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潘的变与不变《我在厦大30年》《3 Decades of XMU’s China Dream》——续写老潘与厦大出版社的友情
出版手记
在这里,你能从一位出版人的角度,看到一个选题最终变成一本图书的过程;你能与我们一起感受约稿、编书、设计、销售的酸甜苦辣,一起与作者“面对面”地交谈……让我们共同走进图书背后的故事吧!
潘维廉和厦大出版社深厚的出版缘份始于1999年。当时老潘第一次来出版社,他带来一本印刷粗糙的小册子,蓝色封面,封面上画着一些手绘的卡通,小册子名为《厦门生存指南》(Xiamen Survival Guide),是专为在厦门工作、学习的外国人而写的生活指南,他想要出版。当时我向他提了一些修改意见,老潘对书稿做了修改,增加了厦门历史、人文等的介绍,介绍了厦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书名改为Amoy Magic——Guide to Xiamen(《魅力厦门——厦门指南》),于2000年5月出版。该书出版后反响非常好,此后十多年老潘连续在我社出版了近十年介绍福建和厦门的图书,形成了“魅力•老潘”系列。
老潘在厦大30多年,我与老潘结缘20余年,在这30多年中,老潘变了很多,但我也看到了他身上不变的品质。
(左起:本文作者、潘维廉教授、蒋东明老师)
不变的老潘
01
守时
老潘一向守时,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优秀品格。2019年3月,我们向老潘提出为厦大百年校庆写一本书,这既是为厦大百年校庆献礼,也是对他在厦大学习、工作、生活30年的纪念和总结,同时也是他为厦大85周年校庆所写《魅力厦大》一书续写新篇。按照我们预估的出版进度,我们当时跟他说书稿在2020年上半年交稿。按学校的要求,2019年5月底我们与他签订约稿合同时,把交稿时间写为2019年年底,他为此就较起了真,生气地跟我说我们上次谈好是2020年6月30日交稿,不能写成2019年年底,因为在他心里,他是把交稿时间当作自己的承诺,一定要在约定的时间完成书稿。经过我多次解释,并且把合同中的交稿时间改为2020年6月30日,才平息了老潘的情绪。
其实,老潘对时间的精确要求,我是深有体会的。在出版“魅力•老潘”系列的十几年中,有好多次因为要在老潘要求的出书时间准时出版,我和他一起多次通宵改稿。有一次正好是台风天,但我们仍在办公室整夜赶着修改书稿。
当然,老潘对自己的要求更严。平时与他约定见面的时间,他一定准时到。写作《我在厦大30年》的一年时间中,是老潘最忙的时候,但他还是在2020年6月30日下午5点把书稿发给了我,同时向我说明,他很遗憾书稿写得太匆忙,几分钟前才写完,希望我能帮他做修改。
为了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出书,收到老潘的书稿后,我第一时间开始寻找合适的译者。我希望译者能准确还原老潘幽默的写作风格,中文表达能力强,对厦大比较了解,最好以前翻译过老潘的图书,所以我首选找精益达翻译服务公司,老潘的新书《我不见外》就是由该公司翻译的。联系翻译的事进展非常顺利,公司老总是厦大外文学院校友,以前也给老潘翻译过图书,他马上安排了最优秀的译者来翻译本书,并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翻译工作。经过我社多个部门同事的共同努力,中文版《我在厦大30年》和英文版《3 Decades of XMU’s China Dream》在今年百年校庆前正式出版,这次终于没让老潘催。
02
做事认真,讲真话
老潘做事极为认真,写了这么多书准备材料都是亲力亲为,亲自到实地考察,并且很多内容都是他的亲身经历。2018年,我和《魅力厦门》的译者、福建电视台的潘文功一起策划,请老潘写一本介绍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经济、社会、文化、国际旅游岛建设、自贸区等领域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的书。老潘此前到过平潭,对平潭有所了解,但要让他写书,他就非常慎重,要求先去看看现在的平潭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同意来写。为此,他前期去了两次平潭,实地走访,与平潭管理部门和企业、文教等单位的多方面人员座谈了解情况,收集了大量一手材料,他确实看到和感受到了平潭这些年的巨大变化以及发展前景,最终答应来写这本《美丽新平潭》。前期收集材料阶段,平潭当地宣传和旅游主管部门提供了很多素材,老潘还是亲自一一去核实,我也两次陪同他去实地调查,他要保证书中的内容是真实的。他的写作风格很幽默,但他讲真话,书中的内容一定要真实。
03
对中国、对厦大的热爱之情
