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 |“语言学与人工智能”跨学科论坛举行、首届徽文化外宣翻译大赛报名...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
(2019第36期,总第152期)
每一周,中国语言领域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作为智库型资讯与研究平台,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9月13日-9月20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事项预告
翻译出版
Part 1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9月13日-15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人工智能及语言认知实验室(语言服务产业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高级翻译学院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时代我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高端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我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领域的16位知名专家学者和语言服务行业企业家在论坛上作了主旨报告,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我国语言服务产业的机遇、挑战与解决办法。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50余位教师、研究生和业界人士参加了此次论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并阐述了此次论坛召开的重要意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成慧教授、人工智能及语言认知实验室(语言服务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司显柱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执行主编周长银教授、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颖教授分别主持了论坛的相关活动。
在论坛的主旨报告中,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洞察了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我国语言生活正在发生的变化,呼吁语言政策应敢为时代先,引导语言专业教育的改革。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对语言服务、语言服务学科、语言服务人才重新作了定义并阐述了语言服务专业和学科的理论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则从其在法律翻译这一语言服务领域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出发,运用丰富的案例探讨了语言服务的伦理问题。
中国海洋大学任东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政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瑞林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谭业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燕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崔启亮副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王少爽副教授以及我校司显柱教授和董涛教授也分别从多个角度、不同维度探讨了语言服务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管理、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语言服务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商鹊网及汇众医疗联合创始人及总经理邹剑宇、北京全球语通教育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谷菲、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剑辉从业界角度探索了如何在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同时推动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问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高端论坛”暨《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新书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顾并总结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70年的光辉历程,教育部领导、北京外国语大学领导和为新中国外语教育做出重要贡献的前辈以及各界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王定华书记指出,新中国外语教育高端论坛旨在共庆华诞、共襄盛举、共叙历史、共享荣光;回眸外语教育发展历程,讲述外语教育励志故事,梳理外语教育成长脉络,总结外语教育成功经验,谋划外语教育未来发展。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刘利民会长应邀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刘利民会长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砥砺奋进的亲历者,也是新中国外语教育飞速发展的见证者。教育部高教司徐青森副司长到会祝贺论坛的召开。
论坛同时发布了新书《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书分为前行之路、大学之道、大师之智、风云之声、名士之音、奋进之笔六个部分,从多个角度和群体,立体呈现了新中国70年外语教育发展的成果和脉络,系统论述了外语教育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全面反映了新中国外语教育的新情况、新变化、新成果、新材料、新数据、新观点。《民族复兴的强音》的作者,均是深耕外语教育领域多年的专家学者、院校领导、外交家与文化出版人士,其中伊莎白·柯鲁克、陈琳、梁敏、梅兆荣、胡文仲、黄建华、刘道义、张幼云、薛建成、尹卓、文秋芳、冯存礼、龚亚夫、李朋义、史铁强、王守仁、修刚、隋然等出席了论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书出版是全国外语教育界的共同期待,体现了中国精神,传递了时代心声。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成就与问题、反思与期许、责任与担当各抒己见,为中国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贡献智慧。
