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秋见,糜谷麻子满太行 | 何频

何频 文汇笔会 2019-07-12


年年立秋,山里人早早要“小秋收”的。这时,高高云彩眼里,混浊的暑气裹挟着连绵浓云略微才有点松动,散而未浮,秋高气爽尚谈不上,早晚的阳光却已变色开始呈嫩金色。这一刻草木灵动——兴奋的草木,夜间暗暗接了氤氲变化中人眼看不到的地气和秋气息,带了浓重的露水使劲疯长。黄河边的农村,有人开始晒新棉花,爬高上低摘葫芦、丝瓜、冬瓜和老南瓜,摘红辣椒制酱,剥先熟的稙玉米晒新玉米穗;南太行山里人家,纷纷预热三秋大忙,彼此摘花椒、打核桃、采药草……因早晚温度骤然拉大,顿时秋染南太行。

    

立秋前后,8月上旬我重去南太行打来回——先从郑州过黄河,经古怀川地界走焦晋高速上南太行,在美称为“太行云顶”的晋东南陵川县一个叫东掌的地方小住,然后,再由陵川薄壁公路下南太行。后边这一段风土不俗——此地乃太行八陉之“白陉古道”所在,高处是山西界内的黄围山景区,出山乃河南地界的宝泉水库。一路途经陵川所辖的马圪当乡,山谷里挂牌保护的古村落星罗棋布,层层梯田伴着流水层次分明,遇见了满眼好庄稼。这不是普通的秋庄稼,数十公里的山中道路移步换形,仿佛行走在天然又古老的北方秋粮的博物苑里。


糜子

    

打头炮而最亲切的是谷子。遇见长在地里的谷子,青苍苍的沉甸甸的活泼的谷子,对我而言就好比找到了久久分别的亲人和老熟人。平地和平原,夏秋的青纱帐几乎清一色是玉米组成的。为了高产和追求高产,平地人舍不得用肥沃的土地种类似于谷子的低产作物,古老的谷子,一如古老的农具,快被人遗忘了。谷子的品种,老家《北洼村志》里有具体的记载,但远没有《陵川县志》记载的丰富。陵川人说:20世纪60年代以前,本地谷子品种,是马拖江、六十糙谷、瓦灰白、白流沙、杏也谷、圪毛黄、红艮谷、红糙谷、齐头黄、秃白谷、低白谷、香色谷、黑谷青、黄艮谷、黄谷、笨白谷、麻黄谷、紫杆黄等等。后来陆续引进的良种,有长农10号、长农18号、晋谷21号、晋谷27号、沁96035等等。看看,作为传统农作物里起家的龙头老大,黄河流域世世代代养育百姓和官员的主粮,谷子曾经是粮食的符号,它的名字,从形象化五光十色和诗意十足的名称,日益失色单调而数字化了。

    

谷子早先出尽了风头,无比精彩而有些夸张。《齐民要术·种谷第三》:“谷,稷也,名粟。”谷子似人,有大名与小名。百姓曰粟,官称为稷。社稷江山,由此而来。中国当初遍地是谷子,贾思勰前后叙述谷子名字,举例如雪白粟、张公斑、卢狗蹯,和高居黄、刘猪獬、辱稻粱等等上百种,逐一列举出名字的,确凿无误达86种。直到20世纪上半叶,小米滋养了太行山上抗击日寇的八路军;1949年前后,新中国公职人员的薪俸是以小米数量计算的。中原地界的北方人,给远方的亲人和至尊者送礼,特地要送谷子脱壳后的小米,送百里挑一的好小米,金灿灿的当年出产的新小米——当年的曹靖华,给鲁迅先生寄小米、大枣和猴头菇。后来崔耕先生,给沪上施蛰存北山老人寄小米、红枣和小磨香油。图腾般的谷子和谷穗,百分之百是粮食中的经典和元典。


