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祥麟 | 传奇背后真正的英雄主义
▬
SMART度假产业平台是以专家委员会为核心,集结了300余位开发、投资、运营、设计、文创等各领域的创意大佬,通过每年的文旅及乡创产业峰会、乡创学院等,以及他们一线操盘的实践经验为文旅行业带来深度专业的内容。
文旅行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敢于突破、特立独行的“坏孩子”,才有了差异化和唯一性的好项目与内容。关注“SMART名人堂”栏目,我们将定期分享平台上的名人思考和经验给你。
▬
曾有人感慨,当今是一个没有传奇的时代,人们更倾向用游戏代替冒险,用追星代替恋爱。
但在30年前——娱乐还很单一、网络还不普及的年代,有一个人,先后骑自行车和自驾,花了18年,只身走了17万公里,途遭持枪劫匪,夜遇旷野狼群,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或凶险或机缘的传奇。
这个人的名字是管祥麟。
和时间比赛的人
和传奇故事一样,管祥麟要找的是宝藏,但和传奇故事不一样的是,这个宝藏并非金银珠宝,而是那些藏在寻常人家的民间艺术。
除了1986年遭遇一场严重车祸被迫中断了几年,管祥麟从1983年到2002年,一直都行进在民艺考察的路上。
花了十九年,他征集到6千多种、1万多件民间艺术品实物,拍摄有6千多分钟的录像带,得到7万多张照片,还做了180多万字的考察笔记。
2004年,管祥麟将自己的经历整理成一本书《孤独行走》,为中国记录下大量即将和已经消亡的民间艺术。
卢山义,被称为“界首最后一位彩陶工艺传人”,他独创的三彩“刀马人”酒坛被苏联东方艺术博物馆《造型艺术》刊登。06年获得“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认证,07年去世。
库淑兰,一辈子生活在陕西农村的穷苦妇女,她的剪纸色彩绚丽,构图大胆,生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过“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头衔。04年病逝于家中。
徐锡土,宁海最后一位白木雕手工艺者,用极简的线条就将人物的姿态刻画得生动活泼。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的离世,也标志着白木雕在在中国的绝代。
每次接到某某手艺人去世的消息,管祥麟都会默然好一段时间,他知道这是不可抗的自然规律,但他不甘心。
这种不甘心让管祥麟一直试图和时间比赛,尽可能多地留下一些记录,这种不甘心也让他想要跳出时间的跑道,把这些记录永久地保存下来。
一座博物馆的梦想
管祥麟想建一个博物馆,一个专门收藏、展示民间艺术瑰宝的博物馆。
1983年,管祥麟的导师给了他一份文化部下发的关于创建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的筹备文件,这也是他踏上民艺勘探之旅的开端。
在那时他就打算按照国家级博物馆的规制,为各个民族原住民地区征集、整理、归档第一手标本资料,国徽设计者之一张仃先生也早早为他题了字:中国原住民艺术博物馆。
十几年前,他的梦想差一点就要实现。
2004年的时候,管祥麟在深圳市举办展览,一个做民族特优食品的老板被这些展藏品吸引,表示愿意为他出资在深圳平湖开设一座原住民艺术博物馆。
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前期的馆舍设计也已经完成,但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拖累了那位老板的资金链,博物馆的计划只能被搁置。
实体博物馆没有着落,管祥麟开始尝试着办一个线上博物馆,把自己收集整理到的民艺照片和文献资料放上网页,组成了现在的“56非遗网 · 管祥麟考察民族民间艺术文献博物馆”。
还有一次,一个外国人慕名而来,提出要买下管祥麟所有的收藏,在国外专门建一座博物馆。
但这和他原本的期望不同——管祥麟想建的是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博物馆,因为这些艺术作品全部来自国内的田野。
只要他还能坚持,就没道理把东西送去国外。
他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民艺
在众多管祥麟和民间文化发生的故事中,有一个最为特别。
那是在滇北的一个普米族村寨,管祥麟抵达的时候刚好碰上当地的一场葬礼。征得主人的同意后,因为阴雨天气光度不够,他用配置闪光灯的照相机将这场仪式完整地拍摄了下来。
但在火葬结束后的当天半夜,亲属们却愤怒地拿着火把找到管祥麟,将他五花大绑起来。
这些人认为他用闪光灯惊扰了死者的亡灵,使其不能顺利升天,按照普米族的宗教习俗,只能把他火祭以慰亡灵。
命悬一刻,乡政府官员听闻后带着一帮基干民兵匆匆赶来,其中一人急中生智想了个用活猪代替活人的办法(管祥麟恰好属猪),这才逃过一劫。
之后管祥麟回忆起当时的心情,除了惊悚和害怕,只觉得自己活该,没有尊重当地宗教习俗在先,怨不得谁。
这个故事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在其他故事中,管祥麟和民间文化大多是保护者和被保护者的关系。
但在这个故事里,管祥麟和民间文化第一次站在了平等的位置上。民间文化不再是一个被关注的客体,它就像真实的生命一样,甚至可以用另一个生命来等价交换。
而管祥麟之所以觉得自己活该,正是因为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同样重要的存在。
真正的英雄主义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句话: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对管祥麟而言,民间艺术田野考察的事情并不顺利,他认识了世间人情的阴晴变化,却依然在这条路上走着。
没有实体博物馆,那就和不同的人合作,不定期地举办小型展览;没有经费,那就自己学习运营模式,让民间生活类手工艺实现自我造血。
管祥麟还自学博物馆运营理论方法,去全世界各个大小博物馆访问学习经验。现在的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民艺学者。
考虑到当下乡村的年轻人几乎只有智能手机这一条娱乐手段,管祥麟目前也在计划建设“小镇/乡村博物馆”,为当地人创造更多的公共活动。同时,他还联合了青少年公益组织,开展以传习和复兴传统文化艺术为目的的助学项目,为留守儿童提供美学素质教育。
SMART问管祥麟下一步有什么安排,他说:“持之以恒的田野考察依然是最重要的工作,除此之外还有‘美丽乡村’的建设,我会帮助各地创建和运营主题类乡村博物馆。”
管祥麟的传奇故事还没有完结,它始于田野,进行于田野,并进一步将田野的边界拓展至博物、教育、生活……
这就是他的英雄主义。
撰文/编辑:刀刀
制图:曹辉
摄影:管祥麟
想认识更多文旅大咖
扫码添加SMART助手小S
带你进入核心人脉圈
SMART名人堂
往期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
对SMART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