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联·论文‖商立民:楹联文化发展脉络及创作要点的基本把握

2017-11-24 河东楹联网


第十七届中国(运城)楹联论坛

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兼论河东流派


楹联文化发展脉络及创作要点的基本把握

辽宁  商立民


楹联是中华民族辉煌璀璨的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努力探讨楹联文化的发展与时代、传统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对于指导楹联创作,反映时代潮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如何把握楹联文化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楹联文化是在对各个历史时期楹联作品精髓部分的继承、创新的基础上,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为楹联展现时代精神,表现时代色彩,体现时代风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海经》中记载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大海之中的度朔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树枝盘曲三千里,树的东北方有鬼门,看门的两个神,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能有效的管控一切做恶的鬼。据说在黄帝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十分浮潜,为了祈求平安,就在门的两侧相对应的位置钉上两块桃木板,上面画上两位神的像,这就是门神。


大约到了春秋战国或者还早些,有的人不再画门神,只是在两块桃木板上写上两位神的名字,"郁垒"和"神荼",逢岁旦更新,这就是桃符。比画像又向楹联前进了一步。或者说这很接近一副楹联。


到了五代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已经用红纸取代了桃木,而且在春节期间张贴,内容也不仅仅是驱鬼避邪,还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这也是很多著述都认为它是有记载的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楹联。


到了宋代及其以后,楹联的种类便从春联发展为贺联、挽联等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更加宽泛了,如褒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也有为封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提倡子孝臣忠等内容的。如有外族侵略,则以民族团结、抗击侵略为创作主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由破除封建迷信、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等内容取代了那些已经不适时宜的陈旧内容。


以上这些楹联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无不体现继承和创新的脉络。从形式上由对和联到讲究平仄及对仗,从字数上由几个字到上百字的长联,从内容上,由单纯的避邪求安到体现各个时代特征,为时代政治经济服务,为伦理民俗服务。楹联就是在这样的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唾弃了不健康的、不合时代潮流的东西,才使楹联文化与时代潮流得到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彰显时代风尚,促使楹联文化长足发展。



二、楹联文化的继承传统是创新发展的文学基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他继承和发扬了整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是楹联及一切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瑰宝。任何文学作品,离开了传统文化的支持,都会失去它应有的光环。继承和创新是楹联创作的两个重要环节,要很好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厉害关系,就应该使二者有机结合,而不应该是简单的罗列。继承是文学基础的累积,创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


楹联创作过程中要力求新意,要反映时代的特征。这也和写诗作文一样,立意务求新颖深刻,思想内容积极健康,体现高尚情操,抓住时代前行的正能量,充分反映时代特点,注意实用的准确性以及文学性的把握。切忌庸俗的低级趣味,排除没有新意的陈词滥调,给人以知识、美感及奋发向上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有与时代同步的眼光和对新生事物的同步或超前的理念,努力体现出其他作品没有波及到的艺术前沿。


作品的创新,创作中要注意凝结时代的泥土气息,即今天社会的色彩、味道、情感及形态,都应该体现在楹联作品的意境中,使其为表现相一致的当代意识服务。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构成我们时代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梦想,这是关系到祖国十三亿人民命运的神圣事业。我们要求楹联创作要有当代意识,要有当代历史创造者的意志和愿望,这是一种能够决定时代生活内容和发展趋向的精神力量,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长期民族、民主解放斗争中所形成的那种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浩然正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发展和升华。


作品的创新,还要注重作者自身当代意识应向表现对象渗透,如果作者自身不能与时代精神融合,即使写了改革,运用了新的生活题材,而作品的思想倾向,依然可能是陈旧的。反之,如果作者以当代意识审视生活,即使他写的是历史或是山水自然,作品也可能表现出或浓或淡的当代意识和时代情感。所以要创作出表现时代并无愧于时代的作品,首先还是作者与时代同步的观念更新,但这些更新,都应该是建立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假如没有继承,那楹联创作规则也不会从萌芽、形成、发展到成熟,最终成为人们创作对联的基本原则。如果没有创新,就意味着完全袭用、套用先人的作品及套路,而不能与社会现实相融合,不能反映当今社会的面貌,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把传统文化作为创新发展的文学基础,才能更准确地用文学作品去反应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



