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创业独角兽:它们有何特征&下一波将出现在哪里【超级独角兽】

周梦亚 动脉网 2018-11-06

独角兽公司:一般指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的称谓。

 


在初创公司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有的公司辛辛苦苦好几年,却只能拿到微薄的资金;而有的公司却如同吸金狂魔,众星捧月被投资人包围,他们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拿下了几轮大额融资,一跃成为行业独角兽。

 

什么样的公司能成为独角兽,他们具有什么特质、傲视群雄的优势在哪里?

 

动脉网本次推出《超级独角兽》专题,通过动脉网知识库整理出一份成立3年便跻身独角兽的企业名单,并严选出6家企业作为案例分析。

 

根据动脉网知识库显示,截至2018年8月,共计有23家成立于2015年之后的公司拿到了1亿美元以上的融资总额。而这其中估值达到独角兽级别的有13家。

 

“超级独角兽”名单,数据来自动脉网知识库


创业公司千千万万,能够脱颖而出的公司却是万里挑一。什么样的公司能够成为行业独角兽,哪个行业更容易拿到巨额融资?我们很难给出既定的答案,但对这些公司的特征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实存在共同之处。

 


1、生物技术备受热捧


即便不用统计也可以看出,生物技术类型的公司在表单中绝对称得上是“怒刷存在感”。他们几乎填满了表格中的所有位置,比例超过75%。如果不提前告知,一眼望去可能会有人以为这是一个生物技术企业的名单。

 

这些公司包含了基因技术、免疫治疗等等,覆盖了从疾病的诊、治,以及后续的健康管理等环节。

 

数据来自动脉网知识库 


同时入围的还有两家人工智能企业:碳云智能和达闼科技。当然,某种程度上讲碳云智能算是一半人工智能、一半生物技术的一家公司。

 

另外还有一家公司Kernel,这是榜单中唯一的一家器械类公司。这是一家脑芯片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它的种子轮融资就拿到了1亿美元。在本系列的文章中,我们会把这家公司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因此这里暂不多讲。

 

但值得一提的是,碳云智能、Kernel两家公司或多或少都有生物技术的概念,即便归类到生物技术公司也是合理的。而刚刚获得E轮融资的Tempus,虽然是基于机器学习来对分子诊断和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但其本身也涉及分子诊断业务。


“少于1亿人民币,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曾这样调侃。

 

因此,这就更容易看出,在21世纪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生物技术正在受到资本的热捧。

 


2、人工智能、基因和免疫治疗


13家“超级独角兽”中,无一例外的全都是技术类企业。那么,什么样的技术正受到资本青睐呢?

 

数据来自动脉网知识库

 

数据显示,创新药相关的技术占领绝对地位,13家独角兽中有6家是新药研发企业。人工智能、基因技术与免疫治疗正处于风口浪尖。


2016年开始,免疫治疗开始在肿瘤治疗研究领域兴起潮流。首先是PD-1/PD-L1免疫抑制剂,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罗氏等几乎所有的制药巨头都在参与这一场战争。


2014年7月,百时美施贵宝的PD-1抑制剂Opdivo(nivolumab)于日本获批,成为全球批准的首个PD-1抑制剂。紧接着,默沙东的PD-1药物Keytruda(pembrolizumab)获FDA批准,成为美国批准的首个PD-1抑制剂。随后,默克、辉瑞、罗氏、阿斯利康等巨头公司陆续获得入场券,本就暗流涌动的PD-1/PD-L1战场火药味越来越浓。

 

2018年6月,百时美施贵宝的药物Opdivo成功通过审批进入中国。一个月后,默沙东Keytruda也宣布通过审批。PD-1/PD-L1这把火已经从欧美市场烧到了中国,目前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已经正式开售。

 

除了外来企业,中国本土的药企也在进行开发。信达、恒瑞、百济神州的药品已经进入申报的最后阶段。


此外,强调组合用药的基石药业的PD-L1也进入了II临床试验,目前处于国内最领先的地位。这家公司B轮融资2.6亿美元,据透露,目前也已经达到独角兽估值(详情请戳)

