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辟个谣 | 65岁后做这10个动作会让心脑血管崩溃?

2017-02-10 何雪华 健康有约

有约君说


        猛回头、扭腰、弯腰够脚面……当所谓的“医学科普文章”告诉你,65岁以后,这些共10个动作统统别做,否则“一个动作会令心脑血管崩溃”,问你怕未?!春节假期后,这篇网文可谓刷爆了中老年朋友的社交圈。


        不过,广州日报记者采访医学专家们,他们却纷纷称“混乱、不科学,无法进行确定评论”。怎么回事?专家又给出哪些真正靠谱的血管保护要领?记者为您一一道来。

还是那句……

 

“爆文”:

“一做就心脑血管崩溃”?

 

        “国内外专家共同提醒,10个动作65岁以后尽量别做”,因为“一个动作会令心脑血管崩溃”,这样一篇标题夺目的文章,迅速在春节假后的朋友圈走红成“爆文”,略一搜索,转到了2500多个自媒体公众号上,几乎每个转发的都有上万有阅读量。

12

春节假后走红爆文


        “爆文”到底说了什么?记者为您简述如下:


 动作1:猛然回头 

        此动作易致头痛头晕,严重时可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颈部骨折等,这是因为脖子含颈椎、密集的神经和血管等,中老年人颈椎脆弱,可能会成为令心脑血管崩溃的导火索。


 动作2:弯腰够脚面 

        双腿直立,然后弯腰用双手够脚面的动作,由于中老年人臀、背的关节力量削弱,易导致肌肉损伤甚至骨折。建议老人以活动腕关节、踝关节,或快走几分钟来代替此动作进行运动前热身。


 动作3:仰卧起坐 

        此动作双手抱头抱头需要前驱力量,老人可能因手臂肌肉力量不足导致身体不平衡;此动作几乎要用到全脊柱,中老年人颈椎、腰椎问题再加上骨质疏松,极易造成运动损伤;低头为主可导致血压升高出意外;


 动作4:躯干扭转 

        此动作以腰部为轴心,将身体尽可能旋转,中老年人背部肌肉力量下降,活动范围开始受限,站着做这个动作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也可能因身体不平衡导致摔倒。


 动作5:爬楼梯 

        绝大多数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关节已经退化,上下楼梯或爬山时,膝关节承受的人体重量是平时的3~5倍,这会加重关节老化。


 动作6:站着穿裤子穿鞋 

        中老年人韧带、关节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或病变,此动作容易因平衡性差导致跌倒,继而造成骨折,还有可能因为总低头而刺激心脑血管,导致血压升高。


 动作7:倒着走路 

        由于中老年人的平衡性、视力、反应能力等有所下降,反而容易引发意外。如果听到意外声响,中老年人还容易条件反射地猛回头,更增加了健康风险。


 动作8:猛起床 

        如果起床太快太猛,有可能造成中老年人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起床过猛还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会因脑供血不足而导致晕厥或眩晕。


 动作9:弯腰取重物 

        中老年人腰部经过长年累月的“服役”,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弯腰直接提取重物,很可能导致“闪腰”等意外发生。


 动作10:排便太用力 

        中老年人血管弹性变差,排便时腹压增高,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血压随之上升,如果此时用力过大,很可能导致颅内血管压力剧增,突发脑溢血。 

 

65岁之后,真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干点啥……


点评:

“混乱且不科学”

 

        上述“爆文”,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二区主任、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分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张斌一看“一个动作会令心脑血管崩溃”的标题,就开始皱眉头,通篇读下来,说道“很混乱,没有科学依据,无法给出确定评论”。


        其实看完“爆文”,一般人都会发现,起码有弯腰够脚面、躯干扭转、爬楼梯、弯腰取重物、倒着走路等五六个动作,完全或部分与心脑血管意外没关系,说的是骨折风险,全文虽然引述“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某教授”“美国医学专家某博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某主任”的话,看似权威、专业,但拼凑痕迹颇重。


        广州日报记者搜索发现,该文起码“综合”了三四篇文章,冬天有《冬天,一个动作可能让心脑血管瞬间崩溃》,夏天有《夏天,一个动作可能让心脑血管瞬间崩溃》……本次“爆文”算是最新的一波再刷屏。

12

“一个动作”系列旧文


        张斌指出,心脑血管崩溃,应该指的是心肌梗死、脑血管梗塞、脑血管破裂等猝死或卒中意外,10个动作里,多数风险在于不当运动或行为可能导致骨折,有的可能与血管风险沾点边,哪来的其中每一个动作一做就直接导致血管崩溃?


