Scott Rainen)进行了专访,各位专家针对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儿童文学如何“走出去”表达了各自的精彩观点。中译出版社总编辑贾兵伟向与会四位专家颁发选题顾问团专家证书。 


作为首位担任IBBY主席的华人,张明舟对国际儿童文学现状与发展以及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接受度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儿童文学是最重要的文学分类,而IBBY的使命就是通过儿童图书促进国际间了解和交流。谈及IBBY遴选作品的标准,他表示,在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同时,能够传达人类共同价值观和情感的作品才能引发全世界读者的共鸣,因为儿童文学是没有国界的,就如同大自然原本没有国界一样。优秀的儿童作家拥有一颗赤诚的心,表达对孩子的热爱和对童年的致敬,这也是他欣赏薛涛作品的原因。他也对中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双语儿童读物的原创力量和翻译品质表达了肯定,希望这套书能得到读者的认同和欢迎并走到世界各地去,祝愿中译出版社在双语读物和中国儿童文学版权输出方面做出更亮眼的成绩。 


薛涛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非常受中国小读者欢迎,他回忆了在东北成长的童年故事,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以及对儿童文学的创作理念。他认为,文学作品就像河流与森林将世界连接在一起,因而作品的“源头”与“根系”尤为重要。中国儿童文学要与世界接轨,要坚守纯净的文学源头,扎根于自身文化土壤。对于原创儿童作品的双语开发,他表示非常期待这种方式,就仿佛使用不同材料和颜色建造房屋,能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锻炼读者的中英文能力。他认为翻译质量决定了作品形态,认为本系列译者十分专业与认真,因此放心地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中译出版社进行翻译与输出,并期待自己的作品会走得更远。 


土耳其汉学家吉来是中土文化交流的先行者,翻译了包括经典古籍《论语》和《孙子兵法》以及当代作家张炜的《古船》在内的作品。他介绍了自己如何与中国文化结缘,并如何一步步走上翻译中国作品之路。他认为,中土两国文化虽差异众多,但是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他相信,通过合理传神的翻译,可以让更多土耳其人知道中国、认识中国、爱上中国。 


优秀的青年汉英译者雷思成与中译出版社合作翻译了大量优秀作品,近期致力于翻译薛涛的《泡泡儿去旅行》和《砂粒与星尘》。他认为,薛涛的作品特色鲜明、想象力丰富,善于用适合儿童读者的语言积极、幽默地表达深沉的话题。在翻译过程中,他不断与薛涛沟通,讨论作品的深层含义,力图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他同时感谢中译出版社,让他有机会通过翻译和宣传作品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能够为加深两国人民的了解、消除两国文化间的隔阂作出贡献。 


活动最后,中译出版社总编辑贾兵伟为与会的四位专家分别颁发了聘书。贾兵伟总编辑表示,为落实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她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国际部任职时,曾策划组织了两届“中外出版翻译恳谈会”,聚集了上百名汉学家资源。本次中外出版翻译访谈会不仅是对前两届恳谈会的深度开发和延展,也是一次预热活动,访谈会将在明年继续举办。中国优秀原创儿童作品的双语化开发意义重大,这将是中译出版社重点打造的产品线。一方面作为对外汉语教材的辅助读物,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海外传播;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填补中国原创作品双语化的空白,作为英语辅学阅读读物。(中国文化交流网)


2019《民族文学》藏文版作家翻译家培训班开班仪式举行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8月17日,由《民族文学》杂志社主办的“2019《民族文学》藏文版作家翻译家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义勤,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副局长李万瑛,《民族文学》副主编哈闻等出席开班仪式。会议由《民族文学》副主编陈亚军主持。


《民族文学》藏文版自2009年创刊以来,共出版杂志61期,发表500多篇翻译作品,100余篇母语作品,为藏族作家与国内乃至世界各民族作家,搭起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打开了一个相互学习与借鉴的窗口。创刊10年来,共有百余位翻译家参与翻译工作,形成了既有文学修养、又有高水准的翻译家队伍。