在论坛发言中,黄建华教授针对新时代的外语教育发展提出了以下见解:1)希望提高对外语工具书编著人员的重视程度,他们是语言资源的收集者、鉴别者、整理者和传播者。而目前的状况很值得忧虑,因为在“唯论文为高”的气氛影响下,很多人都热衷于“短平快”,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一事业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2)作品外译要严要求,不外译则已,只要外译,就一定要寻求够水准的母语者的协助,务求使译文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切忌急于求成,可尝试稍译一些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的内容,吸引外语母语者来翻译我国重大学术成果的全文。3)信息革命的时代,语言资源的“数字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展。而目前一般状况是:外语专家不谙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员并不精通外语。为了推动语言经济的发展,今后可考虑大力培养既熟谙语言理论(包括辞书理论)又掌握前沿的智能技术的跨界新型人才。有这样人才领军,我们事业的腾飞,指日可待。黄教授希望北外能成为这方面的先行者。最后黄建华教授对中国外语事业的蓬勃发展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文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也是文明和文化的缩影。通过中外学者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交流,有利于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广泛传播。张炜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上海交大论坛于9月13日-15日在徐汇校区举行。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张炜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年,为国内外读者奉献了《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十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荣获了包括茅盾文学奖在内的诸多奖项。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翻译文学日趋繁荣,包括作家张炜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认知,但就中国文化“走出去”整体而言,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任重而道远。要努力开拓新渠道,采用新形式,全方位在国际上推介中国文化,尤其是反映中国历史和当代变化的中国文学。发挥外语优势,外语界学者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生动的案例,阐释性文章,深度解释和传播中国优秀作家的经典作品。
来自外语界和国外的学者更多地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探讨交流张炜作品的翻译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接受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谢天振教授认为,中国文学要“走出去”必定得通过翻译。问题在于中国文学能否切实有效地“走出去”,其关键问题却并不在翻译,而在翻译之外。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刘建军的发言围绕文学标准而展开,他在谈及最近德国学者顾彬说中国文学落后,还在讲故事,其中没有人。这个问题其本质是一个文学标准究竟由谁来制定的问题。他以为必须由中国作家和中国研究文学的学者来制定。
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以《古船》英译本在英语世界反响良好为例指出,中国文学文化要想真正走出去,就是要培养、引导读者和市场,就要推出文学性强、艺术成就高和民族特色鲜明的好作品,而不是为了满足目标语读者或阅读市场的简单要求而在翻译中刻意增、改、删中国文学作品。
上海交通大学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彭青龙还谈到,外语学科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制约中国学生从事中外人文交流、尤其是翻译的最大障碍是中文素养,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除了加强外语基本功之外,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的提高。(话匣子)
9月18日起,“华立”杯安徽省首届徽文化外宣翻译大赛将开通报名渠道,参赛者可在10月18日前通过微信搜索“安徽省高校翻译协会”,进入公众号-“翻译大赛”进行报名,也可登陆安徽省高校翻译协会网站公告栏的“翻译大赛”进行报名。本次大赛报名费、专家评审费共40元。
据悉,“华立”杯安徽省首届徽文化外宣翻译大赛由安徽省高校翻译协会主办,安徽省高校翻译协会宣城代表处及芜湖市翻译协会协办,旨在促进我省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团结皖籍友人共同推动安徽外宣工作,同时选拔和培养高素质语言服务人才。国内外翻译从业者、外语外事工作者、国内外在读的安徽籍翻译专业、英语语言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以及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均可报名参赛。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赛只接受电子版投稿,不接受纸质投稿。在线支付成功后,参赛者电子信箱将收到邮件回复,邮件附件包含参赛要求和参赛试题,参赛选手的手机也会收到报名成功的短信提示。参赛译文需于10月31日截稿日期前发送到大赛指定电子邮箱:ahfanyi@sina.com。
本次大赛获奖比例为一等奖3%、二等奖5%、三等奖8%,优秀奖14%。获得以上奖项的参赛人员将获得奖金、加盖主办单位印章的荣誉证书及相关课程的免费培训机会。获奖作品及译者信息将通过安徽省高校翻译协会网站及公众号进行公示,并在2019年安徽省高校翻译协会年会现场颁奖表彰。(中安在线)
