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些信号,警惕骨质疏松!
有约君说
全球每年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病种是心血管疾病,然而第二大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是什么?
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各类肿瘤,还是无处不在的消化疾病?
都!不!是!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竟然是——骨质疏松!
想不到吧?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梁伟国介绍,骨质疏松疾病没有示警信号,没有或者很少有痛觉,在临床上很容易被忽视。
但它就在那里,
静悄悄地——
腐蚀着你的健康!
这些信号是骨质疏松先兆
由于骨质疏松的病情轻重与疼痛没有直接联系,20%的骨质疏松患者直到骨折后才发现疾病,有些患者甚至一生都未发现疼痛。
那么,骨质疏松又该如何进行早期预防和发现呢?
“女性绝经期以后,男性50岁以后,都应当注重每年体检中骨骼密度的检查,一旦发现骨量开始丢失,应当及时咨询专业医师寻求帮助,而不是采用土办法‘补钙’。”
梁伟国强调,“尤其是出现身高降低的中老年人群,更应当高度怀疑由骨质疏松引起的压缩性骨折,而不是放任自流。”
除此之外,腰背疼痛、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身高缩短或者驼背、脊柱畸形、脆性骨折等也都是骨质疏松疾病的明显信号。
“反复发生的脆性骨折很有可能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尤其是常见于髋部、脊椎和手腕等部位的骨折,需要高度警惕为骨质疏松,治疗中促成骨细胞形成药物的应用也非常重要。”梁伟国建议。
你知道骨质疏松
是怎么发生的吗?
过程是这样的:
人的一生中,骨头中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不断的“相爱相杀”,此消彼长。
当人体年龄处于35岁之前,成骨细胞处于强势地位,骨量及骨骼强度不断增加,在3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
而3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破骨细胞开始占据优势,尤其是男性超过50岁、女性绝经期以后,破骨细胞越来越强势,骨量及骨骼强度不断丢失,直到年老,破骨细胞占据较大优势地位,发生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相关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14.4%,女性为20.7%。低骨量的患病率就更高了,男性57.6%,女性64.6%。如不及时加以扭转,由骨质疏松导致的疾病将极大威胁民众健康。
“骨质疏松的真正原因在于骨组织代谢失衡所导致的骨量丢失,必须及时应用‘长新骨’药物,促进成骨细胞的产生,而不是民众日常理解的‘缺钙’”。
梁伟国提醒说,如果无法促进成骨细胞的产生,抑制破骨细胞的增长,无论如何补钙,大部分补充钙质都会随着人体代谢排出体外,吸收利用极其低下,难以起到真正“补钙”的功效。
多运动、晒太阳
帮人体银行“存储”骨量
在谈到骨质疏松的预防时,梁伟国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年轻时加强体育锻炼,多晒太阳,多吃含钙高的食物,成骨细胞比例就会增高,好比“存银行”,未来破骨细胞占据上风时,“银行”里的“粮食”储备就会格外充足,骨量丢失速度也可大大降低。
因此,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户外活动及日照、避免咖啡或碳酸饮料、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加强日常体育锻炼等都是不错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手段。
药物治疗中
促成骨细胞行程是关键
对于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患者及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梁伟国建议,想要真正促进新骨形成,重建骨微结构,改善骨骼质量,药物治疗仍然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于已经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应用促成骨细胞药物治疗更不可少。
目前,临床上促成骨细胞药物能有效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和活性,促进新骨生成,不仅能大幅增加骨密度,还能帮助重建骨微结构,改善骨质量。对骨数量和质量的共同作用使骨强度得到提高,使得骨折发生率降低。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冯
编辑/李津
图@视觉中国
更多秋季养生食谱看这里
近期热文回顾
■(一)口干上火秋燥怎么破?超全秋季食养方来了,快转给你最关心的人
■(四)秋燥伤肺,请收藏这三款当令食疗
■(五)孩子咳嗽老不好,少吃雪梨和香蕉 | 6道食疗方拿走不谢!
■(六)柿子遇上螃蟹,可怕的事情会发生?这些秋令佳品该这么吃
了解更多近期热点文章
这些生活小细节正在伤害你的关节,严重可致残!五招教你防范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