此次培训班为期5天,共有20余名来自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的学员参加。培训班针对藏族文学创作与翻译的需要,精心设计和安排了课程,特邀《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副主任梅敬忠教授,青海省河南县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主编、知名作家次仁顿珠,及琼迈藏族文学网主编、著名诗人加布青等知名专家学者为学员进行专题授课,不仅有母语作家的创作与翻译技巧,还涉及中国古今文学经典、文化智慧等话题,内容丰富多样。此外为增进作家与翻译家间的沟通了解,此次培训还安排了座谈、研讨会和文学实践活动。(人民网)


第四届中国语言服务业协同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暨2019语资网会员大会在贵阳召开


近日,第四届中国语言服务业协同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暨2019语资网会员大会在贵阳召开。来自国内外翻译企业、技术公司、高等院校、语言服务协会等行业组织的300余人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有关语言服务的市场发展、文化外译的实践与拓展、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产学结合与跨校合作、翻译技术的发展以及语言类学科建设等诸多问题,为推动语言服务行业的繁荣发展献言献策。


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黄友义教授作大会主旨发言。他所作的题为《翻译的生命力: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报告对拓展和深化有关语言服务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掌握技术创新这一未来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侨鑫集团联席总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仲伟合教授作题为《中国语言服务业:成就、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报告。他继往开来,在报告中总结了语言服务业近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语言服务业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穆雷教授为大会带来《从课程设置看MTI教育的发展》的主题报告,为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积极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在现场引起了广泛讨论。


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长栓教授作题为《“信”“达”“切”——翻译的三个标准》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翻译的过程就是力图实现三个标准的过程,即意思正确、语言通顺、符合需要,是解决理解、表达和变通问题的过程。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秘书长、CATTI项目管理中心总经理江平站在技术层面作了题为《翻译行业职称改革探索与发展》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分享了有关翻译行业职称改革的最新资讯以及行业职称改革的探索方向与发展趋势。中国外文局考评中心综合处刘征处长做联合发言。 (语资网)


第八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将于9月启动


“第八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将于2019年9月全面启动。大赛包括校级赛、省级赛、区级赛、大陆决赛、两岸总决赛等环节。省级赛阶段比赛于10月份举办,由厦门大学与各省承办学校联合主办,上海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协办。区级赛将于11月在全国各大区同时举办。


大陆决赛定于12月在北京举办,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承办。为共同办好本次大陆决赛,即日起欢迎国内外翻译公司和语言服务机构联系洽谈大赛冠名、协办和赞助事宜。


两岸总决赛将于2020年4月在澳门举办,由澳门翻译员联合会与厦门大学联合主办,澳门城市大学承办。这是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首次走入澳门,也标志着总决赛正式实现了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地全覆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是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创办10周年,也是澳门特区回归20周年,本届大赛因此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是大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大赛的另一亮点,是将在决赛现场增加手语传译风采赛环节,具体比赛形式将在后续公告中告知。


本届大赛涉及语种为汉语与英语,凡是对口译有兴趣,敢于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在校学生,不限专业、年龄、学历,均可报名参赛。


联系人

电话:010—64493103

传真:010—64495771

邮箱: sidcuibe@126.com

国发院网址:http://sidc.uibe.edu.cn/

(国际语言动态与服务微信公众号)


第十届全国法律英语大赛开始报名


全国法律英语大赛自2008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承蒙各方支持,该赛事因其特有的思想性、实践性和社会关注度得到高校师生和法律实务界的广泛欢迎和好评。为了进一步激发高校大学生法律英语学习兴趣,提升法律从业者涉外法务能力,促进中外法治文化交流与融通,经多方协商,第十届全国法律英语大赛决赛将于2019年12月1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大赛的初赛分赛区进行,分别由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国行为法学会承办。


本届赛事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外事委员会、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翻译中心和法律英语证书(LEC)全国统一考试委员会联合举办。大赛的主题仍然为——“用英语表达你的法律观点”。现诚挚邀请各高校和法律实务界具有较强法律英语能力的选手参赛。


