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患者再检测阳性,出院标准是否过宽?白岩松邀专家解读第七版诊疗方案
3月4日上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正式发布,其中,在病理解剖、治疗方法、相关认定标准等方面有了变化,这意味着什么?除此之外,2月29日出台了《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规范》,在重症护理方面,为何要专门制定护理规范?
在3月4日的节目中,《新闻1+1》连线了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和北京协和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奇,回应公众关切。
3月4日疫情分析:第七版诊疗方案、重症及危重症护理规范(完整版视频)
出院患者有再检测阳性的情况,出院标准是否过宽?
童朝晖:第七版出院标准无变化。有一些病例两次阴性出院后再次阳性,上次已说过它不是再感染。检测结果也跟试剂盒检测核酸还是不太稳定有关系,有试剂盒的问题,也有检测采样的问题。从数据看,现在全国大概有8万多病例,出院后再阳性病例的比例不到0.1%,按照平均数标准差来算,这都在可控的范围。(详情点击→治愈出院后还要隔离多久?需要注意什么?院长们的这些提醒值得一看)
新增粪便及尿传播途径提示
童朝晖:研究发现,在尿液和粪便里能培养出新型冠状病毒。提示大家粪便、小便会带有病毒,要注意个人卫生,洗手、戴口罩还是很重要。另外,大的污染性垃圾处理方面,要注意在群体垃圾里产生气溶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第7版诊疗方案有哪些重要的变化?
童朝晖:1、增加了对患者的病理描述;2、整个诊疗过程中增加了血清学抗体的检测,包括在诊断和疑似排除环节;3、增加了在治疗中的早期预警,对重症预警也进行了更细的分层。
新增病理改变部分有何意义?
童朝晖:临床医生特别看重病理。病理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对临床的意义很大。我们应该客观地看这个问题,我们所拿到的主要是尸体解剖的病理,它只代表这个疾病的中后期病人的改变,而病理描述有早期、中期、中后期几个不同的阶段。对一个疾病的认识,有一个全面的就更好。
第七版新增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可靠性更高
童朝晖:我们过去在SARS的诊断、在一些支原体,衣原体的诊断都做血清学抗体的检测。这个病是新发疾病,之前没有,现在研发出了血清学抗体试剂盒,可以做抗体检测。
在诊断中,一个疾病的抗体产生要三到五天,它比病原学检测、核酸检测滞后,但它的可靠性要比核酸检测更高,对诊断来讲是双保险。另外,对疑似病例也增加这一要求。核酸两次阴性,如果再做抗体的检测也是阴性,七天左右也是阴性那可以排除他的疑似。
出院后注意事项有变化
童朝晖:出院由“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检测”改为“应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更强调隔离和管理。1、还是建议单间隔离、通风、戴口罩、分餐制、减少和家人的接触;2、从管理角度来讲,把定点医院和基层医院基层社区中心、居委会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以便于我们对出院患者初期的观察和资料共享;3、对出院患者要在一周和两周进行复诊,是对新冠病人出院后期更加周到仔细的管理。
第七版药物使用有了更细化的标准
童朝晖:这个变化是因为过去这段时间临床中又有了更多的经验,毕竟这是一个新的疾病,临床实践上,有些药物可能剂量偏大,临床上用起来病人的不良反应比较多,有些药物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会有禁忌…根据临床专家们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调整了相应的药物剂量,提出药物医用的指针、禁忌症,一些不适合联合用药的药具体说明,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更大。
为什么要出台《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规范》?
李奇:1、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型患者病情变化非常快,病情很危重,常常累积多个系统脏器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救治成功率,需要有个规范;2、医护人员来自各地,这个规范的出台起到同质化的作用,规范所有的重症护理人员的行为,保证大家在一个水平一个标准下进行工作。
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规范,为何要求护士监测很多数据?
李奇:这是我们重症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不仅在执行医嘱给病人用药做治疗,观察这些药物治疗作用在病人身上后续的效果特别重要,我们观察到效果副作用可以及时反馈给医生及时调整,这也是关口前移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医护本身是不分家的,医护配合得默契,配合得好,病人才安全,治愈才是有保障的。
编辑:张怡然
▼
❖如何外防输入型病例?如何保护医护人员?院感专家吴安华教授这样说
❖武汉:生活困难的外地滞留人员,每人可申领3000元政府临时救助
❖韩国疫情情况如何?大使馆为留学生提供哪些帮助?白岩松对话中国驻韩大使
❖治愈出院后还要隔离多久?需要注意什么?院长们的这些提醒值得一看
❖民警辅警在防疫中的安全如何保证?科学精准防控应对标哪些技术要求?
❖新增死亡病例下降,武汉的转折到了?白岩松对话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
▼
更多内容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闻1+1》
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