谷子黄了


谷子还分稙谷与晚谷,品种不同,收获期也不同。山里人至今还深情地种谷,狼尾巴似的毛茸茸的谷子穗,有的甚至大半尺长。此刻我站在平展展的谷子地里留影,谷子茁壮齐腰深不止,谷穗摆动,在我周围发出窸窸窣窣仿佛是衣帛与粗布的声音,使我激动万分。晋东南地区的“沁州黄小米”,刻下已经是响当当的粮食品牌了,它的价格,比好大米还贵。谷子小米,寄托着岁月沧桑和乡愁,农业农村的供给侧改革,逐步使不可一世的玉米减少,让步给以谷子小米为代表的传统的五谷杂粮。

 

 谷子 

黍米,糜子。有曰千谷百糜,足以形容北方杂粮丰富。太行山是游牧和农耕的过渡,中原和三北地区的过渡,三晋大地,至今还有稀罕的黍米种植。《齐民要术·黍穄第四》,说黍分五色,有鸳鸯黍、白蛮黍、半夏黍和驴皮穄等等。《陵川县志》说黍叫糜黍,有黄黍、粘黍、黑黍与小黎黍四种。南太行地形,有坡有岭,有峪有掌。峪为山口,掌乃山坳。当阳峪、葫芦峪与峪河,在前山河南地界;前掌、后掌和东掌,在山上陵川地界。白云生处有庄稼,在高山之巅的东掌和马圪当,我有幸看见了成片的糜黍地——黍米和谷子高低差不多,比稻谷略高一点,叶子比稻谷叶片宽许多,垂下来的黍米穗子如披璎珞,圆溜溜的仿佛是稻谷之穗。大籽黍米作黄米稠饭、红枣软饭,可以酿酒,成语中的一枕黄粱和黄粱美梦即是,外行人把黍米和小米混为一谈是隔靴搔痒。陵川1959年的糜黍产量,全县将近百万斤——九十万四千零四十五斤。但半个多世纪过去,黍米如今已寥若晨星。

    

路边有农家主妇摘豆角,剥大红豆在笸箩里晒豆。此豆好颜色,堪与南国相思豆媲美。它和大豆绿豆黑豆小豆一样,单株生长不用攀附,与缠绕在玉米植株上的架豆或篱豆不同。豆乃菽也!南太行杂豆最多最丰富。《礼记》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菽水承欢,象征着平民日常生活的平实和知足。

    

玉米地边,且植麻子为篱。《齐民要术·种麻子第九》:“凡五谷地畔近道者,多为六畜所犯,宜种胡麻、麻子以遮之。”南太行人家至今还是。山家油料作物,一直沿用麻子、芝麻和荏子。麻子油现在20多元一斤,比芝麻油小磨香油还贵。而荏子即白苏,开花结籽最迟,立秋前后,还有人趁着下大雨的时候,将小片地里或道路两边的荏子苗,分开移栽,用以疏密调剂。南太行此季雨水最丰沛,头上只要飘来一片云,雨说下就下,有时电闪雷鸣,更多是起势迅猛的哑巴雨,白茫茫大雨叫白撞子雨的,高屋建瓴,汇流成河,北召河、武家湾河和香磨河,长年流水不断,源源流入了“太行秘境”之宝泉水库里。城市人远道进山避暑戏水,马圪当、武家湾,潭头村和峪河镇,豫晋两省交界,南太行壁立千尺,重峦叠嶂,雨后云雾缭绕,一点不输于江南山区的烟霞明灭。此地面对巍巍高山,左手关山,右手云台山,南太行最美的地方集中在此,这里也是周王《救荒本草》的采集地之一。

    

    2018年8月21日,戊戌处暑前于甘草居


作者“草木散记”专栏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甜如蜜》购买网页


【笔会上月好文推荐】

鲍尔吉·原野:秋天在哪儿呢?

张大春:我和聂老师和我们的家族写作

唐小兵:哈佛的课堂

邹世奇:如懿是来上班的

孙小宁:三看优人神鼓

曹可凡:香岛海客

张伟:一代名士唐大郎

林那北:肩周炎

沈嘉禄:步行去大场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