法律英语论文大赛报名方式(各赛区统一)

报名时间:即日起——2019年10月20日

论文提交截止至:2019年10月20日24点。


决赛时间&地点

决赛时间:2019年12月1日

地点:中国政法大学


联系人:庄老师

联系电话:010-58908397

Email:cuplnlec2019@sina.com

(CUPLLEA)




事项预告

2019年“教学相长 文明互鉴”全国中小学多语种师资研修班将于8月22日-27日举办


为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融通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提高外语学科教学实效,构建高水平、高素质、高见识的多语种教师队伍,推动全国中小学外语师资培养和学科建设,探索提升青少年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拟于8月22日至27日举办2019年全国中小学多语种师资研修班。


2019年全国中小学多语种师资研修班围绕“教学相长,文明互鉴”主题开展系列课程,以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四大通用语种为依托着力开发实用性强、实效性高的ELITES研修体系,即师德建设(Ethnics)、语言提升(Language)、文化认知(Identification)、课本审读(Text)、测评探索(Examination)以及技能进修(Skill)六大板块,全方位提升我国中小学多语种教师综合素养,为全国外语师资队伍后备力量奠定基础。


中国外文局、外交部、北京教育考试院等知名中外籍专家、全国知名院校外语学科资深教授及一线优秀骨干教师联合授课。班型设置包括:中学英语师资班、小学英语师资班、法语师资班、阿拉伯语师资班、西班牙语师资班。面向对象为全国中小学及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的在职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教师以及有志向从事中小学多语种教育教学研究的在校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


联系人:

杨老师、左老师

联系电话:010-68413895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

2019年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将于8月24日-25日举行


2019年第二届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ICTE 2019,深圳)将于2019年8月24-25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


继2014年首届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理论、实践与新技术”(ICTE 2014,香港)成功举办之后,2019年第二届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ICTE 2019,深圳)将继续围绕口笔译教学与实践、课堂与线上翻译教学等主题进行探讨。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主办,香港双语学习与翻译研究会、《中国外语》编辑部、利兹大学翻译学中心协办。


会议主题为:机助译员训练 (CATT): 人机之间,主要议题包括:

  口笔译译员训练的新思路与新发展

  机助翻译和机助译员训练的理论视角

  关于译员训练的机器辅助研究

  机助翻译教学课程的应用与管理

  机助翻译与机助译员训练软件的互补

  机助翻译与机助译员训练的学习效果评估的设计与实施

  机助翻译与机助译员训练在实际训练场景中的效率评估

  机助翻译与机助译员训练中人的因素与作用

  机助翻译与机助译员训练中的文化问题

 机助翻译与机助译员训练中参与者的焦虑与信心

  翻译教育的综合模式:机助翻译、机助译员训练和教师指导


本届大会将与IGI Global出版社旗下的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ed Linguistics(ISSN: 2575-6974|EISSN: 2575-6982|DOI: 10.4018/IJTIAL)合编一期特刊,主题为计算机辅助译员训练,欢迎参会的英文论文作者提交全文,通过评审的论文将在该特刊出版。


主旨发言嘉宾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陈善伟、上海交通大学胡开宝、香港浸会大学Mark SHUTTLEWORTH、利兹大学王斌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朱纯深、前利兹大学翻译硕士课程主任叶步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华树等。


联系人

慕媛媛、庄颖异 

Email: icte2019@cuhk.edu.cn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高端论坛”将于9月13日-15日举行


为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我国语言服务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挑战与解决办法,推动新时代背景下语言服务产业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人工智能及语言认知实验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联合举办“人工智能时代我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高端论坛”。论坛将于9月13日-15日在北京丽景湾国际酒店举行。


会议拟邀请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王立非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北京大学俞劲松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政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瑞林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谭业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燕教授、大连外国语学院王少爽副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崔启亮副教授、商鹊网及汇众医疗联合创始人邹剑宇、全国高校联盟秘书长、北京全球语通教育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谷菲、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剑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司显柱教授、董涛教授等业界专家学者做主旨发言。


