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性骚扰风波 | 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No.282《绝非偶然》连载No.65

2016-05-25 埃利奥特·阿伦森 优才成长

659《绝非偶然》连载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社会的另一场变革风起云涌。T组旨在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障碍——触摸别人是好的、健康的和充满人情味的行为。但在女权运动的影响下,社会逐渐发生改变,开始强调划清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触摸别人是无礼的、不得体的和做作的行为。我已经从T组学到,通过语言和肢体接触向别人表达正面的感受是可贵的行为。当然,带有表明权力或者支配目的的触摸是不得体的,我理解并接受女权主义者对它们的批判。毫无疑问,无论在T组还是在大千世界,不受欢迎的触摸都是错误的。但不久后就几乎没人关注触摸的得体和不得体之分,所有的触摸都被视为有所图谋。我感觉自己深陷在两种相互冲突的社会哲学里。




有一个学期,我的大班课“社会心理学导论”配有四名研究生助教。艾丽卡和苏珊娜都是三年级学生,两人从入学起就一直跟我工作,与我和薇拉的私交很好;亚历克斯是二年级学生,刚来跟我工作不久;另外一个一年级女生我叫她露易丝,但跟她一点儿也不熟。期末时,我和助教们一起对课程进行总结性回顾。露易丝用指责的语气对我说:“我对您有意见。我注意到当您与助教们交流时,触摸女学生的频率远远高于触摸亚历克斯。我觉得那是性别歧视,也有失身份。”


我思量了一番,然后回答:“是的,正如你所见,我和苏珊娜、艾丽卡交谈时的确频频触碰对方的手臂或肩膀,但我碰过你吗?”


“没有。”她答道。

“我也没有碰过亚历克斯,对吧?”

“对。”她回答。

于是我说:“我和艾丽卡、苏珊娜认识好几年了。这么说是不是更恰当:我触摸熟人的频率比不熟的人要多一些?”

“也许吧。”她说,但显然并未被说服。


苏珊娜和艾丽卡饶有趣味地把这件事讲给薇拉听,但我觉得哭笑不得。阿伦•古尔维奇,你在哪里?1953年,当这位老哲学教授将手放在我头上,对我说“好孩子”的时候,我只是将其视为一种温情的表达,一种体现师生之情的举动。如果发生在怀疑之风日盛的今天,学生会不会认为这一举动有失体面,甚至视它为性骚扰?我与露易丝的交流,折射出圣克鲁兹分校和全国其他大多数高校校园内的这种不良风气。


一天上午,学校新近成立的性骚扰委员会派一名代表出席了心理学系的教授例会,并宣读了师生行为守则。我认为几乎所有条例都合情合理,也对她的大部分发言内容表示赞同。这位代表不仅提出滥用教授之权实施性骚扰明显有悖伦理,也提请教授们注意另一些轻微的侵犯举动。她说,学生经常会对教授有所迷恋,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想要性接触。事实上,她们经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但随即她的话就不合情理了。新守则要求男教授尽量避免带女研究生参加研究会议。年轻的社会心理学家斯蒂夫•赖特(Steve Wright)立刻提出异议。他说,像实验社会心理学会年会之类的一些学术会议,吸引了该学科最优秀的研究者和领军人物。对我们的研究生而言,出席这些会议是结识这些心理学大家的绝佳机会,学生们的饭碗很可能就握在这些人手上。他一语中的地强调,这项规定会让女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


性骚扰办公室官员耸耸肩,没有回应斯蒂夫,继续宣布下一条针对所有教授的规定:从现在开始,只要听说哪位教师和哪位学生之间可能有性关系,就必须向她的办公室汇报。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我理解有误,于是举手提问。


我说:“如果一位学生告诉我她认为X教授可能和Y学生有染,我就得把这个谣言上报到你的办公室?”

“就是这个意思。”她说。


这简直难以置信。环顾屋内其他同事,大家居然神色如常。我不知道他们究竟是觉得上报谣言是个好主意,还是吓得不敢反对,抑或仅仅是漠不关心,也可能是像我一样,觉得条例实在荒唐,根本不愿理会,于是不想发言表态。


我不禁思绪万千。我想起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我漫步在校园里,突然一位美丽的少女从树背后跃出来,投入我的怀抱。我们热烈拥抱。她就是我的女儿朱莉,那时正在上大二。几周后朱莉的一位室友不经意间提起,自己的男友罗恩问她,朱莉是否仍然在和阿伦森教授谈恋爱,他的一位朋友曾亲眼看见两人在校园里亲密地接吻。她大笑着告诉罗恩,朱莉姓阿伦森。谣言就是这样传开的,将拥抱传成接吻,接吻就变成了一段绯闻。但如果朱莉不是我女儿,而是某个女学生出于顽皮拥抱我,结果会怎样呢?是不是所有旁观者都必须将这一幕报告给性骚扰办公室?我们的校园变成什么地方了?犹豫再三,我还是开口表态了:“我不会上报谣言。”

 


未完待续



 责编:秀芸科敏王利群  (制作:优才团队)





请加群互动


本书简介



一个性格腼腆、资质平平的小男孩,在无财无势的家庭中长大,如何成为举世闻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年少时哈佛大学望洋兴叹的“笨小子”,十年后竟成为哈佛大学教授?在《绝非偶然》一书中,阿伦森用自己的经历阐明了社会心理学的真义: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人可以不受儿时不愉快经历和个性缺陷的束缚,通过自我完善成就可能的自我。本书详述了社会心理学许多最具代表性的实验,从理论假设到实验过程再到最后的结论分析,每一步都清晰可见。如果你对社会心理学实验和理论感兴趣,这本书无疑是一顿饕餮大餐。

作者简介




埃利奥特·阿伦森 Elliot Aronson当代最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心理协会12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所有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杰出研究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著作奖。师从马斯洛、麦克莱兰和费斯廷格三位大师级导师,在认知失调、个人吸引力等多个领域取得影响整个心理学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他所著的《社会性动物》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已更新至第11版,被翻译成14种语言。晚年双目失明,依然坚持心理学写作和教学工作,将毕生奉献给社会心理学事业。




往期连载(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阅读)

选择与轮回 | 《绝非偶然》连载No.62

温柔的力量 | 《绝非偶然》连载No.61

真诚是最重要的 | 《绝非偶然》连载No.60

此时此刻——我的眼里只有你 | 《绝非偶然》连载No.59

科学T组与人的成长 |《绝非偶然》连载No.58

我的处女作《社会性动物》非常受欢迎 | 《绝非偶然》连载No.57

知易行难——政治对学术的负面影响 | 《绝非偶然》连载No.56

偏见是可以消除的——我们可以相互喜欢| 《绝非偶然》连载No.55

拼图学习成长小组 | 《绝非偶然》连载No.54

他称我为“黑鬼情人”——我和全家被威胁 | 《绝非偶然》连载No.53

“要做爱,不要作战”——怎样避免把和平游行变成暴乱 | 《绝非偶然》连载No.52

友谊的力量 |《绝非偶然》连载No.51

科学实验与超越自我 | 《绝非偶然》连载No.50

我和加德纳之间的友谊 | 《绝非偶然》连载No.49




优才成长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自动获取优才新闻早餐



青藤园

为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留(游)学整体解决方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