老潘对人自称为“老内”,他对中国、对厦大充满了真情,把自己当中国人,当福建人,也要让别人当他是自己人。《我在厦大30年》一书中提到,刚在厦大MBA中心工作时,当时学校按外教的标准给他定工资,一年后,老潘主动要求降薪,坚决只按中国教授的标准给自己发工资,因为他觉得自己就是中国人,学院当时还很穷,需要更多的钱来发展,他把自己的事业与学院的发展紧紧绑定在一起。
老潘在2018年年底出版的新书起名《我不见外》,他确实把自己融入到了中国,真心为中国热情宣传。对他看到的中国这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他非常赞赏和钦佩,他很迫切地想把他见到的中国真实的发展成就告诉在美国的家人和朋友,同时他也感到非常自豪,这发展成就中有他的一份功劳。他执着地用自己的笔,以“不见外”的深情,讲述这30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年初给老潘的回信中就说从他的书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厦门情、中国情”。
当然,老潘待人真诚、平等,说话风趣、幽默,这些也一直没有变。
变的老潘
01
更加浓厚的中国情、厦大情
向老潘约写《我在厦大30年》这本书稿时,他当时非常繁忙,忙到要跟他说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但对于我们的邀请他二话没说就欣然接受,后来他说他觉得应该为厦大和厦大出版社做这件事。他对厦大和厦大出版社充满了感激之情。厦大是中国第一所可以让他带家属来学习的大学,厦大领导和同事对他和他们一家提供了很多让人感动的帮助,使他一家人在厦门能顺利地生活、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厦大出版社为他在中国出版了第一本书,激励他此后二十年不停地写作,在厦大出版社和其他出版社出版了十多种图书,为宣传厦门和中国做出了杰出贡献,也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他认这份情,在《我在厦大30年》中,老潘还专门写了一章“与厦门大学出版社结缘二十年”,回顾与我社合作的故事。
02
更加了解中国,
更加主动宣传中国
老潘刚来中国时,非常想亲眼看一看中国,特别是偏远的西部地区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国外宣传的那样发展落后,1994年他自驾带全家80天环游中国,行程4万公里,最远到达西藏拉萨,领略了中国各地风土人情,也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给当地带来的变化,他一直坚持写信和写文章介绍中国的实际情况,坚信中国会发展得更好。2019年,25年后,老潘再次环游中国,重走了很多他25年前走过的老路,最后到达拉萨,这次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国的脱贫政策表示了高度赞赏,为这个古老而年轻中国发出由衷的赞叹。老潘去年在今日头条开了视频号,一周两期视频,热情地宣传着他所看到的中国的发展,中国梦也是属于老潘的。
03
更加融入到中国文化中
老潘在厦大30多年,更加了解中国,也更加融入到中国文化中。饮食上,他更喜欢中国菜,喜欢厦门小吃,厦门本地家常菜的做法他都喜欢。他有很强的语言学习能力,普通话说得越来越流利,跟人聊天已完全不带英语了。除了学习普通话,他还主动学习闽南话和福州话,他说的闽南话非常地道,让厦门本地人惊叹。他喜欢与人交朋友,待人平等,没有架子。他也越来越像中国人一样,别人为他做一点事,他都会记在心里,事后真心感谢。对于他不愿意做的事,他虽也会明确拒绝,但过后他会跟你来解释,而且会想其他办法来帮你。5月25日,受海沧区教育局邀请,老潘到海沧实验中学给近千名师生讲座。讲座的前期沟通工作由我负责,有一些要求老潘没有答应,明确拒绝了主办方。但老潘又怕他们误解,让我跟他们解释,消除了对方误解的可能。讲座非常成功,老潘在工作安排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仍留足时间与学生现场互动,给学生签名,和师生拍照。讲座结束当晚,老潘专门发来微信向我表示感谢。这样的处理方法与他十多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也更加地中国化。与老潘二十多年的交往中,我已把他当成了是一个中国人。
厦大出版社 施高翔
2021-05-31
扫描二维码购买
《我在厦大30年》 (中文版/英文版)
供稿 | 施高翔
供图 | 施高翔等
编辑 | 张 怡
审稿 | 洪秋霞、黄茂林、蒋东明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