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穆勒的诗意转折点

2017-10-29 哲学园

《新编中国史》

一套写给21世纪

中国人的中国史


长按二维码购买



哲学野史

30位思想大师的趣闻和传说


马丁·科恩 著

邱炳 译


文末有往期链接





哲学家是一群善良好心的家伙,他们愿意帮助他人进入“理论”,但除了他们的“荒谬而又呆板的严肃性和重视理论的态度”,还有些关于他们的疯狂事迹。他们同情那些过去的人们,认为他们活在一个没有完善,并且不可能有公正的客观性的理论体系里。但当你询问他们关于新的体系时,他们总是用相同的借口搪塞你:“不,还没完全准备好。新的体系就快完成了,或者至少是正在构建中,将在下个星期天前完成。”

——索伦•克尔凯郭尔




穆勒的诗意转折点 - 21


从哲学角度看,因为穆勒反对后验的合理性,所以他反对其他人对于“制度”无证据的偏爱。穆勒没有公开验证证据,他写出的作品就是对“当权派”和“错误教条及陈旧制度”的支持。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被认为是19世纪英国“最负盛名”的哲学家,他提出并发展了功利主义理论。其最重要的著作是《逻辑体系》(System of Logic)(共2卷,1843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1848年出版)、《论自由》(on Liberty)(1859年出版),当然还有《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1861年出版)。但早年的时候,他曾发生过一些不幸。卡尔•布茵通(Karl Britton)在《牛津哲学指南》(Oxford Companion)里作了全面的解释。

20岁的时候,穆勒经历了一场“心理危机”,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很消沉,直到他在华兹华斯(Wordsworth)的诗里找到安慰。在他的恢复期,受柯勒律治(Coleridge)、卡莱尔(Carlyle)和约翰•斯特林(John Sterling)的影响,穆勒曾一度抵制有关他父亲、他自身学识和道德方面的说法。1831年,他遇见了海丽特•泰勒(Harriet Taylor),两人一见钟情,这得到了泰勒丈夫的宽容,但并没有得到朋友们的支持。正是因为泰勒夫人的影响,穆勒才摆脱了对柯勒律治思想的病态偏好。

这些都很真实。穆勒究竟是怎样到达那样声名显赫的地位的呢?看起来似乎有捷径。

哲学故事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生于伦敦,从小由父亲詹姆斯(James)亲自教育。詹姆斯本身也是哲学家,积极宣扬功利理论(有人可能会说他是功利主义布道者)。穆勒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8岁学习拉丁语,12岁开始学习逻辑学,大量精准的哲学训练将他的大脑造就成强大的“理性机器”。

这项培养计划得到穆勒的父亲和他的世俗教父本瑟姆(Bentham)先生的支持,本瑟姆先生因设计了圆形监狱而闻名。在圆形监狱里,每个人都被监视,不确定、模糊、不严密等问题都得到解决。

18岁的时候,穆勒开始跟随穆勒•西尼尔(Mill Senior)在东印度公司(The East India Company)工作,从基层做到审查员。4年后,他发生了“心理危机”。22岁的穆勒读到了华兹华斯的一本诗集,之后他决定要做一个全然不同的思想者,不只是逻辑机器,还要有哲学思相①

“众所周知,诗由情而发,因此诗歌应当区别于华兹华斯认为的诗歌是关于逻辑的、事实的、自然的。一方强调信念,另一方强调感觉。一方晓之以理,另一方则动之以情。一方满足理解的需要,另一方则关注感官的体验。”(《对诗歌及其种类的思考》(Thoughts on Poetry and lts Varieties)之《什么是诗歌》,1833年出版)

在湖区(Lake District)他姐姐家美丽的庭院里能够望见英格兰最美丽的群山,在那里,穆勒遇到了华兹华斯。华兹华斯在宁静的庭院里,在茶香相伴中这样解释:

在所有的写作形式里,诗歌是最富哲学性的……它的对象是真理,它不是个体的也不是局部的,而是普遍的、具体的;不以外在的证词之类的东西为依据,而由内心的激情点燃。真理就是它的证词,给予它所信服的法庭以证明和信心。

穆勒也会这么写。华兹华斯的人文主义就是穆勒心灵的“灵丹妙药”,当时柯勒律治的诗歌正引导他从原子哲学向对社会本质的认识的发展。

穆勒的教父——伟大的功利主义者本瑟姆说:“我们在表述任何东西的时候都用到文字,而在精确阐述逻辑真理的时候却不用。”在听到他说“所有的快乐都是一样的,图钉与诗歌一样美好”的时候,穆勒打了个冷战。穆勒还听到了本瑟姆另一句更为经典的名言:“所有的诗歌都是误传。”穆勒在他常读的诗歌集上记下了这句话,就像记下“卡莱尔先生强烈声称的‘有限人类的完整性’”一样。