联系人:

王  敬 15321375082

wangjing1204@foxmail.com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第二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上海交大论坛张炜作品专题研讨会将于9月14日-15日召开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前主席张炜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年,为国内外读者奉献了《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十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荣获了包括茅盾文学奖在内的诸多奖项。张炜作品中充满诗意的文字,彰显出他对历史与现实的理性思考,表现了其独特的文学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引起了国内外学界和译界对其作品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中心携手“文汇讲堂”,于9月14日-15日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上海交通大学论坛暨张炜作品专题研讨会。张炜先生将亲临论坛分享其文艺创作理念与历程,国内外学者及译者将济济一堂,交流其学术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心得与新知。


会议主题为“张炜作品翻译、研究与国际传播”,会议议题包括:张炜作品的阐释性研究、张炜作品中的民俗、乡村与中国传统文化情结、张炜作品中的中国民族性与世界性研究、张炜作品的跨文化研究、张炜作品的翻译与海外传播研究等。


参会嘉宾包括:复旦大学陈思和、北京大学陈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程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褚东伟、上海交通大学都岚岚、华东师范大学范劲、复旦大学郜元宝、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罗马尼亚Adrian Daniel、日本坂井洋史、韩国洪延善等。


联系人:

金云溪 021-34205664

陈钰如 18396535803

(当代外语研究)


翻译与比较文化跨学科研究研讨会 ——暨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颁奖仪式将于9月14日-15日举行


为了有效提升国际往来和信息传播的效率,为了推动中国国际地位与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为了有效地丰富翻译人才的培养途径,山西大同大学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与《外语学刊》编辑部、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联合主办了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借助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颁奖仪式这一契机,山西大同大学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与《外语学刊》拟定于9月14日-15日主办、辽宁省翻译学会、山西省翻译协会、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语言文化研究辑刊》编辑部、河南大学《外文研究》编辑部协办“翻译与比较文化跨学科研究研讨会”暨“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颁奖仪式”。


本次研讨会设立青年学术论文评奖(限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学者,近三年内在国内外期刊已发表的学术论文,限每位参赛者参报一类,且仅限一篇文章),语言学、比较文学、翻译研究三个领域各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按照参赛人数比例计算)。参赛者请将参赛论文期刊封面、目录和正文复印件,在2019年6月31日前发送到报名邮箱(邮件题目为:姓名+青年学术论文评奖+论文题目)。


  会议议题包括:

  (1)中外翻译史、语言学史、比较文学史、海外汉学史研究

  (2)语言、翻译、比较文学理论与教学研究

  (3)语言、翻译理论本土化与应用研究

  (4)比较文学视角下的翻译与海外汉学的反思性研究

  (5)北方宗教的语言、翻译与比较文学研究

  (6)中国传统语言学、翻译与比较文学思想研究

  (7)翻译符号学的理论构建与应用研究

  (8)许渊冲译本与译论研究

  (9)其他相关研究


拟邀请嘉宾包括: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党争胜、辽宁省翻译学会会长董广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董洪川、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韩子满、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院长胡安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者黄忠廉、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贾洪伟、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杨俊峰、中国科学院教授李亚舒、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建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建华、黑龙江大学教授孙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法连、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于国栋等。


 联系人:

 武恩义 15035249584

 贾洪伟 18600941401

(语言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2019年“新时代国家形象展示与跨文化交流”高级研修班将于9月16日-20日在北京举行


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外文局培训中心”)承办的“新时代国家形象展示与跨文化交流”高级研修班将于9月16日-20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高研班结合外文局70年来在领袖著作出版发行、高访外宣、新媒体国际传播、智库研究、媒体融合等方面理论与实践的深厚积累,充分发挥外文局培训中心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优势,以往届高研班系列专题培训精品课程体系为基础,紧扣新时代外宣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员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发挥新媒体新技术在国家形象展示与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提升对外传播效果。