9月17日-18日,“语言学与人工智能”跨学科论坛在武汉举行。武汉大学副校长吴平教授、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李生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主持开幕式。
“如今我们已逐步进入云计算、大数据、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并即将进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的高智能化时代。”陆俭明表示,当今社会这一深刻变革,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各行各业必须面对,更需迎接可引发本领域进行具有颠覆性创新的到来。同时要想到,人工智能也将会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极力推进人工智能研究时也必须同时考虑如何预防人工智能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以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为人类进行“正能量”服务。他认为,“语言研究对人工智能事业的发展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一问题对语言研究者来说将会敲起警钟:不能再单一地进行语言研究。科学发展的大趋势是各学科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交叉。如果大家都只在本学科内单一地进行研究可能会使自己的研究逐渐被边缘化。今后语言研究必须朝着“语言学+”的发展模式往前走。
李生介绍,上世纪80年代,基于规则的机器人翻译RMT占主流;90年代,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SMT占主流;从2011年开始,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NMT(深度学习)发展迅速,并占据主流。他说,深度学习结构是受脑启发,方法是概率统计。能够自动提取特征,进行非线性变换,感知智能取得重大突破,甚至超过人类水平,人脸识别已广泛落地,识别与生成的斗争,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视觉的发展。语言语音处理也有很大进展,同声传译逐步走向实用。基于深度学习的NLP技术已经走向了词嵌入,句子嵌入,带有注意力的编码解码模型阶段。
赵世举在主持时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正迈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化时代,人类社会正在被重塑。这场新的深刻变革,对语言、语言生活、语言学及语言文字事业有哪些影响和新的需求?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智能化社会发展中,语言学能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国家和个人怎样因应新的变革,做好语言规划和相应准备,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些都是既关涉现实、又影响未来的重大课题,亟待回答。
论坛主题为“语言学与人工智能”,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以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的实践工作者与会,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语言学需求及语言学的作为,智能化对语言、语言生活、语言学及语言文字事业的影响,“人机共生时代”的语言规划、语言生活治理及语言服务,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的语言教育,语言-认知-人工智能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论坛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主办,国家语委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
9月1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倡议发起的“多语种国际传播教育联盟”,在北京宽沟会议中心召开首届理事会全体会议。首批发起联盟的27家成员单位济济一堂,探讨合作开展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和研究,力图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传播人才,服务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联盟的宗旨是,联络全国开展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和国际传播媒体机构,合力打造“四个平台”(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平台、多语种国际传播教学交流平台、多语种国际传播研究平台、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供需联络平台),以推动和提升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教育,实施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军出席首届理事会,他在致辞中指出,北外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开办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1985年开设国际传播方向。2014年北外独立设置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它依托北外悠久的办学历史和红色传统,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多语种国际传播教育联盟”的创立,承载着重要的使命,要通过有规划、有计划、有项目的联盟活动,促进国际传播高校的合作,促进国际传播教育界与业界的融合,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书写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重要一页。
新华社原副社长马胜荣、中国日报网副总编辑张春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等30余位来自27家成员单位的代表出席了首届理事会全体会议。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主持。