华兹华斯的诗歌像穆勒心灵的一剂灵丹妙药。

下面的这位哲学家像坐井观天的青蛙:他自夸完全从贫疥的人类知识的规律下得到了解放,在一段时间只能看清一件事物,甚至看不到缺点。在诗歌里只有论点是不正确的,诗歌不能包括自身所有要运用于实践的限制和功用,本瑟姆真的这样认为吗?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散文主题离实现乌托邦有多远:他所做的尝试不仅与诗歌不协调,还与演讲术以及每一种流行的写作形式格格不入。

然而,平心而论,本瑟姆早期的作品轻快甚至偶尔有点戏谑(起码在穆勒看起来是在这样的,相对于他的代数和语言学习来说)。然而,很不幸的是:

在他后期的深入学习中,他陷入了一种拉丁语和德语的句式结构中,而这些对英语学者是陌生的。他不能忍受为了文章的清晰性或者读者的舒适性而像凡夫俗子一样,在一个句子中写下真理,又在下一个句子中纠正。他坚持在句子中间嵌入插入语。

穆勒继续用他刻苦学来的古典知识在他对诗歌的抵制中指责自己的老师:

“他想以一种反对异议的姿态来写作,因为不具可读性,他不会取得任何成就,而且与任何一位诗人或感伤主义者的观.点都不协调。如果从表达文学或阐释哲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有可能对大众产生影响,如果他的反对是成立的,那么所有风格的作品都禁不起考验。”

本瑟姆的朋友都对此忧心忡忡。似乎年轻的穆勒已经“阅读过华兹华斯的作品并为它所迷惑”,约翰•鲍林(John Bowring)写道,“他陷人了从来没有过的奇怪的混乱状态。”

痊愈

对诗歌的争论不是个模糊的议题。它带着“线性、男性”的思维方式、冷淡平静的逻辑、特定的对象等特点进人西方哲学的中心。穆勒抛弃了哲学推论的虚饰,这些推论带着虚假的确定性和欧几里得几何学,它们不阐释真实世界的复杂性,也不阐释因果关系的各种复杂模式和因素——尽管这些因果关系有的是不可预测的。穆勒甚至不愿意将自己描述成哲学家,而宁愿被称作“社会学家”。他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是研究人类思维中的精神特性,如他在《逻辑体系》(第6篇,《论道德科学的逻辑》)中所述:“讨论决定性格类型的因素的理论属于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时代。”《逻辑体系》借鉴了康德的《先验与后验》(A Prio-ri and a Posteriori)中的部分观点,然后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康德最喜欢的方法)找出了“字面”与“真实”论点之间微妙且有用的差别,结论只能是而且必须是正确的。如穆勒所言,如果逻辑不包含任何“真实的”结论,它就只是一席空话。但数学确实能产生新的知识(穆勒赞同这一点),这只是因为它能采用不同的事物作为基础。数学和逻辑学看起来如此确定、如此不可置疑,这是我们的心理倾向。

尽管穆勒的功利主义与本瑟姆的完全不同,但因为他被认为是本瑟姆的顺理成章的接班人,所以他们的成名轨迹常常被放在一起研究。穆勒不是像他父亲一样的宗教布道者,1938年,他像个异教徒一样在一篇散文中指责本瑟姆。穆勒指出本瑟姆对于“清晰性”的困扰曾使他自己错误地认为不清晰的东西就不存在,而且会像抽象概念“人类种族的全部不可分析的经验”一样溶解。边沁学派(Benthamites)认为穆勒完全受柯勒律治学派(Coleridge School)的影响,这种观点也不对,柯勒律治派是浪漫诗人(Romantic Poets)新运动的一个分支,最后变成政治保守派,反对激进的社会主义和新经济理论中的非人性化。从哲学角度看,因为穆勒反对后验的合理性,所以他反对其他人对于“制度”无证据的偏爱。穆勒没有公开验证证据,他写出的作品就是对“当权派”和“错误教条及陈旧制度”的支持。这里他采用了本瑟姆的部分方法:分解整体、分析局部。如果将社会当做一系列个体的综合体来看待,社会就能够被理解,但个体也需要被看作是一系列感觉的综合体来被理解。

穆勒的诗意转折点使他改变了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看法。这不过是他生命里一个反常的时期,所幸很快就过去了。

华而不实的注释

①海德格尔也曾关注过诗歌,但他认为没有矛盾,在他的一篇论荷尔德林(Holderlin)的散文中,他写道:“存在造就世界。”诗人拥有与哲学家同样的角色和权威。

往期链接:

魔法师苏格拉底

不一样的柏拉图式

贵族亚里士多德

 虚无缥缈的老子

毕达哥拉斯计数到十

 赫拉克利特选择了河流的阴暗面

希帕蒂娅擎起了半边天

希坡的奥古斯丁

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述

哲学的业余爱好者笛卡尔

霍布斯的“圆化方”

斯宾诺莎琢磨着他自己

洛克发明了奴隶贸易

多面的休谟

这个伟人文质彬彬,却有着恶棍一般的行为!

科尼斯堡的中国佬康德

贝克莱主教的百慕大学院

黑格尔校长的危险历史课

叔本华和小老太

克尔凯郭尔的诱惑


《新编中国史》

一套写给21世纪

中国人的中国史


长按二维码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