此次高研班以“做好媒体融合,展示中国形象”为主题。以“媒体融合背景下展示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路径”“微传播手段在国家形象展示中的作用”“政务新媒体传播与地方外宣实务”“全媒体时代如何推广城市品牌”为主要内容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构建全媒体对外传播格局,展示中国形象”主题研讨,“对外传播经典案例学习分享”为主要内容的学员论坛。


研修学员学完全部课程并按规定提交结业报告后,即颁发由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统一编号管理的《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作为个人专业技术经历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证明,以及各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任(聘用)、职业注册的重要依据。


联系方式

国际传播培训部

电话:010-88417060、010-88422366

邮箱:cipgtraining@163.com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


首届东亚语用学研讨会将于9月19日-21日举行


为促进东亚语用学的发展,国际学术期刊《东亚语用学》将于2019年9月19日-21日在大连外国语大学举办首届东亚语用学研讨会,由大连外国语大学语言学研究基地和英语学院承办,《外语与外语教学》编辑部、《外语研究》编辑部、南京大学《外国语文研究》编委会协办。研讨会旨在为世界各地致力于东亚语用学研究的学者搭建一个思想交流、成果展示、研究合作的良好平台。本次会议聚焦于语言、社会、文化交互作用下的语言变异现象研究。届时,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将围绕汉语、日语、朝鲜语等东亚语言的语用研究做大会主旨发言。


会议主题为“东亚语言变异语用学研究”,主要议题包括:

1. 东亚语言中礼貌、幽默等语用现象的跨文化比较

2. 汉语、日语等语言中方言的语用变异现象研究

3. 东亚文化中社会语用现象的历史发展比较

4. 东亚语言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会议面向国内外青年学者(年龄35岁以下的在读博士)评选最佳论文一篇(需为独立作者),授予“东亚语用学研究奖”,包括为期8年的国际期刊East Asian Pragmatics免费订阅。欢迎符合条件并有意参与评选的青年学者于2019年6月1日之前将论文全文(约8,500 词)与自我介绍(约500词)以邮件形式发送于Daniel Kádár处(dannier@dlufl.edu.cn)。


研讨会期间,会务组将邀请《东亚语用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及《外国语文研究》等期刊主编与参会学者面对面交流。


联系人:

石文瑞 18242022625

电子邮箱:shi_wenrui@126.com

(语言学通讯微信公众号)


世界翻译教育联盟教育国际研讨会将于9月20日-9月22日举办


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将于9月20日-9月22日举行。会议由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主办,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承办。


此次会议旨在为翻译教育政产学研协同合作提供平台,整合政府语言政策决策部门、翻译教育机构、语言服务企业、翻译学术期刊以及其它翻译教育相关资源,推动全球翻译教育研究与实践。 


会议主题为:翻译教育与新时代翻译实践。主要议题包括:翻译教育理论与实践、技术与翻译教育、多模态与翻译教育、本地化与翻译教育、翻译课程设置、翻译教学方法、翻译教育测试、翻译教师教育发展等。


   联系人: 

   李老师 18363136069 

   梁老师 13869053640 

  (语言学通讯微信公众号)


2019年川鲁科技翻译学术交流会将于9月23日-25日召开


四川省翻译协会科翻译专业工作委员会与山东省翻译协会拟于9月23日-25日在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召开“2019年川鲁科技翻译学术交流会”。


会议主题包括:国际科技翻译最新理论研究、科技翻译传统理论研究与应用、科技翻译实践经验、科技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提升方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科技翻译的影响、科技翻译质量管理研究、科技翻译质量管理研究、科技翻译质量管理研究、科技翻译项目中术语管理、大学英语翻译教程与科技翻译的结合方法。


联系人:

孙晨迪 18668996782

江心波 18560031999

程功 18981196015

李琦 18190746120

(译世界)


