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幕后 ︳“一首曲子的理性思考占到80%,感觉只占20%”

程橙 电影杂志 MOVIE 2022-01-16

微博超链接

头条超链接

《幕味》








做影视音乐不是说有一点灵感就行了,理性的考虑,可能要占到80%以上,20%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怎么是最好听的。——高小阳



《过春天》是千年不遇的机会,

因为主创都是大学同学



今年有一部电影的配乐受到了热议,就是年初上映的《过春天》。

影片中,因为大量使用动感的电子配乐而广受好评,而这部电影的音乐指导,也是去年爱奇艺热播的精品网剧《无证之罪》的音乐总监高小阳。

高小阳在《过春天》里所作的配乐虽然量并不大,但是,每次当那个携带水货的女孩通关时,颇具节奏律动、扣人心弦的配乐就会令人心悬一线。

“那部戏给我的感觉特别自由,没有任何人来限制你,你想把它弄成什么样就把它弄成什么样,所以干的特别过瘾。”因为这部电影里大部分主创都是他“睡在上铺的兄弟”。

“《过春天》的主创全是同学,甚至有两个是同一宿舍的。导演白雪的老公是我宿舍的,我们是一个班,我们就想搞一点跟普通的青春片不一样的东西。”那选什么呢?选摇滚是不是有点太硬,而且摇滚不适合表达更细腻的情感,那么就试试电子好了。

因为都是一个宿舍的,所以啥话都好说。“我们提出的方案,导演也很认可,因为完全是一个话语体系下,就特别好聊。这个事情就是千年不遇的机会。”


 《过春天》剧照


“电子音乐是不输于古典音乐系统的另外一个流派,分得特别细致、特别严谨,我觉得学都学不来。当时的电子乐双城搞的Techno、House这些风格,你光把他们用过的音色和那些节奏搞清楚,就够你使了。

我认为,电子音乐更重要的是从最简单的动机开始(形成一个创意),比如techno(高科技舞曲)这个东西,实际上是电子的打击乐加Funk节奏,你怎么从一开始听起来特别有意思的(声音)进入进去,很小很轻很浅、最后慢慢地把它发展出来,发展成什么(效果)也许你一开始根本就不知道。这就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复古电子乐的原因,你的期待往往是被打破的,最后出来的东西(音乐)有可能(跟一开始的音源)完全不一样。



高小阳在为电影《过春天》配乐时和导演白雪讨论工作


在《过春天》中,高小阳还做了一种新的尝试:把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自由切换,达到一种和剧情高度融合的地步。

“我觉得英剧在客观和主观音乐方面做得非常牛,比如《杀死伊芙》,全部都是客观音乐和主观音乐的转换,全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特别高级。《过春天》里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像游艇上开派对那一段戏,前面有一个复古说唱,后半段是一个大朋克,一个old-school,客观音乐和主观音乐自如转换,这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电影音乐的运用方式了吧。”


高小阳配乐《过春天》片段



我的老师教我最多的是,

什么样的东西不好



高小阳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音乐创作专业毕业后,有了一次去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交流的机会。在那里,他对影视配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后来才知道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在音乐这方面非常好,居然是全世界前五这样一个概念,我在那儿上了两年课,学的是作曲,但是我也学了一些音乐录音,比如说像室内乐录音等等。我的老师是罗宾威廉姆斯的制作人,我在那里最大的收获就是跟这个老师学的东西,他讲的最多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不好。

他拿出动画片《诺亚方舟》的一个片段,让我们配乐,我当时用了一些非洲鼓的东西,他说这个就特别不好,他问我,你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环境么?为什么会有非洲鼓呢?你要想得更深一层,因为它的故事本身是个《圣经》故事,那么从背景考虑,这么配就不合适了。”

再次回到国内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为电影《恶棍天使》配乐的机会。再之后,他为《情圣》、《一出好戏》等多部电影配乐,直到广受好评的《无证之罪》。这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网剧讲述了一个以恶制恶、善恶对决的故事,而主人公的内心也在善恶之间进行着无休止的挣扎和煎熬。

“《无证之罪》的音乐是完全客观化的,我永远都像一个上帝视角,看着他们去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有一点可怜你们,所以《无证之罪》的音乐相对来讲冷静一点。