三、正确处理楹联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指楹联所阐述的事物及其所表现的主题;形式是指楹联创作规则及在此规则规范下的方式方法。要创作出好的楹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有韵味;二是有新意;三是符合联律规则。"韵味"和"新意"属内容范畴,"联律规则"属形式范畴。韵味指的是一副楹联给读者带来的感觉。一副好的楹联,可以使读者一见钟情,再读赏心悦目,反复吟咏,其味无穷,联中涌动的个性鲜活的感情色彩把读者带入丰富的审美境界。例如清·李秀峰的一副对联:"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杜鹃啼夜月也为英雄夫婿三更犹吊美人魂。"三十六个字把曹操险恶奸诈的嘴脸、周瑜足智多谋的正义形象和盘托出,它不是直陈其言的说教,也不是某种事物或场景的说明,而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清新自然的韵味,而是把来自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审美抒情手段,升华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方之表"的新鲜、独特的意境。给读者以如情似梦、如临其境的感觉。还有就是情感的描写,也应该象诗词一样,要有一个真情实感的流露。而不是出于某一功利目的的矫情虚饰。新意指的是作品中的当代意识,应该与当代生活题材密切相关。所谓符合联律规则,是说创作对联,不能离开创作的基本原则,如平仄、对仗、禁忌等。但当内容和形式发生矛盾时,应以内容为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这是文学创作中处理形式与内容之间矛盾的基本原则。这种服从是指基本符合联律规则的前提下的服从,而不是离开这个规则。比如当楹联的意向、意境和平仄发生矛盾时,不能以音害意。古人在创作过程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先例,但由于内容叙述得当,主题表现充分,作品传至今天仍然有他极强的生命力,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中国其他的传统文学也是如此,例如律诗、绝句、填词都应该按诗律、词谱规范平仄韵律,不然就不是诗或词了,但规范也不是教条,有时也讲大体和律,也就是在保证诗词韵味和新意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平仄 40 32906 40 13305 0 0 5174 0 0:00:06 0:00:02 0:00:04 5175 40 32906 40 13305 0 0 3724 0 0:00:08 0:00:03 0:00:05 3723限制。前人提出的拗救、拗体以及一词数调等等,也就是诗词创作实践中突破格律的例证。


总而言之,楹联文化的发展与时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楹联创作必须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现实正是楹联创作要表现的主题。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能为创作提供厚重文化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新意创作,会给作品增加更多的亮点。在楹联创作的实践中,只要把握创作的基本原则,内容决定作品的质量,好的表现形式可以升华作品主题。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 论文 回顾

联·论文‖杨振生:河东流派的文化自觉与时代使命——从“初现端倪”到发展壮大

联·论文‖王庆新:刍议河东流派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向

联·论文‖ 汪星群:新艺术流派  大文化担当--从河东流派看楹联文化发展

第十七届中国(运城)楹联论坛暨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兼论河东流派研讨会纪要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论文集前言


乔应甲楹联艺术全国论坛  论文选

联·艺‖叶子彤——乔应甲对联作品之艺术技巧

联·艺‖王庆新——直面社会人生的谠论诤言——乔应甲联语内涵理义特征浅识

联·艺‖马长泰——乔应甲楹联的文学价值初探

联·艺‖龚联寿——乔应甲《半九亭集》初探

联·艺‖杨振生——《半九亭集》的联史地位及联语风格

联·艺‖余德泉——一部具有历史和学术双重价值的楹联典籍——《半九亭集》楹联初步探讨

联·艺‖陈树德——《半九亭集》的重大意义

联·艺‖明乔应甲《半九亭集》中所反映的民本思想

联·艺‖曹克定——读乔阁老“偶感”联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作品展播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及金奖获得者作品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上)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下)

河东楹联网视频 精 选


【视频+解说词】联海弄潮——记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

【视频】运城市启动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联·视频‖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吟诵会实况(上)

小年巨献——【视频】杨振生诗联作品朗诵会实况视频

视频:运城市楹联学会为景海鹏父母送楹联


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主要文章汇编


【定稿】岳民立:把运城建成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岳民立:关于楹联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是“家”是“帅”是“旗手”--记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上)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下)

序言 · 蒋有泉:岳民立与“河东楹联”

中国联人精神的优秀代表——记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

希望指尖上的两行文学,能用优美语言、铿锵的韵律为您丰富生活色彩、启迪人生智慧,也希望您对我们发布的作品评头品足、发表高见,转发优秀作品,更希望您能将自己的楹联、诗歌、散文等佳作、照片发送给公众平台管理员邮箱sxhdylw@126.com(发送请注明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让大家在微信上共同分享您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嗨!这里是运城市楹联学会暨河东楹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我们的微信号: hedongyl  随时随地恭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