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嗓音变美?“天后嗓”“低音炮”你也可以拥有
有约君说
嗓音堪称人的第二张面孔。生活中,“男声女音”“绵羊音”“公鸭嗓”并不少见。嗓音医学专家指,这些“特别”的嗓音未必是天生的,或许与他们在变声期或长期用错发声方法有关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耳鼻咽喉科医院院长文卫平教授告诉健康有约,经济社会的发展,让人们对生活品质、个人形象有更高的追求。门诊发现,嗓音不佳不仅影响形象,还可能令人错失工作机会,甚至诱发心理问题。
其实,如果找准嗓音不佳的“病根”,有针对性地矫治,患者仍有机会让自己的“第二张面孔”不再走形,甚至练出可媲美专业歌手的“天后嗓”。
这些职业 嗓音更易受损
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医院蒋爱云副教授指出,根据美国国家嗓音言语中心的报告报道,每一百个美国人就有七个人患有各种嗓音疾病。老师、歌手、导游、销售、播音主持、律师、企业管理人员等职业用声者发生率更高。有46.6%的教师、41.93%的经商人员患有各种嗓音疾病。
和嗓音医学在国外受到重视不同,在中国,人们对嗓音疾病的重视程度并不够,许多人要么不知道“嗓音并非天注定”,要么不知道该如何矫正不理想的嗓音。
嗓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效果。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医院副院长、咽喉专科主任雷文斌教授指出,如今,人们直接见面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地通过电话、网络聊天来沟通。“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时,嗓音的重要性更为凸显,语音优美者往往会获得比声音嘶哑者更高的印象分。
这些疾病 导致嗓音“出错”
雷文斌表示,嗓音的变化是在给身体发出信号,可能暗藏七类疾病。
一是急慢性的炎症。急慢性喉炎,一般多因感冒、烟酒过度、疲劳过度所导致;喉炎超过3个月导致的长期声音嘶哑、喉部不适就是慢性喉炎。
二是声带良性增生性的病变,包括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声带囊肿等。
三是喉的癌前病变,例如声带白斑、喉乳头状瘤等。
四是喉咙的恶性病变、喉癌。许多人出现了声音嘶哑的症状时往往不在意,其实它可能就是咽喉癌的早期症状,声音嘶哑持续超过1个月,要警惕喉癌。
五是喉神经问题。喉的运动神经受到损害时,出现声带外展、内收或肌张力松驰三种类型的麻痹,会影响发声。
六是咽喉反流。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因胃液反流到咽喉,刺激喉部导致声带肿胀,影响振动,声音因而变低哑。
七是癔症性失音。心理疾病可让人说不出话,这类患者往往突然失语,但检查显示听力和声带正常。
发声有技巧 找准自己的“音调”
蒋爱云介绍,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音调,当发音的音调合适了,就会让声带处于自然状态,说话放松不疲劳。“一般来说,女生的音调比较高,在250赫兹左右,男的比较低沉,在150赫兹左右。”
嗓音疾病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药物治疗和嗓音训练。“公鸭嗓”,“男声女音”,“绵羊音”,“奶狗音”,讲话时间没多久嗓子就觉得容痛、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嗓音训练改善的,“90%以上的人可以矫正。”
蒋爱云说,例如说话颤抖的“绵羊音”,可能是因为吐词气息有问题,需要“练气”。“公鸭嗓”、“男声女音”等的男士,可能是在青春期变声时没有处理好,青春期过后越早看医生越好。成年人也可以通过嗓音训练,形成新的用声习惯、掌握新的发声技巧,来改善、解决嗓音问题。
通过正确发声,改变错误的发声方式,减少对声带的刺激,让声带处于正确的“工作模式”,有助于减少嗓音疾病的发生。
蒋爱云解释,发声系统是由动力系统、振动器官、共鸣系统、构音系统组成,“呼吸就是动力系统,声带是振动器官,呼吸产生的动力冲击震动,口腔、鼻腔等则是共鸣系统,牙齿、唇舌是构音系统。声带就是两条橡皮筋一样的结构,有弹性。发高音、紧张的时候拉紧;低音的时候,声带下部放松一些。
蒋爱云表示,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开设了专门的嗓音训练班,通过让病人形成新的用声习惯、掌握发声技巧来解决嗓音问题。嗓音训练适应症主要包括声带小结、病程较短病灶较小的声带息肉、男声女调或女声男调等,还用于手术期的康复和因用嗓过度、用声不当产生声带小结的儿童、变声期后音调过高的青少年等。
挥别这些“毁嗓”的说话方式
1.说话语速太快,不换气,让声带长期处于绷紧状态。正常人说话应该是200~230个字/分钟,语速过快会让声带互相接触过于用力,容易引发磨损。
2.不要频繁清嗓。清嗓会造成声带之间剧烈的碰撞。想清嗓的时候,不要爆破式的清嗓。
3.防止过度用声,控制用声量,尽量避免在吵闹、过于干燥的环境下大声说笑。
4.音量也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不要太过大,否则对声带是大负担。
5.音调过于尖锐或低沉,“捏着嗓子”说话。
6.长时间说话。
知多D
如何让嗓音更美
1.说话时,保持头位自然摆正、身体摆直。
2. 在空气干燥的地方,例如长途航班、空调房里,要多喝水,少说话。
3.学习腹式发音法,说话时挺胸收腹丹田,让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4.一次讲话不要超过30分钟,应稍事休息、喝水,以减轻声带负担。
5.放慢语速,吐词清楚,情绪放松,找到适合自己的音调。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耳鼻咽喉科医院院长文卫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副院长、咽喉专科主任雷文斌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咽喉专科蒋爱云副教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李绍斌、彭福祥
编辑/吴婉虹
图@视觉中国
了解近期热点文章
感冒到底要不要忌口? 这个你和老妈总是争论的问题,答案在这里
回复以下关键词
即可了解相关热点文章:
| 吃货营养课堂 | 粥 | 补钙 | 补血 | 春季养生 |
| 养生 | 膏方 | 药膳 | 药材 | 食疗 | 八段锦 | 天炙 |
| 颈椎病 | 食肉菌 | 淋巴瘤 | 口腔溃疡 |
| 常用药 | 体检 | 男科 | 产检 | 分娩服务地图 |
| 感冒 | 胃炎 | 中风 | 痛风 | 白血病 | 膝关节 |
| 血压高 | 胃癌 | 肠癌 | 乳腺癌 | 肿瘤 | 斑 |
| 二孩 | 坐月 | 产后运动 | 产后恢复 | 多囊卵巢 | 母乳 |
| 多动症 | 手足口病 | 宫颈癌疫苗 |
| 瑜伽 | 运动医学 | 更年期 | 老年痴呆 | 求医指引 |
| 名医大讲堂 | 备孕 | 急救 | 辅助生殖 |
[ 近期热点活动 ] 感动瞬间 | 最美笑容 |
也欢迎您在后台留言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我们将按需不断更新内容!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