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现厦大百年丰厚的学术积淀——“厦门大学百年学术论著选刊”编辑手记

林灿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22-09-23

百年校庆图书印制记

出版手记 

在这里,你能从一位出版人的角度,看到一个选题最终变成一本图书的过程;你能与我们一起感受约稿、编书、设计、销售的酸甜苦辣,一起与作者“面对面”地交谈……让我们共同走进图书背后的故事吧!


2019年9月底,社领导说厦大百年校庆系列出版物中有个整理百年学术论著手稿的项目,由洪峻峰老师负责,希望我参与编辑工作,我便欣然领命跟进。


彼时的我,对这一项目一无所知,只觉得作为名家云集的百年学府,此项目构思好、立意高,有很高的出版价值。此外,兼具作者与行业前辈双重身份的洪老师是我们科室的老熟人。我虽未曾与洪老师有过合作,但他深厚的文献整理经验与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早已有所耳闻,这在随后合力完成此套丛书的过程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早在2017年蒋东明社长在进行百年校庆出版工作调研访谈时,便有学校资深教授直言:百年校庆图书出版,要将我校学术史这个短板补上,应呈现出老一代、中年一代、新一代的学术人物及其成果;一所大学,特别是一所百年名牌大学,值得肯定的是学术的传承和研究风格,弘扬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责无旁贷;没有学术,就没有地位。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丛书编纂组于2019年年初成立并随即于3月向全校各学院、研究院征集选题,同时利用图书馆及图书数据库检索渠道搜索相关文献、查找合适选题。经过数月努力,三四百种论著入围。我也正是在此时经蒋老师推荐进入编纂组,得以见证并促成“厦门大学百年学术论著选刊”从选题讨论到成书问世的华丽蜕变。


历经多轮筛选,丛书规模和体量大致定型。入选作品既已基本敲定,摆在我们眼前亟待解决的则是论著影印底本的选择和寻访以及原书版权的落实。作为本系列丛书出版工作的协作单位,出版社根据学校和编纂组安排,承担起后一项具体事务。记得从2020年三四月间起,我便开始着手拟定授权协议书、多方查找联系作者后人,其间得到了洪老师、蒋老师等前辈的“牵线搭桥”。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有些顺遂人意,更有事与愿违;跌跌撞撞,曲折前行。


随着洪老师陆续发来选刊论著底本扫描件以及针对各书约请我校不同领域专家学者撰写的出版前言,丛书体例如何编排布局、封面版式装帧如何设计,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由于丛书所用各论著底本的成书年代、开本尺寸、内容结构等千差万别,因此从封面版式设计到全书结构安排,都需兼顾共性与个性。为此,方案一议再议、一改再改,蒋老师亲自指导美编设计的封面也经数易其稿最终皆大满意。


与此同时,翻阅审读扫描件的工作自2020年下半年起一直断断续续地进行着。虽说是影印出版,理论上不应做修改,为的是原汁原味地将文献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在实际编校中,需要留心的细节不少,需要处理的地方比比皆是。对我这“小学生”而言,幸得洪老师和薛老师等指点迷津,受益良多。进入2021年,这场漫长的“马拉松”迎来了最后的“冲刺”,我也与全社同事一道不舍昼夜。洪老师更是不知疲倦,在一种种、一遍遍的书稿往返校改中,生怕拖慢丛书整体出版进度,往往忙碌至深夜还未休息,有次竟在凌晨四点多发来校改意见。在收到的校改稿上,常常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标注文字,其见解之独到,足见洪老师身为一位老编辑和资深文史研究者的功夫。如此精益求精,实难不令我等后生晚辈为之动容。


“厦门大学百年学术论著选刊”的编纂,是对我校百年来学术文献资源的一次大规模的搜集、梳理和开发。厦大的学术底蕴和文献资源极为丰厚,本次选刊者中不乏早为人所关注的珍贵文献,如著名音韵文字学家余謇教授未付梓刊刻的遗著《古音学说述略》油印本,以及章太炎高足、著名哲学家缪篆先生所著《老子古微》油印本,皆为海内孤本,其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献版本价值自不待言。


时光飞逝,再回首为本丛书出版而奋战的日子,无论如何,也已尘埃落定。翻阅百年学术论著,我们可与校史上诸位先辈哲人对话,体味那些影响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学者的心路历程,感知他们的平凡而伟大,从而加深与这座世纪学府的情感羁绊。我想这或许也是这套丛书为百年校庆做出的一点点贡献吧。


值得高兴的是,为迎接百年校庆首次推出的“厦门大学百年学术论著选刊”共有40种,加上《前言集》,这一庞大的系列按计划在百年校庆之前全部出齐,按时与读者见面,并得到众多学人的喜爱和肯定。今后,学校还将继续推进这项出版工程,让百年厦大的学术大师群星闪耀,照亮厦门大学这所“南方之强”的漫漫学术长路,我一定会在其中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林灿

2021年6月12日


扫描二维码购买本系列图书



供稿 | 林   灿

供图 | 蒋卓群

编辑 | 张   怡

审稿 | 洪秋霞、黄茂林、蒋东明


扩展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