 

“从来没有一个靶点像PD-1/PD-L1一样,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仁东医学首席执行官金鸽在一次采访中曾这样告诉动脉网。全球范围内,围绕PD-1/PD-L1做研究的公司已有数百家。

 

除了PD-1/PD-L1免疫抑制剂以外,另外一个超强技术则是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诺华曾用这一技术治好了一名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12岁女孩艾米丽。如今5年过去,她的癌症再没有复发过。CAR-T是目前唯一有可能真正治愈癌症的技术。

 

CAR-T与抗体药物等体液免疫手段不同,是给人体天然的细胞免疫系统装配了一个大威力的新式杀伤武器,有机会彻底杀灭肿瘤细胞和终结恶性肿瘤,称得上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手段。

 

在以往的癌症研究中,大家讨论的几乎都是如何延长5年生存期,如何将其变为慢病。但完全将体内肿瘤细胞控制,甚至清除,这是以往的技术都做不到的。

 

自诺华和凯特两家公司的产品成功上市以来,全球都沸腾了。“国内围绕CD19这一个靶点的,就有上百家公司。”一位行业资深投资人在一次访谈中提到。

 

自从细胞治疗规范推出,国内的细胞治疗行业正式迎来了光明。CAR-T作为其中最被看好的一种,得到了快速发展。

 

JUNO与药明康德合资成立了药明巨诺,凯特与复星医药成立了复星凯特。


国外CAR-T领军企业纷纷与中国企业合资,布局中国市场。


本土的企业中,南京传奇等企业进入临床试验。由河北森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成功的CD19+CD22双靶点CAR-T技术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功救治一名白血病患者,这是全国首次采用CD19+CD22双靶点CAR-T技术进行临床研究的成功案例。

 

总的来看,肿瘤免疫治疗将向个性化医疗的方向发展,同时联合用药以增强疗效。由于此类疗法是通过人体自身T细胞的改造达到自我免疫的目的,其细胞毒性、神经毒性不容忽视,而参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病人未来潜在的后遗症或其他疾病风险,也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资本圈掀起了免疫治疗的投资热潮,无论是在临床试验、还是投资回报上,这些公司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也正是如此,资本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投资热度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温。

 

Celularity是一家从事胚胎干细胞疗法的公司,也在尝试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研究。这家公司于2016年成立,如今融资总额已高达2.9亿美元。在本系列的案例中,我们会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除了资本进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也有比较大额的退出事件。比如2018年1月,肿瘤免疫疗法Juno 就被制药巨头Celgene收购,这笔交易的总额高达90亿美元。五年前,这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公司在风投的支持下成立,两年后公司上市,当时的估值就高达数十亿美元。

 

而基因技术的意义,从本质上讲就是从分子层面对疾病、对人类自身进行更好的解析,能够实现对疾病更清晰的诊和治。在精准医学的时代,无论是免疫治疗还是细胞疗法,又或者是靶向用药,都离不开基因技术的支持。

 

同时,也是由于测序技术本身的发展、成本的下降,基因技术得以在各个领域开始商业化的应用,比如微生物测序。

 

在二代测序技术被用于微生物测序之前,微生物组学的研究仅停留在单菌和定性层面,对微生物检测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感染性疾病上。二代测序技术实现了多菌检测和定量分析,许多曾经认为与人体共生微生物不存在关联的疾病(如糖尿病、抑郁症等等)都显示出了与其的相关性。

 

究竟还有哪些疾病与微生物相关,微生物影响人体健康的作用机制是什么?随着二代测序被应用到微生物测序中,这些问题被重新提出,重新思考。同样,在微生物组学得到发展的同时,基因技术本身也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大约2015年,一场人工智能的热潮来袭,包括谷歌、苹果等在内的行业巨头都争先恐后地进入人工智能(AI)领域。而Alpha go与李世石、柯洁的两场围棋大战则将人工智能带入了大众视野。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正在被广泛应用到图像识别、数据处理和分析、药物研发之中。当一个领域有庞大的数据需要处理和加工提炼,这些数据量远远超出人工处理能力。这时,人们对数据处理的需求将会极大催生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