        他特别强调,“65岁以后”这种界限说法最不靠谱,“我自己亲眼所见,全人群里40来岁冠心病甚至猝死的人很多”,也有人七十、八十岁了,连血管硬化都没有,不能一概而论。

 

说风险:

做个科学测评更好

 

        中老年朋友之所以让这篇“爆文”刷了屏,原因在于近年来心脑血管意外非常常见,担心心梗、脑梗等威胁性命的风险发生在自己、家人、朋友身上。


        事实上,据最新统计数据,近5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罹患心血管疾病,而且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达1000万人。慢病占到死因八成半,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又占至其中七成。先有高血压,再发糖尿病、冠心病、中风,“60%的中风与高血压有关”。


        张斌非常理解老百姓对于心脑血管意外的恐惧心理,但他强调,医学、保健是严谨的科学,靠的不是小心翼翼,一动不动,而是科学测评,然后针对个人血管状况进行预防与治疗,其中包括了服药、运动、介入或手术,甚至是不良生活方式调整等。


        与其担心“回/低个头、扭/弯个腰、起个床”就会“心脑血管崩溃”,不如到医院做个专业的血管病风险预测,从你坐下来,医生就开始面诊,然后据年龄、性别、相关疾病家族史、腹部中心型肥胖程度、血压值、血脂值、血糖值、是否规律性持续性运动、有没有抽烟喝酒等等,可给出一份十年内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预测,比如20%,那就很高了,再进行上述针对性的防与治。


        这样精准地防治,与大包围式“这不能做、那不能动”的恐吓式“医学科普”相比,才是真正靠谱的。

 

靠谱支招篇

 

        除了上医院,中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里,如何才能保护血管,避免心梗、脑中风、心衰等?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靳立军,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病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冯颖青,与张斌一起,为您在预防心脑血管病发作方面支些真正靠谱的招。


预防 1

保暖工夫很重要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保护血管,先要做好一年四季的保暖工夫。


        室内生活环境,建议保持要20℃-25℃ 为最佳,夏凉冬暖。冯颖青说,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病的,千万不能扛冻,以防激烈的生理反射,机体代偿性不够,血压飙升。


        身体保暖部位,着重在可散热的脸、脖子、手、头等,春冻秋凉冬寒时,可戴帽子、围围巾、戴手套、甚至戴上口罩。靳立军指出,在严寒的北方,医师甚至建议老人在室外,将手袖、裤筒用绳子或皮筋扎起来。


        特别要提醒的是,广东地区老人洗澡频繁,不注意保暖,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就倒在浴室里。靳立军建议,老人冬天洗澡时间调整到气温最高的中午,或者洗浴前以浴霸等预热浴室;洗澡水温度要适宜,太冷易应激反应,太热产生大量热水汽,局部气压过低,易发生晕眩。



        此外,老人起夜多,冬季建议夜间关门闭窗而睡,到了日间再通风换气。


        这些保暖工夫,都是为了帮助缺乏机体调节力的老人,尽量不处于生理反射的危险境地。

 

预防2

饮食半饱 少食多餐

 

        很多人不知,饭后是心脑血管意外高发的时段。


        在饭后,神经中枢会接受指令,调配血液供应到胃、肠等消化系统,这时心脏、脑部的供血、供氧量相对减少。“饱餐后容易犯困,就是这样的道理”,靳立军说,但对于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而言,就很危险。此外,如果吃得过饱,隔肌上升,即“胃顶住肺”,影响呼吸功能,上述人群的受害更大。


        因此建议,心脑血管重点防护人群,饮食要务必注意少量多餐,最好每餐只吃半饱,餐数则可调整至一日5-6次。要注意餐后不要急于活动。



        食品品种建议最好是易消化的东西,蔬菜、水果、维生素丰富的为宜,“肉多再加上喝水少了,肠胃功能退化的老人,容易出现大便干结,便秘是老年患者心血管意外的一大诱因。”靳立军教授说。


        冯颖青则提醒,中老年人饮食要清淡,严控摄盐,可多吃香蕉、蕃茄、茄子、橙子、橘子、柿子、坚果、豆类、瘦肉及海带、木耳、蘑菇、紫菜等等都含钾高的食物,可增加尿中钠的排出,使血容量降低,血压下降。

 

预防3

鼓励做适宜户外运动

 

        运动锻炼,可有效提高机体抵抗力,因此专家们建议,哪怕在寒冷的冬春季,不能一概排斥运动,鼓励中老年人结合自身情况,保持户外运动。不过,靳立军提醒,中老年人晨运,如遇气温低或有雾霾,最好延至9-10时。