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就联盟的未来发展畅所欲言,就联盟建设思路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联盟成员单位代表一致推选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袁军教授为“多语种国际传播教育联盟”理事长,联盟秘书处设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北外国新微信公众号)
首届东亚语用学研讨会将于9月19日-21日举行
为促进东亚语用学的发展,国际学术期刊《东亚语用学》将于2019年9月19日-21日在大连外国语大学举办首届东亚语用学研讨会,由大连外国语大学语言学研究基地和英语学院承办,《外语与外语教学》编辑部、《外语研究》编辑部、南京大学《外国语文研究》编委会协办。研讨会旨在为世界各地致力于东亚语用学研究的学者搭建一个思想交流、成果展示、研究合作的良好平台。本次会议聚焦于语言、社会、文化交互作用下的语言变异现象研究。届时,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将围绕汉语、日语、朝鲜语等东亚语言的语用研究做大会主旨发言。
会议主题为“东亚语言变异语用学研究”,主要议题包括:
1. 东亚语言中礼貌、幽默等语用现象的跨文化比较
2. 汉语、日语等语言中方言的语用变异现象研究
3. 东亚文化中社会语用现象的历史发展比较
4. 东亚语言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研讨会期间,会务组将邀请《东亚语用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及《外国语文研究》等期刊主编与参会学者面对面交流。
联系人:
石文瑞 18242022625
电子邮箱:shi_wenrui@126.com
(语言学通讯微信公众号)
公共外交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专题研讨会将于9月23日举行
鉴于中外人文交流是公共外交活动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平台,近年来,中国政府先后推动建立了中俄、中美、中欧等8个总理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人文交流在国家对外交往中被广泛运用,被誉为“外交中的外交”。当前,人文交流已和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了我国大国外交的三大支柱。
公共外交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专题研讨会将于9月23日举行。会议由江苏省翻译协会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承办。
本次专题研讨会也将举行智库建设专家咨询会,结合南农学科历史沿革和目前的学科影响力,探讨成立卜凯-赛珍珠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的可行性,以推进国别与区域研究,成为开展公共外交研究的抓手和中外人文交流研究的品牌,最终建设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智库平台,提升南京农业大学在全球相关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影响力、领导力和软实力。
会议主题为:公共外交与国际话语体系构建暨智库建设,主要议题包括:公共外交与国际话语权、国家对外话语能力与智库建设、外语学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外语学科与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国家形象话语与修辞、中译外翻译理论与实践与对外话语体系、国家外语能力与对外话语体系、翻译、话语体系和对外传播关系等。
联系人:
钱叶萍 15895892462
李烁烁 18936666346
会务电子邮箱:diplomacy2019@126.com
(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微信公众号)
2019年川鲁科技翻译学术交流会将于9月23日-25日召开
四川省翻译协会科翻译专业工作委员会与山东省翻译协会拟于9月23日-25日在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召开“2019年川鲁科技翻译学术交流会”。
会议主题包括:国际科技翻译最新理论研究、科技翻译传统理论研究与应用、科技翻译实践经验、科技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提升方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科技翻译的影响、科技翻译质量管理研究、科技翻译质量管理研究、科技翻译质量管理研究、科技翻译项目中术语管理、大学英语翻译教程与科技翻译的结合方法。
联系人:
孙晨迪 18668996782
江心波 18560031999
程功 18981196015
李琦 18190746120
(译世界)
当代英美文学翻译研究高峰论坛将于9月27日-28日举行
中外文明互学互鉴,文学翻译是必经之路。英美文学的译介与传播对中国的文学创作、文艺思潮、思想变革等都具有重要启迪作用,对中国作家以及普通读者的影响持续而深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英美文学翻译成绩卓著,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与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拟于9月27日至28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当代英美文学翻译研究高峰论坛”。
会议将探讨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1、当代英美小说翻译
2、当代英美诗歌、戏剧翻译
3、当代英美文学翻译理论研究
4、当代英美文学翻译史研究
5、当代英美文学翻译与中国
6、当代英美文学翻译与出版
7、当代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
论坛将邀请多位国内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参会并做主题发言。
联系人:冯译天
电子邮箱:zjuzhyxg@163.com
电话:0571-88206063;13819105772
(翻译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第十五届全国机器翻译大会(CCMT2019)将于9月27日-29日举行
第十五届全国机器翻译大会(The 15th China Conference on Machine Translation, CCMT2019)将于9月27日至29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承办。CCMT 旨在为国内外机器翻译研究提供交流平台,加强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召集专家学者针对机器翻译的理论方法、应用技术和评测活动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积极推动中国机器翻译事业的发展。