 

与互联网一样,人工智能并不会像口腔、医药一样本身就成为一个产业,而是会化身为有力工具,渗透到各个行业,加速它们的发展。这一点与基因技术也颇为类似(当然,人工智能的影响范围会更广),在行业发展的同时,人工智能本身也将持续发展,具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3、关注未满足临床需求


数据来自动脉网知识库

 

毫无悬念,肿瘤相关的企业占比最高。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糖尿病、心脏病等曾经的致命性疾病已经得到控制,成为了慢性病。然而,在肿瘤这类恶性疾病面前,人们依然显得很无助。无疑,肿瘤是21世纪现代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同样,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性疾病一直以来是医药研发上的巨大陷阱。巨头药企在这一领域砸下了不少钱,但实际性进展却少之又少。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神经性疾病导致的社会负担越来越重。

 

一面是矛盾激化,另一面市场的价值也呼之欲出。礼来、诺和诺德等多家巨头在神经领域、神经性疾病领域持续投入。而肿瘤领域,素来人类对它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这一领域的企业也颇多。

 


4、背靠大公司


从大公司孵化出来的子公司,无论是在资源还是行业关注度上,都远超大部分初创公司。

 

Helix和GRAIL都出自测序巨头Illumina。母公司在2016年的JP摩根大会上高调宣布成立这两家公司,并联合一众小伙伴对其发起了投资。两家公司第一轮的融资都是1亿美元,直接进入独角兽级别。

 

B轮融资10亿美金、合并卢煜明的Cirina、两个大型试验,自成立以来,GRAIL的每一个动作都吸引了全球关注。


而它的兄弟公司Helix,尽管没有像GRAIL那样频频大动作,但其提出的基因APP Store概念也给基因在消费和健康市场的落地提供一种新的可能。Helix的B轮融资也高达数亿美元。

 

Celularity是制药巨头新基药业的衍生公司,主要从事胚胎干细胞疗法的研究。此外,他们也在从事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研究,有数个处于临床阶段的产品。这家公司于2016年成立,如今融资总额已经高达2.9亿美元。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是一家生物技术领域的初创新锐,这家公司于2017年才从辉瑞独立出来。


在A轮融资中,这家新锐更是获得了1.0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了Bain Capital Life Sciences,Bain Capital Double Impact,OrbiMed,Pfizer,以及LifeArc等业内知名机构。


公司从辉瑞获得4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疗法后,SpringWorks Therapeutics将全力投入到这些新药的研发中,期待早日为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成立于2015年的明码生物是药明康德集团下的一家子公司,主要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服务。

 

药明康德于2015年以6500万美金收购NextCODE Health,随后使其与自身的基因组学中心合并,组建成为WuXi NextCODE Genomics(明码生物)。


从成立开始,明码生物就定位全球布局。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并在英国的剑桥、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和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开展业务。另外还从illumina花费千万美元购买了HiSeqXTen测序仪,正式大举进军基因医学。

 

明码生物在2017年先后完成了B轮和B+轮融资,总共募资3.15亿,其投资人中不乏由红杉、淡马锡、云锋基金、 Amgen Ventures、3W Partners 等顶级风投机构。

 


5、明星创业者


同样,如果公司的创始人本就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或者在行业内颇有声望的研究者。那这家公司的成长过程相比其他公司一定会相对顺风顺水。

 

Cullinan Oncology在2017年获得了1.5亿美元的A轮融资。它的联合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Patrick Baeuerle是免疫肿瘤学的先驱,曾成功创立多家公司。他还领导了治疗复发性难治性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药物Blincyto的研发,并在3个月内通过FDA批准。

 

