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所有不读书的人:你将“死”于35岁

王耳朵先生 包装范 2022-12-07

来源:王耳朵先生(huangezishiba)


几年前,表妹去相亲,对方是支优质股。


长相不错,是当地工商局的公务员,工作稳定。


多数亲戚,都看好这门亲事,虽只见过两次面,表妹却坚决不同意。


我们追问她原因,表妹答,没文化。


他努力想表现幽默,讲的却是俗气的传烂了的微博段子。


外出聚餐,对服务员,他始终粗声大气,没个好脸色。


学工商管理的表妹,想和他交流下专业问题,说到市场营销的“4P’s”理论,他一脸疑问。


表妹总结陈词,这样不读书的人,再光鲜,也不能要。


亲戚们,为这门亲事可惜了很久。今年过年,我回老家,却偶然听到这位男士的消息:


因为一次竞聘失败,他被调到了冷门科室。虽然心里愤愤不平,却没有能力也没有气魄,不敢辞职出去闯。


35岁的人了,白天在单位混日子,晚上天天在家打电脑游戏。

读硕士时,和导师做调研,曾经认识一个饭店的年轻老总。


这家饭店规模不小,两层楼,大门口的迎宾小姐,就有八个。


一周调研结束后,导师却对我说,这家饭店难有大的发展。


我不解,导师解释:


虽然饭店现在生意红火,但主要是老总父亲多年的功劳。


如今的年轻老总,只有30几岁,既没有参与辛劳创业,也不精通管理知识,饭店的生意,只会每况愈下。


导师举例说,他和这个年轻老总交流过几次,但对方最感兴趣的,是欧美大片,是跑车俱乐部。


导师好几次提醒他,去大学里进修专业的管理课程,他充耳不闻。


再次见到这家饭店,已经是一年半后。


办事偶然经过,看到的是紧密的大门,门上是粗体的店面转让告示。


眼看他生意火爆,眼看他成明日黄花。不读书,30多岁的老总,竟然没做到两年。

就连读书和不读书的兄弟,过的也是不一样的30几岁。


最近看新闻,一对双胞胎兄弟的故事,让人感怀。


他们家境贫寒,弟弟从小热爱学习,哥哥却对上学兴趣不大。


高中毕业后,弟弟考上武汉大学。哥哥成绩不理想,16岁就去了珠三角的鞋厂打工。


十年后,弟弟成了大学副教授,因为科研成绩突出,马上就要去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在他工作的学院,所有的人,都认定他前途无量。


哥哥早早结了婚,生了小孩,每天工地忙碌后,赌博,是他唯一的爱好。儿子的教育,他漠不关心,心情不好时,就和老婆吵架。虽然只有30几岁,人生却一眼可以看到尽头。


同样是亲兄弟,为什么一个人道路宽广,一个人却在30岁时,鲜活的人生就已经定型,乃至“死亡”?


原因无他,读书左右了他们的命运。


我不否定,有些人,一辈子不读书也活得很好,甚至很活得很精彩。


但读书一定有种作用:让我们成为少数人,让人生具有更多的可能性。这在35岁后,会看得更清楚。


导演王潮歌,就有篇著名的演讲,名字叫《听说,绝大部分人死于36岁》。


演讲说:


“12年一个轮回,到36岁,家庭、工作、生活都趋于稳定。有人在36岁的时候会倦怠,每天做同样的事、吃同样的饭、走同样的路。


到36岁后,他们就会截然分成两种人:一种是重复着36岁;另一种就是开始寻找新的人生”。


一个人读书越多,眼界和格局都会大不一样,对待世界的态度,也迥然不同。


他们通过读书获得了更大的后劲,他们的人生,自然就会开挂。这在20几岁时,可能并不明显,但在更拼“内功”的30多岁,就会暴露无遗。


所以,有些人,35岁就已经“死”了;有些人,35岁才刚刚出发。

当然,我所说的读书,并不就指读一个好的大学,甚至也不指一个高的学历。


它更指不放弃学习,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世界时刻保持好奇心。


网络上有个问题是,你上那么多年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到一座二三线城市,做份普通的工作,每月为房贷发愁,洗衣煮饭,何苦折腾?


当然要折腾啊。


因为只有不停学习,不停折腾,谈吐才会自信,不市井,举手投才会大方得体;


因为只有折腾,才能看到深层次的内心,你就会发现,一切努力,最后不过是为了取悦自己;


因为只有折腾,只有不停学习,才能把自己的素养与见识打赏给下一代啊。这样就算你再普通,再平庸和忙碌,你的下一代从出生时开始,他的眼界就与众不同,成为少数的人。


因为只有不停折腾,不停学习,你的30多岁才能热气腾腾。


这样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但我希望你,能够懂。

作者:王耳朵先生,青年作家,知名媒体前首席记者,关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过千万,公众号:王耳朵先生(huangezishiba)。


推荐阅读

月薪低于2万5,请你不要随便评价我

真正聪明的人,为什么很少去参加饭局

为了凑够份子钱,我去开了一个月滴滴

“我,31岁,月薪3000,加班猝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