所有跟案子有关的,跟情节有关的,有节奏的,基本上都是电子的,还有那些比较阴暗的情绪,也都是电子的氛围,跟情感有关的全都是古典的、弦乐的。”

在为《无证之罪》配乐的时候,高小阳和他的团队采取了欧美剧集配乐时通常会采用的“点对点”的配乐方式,“一般来说,一部40集电视剧的音乐应该在200分钟左右吧,三个多小时,大概在六七十条,旋律的变化上,有以人物来划分的、有以场景来划分的、有以情绪来划分的。导演拍摄前把他觉得非常重要的重场戏提取出来让我先写,弄出十几段或者二十段都可以,因为这些对点的部分都是重点内容,后面的主题、其他音乐都可以从这里变出来。”

但是一般影视配乐在制作流程上相对靠后,所以他在采访中反复提到,剧集的配乐应该提前介入,并且越早越好。

“音乐(理想情况下)应该在拍摄的时候就介入了。看完剧本,我们需要跟导演聊风格,有些导演真的非常懂,和配乐的语境很快能走到一起。比如说导演要做很现代时尚的曲风,那配乐会问future bass这个风格OK么,大家很快达成共识。但更多的导演则会用形容词,比如:气势磅礴、如丝一般、如歌如泣这种,我大概也能想出来,但是就不会有那么精确了。

如果拍摄的时候作曲没有介入,导演会选一些音乐,最后进入后期以后,这会给作曲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拍的时候用了很有名的曲子打点,或者有的已经产生不可逆的后果了,比如有的口型是跟着唱的,当不想买版权的时候,想从作曲这里弥补就很难。”


高小阳为口碑网剧《无证之罪》配乐片段



高小阳在为电影《过春天》配乐时工作照




四个人的小团队,
每天早上一起健身后再工作
无论是《无证之罪》、《无主之城》还是《过春天》,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悬疑的剧情。我问他,怎样的音乐风格是比较适合悬疑这种类型的呢?
 “电子和古典用的多,因为要表达人内心的一种扭曲的东西,不知道为什么,偏古典的、传统的(就很合适)。比如说为什么很多国外的片子在杀人的时候会用巴赫(的音乐),说不太明白的一种化学反应。当然,那些铺垫气氛、阴暗的、节奏激烈的情节还是电子的东西比较好用一些;一上升到人性,古典音乐就来了。”

他认为其实(作曲中)理性的东西一定是要占上风的,“你所说的感觉、灵感的东西都是建立在一个有基础的、有系统的地基上,你才能去自如地运用你的感觉、你的灵感。尤其是做影视音乐更是这样子的,不是说有一点灵感就行了,你还要考虑很多其他的问题。理性的考虑,我觉得可能要占到80%以上,20%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怎么是最好听的。”

所以,他觉得最完美的工作节奏就是,可以一个星期配一集(剧集)。这样,才能慢慢地把这个故事发掘透了,它的来龙去脉?人物最深刻的内在驱动力在哪?把所有的思考全放在音乐里。



高小阳(中)《过春天》宣传活动照




现在,高小阳的工作室有一个固定的小团队,每天早上大家一起健身后再投入工作。


“我们现在有四个人,有管弦的,有电子音色节奏的,有钢琴弹得很好的,有吉他弹得很好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一个人干得真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我觉得还是团队的形式比较好,有主把控的,但它并不是独裁的,它是一个互相协调的这么一个关系,脑子里面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才能帮到戏,而不是在其中发挥你自己的表达。有这个主导思想和一种相对民主的氛围后,然后指导整个创作。”




高小阳为网剧《悍城》配乐片段



好 文 推 荐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

香港监制许月珍30年行业经验:戏不好,做什么都难!

《寻龙诀》为什么好看?因为导演花了一年时间研究冒险类型,并写了一篇长论文。

曹保平:剧本不行,再天才的演员也没用

《绿皮书》像暖春,化的是雪,而且是积雪

《三块广告牌》编剧:“这部电影是我结构性最差的一部。”

她是贾樟柯导演的老婆,更是他的电影符号

《影》:千人万物,都不过是影一个

五百和他的电影工业联盟

粤语对话庄文强: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为了两个女儿,马伊琍每天晚上躲在卫生间读剧本

年少轻狂时,周润发不给他借钱,杜琪峰骂他是烂泥
是枝裕和本人对《小偷家族》的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