Gossamer Bio是一家注于发现和开发新型和差异化的治疗用药产品的初创公司。其两位创始人Faheem Hasnain博士和Sheila Gujrathi博士也是生物医药的大牛。他们都曾供职于专注免疫和代谢疾病的公司Receptos,分别担任前CEO和前首席医学官。


Hasnain和Gujrathi共同领导了Receptos公司的新药Ozanimod开发,这家公司于2015年被新基药业收购,交易金额高达72亿美元。目前Ozanimod正在开发用于多发性硬化症,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氏病。

 

Celularity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obert Hariri博士同样是再生医学领域内最知名的人物之一。Hariri从胎盘中发现了多能干细胞,在人类胎盘衍生的细胞疗法和生物材料上做出了先驱性的贡献。他在2007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了Thomas Alva Edison奖和Fred J. Epstein终身成就奖

 

在创立Celularity之前,Hariri便早在新基药业工作。并且,他还和基因组学领袖Craig Venter共同创建了Human Longevity公司。

 

不仅仅是国外,这一现象在国内也是如此。碳云智能已经成立便完成近10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中源协和。某种程度上,这一轮融资要得益于他的团队。

 

创始人兼CEO王俊曾是华大基因的CEO,1999年博士期间参与创建华大基因。在华大期间,王俊主导了华大基因数轮融资,并带领华大基因完成对美国测序仪生产商CG的收购。碳云智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李英睿同样来自华大基因。


李英睿自2014年起任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2016年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亚洲人物榜生命科学榜。黎浩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信息管,有15年电信运营商工作经验,曾任中国网通集团全球IPO业务组主管,2008年北京奥运营销指挥部副总指挥。

 



6、明星投资人参与


当创业公司在寻找投资人时,投资人其实也在寻找创业公司。在这些快速成长的独角兽中,51家机构成为了他们的有力支持者。

 

除了红杉、淡马锡、ARCH Venture这些我们熟知的投资者以外,3W Partners、Bain Capital、Sutter Hill Ventures、云锋基金也表现出色。他们是参与最多的投资机构。

 

数据来自动脉网知识库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独角兽的出现都不是偶然。他们必定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们走在时代前列,踩中了市场发展变迁的风口。


聚集最强的团队、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吸引最顶尖的投资人,或许并不完全,但这样是“超级独角兽”成功秘诀的一部分。正在创业的你,具备了几个特质呢?

 


彩蛋


除了“超级独角兽”以外,笔者还在动脉网知识库中整理了3年之内获得亿美元左右的企业名单。尽管不如“超级独角兽”的数据来得震撼,但这些企业同样在短短3年之内获得了行业和资本的认可,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独角兽企业!


 潜在独角兽-数据来自动脉网知识库



*封面图片来源:https://unsplash.com


|周梦亚

信|rencontre_my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 新医疗流量入口在何方:《医疗流量入口价值报告(上)》

★ 医疗流量的江湖:《医疗流量入口价值报告(中)》

★ 暗流涌动,流量江湖变革正当时:《医疗流量入口价值报告(下)》

★ 2018医疗人工智能报告

★ 我们调研了561家医疗大数据公司 发现正从三个细分领域跑出独角兽

“医药数字化转型”专题

★ 阿斯利康  ★ Oscar health

 Verge Genomics ★ Veeva

GSK  ★诺华  ★ 辉瑞 ★ 默沙东

CBinsight最新报告  ★ Cedar

★ 再识患者社区&如何利用患者数据为自己赋能

★ 制药行业转型的6个方向

★ 全球顶尖的20家药企风险基金投向何处?

★ 盘点全球40余家AI辅助制药企业

★ 电子处方成千亿处方外流市场标配,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零售药店在如何布局?

“心理健康+案例”专题

★ 医童康 ★ 心之爱 

★ Talkspace ★ 壹心理

★ Headspace ★ 暖心壹疗

★ 互联网+心理服务能否让用户买单?

★ 35家海外数字心理健康企业盘点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