        

        中老年人运动的目的应该是健身,目标是提高身体的耐力,贵在坚持。因此,比如说快走、慢跑、游泳、打乒乓球、扭秧歌、跳健身舞、爬山、踢毽子、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都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条件来选择就行。



        张斌进一步解释,中老年人不宜做张力性运动,比如挑战身体极限式的猛烈扭头转腰、仰卧起坐、弯腰够脚面、器械健身、举重、跑马拉松等,对抗性的打篮球、打足球等也不利于保护身体。此外,倒走、倒立、倒挂等稀奇古怪的“运动”,可能个别人感觉不错,个别现象,不能在中老年人中普及。


        在锻炼把握上,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运动适度,一般运动后心跳为100-120次/分钟才是正常的。如果血压高于180mmHg,就不应到户外运动,心脏不适者也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心跳有早搏现象,不应当去跑步。

 

特别提醒


经常监测血压和心率

 

        靳立军建议,中、老年人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坚持体检,由专业医生帮忙判断发作风险。心血管相关检查项目据具体而定,比如冠心病患者,可做CT;而心功能不全者,则可做B超或抽血检验。


        冯颖青则建议,心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经常做好血压和心率监测很重要。“市面上有很多用于家庭自测血压、心率的电子仪器,几百元一台,这笔保健支出相当值得”。在冬春季,监测时间可增至每日两次:清晨起床后1小时内,静坐10分钟,测量第一次;晚上睡觉前,静坐10分钟,测量第二次;老年人则可于午餐后多测一次。


        一般成年高血压者,血压应控制在对比值为140/90mmHg以下;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最好将血压控制130/80mmHg左右;65岁以上,则可控制放宽至150/90mmHg以下。心率控制上,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80次/分钟,有心绞痛的病患,晨起心跳次数应控制在55-60次/分钟。


        她特别提醒,电子监测仪器的准确性,需要每年校证、维护,可到各品牌维护中心进行验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郝黎、靳婷

编辑/吴婉虹  实习生 谢天融

图@视觉中国、网络图片


了解近期热点文章


“春眠不觉晓”却越睡越困?原来这样简单按摩即可驱春困

生二孩,除了身体和经济你还要做好这些准备

有约微课|每天一位“送子观音”,聚焦生育“百问百答”

谢霆锋头上的黑痣是什么鬼?专家说和晒太阳有关

春节假期结束你已胖成球?不用吃草,这些食疗方能帮你

名医大拜年|吴斌:醇酒美食不控量 当心消化道“颤抖”

名医大拜年|廖贵清:口气臭全靠口香糖“拯救”?牙齿和颌关节或“过劳”

名医大拜年 | 刘移民:过大年 聚餐多 食源性疾病风险不可忽视

名医大拜年 | 孙书昱:老中青幼新年护齿计划来啦

名医大拜年|吴书林:心跳莫乱,三大心律失常防治有道

名医大拜年 | 崔其亮:幼儿过年,要警惕胃肠型感冒

名医大拜年|梁子敬: 心肺复苏并非一定要人工呼吸,只需不停按压

名医大拜年 | 王存川:“胖友”过鸡年,体重如何“稳中有降”?


回复以下关键词

即可了解相关热点文章:

 | 吃货营养课堂 | 素食 | 食品安全 | 

 | 汤谱 | 粥 | 补钙 | 补血 |

 | 养生 | 秋燥 | 膏方 | 药膳 | 八段锦 | 天炙 | 

 | 药材 | 拔火罐 | 食疗 | 体质 | 

 | 腰椎管狭窄 | 颈椎病 | 骨质疏松 | 脱臼 | 

 | 食肉菌 | 超级细菌 | 淋巴瘤 | 口腔溃疡 |

| 伤口护理 | 常用药 | 产检 | 体检 | 医保 |

 | 感冒 | 近视 | 胃炎 | 中风 | 痛风 |  白血病 |

 | 戒烟 | 血压高 | 胃癌 | 肠癌 | 打嗝 | 肿瘤 | 乳腺癌 |

| 产检 | 二孩 | 坐月 | 多囊卵巢 | 母乳 | 不孕 | 男科 |

 | 多动症 | 手足口病 | 宫颈癌疫苗 | 

 | 瑜伽 | 马拉松 | 更年期 | 老年痴呆 | 求医指引 |

 | 名医大讲堂 | 脱发 | 备孕 | 急救 | 

[ 近期热点活动 ] 感动瞬间 | 最美笑容 |

也欢迎您在后台留言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我们将按需不断更新内容!么么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