清华大学第四届语言学博士论坛将于9月28日举行


清华大学第四届语言学博士论坛报名将于9月28日举行。清华大学语言学博士论坛每年举办一次,论坛邀请著名语言学学者、资深语言学博士生导师和《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入选作者就博士阶段学习、博士论文的选题、方法与材料、论文写作等方面做主题发言,并与到会的博士生作现场交流。本论坛面向全国语言学博士生开放,旨在帮助广大博士同学更好地完成博士阶段学习,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今年将继续举办。


本次论坛已经邀请到专家有北京大学蒋绍愚、复旦大学陈忠敏、北京语言大学江新、清华大学李守奎、中国社会科学院张伯江、清华大学张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入选作者有沈丹萍、北京大学咸蔓雪、中国政法大学张文。


联系人:

刘汉珍 18792780195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 

Part 2

翻译出版


“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系列亮相上海书展


“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系列日前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一辑,在2019上海书展首发亮相。该系列丛书由庄智象领衔的上海时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研发,计划出版105部,涵盖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经典、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哲学等领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各书撰写导读,对内容进行必要的注释,预计两年内全部出版完成。


此次首发的第一辑包括《共产党宣言》《物种起源》等在内的18部。这些作品大多是一版再版,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也在读者中有较高的知名度。选目中,大部分作品为英文原著,原作是其他语种的经典,则选用相对可靠的英文译本。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辑中还特意收录了《道德经》,文本采用汉英对照的方式呈现。此后陆续出版的该系列丛书还将包括《论语》《孟子》《孙子兵法》等多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出版方介绍,以往国内出版总结思想史时总把中国和西方的学术经典分开,但上海译文出版社认为,诸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不只属于中国,它们同样是世界文明史、人类思想史中的经典,对西方文明同样影响深远。译文社在策划“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系列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特意关注和强调,也显示了出版社展现中国智慧和文化自信的决心。“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系列策划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当下的中国青年通过品读原典,启发思想,找到探寻真理的快乐,进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表示,“随着年轻一代对世界学术经典关注的日趋深入,将会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巨大能量。”


该书编委会在丛书总序中表示,“部分著作带有较强的时代烙印,有其局限性或片面性;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但从另一方面显示出人类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各门学科建立、各种主张之后,都曾经在历代思想的实验场上经受碰撞和检验,被接受或者被批判。我们的学者需要研读这些书,而我们的青年学生们的思想成长更需要读这些书。当然,批评与分析是最有效和最有益的阅读方法。”(光明日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多语种签约翻译启动仪式举行


8月22日,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多语种签约翻译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图书部门董事总经理汤恩平与会致辞。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讲话。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王茵主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印度GBD图书公司、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韩国亦乐图书出版公司签署合作出版协议。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是一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系统、研究权威、分析深刻的学习丛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著是一部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很好结合在一起的优秀学术著作。第一,这部专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贯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精髓,理论逻辑系统严密。第二,这部专著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参照。第三,这部专著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实践逻辑丰富扎实。


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吴丹介绍了该校承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的多语种翻译工作情况。她说,对于译者而言,此次的多语种翻译过程,不仅是各个语种在语言上进行精准阐释的过程,更是译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我们将从视角转换、翻译偏差、译者理解、文化认同、国外读者接受效果、背景知识呈现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推敲,努力让不同语种和文化背景的读者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质和内涵,以及这一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


一同出席并共同见证签约翻译启动仪式的还有印度GBD图书公司总裁卡绍尔·高崖、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总经理凯兰·高塔姆、韩国亦乐图书出版公司社长李大铉、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副总编辑王磊、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商业经管和政治学助理编辑张楠,以及来自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中央媒体记者50余人。


据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专家学者用3年多时间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该丛书共12本,300多万字。(中国社会科学网)


《翻译技术简明教程》正式面市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今天,随着在人工智能技术和语言技术的双重驱动,外语和翻译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外语语教学实践和翻译教育呈现出新的特征,大学生的外语能力结构也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翻译技术作为一种综合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高校建设新文科、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