专题研讨包括:
Panel 1:机器翻译数据增强技术探讨
Panel 2:机器翻译技术应用探讨
Panel 3:机器翻译博士生培养
评测专题:
英汉、民汉、多语言机器翻译,语音翻译,翻译质量评估等
会议官网:http://ccmt2019.jxnu.edu.cn
联系人:
李茂西 13687912036
钟茂生 13870051769
左家莉 13576950813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第四届语言学博士论坛将于9月28日举行
清华大学第四届语言学博士论坛报名将于9月28日举行。清华大学语言学博士论坛每年举办一次,论坛邀请著名语言学学者、资深语言学博士生导师和《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入选作者就博士阶段学习、博士论文的选题、方法与材料、论文写作等方面做主题发言,并与到会的博士生作现场交流。本论坛面向全国语言学博士生开放,旨在帮助广大博士同学更好地完成博士阶段学习,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今年将继续举办。
本次论坛已经邀请到专家有北京大学蒋绍愚、复旦大学陈忠敏、北京语言大学江新、清华大学李守奎、中国社会科学院张伯江、清华大学张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入选作者有沈丹萍、北京大学咸蔓雪、中国政法大学张文。
联系人:
刘汉珍 18792780195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
Part 2
翻译出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5种少数民族文字版已由民族出版社翻译出版,其中维吾尔和哈萨克文版由民族出版社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即日起向全国公开发行。(新华网)
人文社将推新版《格拉斯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宣布将陆续推出新版《格拉斯文集》,今年还将推出库切、大江健三郎、萨特等诺奖获得者文集。
在北京国际书展上,德语文学翻译家、资深版权代理蔡鸿君介绍了君特·格拉斯在中国四十年来的翻译、出版与传播情况。1979年9月,君特·格拉斯应联邦德国驻华大使魏克特之邀访问中国,在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做讲座并朗读自己的作品《比目鱼》。蔡鸿君说,他作为上外德语系的大二学生听了格拉斯朗读其《比目鱼》。1987年,《世界文学》杂志推出君特·格拉斯专号,刊登了蔡鸿君、石沿之翻译的格拉斯小说《猫与鼠》,蔡鸿君正是《世界文学》格拉斯专号的责任编辑。此后,作为版权代理的蔡鸿君把格拉斯的大部分作品引进中国,并翻译了《蟹行》《我的世纪》《盒式相机》等书。
蔡鸿君说,君特·格拉斯在中国获得了读者广泛赞誉,对中国当代作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邱华栋、刘心武、叶兆言、肖复兴、王小波、杨沐、杨早等作家都曾撰文谈格拉斯的创作。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出版“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格拉斯的《铁皮鼓》当时就列入了丛书选题规划。1987年,《世界文学》杂志上刊登的《猫与鼠》插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编辑、画家张守义先生绘制。201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格拉斯生前亲手绘制插图的彩图版《我的世纪》,责编是资深德文编辑仝保民。
2017年法兰克福书展上,臧永清社长通过海格立斯公司向格拉斯版权方提出,人民文学出版社凭借其在中外文学出版领域的综合实力和独具特色的策划方案赢得了格拉斯作品版权方的青睐。据悉,人文社今年还出版了《辛格自选集》,将陆续推出新版《萨特文集》《库切文集》《大江健三郎文集》等诺贝尔奖获奖文学大家的作品。(北京日报)
缅语版《西游记》《三国演义》开播仪式在仰光举行
缅语配音版《西游记》《三国演义》开播仪式14日在缅甸最大城市仰光举行,两部电视剧将于近期在当地电视台播出。
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在开播仪式上说,中缅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通,文化交流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两国围绕影视传媒、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持续性强,进一步丰富了双边关系内涵。
仰光省省长漂敏登在致辞时说,中国影视作品在缅甸播出有助于促进缅中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间合作和两国人民友谊。
据介绍,除1986年版《西游记》和1994年版《三国演义》外,还有多部中国电视剧和专题片经缅语配音或字幕翻译后,将陆续与缅甸观众见面。上月12日,缅语版《红楼梦》已举行开播仪式。
缅甸观众帕特里西亚在仪式上告诉记者,缅甸有很多人像她一样喜欢看中国电视剧和电影,播放缅语配音的中国影视作品,更方便缅甸民众观看,有助于提升缅甸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中国影视作品。(新华社)
【资料来源:外交部、教育部、外文局、译协、各院校等机构官网、媒体公开报道、自媒体资讯、业内人士推荐及其他公开信息。】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责编:张婷
声明:本文为译·世界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未经授权擅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意啦,好消息!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号内搜”,获取链接,可以快捷搜索“译·世界”号内任意信息~
推荐阅读
简报 | 98岁许渊冲分享翻译心得、首批“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实施研讨会...
简报 | CATTI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开考的职业资格考试、“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揭晓...
有声简报 | 华人翻译家施华谨获菲律宾“语言捍卫者”奖、留学生翻译《贾平凹散文集》...
有声简报 | 中外出版翻译访谈会举行、 第十届全国法律英语大赛开始报名...
有声简报 |《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工作手册》发布、第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