据了解,当前市面上翻译技术图书多偏向专业性、学术性,针对大学生入门级、实操性、通识类教程尚属空缺。经过诸多专家反复讨论, 明确定位,《翻译技术简明教程》应时而生。该教程力图创新思路,秉承"语言+科技+专业"的先进理念,通过让大学生熟悉、掌握和创新应用现代翻译技术,助力大学生跨越语言关,助力大学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提升,助力大学生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自信心提升。


日前,《翻译技术简明教程》正式上市发行。该教程由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策划编写、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由王华树、李莹主编。该教程属《新时代大学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建设丛书》分册之一,丛书总主编:刘建达;丛书执行主编:李德凤。(译世界)

Part 3

重要观点


王晓辉: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卓有成效的翻译


8月15日下午,中国网举办“新形势下国际传播实践中的方法论”圆桌论坛。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参加论坛并发言。论坛上,王晓辉谈到国际传播过程中的翻译工作时,他认为中国从来不缺好故事,要把中国故事讲好,就需要卓有成效的翻译。


对于如何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王晓辉认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独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是“奢侈品”,不是哪个民族想有就能有的。发达的经济、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等客观条件都具备后,才有可能建设自己的话语体系。他说,“100年前,中国能够拥有自己的国际话语体系吗?想都不要想,这都不会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普遍把加强对外传播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较强的国际传播能力,在国际上就会陷入有理没处说、说了也传不开的被动境地。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对外传播能力不断提升,但总体上仍处于西强我弱态势,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仍任重道远。具体到国际传播实践中,各个环节都需不断完善运行模式、增强工作效果,翻译工作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关键纽带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际传播的最终效果。翻译工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


王晓辉在谈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时提出,国际传播的内容生产过程中,进行到翻译这一环节时,已经处在“最后一公里”,但同时也是对外信息传播的开始。这使翻译工作变得尤为重要,语言、文化的差异对翻译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晓辉表示,在对外传播中,翻译也分为许多场景,比如社会生活方面的对外传播、文化方面的对外传播还有更高层次的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虽然不同方面、不同场景看起来要求不同,但实际上每一个都需细心处理,比如中国菜单上有一道名为“麻婆豆腐”的特色菜,如果翻译成‘Bean curd made for you by old lady with smallpox’(长着天花老太太给你做的豆腐),那这就成为玩笑故事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更无从谈起。”王晓辉举例说。


历史文化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语言体系,王晓辉继续举例说:“中国古代王权更替往往通过战争实现,而中国语言表达夸张、比喻等形式多种多样,这使我们语言中含有大量的带有兵器元素的词,就如同英语中含有大量航海元素一样,汉语中争论问题可以用唇枪舌剑,说话直接了当可以形容为单刀直入,提醒人是当头棒喝,看清问题的本质称为一针见血,这对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难免会产生很多不解,很多话一不小心就讲偏了,无法达成准确的传播效果。”


王晓辉表示,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翻译工作水准也在不断发展提升。中国外文局承担着很多文化翻译、文学翻译,翻译《红楼梦》的杨宪益先生以及他的夫人戴乃迭等老一辈翻译家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的窗口。(中国网) 


【资料来源:外交部、教育部、外文局、译协、各院校等机构官网、媒体公开报道、自媒体资讯、业内人士推荐及其他公开信息。】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责编:张婷


本栏目视频直播每周五晚7:30在“译直播”平台同步上线,收看请扫码进入直播页面

声明:本文为译·世界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未经授权擅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意啦,好消息!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号内搜”,获取链接,可以快捷搜索“译·世界”号内任意信息~

推荐阅读

有声简报 |《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工作手册》发布、第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召开...

有声简报 | 第二届翻译教学中的技术应用及学术探索研修班举行、第四届中国语言服务业协同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将开...

有声简报 | 贾平凹谈小说翻译、2019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在杭州闭幕...

有声简报 | 翻译家李光斌逝世、2019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举行...

有声简报 | 首届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举行、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成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